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母性的神聖地位與圖騰崇拜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在人類朦昧意識產生初期,還有一種在科學的今天看來是歪曲了的意識(在當時視其為真理),強有力地影響著服飾的起源,這就是原始人對自然、對動植物、對祖先以及靈物和圖騰的崇拜。這是由於人類初期認為萬物都是有靈的,天地有神、萬物皆有神,並且相信圖騰是氏族的祖先。當時,每個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這些圖騰多是一些動、植物,氏族的成員認為本氏族在發展中與這種動、植物有著密不可分的依存關係,甚至認為自己的部落就是由所崇拜的圖騰逐漸演變而來的,而完成這一特殊使命的過去是、未來也將是神聖的母性,從而產生了對母性的崇拜。因為母性象徵著生命的起源;同時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前提下,一個部族抵抗自然的能力、維持部族生存的能力。
同時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前提下,一個部族抵抗自然的能力、維持部族生存的能力、抗擊侵略的能力、與其他氏族競爭和與自然競爭的能力,絕大程度是取決於此部族繁殖能力的優劣,取決於神聖的母性。甚至到了奴隸社會時期的希臘還依然如此。故而人類初期階段不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都不加懷疑地崇拜著母性,這些都對服飾的起源有著深刻的影響。前面會提到過舊石器後期的雕像與壁畫,還有日後萊斯彼格的維納斯、多尼。維斯託尼斯,這些文化並沒有就女子的面部進行深入的刻畫和塑造,而是著力於誇張女性的性特徵。而那些「遮羞布」似乎不存在「遮羞」的意義,而只有極強的表現和炫耀的意義,表現了母性的神聖和人們對母性的崇拜。 類似奧瑞那文化中的母性小雕像在世界各主要文化發源地都有發現,而且在表現上都有極其相似之處,都著力表現女性的性特徵,此外其他的細節無一刻畫。
小雕像大多形狀、體積不大,通常沒有腳,下肢呈錐狀。一些專家認為這是為了便於攜帶,並可隨時插到地上舉行宗教儀式。這些雕像是母系社會神聖母性的化身,在人們當時的意識中是強有力的保護神,因此除了過分地誇張女性的特徵之外,就是用服飾(當時的遮羞布)來強化母性的力量,使母性在想像中成為可以與自然力威脅抗衡的強者。所以在生活中,母性的「遮羞布」也同樣具有此種意義,是神聖、偉大、不可抗拒的母權象徵。因此,與其說女子下身所著的是「遮羞布」,不如說它是母權的象徵,是炫耀的飾物,是人類精神狀況的直接外化形式。
雖然此時期的人類思想特點決定了人必須穿著「遮羞布」,世界各地也皆如此,但出於同一作用的「遮羞布」在世界各地的外在形式和紋樣卻有所不同,這些都是不同的文化環境所需要的不同表現,因此這些「遮羞布」也是人類內心世界的不同外化符號。這是服飾的根本特徵之一。無論圖騰崇拜,還是母性崇拜,在原始的崇拜產生之時,其崇拜活動的儀式必然需要一定的形式裝點,方能顯示出其神聖、莊嚴與神秘,這種崇拜的力量才。能得以凝聚成社會力量,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貢獻。這裡特殊的服飾在崇拜(或宗教)儀式中無疑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節原始裝飾對 服飾起源的作用服飾文化是伴隨著人類文化的起源和進步而產生和發展的。人類審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也是伴隨著人類的誕生和自身的發展而相繼產生和發展的。原始裝飾在人類文明的曙光尚在歷史的地平線上微微閃耀時就已產生。原始裝飾的方式如同其最初的動機一樣,是人類原始行為最自然、最本能的反映,是入類最早的精神世界和審美意識的真實寫照。人類最初的裝飾形式當屬紋身。原始人最初的紋身並非出自審美的需要,而主要是為了人自身的生存。在入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十分貧乏、生產力處於最低水平的時期,生存始終是人類面臨的首要矛盾。
當時人類為生存所做的努力之一就是紋身。人們用礦土、炭、灰等原始顏料在自己身上塗抹出某些紋樣,模仿某些兇猛的獸類和可怕的自然現象,使自身接近恐懼物的形象,求得認同和保護。這種我們稱之為文身的行為在其初級階段,與其說是裝飾,不如說是一種本能的反映。這一行為過程畢竟是身體裝飾的雛形,但也就在這一行為的實踐中,人類發現和體驗到了美,從而產生了審美意識。其後,這一文化現象得到了不斷的發展,顏色的使用和紋樣的設計更加豐富,並創造了一定的模式,使文身的功能有了很大的擴展。如在紋身時,選擇具有感官刺激性和象徵意義、並能與自己的膚色形成反差的有色礦土,以不同顏色表現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紋樣傳達不同的感情。
這一行為正標誌著人類有了裝飾美化自身的意識,這一意識在今日的服飾中無疑起著重要的作用。毫無疑問,人類對自身美化裝飾的意識一旦形成,隨著生產和意識的發展其形式絕不會僅紋身一法,人類會在對自然的徵服過程中,產生多種多樣的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人類用植物的莖、葉、果,獸類的皮毛和鳥羽,以及一切可利用的物體來發揮自身的審美想像,滿足自己美之創造的快感和美化裝飾的需要,同時完成社會、家庭角色的扮演。鮮豔的鳥羽,質地光滑、閃亮的貝殼,作為戰利品的獸骨、獸牙、毛皮等,都被用來製成裝飾品。在裝飾的技巧上,佩戴的對稱性、成串飾物的節奏感,都反映了原始人對美感要素的感知和創造,而且已由本能的反應發展成審美的經驗。這一切促進了服飾的完備和發展,完成了人類審美的初步歷程。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服飾藝術》《文明的輪迴,中國服飾文化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