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在彈奏過程中不彈奏主旋律的伴奏方式被稱為無旋律伴奏,我們可以理解為左手彈低音,右手彈節奏型。
這種伴奏方式對即興伴奏者來說難度相對降低了,但是對於歌手來說要求相對要高一點,另外原來演奏旋律的空間全部交給了伴奏,這同時也增加了伴奏的使用,選擇和擴展空間。
一、伴奏音型的構成
移動把位的無旋律伴奏音型構成就是通過原來由一隻手彈奏低音和和弦,現在兩隻手彈奏,使彈奏變得輕鬆自如,可以在音區上做一些自由的即興演奏,增加音響效果的飽滿性。
無旋律伴奏中,為樂手提供了雙向擴展的演奏空間,同時,增加了雙手相同伴奏音型與不同伴奏音型重疊的方法,為即興伴奏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伴奏方法和更加開闊的表達空間。
二、伴奏音型的特點
既有協作又有分工,層次明確,互不幹擾,效果豐富,彈奏簡單,從音樂表現力上來說不僅加強了個性特點,同時,加強了藝術效果。
無旋律伴奏演奏方式相對旋律伴奏有一定區別,由於伴奏不彈奏旋律,因此,音樂表現力就得到了擴大和加強。特別是當歌曲進入華彩部分時,彈奏主旋律有點畫蛇添足的感覺,因此,即興伴奏中,正確認識旋律伴奏和無旋律伴奏的音型特點以便合理運用。
比如一首歌曲的旋律比較自由音域比較寬廣,此時,如果鋼琴伴奏彈奏旋律,在演唱方面就會與伴奏配合不融洽,這種無旋律既可以簡單明了,又可以讓演唱者自由發揮,從而達到旋律與伴奏以及鋼琴與聲樂層次分明,互不幹擾。
三、無旋律的即興
無旋律伴奏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由於位置的移動所構成的伴奏方法,在即興伴奏中非常具有實用性。
無旋律伴奏需要我們結合多種伴奏方法與組合形式,在我們理解和掌握伴奏音型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歌曲選擇適合的演奏方式。
1.低音與和弦伴奏音型結合
這種低音與和弦伴奏的結合,不僅可以交替彈奏,還可以同時彈奏,可以同節奏彈奏,可以不同節奏彈奏。
長音奏法,給演唱者一定的發揮空間,讓音樂背景顯得安靜平穩。
斷音奏法,突出語氣與節奏,可分為平均奏法和不平均奏法,前者表現力活躍,熱情奔放,後者強調語感。
琶音奏法,所有和弦按照一定的順序先後彈奏,一般表現為柔和,抒情和流暢的效果,增加親切感。
震音奏法,表現出多姿多彩的音樂形象,應用在不同音區,不同力度與和聲色彩與節奏下,歌曲結尾時會用到這種奏法,來表現強有力的結束感。
由於雙手彈奏伴奏音型可以自如的變化,因此,一種是彈奏節奏相同的伴奏音型進行即興,一種是彈奏節奏不同的伴奏音型進行即興,另一種是二者結合使用,不管是那種伴奏音型的使用,都要根據歌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