列寧雕像的不同遭遇 折射十月革命後百年變遷

2021-02-23 hawk26講武堂

2017年11月7日,俄羅斯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1917年11月7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發動二次革命衝進了冬宮,這兩次革命結束了沙皇的統治,創立了前蘇聯。列寧在1924年去世,但他的遺產和形象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近一個世紀。在蘇聯政府的支持下,前蘇聯國家和盟國建立了數以萬計的列寧雕像、半身像和紀念碑。這些世界範圍內的共產主義和蘇聯的標誌,飽受各種風波的影響。我們從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德國、挪威、越南等國拍攝了這些照片,講述各地列寧雕像的不同遭遇。2016年7月17日,克裡米亞海灣內的列寧雕像。


2015年12月29日,烏克蘭斯塔克漢諾夫,金色的列寧紀念碑。



2017年10月31日,哈薩克斯坦,這是在俄羅斯租用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內的列寧紀念碑。


2017年,柏林施潘道城堡博物館總監安德麗亞在一尊列寧雕像的頭部前,接受記者的採訪。這個頭像曾經屬於一座1945年蘇聯在柏林建造的19米高的列寧塑像。這是這座博物館「揭秘柏林古蹟」主題展覽的一部分,通過18世紀初以來國會大廈周邊的紀念碑和博物館來展示德國歷史。


2017年1月13日,莫斯科Muzeon雕塑公園,大雪之後的列寧雕塑。


2017年10月27日,莫斯科地鐵站,蘇聯藝術家Grigory Opryshko創作的列寧馬賽克拼接畫像。


2017年11月2日,莫斯科「1917年革命起源展」的開幕式上,一位婦女正在拍攝列寧雕塑。


2017年10月27日,俄羅斯聖彼得堡郊外,拉茲利夫湖附近的森林裡,學生們在列寧小屋博物館旁的雕像前玩耍。


2017年1月26日,一尊列寧塑像俯瞰著前蘇聯駐德國武恩斯多夫軍事基地軍官樓前的景色。這裡曾經是蘇軍駐東德最大的軍事基地,從1945年開始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這裡都有大批蘇軍駐紮。
 


挪威北極斯瓦爾巴群島,被廢棄的俄羅斯採礦定居點內的一座列寧半身像。1927年7月19日,蘇聯購買了這裡的煤礦,1988年才廢棄。鼎盛時期這裡有1200名工人,有一家醫院、一座體育文化中心和一個電影院。現在這裡的大部分基礎設施都還存在,2007年這裡被開發成旅遊點。


2016年12月9日,德國開姆尼茨舉辦的「革命!俄羅斯前衛藝術家Vladimir Tsarenkov作品展」上,一座Vladimir Gelfrejch和Lew Iljin創作的列寧紀念碑模型。


2017年10月25日,越南河內的一座公園內,學生們在列寧雕像前練習現代舞。



2017年10月4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以南大約120千米的Druskininkai,這裡有一座Grutas公園陳列著蘇聯時期的各種雕像。


2017年6月25日,聖彼得堡植物園內的列寧雕塑。


2015年4月23日,烏克蘭敖德薩的列寧雕像被潑灑上了紅油漆。



2017年9月28日,聖彼得堡,一名工人清洗列寧雕像。
 


2016年3月9日,莫斯科Ploschad Ilyicha地鐵站,一名婦女站在列寧雕像旁。


2017年8月5日,在莫斯科東北270千米的雷賓斯克,一隻貓從被毀壞的列寧雕像上跳下。



2017年6月25日,聖彼得堡蘇維埃大廈前的莫斯科廣場,1970年這裡樹立起一座列寧雕像。



2014年10月4日,烏克蘭頓涅茨克,一隻鴿子落在列寧雕像上。

十月革命100周年 遺留在前蘇聯大地上的列寧遺產

雪與火的東線 蘇聯衛國戰爭照片上色後再放異彩

本人是原SC軍事貼圖區版主hawk26,為大家提供原創軍事內容,感謝大家收看。用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或搜索「hawk26講武堂」微信公眾號,可以關注收聽,謝謝!

相關焦點

  • 百年「十月革命」┃影像中的「俄國大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記憶
    在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際,我們遵循著十月革命的軌跡,摭拾若干幅曾經發生的真實影像,還原那場影響了俄國的「偉大革命」,也影響著世界的「政治突變」——當然,它也大大地促進著中國的變革…… 一百年後,風煙俱淨,但其影響與爭議,一直待續至今。
  • 十月革命一聲雷:列寧發明了「政治局」
    十月革命一聲雷,列寧發明了政治局。1917年10月23日,比十月革命還早上了半個月,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政治局。正因為有了無產階級的政治局,才有了後來十月革命的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政治局,就沒有布爾什維克的勝利。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後有的十月革命,先有的政治局。
  • 十月革命後,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如何對待退位的沙皇全家
    俄國二月革命後,50歲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已經退位,和自己的妻子兒女們搬出了皇宮,被安排在臨時政府提供的別墅居住。當時的臨時政府對沙皇一家的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尼古拉二世除了沒有統治權,生活和待遇都和在皇宮中一樣。但尼古拉二世的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列寧就發動了十月革命。
  • 列寧與克倫斯基:勝利者與失敗者(上)
    列寧和克倫斯基這兩個不同陣營的領導人,他們的個人生活有著非常多的交集。 俄羅斯如何看待「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已經過去了百年,人們對它的興趣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而時而加強,時而減弱,但這次對人類歷史有重要影響的事件從來沒有完全淡出過人們的視野。在蘇聯解體後,今日的俄羅斯已發展為一個多元社會,對十月革命的認識和評價也存在多種意見。
  • 歐美雕像被「清算」之際,前西德城市豎起列寧雕像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反種族歧視抗議席捲歐美,多地歷史雕像被「清算」之際,德國城市蓋爾森基興卻悄然豎立起了一座列寧雕像。同時,馬克思列寧主義黨主席費希特納對人群發表演講,將列寧雕像的豎立與近期歐美反種族歧視抗議大潮中雕像遭破壞、汙損的現象進行了對比。「現在,是為列寧——這位具有世界歷史重要性的先鋒思想家、爭取自由和民主的早期鬥士豎立紀念碑的正確時刻,因為歐洲和美國都在盡力擺脫其『黑暗過去』。
  •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蘇維埃俄羅斯在百年前正式誕生
    11月7日是俄羅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的十月革命槍炮聲響起,建立人民政權,之後影響席捲全球。經歷1905年革命失敗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重新點燃沙俄人的對沙皇腐敗的不滿,去除舊的沙皇和沙俄文化。在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成功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奪取勝利。
  • 華盛頓的雕像都被推倒了,唯獨列寧雕像屹立不倒,民眾稱沒有汙點
    現在美國民眾對於種族主義的抗議示威,已經從一開始的示威遊行抗議,到街頭暴亂,美國美國政府的無作為,很多民眾也追根溯源,挖出販賣黑奴的歷史醜聞,乃至於對一些歷史名人下手,國外很多資本主義名人雕像被示威群眾推倒,一些名人雕像被推倒後,大量群眾用踐踏名人雕像,以抗議當年歷史上的販賣奴隸的歷史醜聞。
  • 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1月,為何不叫十一月革命,而叫十月革命
    在此之前,以列寧為代表的無產階級主義者,宣揚的無產階級理論已經在知識分子之間受到了較高的追捧,得到了底層工人的熱烈支持。種種機緣巧合下,十月革命爆發了。 回到11月7日的前一晚,列寧秘密來到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作為總指揮的他,親自指導著這一場無硝煙的戰爭。
  •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俄國十月革命
    【簡介】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之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因發生在俄歷(儒略曆)1917年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故稱為「十月革命」。
  • 西方名人像被清算之際,德國城市豎起列寧雕像,俄媒:西德第一次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洋 侯佳欣】「哥倫布」被斬首,「邱吉爾」被塗鴉,「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和「國父」華盛頓被推倒,還有更多的歷史人物的雕像被清算……就在這種文化氛圍下,RT報導說,德國蓋爾森基興市20日豎起了一座列寧雕像,「在西德是第一次」。
  • 列寧珍貴彩色照片:圖4列寧正在擼貓,圖8是列寧漂亮的妻子
    列寧,原名弗拉基米爾·伊裡奇·烏裡揚諾夫,世界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他是蘇俄和蘇聯的主要締造者、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同時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和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圖為列寧著名的肖像老照片,這幅珍貴的肖像照經常被當作巨幅畫像懸掛在重要場合。
  • 「世界史·俄國卷」俄國農奴制改革、一戰、列寧與俄國十月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大踏步進步的英法美等國發展成了輕工業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獲得了飛躍性的發展,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成了帝國主義國家,從生產力角度來說叫重工業國。無產階級往何處去,就是一個需要人指明方向的時候了,弗拉基米爾·伊裡奇·烏裡揚諾夫(列寧)出現了。此前,列寧是沙皇政府統治下,少數想要革命暴力推翻沙皇政府的人,受到後來列寧流亡瑞士,四五十歲的時候,列寧感嘆,已經看不到俄國革命的未來了,交給年輕人去做吧,但是沒想到二月革命的勝利,給列寧及俄國帶來了希望。
  • 在世界極寒之地屹立62年:南極的列寧雕像什麼樣?
    列寧的頭衝向北方,那正是莫斯科的方向。       對於曾經蘇聯地區的人們來說,周圍的列寧雕像隨著時代,變得越來越少見。但南極的那個列寧像,是不會有人特意跑去拆除它的,能將它拆掉的,也只有大自然了。
  • 帝國的奇謀與列寧的1917
    列車到達德國邊境城市哥特馬丁根後,這行人下車換上了停在鐵軌上的另一列火車,一節封閉的車廂,這列火車將取道瑞典開往目的地俄國彼得格勒。在這列火車上,坐著以後無產階級偉大的導師、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者列寧。那為什麼列寧會選擇一列德國的列車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俄國呢?這背後又有怎樣的秘密與曲折呢?
  • 沙皇沒有殺列寧,為什麼列寧一定要殺了沙皇全家
    說起列寧,很多朋友一定很熟悉吧。
  • 列寧墓遷移之謎
    很多歷史人物在紅場留下了足跡,紅場也成為了俄羅斯歷史變遷的舞臺。雖然現在已用石板加固了,但踏上紅場的地面,仍然可以想像這裡幾番風雷激蕩,數度雲譎波詭—— 列寧像一在幾代中國人心中,對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紅場大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紅場,也就是俄羅斯的「天安門廣場」,不過看上去,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 為什麼會有列寧是德國間諜的說法?這是對於革命導師的污衊
    在德國的安排下,列寧等革命黨人得以從蘇黎世登上德國專列回到俄國。此後列寧發動十月革命,奪取政權,建立了蘇聯政府。在革命勝利之後,列寧和德國籤訂《布列斯特—立託夫斯克和約》,在這個合約中,列寧割讓一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近五千萬居民,被德國佔領的區域佔有蘇聯煤炭開採量的90%,鐵礦石的73%,54%的工業以及33%的鐵路。
  • 俄羅斯科學家,費心保存列寧遺體90年,為何本體只剩下10%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就屬於這樣的偉人,在他死後,他的國民為了懷念他,費盡心力地保存了他的遺體。列寧與十月革命列寧生前之所以受人愛戴,是因為他是第一個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是俄羅斯的偉大領袖,說起他,就不得不提起十月革命。
  • 俄羅斯的十月革命只是一則神話?(上)
    這艘「阿芙羅拉號」巡洋艦於一九○○年下水,五年後經歷了對馬海戰的敗績。它之所以躲過了報廢的命運,是因為它發射艦炮,引發布了爾什維克革命。十月二十五日晚上,「阿芙羅拉號」的水兵用船上的六吋口徑大抱發了一連串的空包彈。波羅的海艦隊因其革命激情而惡名遠揚,從港區傳來的抱聲於是把躲藏在冬宮內的臨時政府部長們給嚇壞了。
  • 列寧的宣傳思想工作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在列寧看來,「為了向工人灌輸政治知識,社會民主黨人應當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應當派出自己的隊伍分赴各個方面」。在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對「灌輸」理論進行了完善。他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分「兩步走」思想,認為如果不把蘇維埃國家的思想灌輸到群眾中去,「就不能從走向社會主義的第一步(從工人監督)進到第二步,即轉到工人調節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