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隱龍
雙/三節棍:生活與影視在以查克拉為主體的《火影忍者》世界中,單純依靠體術躋身於一流忍者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邁特凱做到了——依靠獨立於查克拉系統的八門遁甲,邁特凱與日向一族的術、天天的裝束成為《火影忍者》中最具中國特色的形象,而其鍋蓋頭,濃眉毛,緊身衣的外貌標識,又指向了另一個華人武術家與電影人李小龍。
而正是這個以李小龍為原型的忍者,所用的忍器也正是李小龍的成名武器:雙節棍。
雙節棍並非日本的本土武器,在傳說中雙節棍的原型為宋太祖趙匡胤發明大小盤龍棍,而現代雙節棍式樣則源於琉球,雙節棍的英文名稱為「Nunchaku」,即從琉球語的「ヌンチャク」(nunchyaku)直譯而來。
《火影忍者》中的雙節棍
大小盤龍棍一端較短,一端較長,專用來掃擊敵軍馬腳,破甲兵或硬兵器類,使之喪失戰鬥力,雖然也屬於軟兵器但與現在雙節棍源流和應用技法上均大異其趣。另一種學說認為,雙節棍源自古時農人打麥場上所使的「連枷」農具——琉球禁武時代,農民為了自衛而將日常農具改造,於是發明了看似不起眼但卻可傷人的雙節棍。操弄雙節棍的技術並不多,因此多半是農民或漁民練習拳術之餘才會練習的一種兵器,也並無特別的流派或傳承歷史。這種雙節棍先在東南亞一帶流傳開來,最終東入日本。日本人對雙節棍加以改造,將形制由圓形棍改成了八邊形棍,並將其融入了自己的武道。
雙節棍的招式特點原本是以防禦為主的,傳統的雙節棍並不長,其較小的形式因利於攜帶而常被用於防身,然而這一印象被李小龍的橫空出世徹底撕破。20世紀70年代,身兼武術宗師與電影人的李小龍通過席捲世界的功夫電影讓雙節棍聲名鵲起,而又因其長度與柔中帶剛的特性非常適合街戰而被「熱血青年」甚至黑道團夥所青睞。李小龍、東方文明、中國功夫等元素的結合使雙節棍在兵器界由冷門變成熱門,而後又於1984年幻影工作室發行的《忍者神龜》中成為米開朗琪羅的武器而再一次風靡世界。經過李小龍與《忍者神龜》兩波的文化擴散,雙節棍在被全球武術界認可的同時也被相當數量的國家視為管制物品,2010年英國的一個案例中法官則直接裁定雙節棍為進攻性武器——從這一段熱血澎湃的發展史中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自稱「木葉高傲的蒼藍猛獸」的邁特凱會鍾情於雙節棍了。
「木葉高傲的蒼藍猛獸」邁特凱
然而在《火影忍者》中,以體術為傲的邁特凱使用的術中卻出現雙節棍的身影,唯一以雙節棍為基礎的大約是「雙襲牙」,攻擊力只能說一般。比起武器,邁特凱顯然更鍾情於自己的身體,相比之下最擅長使用武器的當屬另一個「中國風」忍者天天。
與歷史上的忍者不同,天天不需要為攜帶忍器而苦惱,她的捲軸中可以通靈出巨大的時空間倉庫以至於能存放大型的船隻,當然也便足以容納各式各樣的忍器。而在她所召喚的忍器中,也有一個與雙節棍相似的武器:三節棍。
天天
與雙節棍相似,三節棍也屬於軟兵器,由三條等長的短棍中間以鐵環連接而成,又稱「三節鞭」。三節棍較雙節棍更長,攻擊面大,軟中帶硬,殺傷力大,因可摺疊故攜帶也比較方便。缺點時練習難度大,消耗大,對身體素質要求高。相對於傳統兵器,雙節棍與三節棍皆為亂中取勝,通過變化多端的招式令對手眼花繚亂從而無法應變。中國少林功夫中亦有三節棍,主張以「禪」入武,以心中之靜而制手中之動。
中國電影《霍元甲》中亦有在擂臺上使用三節棍的場景,而且發生在中日高手的對決中。三節棍因長度佔優而更容易打出「效果」,但顯然《霍元甲》之類的功夫電影沒能達到李小龍作品流傳的深度與廣度,三節棍最終也未能乘風而成為國際性的武器。影視作品取材於生活,而又通過新的故事影響了生活本身,隨著《火影忍者》席捲全球,一批相較於雙節棍與三節棍更為冷門的忍具卻漸漸走入了不同文明與國度,這個過程本身,也正是雙節棍發展歷程的另一個復刻吧。
《霍元甲》中的三節棍
三神器:神話與物語作為貫穿於《火影忍者》各階段、行走於正與邪邊緣的次主角,宇智波鼬的出現將《火影忍者》由一部兒童漫畫推向了成人世界。作者岸本齊史對宇智波鼬的偏愛不僅僅在其筆力,也通過宇智波鼬精彩絕倫的術與忍器展現出來。宇智波鼬的術大量取材於日本本土神話,比如「須佐能乎」、「天照」、「伊邪那美」等,而其忍器,則主要源於日本皇室三件國寶——三神器。
之所以要加上「主要」兩字,是因為宇智波鼬的三忍器與三神器尚有著細微的區別。三神器源於日本創世神話,包括天叢雲劍(草薙劍)、八咫鏡與八尺瓊勾玉,簡稱為劍、鏡、璽,這三神器在日本歷史上通常由上任天皇傳給下任天皇而成為日本皇室的象徵,而右手執劍、左手持鏡、胸前垂璽也一直是日本皇室最為經典的王者形象。
宇智波鼬
而在《火影忍者》中,宇智波鼬三忍器則是十拳劍、八咫鏡與八尺瓊勾玉,後二者與三神器一致,十拳劍則與草薙劍相異——而這一差別背後,則要牽引出一段漫長的日本創世神話。
故事源於日本神話中的一個怪物:八岐大蛇。根據《古事記》和《日本書記》的記載,八岐大蛇八首八尾,全分八叉,身上長著青苔、檜樹和杉木,身體能把八個山谷和八個山崗填滿,頭頂上則常常飄著天叢,腹部則常年鮮血淋漓。八岐大蛇每年要吃一個女孩作為獻祭,而就在其要吃一位名叫奇稻田姬的姑娘時,須佐之男出現了。
須佐之男是日本神話創世神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的小兒子,因擾亂天界秩序而被逐出高天原。在流浪的過程中,須佐之男遇見了奇稻田姬的父母,遂以將奇稻田姬許配給他為條件,斬殺八岐大蛇——是役,須佐之男所用的武器便是十拳劍。十拳劍是伊邪那岐傳給須佐之男的神器,然而在刺殺八歧大蛇時,十拳劍的劍刃卻敲出了缺口,後須佐之男將八歧大蛇之尾逐一剖開,在其屍體中發現了日後被視為三神器之一的天叢雲劍,並將其送給姐姐天照大神。後在第十二任日本天皇景行天皇在位時,天叢雲劍為日本武尊倭建命所得並命名為草薙劍,並在日後被供奉於愛知縣名古屋市的熱田神宮中。
須佐能乎
了解了這一段神話,便不難理解宇智波鼬與大蛇丸之間的戰鬥了。在《火影忍者》中,大蛇丸的本體是一條白鱗大蛇,又能通過「八岐之術」 變化為八首八尾的白蛇——這一設定正源於八岐大蛇的神話。而封印大蛇丸的宇智波鼬自然源於斬蛇的須佐之男,既然須佐之男以十拳劍為武器殺死了八岐大蛇並在其體內找到了草薙劍,那麼在《火影忍者》中宇智波鼬與大蛇丸分別以十拳劍與為武器也便不足以奇了。
在現實生活中,草薙劍位列三神器之一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而在《火影忍者》中,草薙劍則是一類劍/刀的統稱。與此相對,十拳劍很可能也只是一類神兵的統稱——在高天原,須佐之男曾與其姐姐天照大神「鬥法」,在祭典中天照大神將十拳劍折成三段,並將其碎片咬成粉碎吹散空中。然而,須佐之男之後斬殺八岐大蛇所用的武器依然還是十拳劍,由此來看,要麼十拳劍作為神器可以「死而復生」,要麼十拳劍原本便有眾多把,天照大神折斷的只是其中之一。
大蛇丸的八岐之術
天照大神折斷了十拳劍,而須佐之男則粉碎了天照大神的八尺瓊勾玉——正是日後被日本皇室奉為三神器之一的八尺瓊勾玉,而在宇智波一族的血繼限界寫輪眼中,其勾玉的形狀幾乎便是八尺瓊勾玉的翻版。
《火影忍者》將十拳劍、八尺瓊勾玉及八咫鏡一併整合在宇智波鼬的術「須佐能乎」中。需要注意的是,可以使用「須佐能乎」這一術的忍者有多位,但唯有宇智波鼬的紅色「須佐能乎」集合了三件神器,相比之下宇智波佐助的「須佐能乎」則結合了另一位日本神祇火神加具土命的特性,宇智波一族的「貴族」血統,由此可見一斑。
做為宇智波鼬的對手,大蛇丸的原型卻不僅僅是八岐大蛇。事實上,「三忍」的名字均來自於日本民間故事《自來也豪傑譚》,自來也、大蛇丸、綱手分別是擅長召喚或操縱巨大蛤蟆、蛞蝓和毒蛇的高手。只是在這部物語中,自來也與綱手結成了夫婦,而在《火影忍者》中,兩人最終也沒有拾起一生的緣份。
《自來也豪傑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