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安倍增」……

2021-02-09 瞭望智庫

 

2020年的日本可謂時運不濟。

新冠病毒感染的擴大、東京奧運會推遲甚至可能被取消、因中美戰略競爭加劇而導致日本的選邊站隊等,都是日本政府不得不應對的政治議程。

在此背景下,連續147天沒有休息、日本憲政史上連續在任時間最長首相安倍晉三於8月28日宣布辭職。

 

2020年8月28日,安倍晉三在東京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辭去首相職務。圖|人民視覺

 

儘管國內、國際各路媒體早先已對安倍本人的健康狀況有所揣測,但消息一出仍一石激起千層浪——安倍的突然辭職為日本政壇留下太多的未知數和可能性

誰將接替自民黨總裁席位?

繼任者面臨怎樣的挑戰與壓力?

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政治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日本將如何處理與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

 

文 | 叢琬晶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研究生

       王廣濤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員

編輯 | 李雪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安倍晉三表示,在新首相繼任前他將繼續承擔首相職責,不設代理首相,也並未明示其個人對未來接班人的偏好。

此番發言被解讀為安倍希望黨內各候選人之間自由展開競爭與合作,保持派系力量相對穩定均衡,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回應長久以來針對其某種「政權私有化」傾向的批評。

結合日本媒體的分析以及當事人的發言,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都有意競選總裁,此外,防衛相河野太郎、前防衛相稻田朋美等人的動向也值得關注。

按照慣例,3年總裁任期屆滿後,由地方支部黨員和國會議員共同投票決定新一任總裁。但自民黨黨章規定,如出現緊急事態,參眾兩院議員大會可以代替自民黨大會進行總裁選舉。

按照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的說法,今年9月的總裁選舉就將省略地方黨員和支持者投票,由自民黨394名國會議員(394票)和47個都道府縣各派3名代表(141票)參加,共計535張選票。緊急事態下的總裁選舉受到派系鬥爭的牽制,很難反映出黨員的意向,因此也被嘲諷為「密室政治」。

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在民意調查中曾多次超過安倍,被認為是下一任首相的最有力競爭者。但石破茂所領導的「水月會」在自民黨內屬於小派系(19人),加之石破本人曾有過不光彩的「脫黨」經歷,在黨內基礎並不牢固。前述情況下,在基層黨員中擁有較高支持度的石破茂將受簡化選舉的影響而處於相對不利位置。

岸田文雄通過與安倍在總裁選舉中的合作,一度被安倍視為總裁「繼承人」,但是擁有總裁選舉決定權的二階俊博在政策主張上同岸田文雄差異較大,岸田很難獲得二階的支持。對此,安倍的意向成為關鍵。自民黨最大派閥細田派也公開表示,已和安倍通電話,細田派在首相選舉中將跟隨安倍投票。

菅義偉是總裁選舉「半路上殺出來的程咬金」。在此之前菅義偉一直否定本人會競選總裁,直到8月30日才公開表示有意競選,有輿論分析菅義偉是受到了二階甚至安倍等自民黨高層的遊說才參加競選。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菅-石破-岸田」三足鼎立的格局。最終誰能夠當選取決於自民黨高層之間的協商和博弈,因為高層之間的合縱連橫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議員們的投票傾向,這對於三位候選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與安倍參與選舉時黨內並無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情形不同,安倍辭職後的自民黨總裁候選人競爭力旗鼓相當,也各有亮點和軟肋。總裁換屆選舉也將帶來內閣主要成員、首相輔佐官員的一系列變動。

自民黨計劃在9月14日選出新總裁,在此期間自民黨高層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改變競選的結果,並沒有哪位候選人能夠確信當選。

隨之而來的重要問題是:下一個核心人物能否穩住政局。

日本首相權力一元化的新政治體制已經形成,作為執政黨的自民黨總裁權力與內閣首相權力得到雙重強化。作為日本首相,安倍在連續多年執政中收穫諸多政策成果,也積蓄了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目前,日本政治、經濟、安全政策已經成型,對於未來的新首相而言儘管在具體議題上可能會有差異,但不會有大的轉向。

 

2020年8月28日,東京街頭的大屏幕直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的消息。圖|人民視覺

 

在政治領域,安倍提出的「俯瞰地球儀外交」「積極的和平主義」等概念已深入人心,相關政策也會得到繼承和延續。

修憲一直是安倍晉三最渴望留下的政治遺產。受到疫情影響,日本國內支持修憲的聲音大幅減弱,但這一話題永遠不會銷聲匿跡,並將在合適的時機再次出現,成為政策討論的焦點。

從短期來看,在日本安保領域,如何消解撤回陸基宙斯盾系統部署終止的負面影響、在最短時間內填充飛彈防禦體系的空缺,是當下亟需解決的難題。

《新版防衛大綱》即將出臺,其主旨要解決三個問題,即飛彈防禦問題、經濟安全問題和後疫情時代的安全環境。

8月,安倍首相在國會臨時會議後接受記者採訪時留下「為確保遏制力,提出新對策是必要」的發言後轉身離去,自民黨政治夙願的實現交到了下一代繼承人的手上。日本要在短時間內得出一個相對妥當且能夠真正提高自身飛彈防衛能力的替代方案實屬不易。

伴隨著自民黨總裁選舉,確定於9月末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上提出正式替代方案的日期也日益臨近。安倍晉三對日本的安全保障戰略產生了重要影響,而繼任首相將在多大程度上跟隨或背離安倍既定策略,是否會在事實上突破「專守防衛」原則產生日本安保戰略的根本性改革,諸多關鍵問題都打上了問號。

在經濟領域,第三支箭成為難題。

儘管不少人調侃新冠肺炎疫情使安倍經濟學的成果蕩然無存,但必須肯定,安倍經濟學「三支箭」中寬鬆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撐了過去幾年內日本的經濟復甦和股市上漲,這也是安倍能夠連續執政的關鍵。

然而,超寬鬆貨幣政策已使日本2020年度財政赤字高達67萬億日元。而第三支箭——「通過結構性改革的經濟增長戰略」也沒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成為遺留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在推進區域、跨區域合作中的努力可圈可點。美國退出後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更名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與「日本與歐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相繼落地,日美貿易談判也取得一定進展。2019年,日本首次擔當「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安倍政府手中高舉的「自由貿易戰略旗幟」也移交到下一任手中。

安倍辭職的時機選擇耐人尋味。

身體原因固然是主要因素,但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不力引發的內閣支持率下降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從最初「鑽石公主號」處置失當遭受國際社會廣泛詬病,到被國民吐槽幾乎成了擺設的「安倍口罩」,再到效果平平的「去旅行」(GO TO Travel)政策。最重要的是,首都東京疫情反覆,日本國民對東京奧運會的猶疑也與日俱增。安倍此時身退也是希望能最大限度減少政治損失。

對安倍而言,急流勇退未嘗不是一件幸事。帶著璀璨的政績華麗謝幕只是無數政治家的美好願望而已。安倍晉三比其外祖父岸信介做得稍差一點,以身體原因離開換來黨內以及民眾的同情,實是明智之舉。

 

2020年4月1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戴口罩出席參議院會議。圖|人民視覺

新冠肺炎疫情使本就低迷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能否走出疫情的陰霾是考驗繼任者執政能力的試金石。自2019年年底消費稅上調至10%以來,個人消費已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降幅甚至超過「百年一遇」的雷曼危機。

日本2020年4至6月的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季度減少7.8%,創下戰後最大降幅。


日本綜合研究所估計,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出現4.6%的負增長。對於疫情後日本能否實現「U」型經濟回復,還是進入「L」型的長期經濟低迷甚至爆發金融危機,經濟界有不同的設想,但總體而言市場的預期相當悲觀。

年內,「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能否最終籤署,日本—英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能否順利達成直接關係到自民黨能否交出一份還算差強人意的經濟答卷。今後,疫情的動向直接關係日本經濟活動的恢復,無論首相是誰,未來日本的經濟表現都是一個問號。

外交方面,正如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中的表態,在「與俄羅斯籤訂和平條約、修改憲法、朝鮮綁架日本人質」這三個政治課題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就辭職,「心情悔恨至極」。

雖然安倍「俯瞰地球儀」也取得了不錯的外交成果,但是在其任內作為重點課題的日俄和約問題、朝鮮綁架日本人質問題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安倍既然在記者見面會上提及,自然也有將這些政治課題交給繼承人來攻克的意思。

 

美國始終是日本政局變動背後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可以看到,日美同盟的強化程度與日本首相任期長短呈現一定程度的正相關。2020年是日美安保條約籤署60周年,日美同盟出現合作拓展與轉型挑戰的雙重趨勢。

安倍擬於8月31日與川普舉行電話會談,強調新政權上臺後將繼續尋求深化日美同盟關係。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自主性不斷攀升,日美同盟日益深化,兩者並行不悖。

安倍在任期內為國家利益放下身段,可謂「忍辱負重」,與川普本人建立了較為親密的個人關係。安倍晉三辭職消息一出,各國政府紛紛對安倍本人的健康狀況表示關注。

然而,川普在完成一系列大選事項後才送上了慰問。這份姍姍來遲的「關心」顯示了川普與安倍之間充滿現實主義色彩的「塑料情誼」,也間接體現了美國國內「選舉壓倒一切」的政治本質。日美同盟目前只是美國政治議程中的次要事項。

川普輕視同盟作用而要求盟友加大防務費用分攤,如若川普連任,繼續從盟友身上搜刮脂膏的做法不會改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的《為什麼美國必須再次領導世界》中系統全面地闡述了其對外政策。

拜登認為,川普政府的外交行為嚴重破壞了美國的信譽,挫傷了美國的全球領導力。鞏固美國的全球同盟、捍衛自由民主價值觀將是其上任後的首要任務。因此,拜登上任後的對日政策大概率會回歸歐巴馬政府時期的亞太路線。

無論美國與日本的選舉結果如何,日美同盟逐漸深化成為必然選項。美國大選日期日益臨近,美國國內政治暗流湧動,對日本存在一定的戰略忽視。但是,自民黨總裁選舉對美國而言也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美國當然希望繼任的總裁繼續貫徹親美路線,當然在必要的時候也會給總裁選舉「下菜單」。

《日本時代周報》稱,自民黨內部的保守派正面臨清算,對華鷹派人士的佔比越來越大,對華溫和派正在敗給強硬派,而後者正在推動日本政府對北京施壓。

「後安倍時代」的政治接力賽也已經拉開帷幕,在接下來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包括明年的眾議院選舉中,對華政策都將是討論的重點。自民黨內部的合縱連橫及其帶來的對華態度變遷也很大程度上服務於選舉這一政治目標。

日本的國家利益始終是其領導人對華態度的根本出發點。例如,河野太郎在擔任日本外相期間被認為是對華溫和派,但作為防衛相,河野在南海問題上不斷挑釁,並表示日本將成為「五眼聯盟」的「第六隻眼」。種種發言使其在中國的好感度大幅下降。

岸田文雄所屬的「宏池會」誕生過大平正芳、宮澤喜一等在推進中日關係中發揮過關鍵作用的領導人,前任會長谷垣禎一也對中國態度積極,因此岸田派也被認為是自民黨內的親中一派。

然而,在黨內討論是否要中止習近平訪日這一問題上,岸田對中國的態度也變得強硬,他在記者會上表示,「很多人對中國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聲音,國民的聲音也必須要好好考慮。」

自民黨內高層領導人的對華態度嬗變更多出於戰術層面的考慮,日本對華政策將始終服務於日本整體外交的戰略布局。

在對華戰略焦慮充斥政學媒各界的背景下,下一個階段,自民黨內主要幹部或許會出於選舉考慮採取對華強硬態度。在接下來的半年內,日本可能會繼續在釣魚島問題上挑起事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

在中美競爭升級的背景下,日本有向美國靠攏之勢也在理性預期之內,中國應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日本不會輕易放棄走「中間路線」,而是在根本價值和原則立場方面與歐美保持一致的同時,加強與東亞各國的合作,與相關國家廣泛構築包容性的制度框架,將中國吸納進地區規則的約束之中,實現制度內的競爭與協調。

接下來,日本如何平衡與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也考驗著日本政治家,特別是下一屆領導人的外交韌性和政治智慧。

無論對中國還是對日本,堅定推動中日關係持續健康發展才是歷史的正道。中日關係從2012年的低谷重新回到今天的狀態來之不易,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對華政策具有繼承性和連續性的穩定政權,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中日關係,並為東亞乃至國際秩序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庫叔提供15本《網際網路簡史》贈予熱心讀者。回顧網際網路從0到1的發展歷程,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概念具象化表達,為大家勾勒出網際網路知識大框架。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

相關焦點

  • 美軍壓力倍增,兩大國家合作越發深入,軍事協定延期令美軍不安
    美軍壓力倍增,兩大國家合作越發深入,軍事協定延期令美軍不安蘇聯時期中蘇兩國之間的關係是極好的,在中方的抗日戰爭期間,蘇聯向中方提供了大量的幫助,但是後續由於種種原因令兩國之間的關係逐步惡化,後續蘇聯解體後這樣的關係才有了明顯的緩和。
  • 倍增企業「下本」推動管理革新 進一步提升企業倍增實力
    實際上,巨岡機械只是東莞「倍增計劃」企業主動進行管理革新的一個縮影,一批企業紛紛把管理革新看作是與技術創新、增資擴產同等重要的倍增手段。倍增企業發力管理革新很多人對巨岡機械的印象,來自於此前媒體對它的報導:代表「中國智造」PK「日本智造」,最終完勝全球數控系統研發製造最強的日本發那科。
  • 【辣評日本】日本年度漢字「安」盡顯國民不安
    12月15日,日本京都清水寺住持森清範揮筆寫下了2015年的年度漢字「安」。 1995年,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因諧音將12月12日定為「漢字之日」,並以此為契機開始評選「年度漢字」。今年的「漢字之日」由於恰逢周六,因此變更為12月15日。日本的年度漢字評選,不僅滿足了日本民眾辭舊迎新的精神需求,更從不同角度捕捉了日本一年來的世態百相,因此能夠長盛不衰。
  • 跨越千年的日本人:憂慮·不安
    但是,人們迫切期待的經濟復甦的曙光並未伴隨新千年而臨近,對未來的憂慮和不安沉重地壓在人們的心頭。「千年蟲」步步逼近小淵首相坐鎮指揮在新千年到來之際,「千年蟲」將會給日本帶來什麼,令人關注。日本政府「2000年問題對策辦公室」也早在10月下旬就宣布,「不會因公共服務系統出現故障給國民日常生活帶來重大影響」,但由於「千年蟲」是人類未曾經歷的問題,人們心中的懸念和不安仍未消除,為了預防萬一,日本政府、大型企業及各種團體都建立了特別警戒體制。
  • 日本11月工具機訂單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中國訂單倍增
    摘要 【日本11月工具機訂單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中國訂單倍增】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11月工具機訂單額同比增長8.6%,達到886億日元,是自2019年12月以來首次超過850億美元,終於恢復至新冠疫情擴大之前的水平。
  • 2020年日本地震襲來,或加速日本沉入「深淵」,引發民眾強烈不安
    據媒體1月15日報導,當地時間14日凌晨4時53分,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芮氏5級地震,震源深度為50千米,日本關東多地震感明顯。這次的地震對日本來說,本不過是「小打小鬧」,但日本科學家卻發現了潛伏的更大危機。
  • 京都大學擬提高英語課比例 實現留學生倍增計劃
    京都大學擬提高英語課比例 實現留學生倍增計劃   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為建設成世界級水平大學,作為國際戰略的一環,近日,日本京都大學提出的目標顯示,到2020年將英語課比例增至30%,並力求實現派遣和接收留學生人數以及聘用外教人數倍增計劃。
  • 江門中微子實驗完成全部20英寸光電倍增管驗收測試
    2021年1月14日,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完成全部兩萬支20英寸光電倍增管的驗收測試工作,其中包括15000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型微通道板光電倍增管(MCP PMT)和5000支日本濱松公司生產的打拿極光電倍增管。
  • 後安倍時代日本開啟不安之秋
    他是當代日本政壇的傳奇人物,八年時間兩度拜相,打破日本「五年六相」的魔咒。日本戰後任期最長首相為何突然辭職,是身體原因還是不堪重負?經濟萎靡、奧運延期,八年任期,褒貶不一,安倍卸任為日本留下了什麼?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為您講述,疫情未了,繼任者未定,舵手成謎的日本又將駛向何方?
  • 2ch:動物園長頸鹿轉運前因不安死亡
    >1: オリンピック予選スラム(愛知県)@\(^o^)/:2016/08/12(金) 19:14:19.65 ID:RBL8tKl90臺北動物園のキリン、移送の不安で死ぬ2016年08月12日 15:04臺灣の動物園で、7歳の雄のキリンがおりに入れられ移送用トラックに載せられた後、「不安」のため死んだ。
  • 美國49個州疫情已達「巨大災難級」、84%日本人對現狀不安,今日...
    美國50個州已有49個為「疫情嚴重地區」,達「巨大災難級」,歐洲多國單日新增確診也屢創新高,日本調查顯示,84%的日本人對疫情現狀感到不安。 截至北京時間11月15日16時30分,全球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超5394萬,累計死亡病例超131萬例。
  • 巖手縣日本唯一沒有被感染的地方,縣民反而不安,擔心成為第一人
    了解日本,就點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巖手縣日本唯一沒有被感染的地方,縣民反而不安,擔心成為第一人作者/飄雪日本一共47個縣,只有東北地區的巖手縣零感染,但是這樣的狀況並沒有讓縣民們安心,反而更加不安,擔心成為第一個感染者打破零記錄保持。
  • 菅義偉半小時記者會上說了39次口頭禪,日本專家:讓民眾感到不安和...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日本首相菅義偉近日舉行記者見面會,再次針對一都三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不過,據日本雅虎新聞網9日報導,日本溝通學專家認為菅義偉頻頻出現主觀色彩口頭禪的講話方式,讓民眾感到不安和絕望。縱觀菅義偉的多次發言,屢屢給日本民眾其語言表達能力弱、傳達能力差之感。雖然不少日本人會在不經意中以「我覺得」作為表述結尾,但像菅義偉這般使用頻率如此之高的情況極其罕見。日本網站上,不少網友評論道,「早發現了這一點,每次看完電視反倒覺得更慌張」「作為國家領導任應當具備引領民眾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好還是減少使用此類口頭禪吧」。(許黛如)
  • 滾燙的2021 和不安說拜拜
    一個人因為不安而總是迎合他人,飽受沒來由的罪惡感之苦。因為恐懼,因為心懷不安,所以放棄做自己。因為懷揣著不安和恐懼,為了給生活放行,我們選擇了在這種狀態下繼續前行,我們以為這是出口,回過頭發現這只是一條捨棄自我的不歸路。每個人都終將學會擺脫內心的不安,為自己而活。
  • 東坑11家企業入選東莞市倍增企業
    日前,2020年東莞市「倍增計劃」試點企業名單正式公示,407家企業入選「倍增計劃」試點企業名單,其中105家名譽試點企業,302家市級試點企業。梳理名單發現,東坑共有3家企業入選名譽試點企業,8家企業入選市級試點企業。
  • 哆啦A夢:讓日本人抗拒不安慘遭封殺的一集,國人看後卻拍手叫好
    哆啦A夢:讓日本人抗拒不安慘遭封殺的一集,國人看後卻拍手叫好!哆啦A夢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日漫,這部動漫伴隨了我們很多人的童年,這部動漫也是我們童年美好的記憶。小的時候大家都像有一個哆啦A夢在自己的身旁,要什麼有什麼還不用擔心被一米八的小學生胖虎欺負。
  • 感到不安,86.2%的東京奧運志願者對疫情表達出憂慮情緒
    根據日本共同社在7月22日發布的內容,日本財團志願者支持中心(東京)22日的時候公布了問卷調查的初步結果,在東京奧運會以及帕運會進行期間為觀眾們進行指路和提供其它服務的志願者當中,在問卷中表達了對日本新冠疫情防控狀況感到不安的受訪者有8成。
  • 布魯:我很不安。我寧願掉出名單
    (圖/翻轉自IG)而原唱BLOO在近日的直播中坦言,一方面很感謝李孝利的青睞;一方面,他的人氣越來越高,席捲而來的謾罵聲倍增;很多酸人一直在罵他「你怎麼弄了個音源」,「你買了單子」等等,讓他直呼「其實很害怕」,甚至表示「很不安,寧願儘快掉出單子」。《鬧市寶貝》最初由布魯演唱。
  • 東莞81家企業三年實現營收倍增
    作為「倍增計劃」試點企業,堅朗五金在三年時間內就完成了倍增,今年更是逆勢而上,前三季度堅朗五金的營收同比增長26.42%。東莞孕育了一批如堅朗五金般韌性強大的倍增企業。它們不僅在應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調整中沒有卻步,反而顯示出強大的韌性和潛力,逆勢擴張,用增資、擴產等方式,展現出對市場復甦和抓住新機遇的信心。
  • 黃江13家企業入選東莞市倍增企業
    日前,2020年東莞市「倍增計劃」試點企業名單正式公示,407家企業入選「倍增計劃」試點企業名單,其中105家名譽試點企業,302家市級試點企業。梳理名單發現,黃江共有5家企業入選名譽試點企業,8家企業入選市級試點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