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小丸紙
北京隊與廣東隊的半決賽已經告一段落,但是關於2支球隊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林書豪和易建聯雖然是焦點人物,可是如今球迷朋友、媒體以及著名籃球評論員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裁判。在眾多人眼裡裁判是,明知犯規不吹卻吹出界,裁判目的很明確,就是不想威姆斯罰球殺死比賽。裁判連對易建聯犯規罰三球都心不甘情不願,就是不想廣東贏。說實話,如果裁判稍微公平一點,廣東又怎麼打得那麼艱難呢?其實球迷朋友和媒體都不傻,裁判真心偏北京隊,這是事實。
京哨
關於威姆斯突破上籃被方碩打手非常清楚,這應該是一個罰球2次的機會,可是最終裁判判罰了北京隊的出界球,有球迷覺得這個球方碩打手的性質,是在進攻方威姆斯前面沒有防守隊員的情況下發生的,方碩這是屬於違體,所以跟普通犯規是不一樣的,也就不存在只能改判哪方出界的問題,而是直接改判方碩犯規!但是國內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老師點評說:「純學術討論:這個球是方碩打手犯規,但判了北京隊出界。錄像回放只能看誰出界,不能往回找犯規。於是就出現了悖論,這個錄像是看還是不看呢?看了,可能要改判廣東隊出界,北京隊球,而且明知這是打手犯規。籃球場跟真實生活一樣,有瑕疵,有不滿,但最終什麼都改變不了,決定一切的是自己的努力。」
很明顯蘇群老師的點評屬於典型的和稀泥說法,這也遭到了球迷朋友的熱議,有一個名字叫做「一枝研學」的球迷朋友直言:蘇老師,您這是典型的和稀泥。以結果為導向,沒法看,是,看了要判犯規,直接終止比賽懸念,只能不看裝糊塗,判個出界。既給了廣東隊安撫,又保留了懸念。看起來四平八穩,實際上。這就是典型和稀泥,以穩為上。但是,但是,我要說的是,體育的精神,更高,更好,更強。的一切基礎是什麼?就是公平,公平還是公平,沒有公平,一切都無從談起。何況還是一個那麼關鍵的球,如果我們永遠以差不多,就這樣的和稀泥的方式對待,到了國際賽場。誰為我們差不多呢?這是裁判可以理解的哨,甚至是雙方可以理解的哨,但不是公平能理解的哨。
作為一個職業解說員,基本的職業操守應該是將公正和中立置於個人立場之上。失去了這一點,解說就成了竭盡所能地混淆視聽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最終,會傷害被你溺愛護犢的那支俱樂部。北京的足球籃球俱樂部空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卻往往表現得不盡人意,特別是在走出家門沒人呵護的時候,基本上就只剩下戰略放棄了。其中,根本的就是,這些在溫室中長大的「北京孩子」壓根就缺乏自立自強的勇氣和氣質。不知道蘇先生以為然否?
一,專業裁判在NBA,世界盃籃球上,最後幾秒,凡上投籃姿勢,撞到都會衝罰球,這個明顯動作只吹界外球,十幾年球迷我真的很不理解。二,有回報錄像功能,這次偏偏又不尋理,投訴不理,吹給廣東界外球,很明顯不合理結果。其實這球如果裁判吹了北京隊打手,廣東即使兩罰全中,那也只是差三分,但卻給北京隊留下七秒的進攻時間,可以布置一個不錯的戰術,很有可能就加時了。當北京隊三分追平的時候,再吹廣東一個防守犯規加罰一次,廣東隊哭都沒地方哭去。北京隊是成也裁判,敗也裁判。
還有球迷朋友熱議說:蘇老師,所以您說的也是純學術討論,但如果裁判真的回看了錄像,他一定會改判犯規的。錄像不能往回找犯規,我理解是不能以是否犯規為理由發起視頻挑戰,但如果裁判員在回看錄像之後,確定自己判罰錯誤,裁判員是有沒有權利修改自己的判罰呢?當然有,裁判員隨時有權利修改他的判罰。只不過比較尷尬的是,不好判定此次挑戰是否成功。這是一個違體了,如果在這關鍵時刻裁判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決,我想這叫沒資格!看直播的第一時間就知道這是打手了,何況在現場?如果是這樣只存在兩種問題了,1執法傾向一方2裁判水平不夠。
裁判判了界外球後,威姆斯去抱怨指著裁判真的怕裁判給威姆斯一個T,雙方都沒暫停了。廣東隊跟北京隊也不可能去挑戰。實話實說這場球裁判幫北京隊也盡力了,沒辦法。這就是所謂的京哨,國內裁判的通病。所以往往到了國際賽場國內球員很多時候都會吃虧就是這群"蛀蟲"慣的。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個違體,至少也該是上籃犯規,可裁判哨響後轉瞬一想:不能給違體,兩罰一擲那就沒戲了還有好幾秒呢再演演,於是吹界外球權給廣東,所以北京沒爭球權廣東也沒要違體,主要還是杜鋒穩得住,感覺他已經識破了裁判給他下的套,就是不挑戰不給你看回放,沒準一看不但球權給丟了連北京上半場丟到太平洋去的面子也給找回來了。所以我們在欣賞兩隊精彩激烈的比賽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宇宙級裁判員們的造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