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總分第三的成績被中國科學院錄取為直博生,本科在讀期間連年保持成績專業第一,獨立發表EI檢索論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獲國家級、省級榮譽獎多達50餘項。這是山東科技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2016級安全工程專業付少童交出的本科答卷。在付少童看來,精彩的本科學習生涯中,他收穫的不僅是榮譽和寶貴的實戰經驗,更多的是完成了自己人生階段性目標的滿足,以及向著自己追求方向努力拼搏的堅定意志和強大力量。
學無止境 把學習當成興趣樂趣把知識當做精神養料,把學習當做人生樂事,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付少童的成績始終保持專業第一。他獲得過國家獎學金、電信獎學金、校理事會獎學金以及山東省優秀學生、孫越崎優秀學生等榮譽稱號,是大家公認的「尖子生」。在2020年推免工作中,他選擇了模擬和虛擬過程工程的方向,在參與推免面試的300餘人中脫穎而出,以總分第三的成績被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錄取為直博生。
專業知識要學好,活學活用更重要。付少童努力將自己設計方面的基礎融於專業,在不斷摸索中,付少童喜歡上了三維建模,並逐漸對科研和科普動畫產生了興趣。大二大三期間,通過自學,他設計的作品在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獲得了國家級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2019年,他參與的項目「打破維度——三渲二動漫綜合設計方法與實踐」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併入選「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扶持項目」。
以賽促學,以學促練,將學習成果凝練於實踐當中。有了這個理念的支撐,付少童成立了VISION數字工作室,目前已為十餘個單位和個人提供過科學可視化解決方案,在製作過程中也極大提高了他的知識水平和能力。
立足科創 在歷練中靠近夢想潛心沉澱,靜以致遠。大二時,付少童獨立申請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創新實踐計劃」,獲準前往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交流學習並進行鹽穴壓縮空氣儲能方向的研究。
這次寶貴的交流機會既增長了經驗和能力,也磨練了他的心智,一次調研、上千次調試 、萬字研究報告,當學習歷程化成一個個簡單的數字,但背後的付出卻是艱辛的。付少童說:「剛去的時候由於知識匱乏,在文獻的理解上面臨了很大的困難。」不會就學,不懂就問,付少童翻閱了大量書籍,惡補了相關知識,經過一段時期「痛苦」的掙扎,情況逐步好轉了起來。「研究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要全身心沉下去,會發現樂在其中。」
在導師的指導下,付少童負責的「水平式鹽穴壓氣蓄能的可行性研究」在所有項目中位列第一,這便是他科研生涯中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他已承擔國家級立項課題兩項,校級立項課題三項,其中兩項優秀結題,並以第一作者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兩項,發表了EI檢索論文和中文核心論文各1篇。
奉獻無悔 青春在奮鬥中閃光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對付少童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感覺自己肩上有責任,促使我必須以更好的成績來回應」。
付少童不僅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素養,還努力為學院的科技創新工作服務。從校科聯聯絡員到院學生會科技部部長再到學院科技聯合會副主席,一路走來,他有條不紊,表現越來越優秀,責任感也越來越強。期間,他組織學院第一屆專利創意設計大賽,協助安全技能大賽、採礦技能大賽的籌備工作;參與學院科技創新「珠峰計劃」建設,完成學院歷年科技創新公報的匯總統計……此外,他帶領自己的科技創新小隊,前往清華大學、北京國際會展中心等多所高校和賽事場館參加科技創新競賽並獲獎,累計已獲國家級獎項16項,省級獎項33項。他帶動了更多同學們參加科技創新比賽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同學走進了學院科技創新工作室,學院學生省級以上競賽獲獎次數每年以40%的速度高速增長。
自我發展之餘,他也有顆「兼濟天下」的熱心。作為中共黨員,在學習生活中,他始終發揮著模範帶頭作用。付少童不僅在中國化工學會年會、全國採礦工程學術年會等重大會議擔任志願者,還在學校招聘會、學校人臉識別信息採集中積極為大家服務。在「三下鄉」社會實踐中,他帶領「絲路新世界,青春中國夢」國家級重點團隊,以「打通鄉村快遞的最後一公裡」為主題開展社會實踐調研。團隊一舉奪得了全國十佳團隊,付少童個人也被評為全國大學生「一帶一路」暑期社會專項行動優秀實踐個人。2018年,付少童被評選為「山東省社會實踐優秀個人」。
千裡跬步而積,江海小流匯成。付少童穩紮穩打,一次次載譽歸來,用行動讓夢想在矢志不渝的追求中變成現實。他說,「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優秀是一種習慣」。在他看來,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用更大的努力去探索追尋,相信他能憑藉著自己的謙遜、執著,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來源:青島早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