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旅復甦
文藝青年的夜與夢,165天後再次點亮
長沙劇場演出陸續恢復;梅溪湖大劇院暑期檔票價最低20元
7月8日,梅溪湖大劇院,演員正在表演動漫人偶童話劇《猴子王》。 組圖/陳珂
7月14日,梅溪湖大劇院,觀眾間隔而坐。
對於長沙的許多「文青」來說,閒暇時去梅溪湖大劇院看上一場演出是最放鬆不過的事了。燈亮與幕落間,演員與觀眾經歷著難以復刻的浪漫,但這種浪漫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
所幸,在經過165天的漫長等待後,梅溪湖畔這朵芙蓉花終於再次盛開。
瀟湘晨報記者徐海瑞實習生朱悅長沙報導
舞蹈、歌唱,燈光、音樂,人群、掌聲……這些最熟悉的場景,在梅溪湖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文的生活裡消失了165天。
7月8日,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梅溪湖大劇院開啟了第一場商演——動漫人偶童話劇《猴子王》。
「劇院的冷清是可以預料到的,但這至少是一個開始……我們的劇院回來了。」與賀文一樣,長沙許多文藝青年們認為,這座城市再次鮮活起來。
意外:《守歲》「守」來劇院停演
5月20日晚,梅溪湖大劇院重新開啟外圍泛光。這次亮燈頗具儀式感,劇院甚至為此撰寫了新聞通稿,將這一消息通過媒體告知公眾。
從1月23日(農曆臘月二十九)停演以來,這朵梅溪湖畔的「芙蓉花」幾乎凝固,偌大的劇場空空蕩蕩,沒有迎接過一位觀眾。自2017年8月31日向市民開放,梅溪湖大劇院將長沙的舞臺藝術帶入到全新的高度,來自百老匯、倫敦西區等戲劇聖地的精品劇目相繼在這裡上演,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戲迷們前來觀演。
時間回到2020年1月21日。當晚7時30分,江珊主演的話劇《守歲》在梅溪湖大劇院準時上演。此時此刻,顧飛燕已經坐在觀眾席。前一天凌晨,她剛從廣州南站坐高鐵來到長沙。作為江珊的粉絲,她是來赴約的。
顧飛燕曾和其他幾位粉絲約定,每年都要去梅溪湖看話劇《守歲》。這次出門的時候,顧飛燕特地戴上了口罩,因為她看到新聞: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後來,她回憶到,「當時還沒有那麼嚴重」。
不過,顧飛燕不知道的是,就在演出前的22個小時,鍾南山院士首次確認新冠肺炎人傳人的消息。而在顧飛燕觀看《守歲》時,梅溪湖大劇院已經決定,取消8天之後武漢籍歌手勵娜的懷舊新春演唱會。
1月23日,梅溪湖大劇院微信公眾號發布春節營業時間,1月24日至1月28日放假,1月29日開始正常營業。當天10時,武漢封城。截至當天24時,湖北省已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549例。
影響:關鍵之年因「疫」停滯
一場疫情打破了全國人民歡度春節的熱鬧氣氛。1月26日,梅溪湖大劇院發布消息稱,今年3月前已經開始售票的14場演出全部取消。
劇院最為珍貴的意義在於「現場」,正如導演賴聲川所說,「劇場的絕對美麗在於它的現場性;它的浪漫在於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在劇場短暫的那一剎那中,演員和觀眾同時知道,他們彼此經歷的共同經驗是唯一的。燈暗、幕落,即使是同一個劇團,同一個劇本,同一個演員陣容,這一場演出永遠不會重現。」
劇院、電影院、學校、博物館等公共場所關閉,禁止不同規模的群聚活動,保持社交距離,演藝行業陷入了無限期停業的困境。據賀文介紹,梅溪湖大劇院今年原計劃演出接近400場,相較於2019年的340場,場次和營收計劃增長15%~20%。
「對於劇院而言,原本是發展的關鍵之年,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可能要推遲至2022年。」賀文回憶說,武漢封城的消息一出,他就意識到「行業肯定會受到影響」。
從2月初開始,全國各行業開始了復工復產的步伐,餐飲業、室外景區等陸陸續續放開復工的條件,全國範圍的烏雲正在逐漸散開,而籠罩在演藝行業上的那朵依舊固執地在上空盤踞,劇場、影院等行業何時復工杳無音訊。
復演:「同舟共濟」激活演藝市場
這段時間,賀文一直在關注疫情的相關報導,跟同行也進行了許多交流,包括演出院團、經紀公司,還有影視製作公司,有人保持著積極的態度,也有人對行業的發展表示悲觀。
劇院可以恢復營業,但復工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疫情的不確定性一直挑動著賀文的神經。
6月20日—21日,梅溪湖大劇院才推出三場小規模的會員專場,7月8日推出疫情之後第一場正常售票的演出——兒童劇《猴子王》。賀文的謹慎還來自於劇目,用他的話來說,有戲才有「戲」,沒戲就真沒「戲」了。
7月18日—8月19日,梅溪湖大劇院聯合省內八大院團推出暑期「湘約劇場」,共安排18場演出。「本次地方院團都拿出了自己的精品演出和最強演出陣容」,賀文形容現在的局面是「同舟共濟」,試圖重新激活市場。
此外,原定於上半年的大型明星類演出都暫時安排在10—12月,暑期檔還有慣常的「打開藝術之門」系列演出,演出票價絕大多數最高僅100元,最便宜只要20元。
未來:疫情之下的演出「新常態」
當前,中國成為全球疫情「窪地」,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正常。不過,全球疫情不容樂觀。歐洲多國歌劇院暫時關閉,美國百老匯舞臺熄燈。
國外演出行業的停頓,也為中國演藝市場帶來更多的挑戰。全球疫情的持續發酵,導致國際文化交流停滯。賀文表示,海外引進劇目佔據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半壁江山,原定於在梅溪湖大劇院上演的音樂劇《窈窕淑女》、原定於在武漢琴臺大劇院上演的音樂劇《獅子王》等均已延期。
另一方面,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劇目製作依舊緊張。「到今年年底,新創劇目會非常少,大部分都是以前的成熟劇目。」賀文說,新劇目的產生需要大量人員的聚集排練,北京作為戲劇的原發地之一,聚集著更多的導演編劇演員,而北京突發的聚集疫情讓排練成為泡影。
賀文表示,梅溪湖大劇院將逐漸增加演出場次,「快速地用演出場次將密度先填充起來,再引進更經典的大型演出劇目,希望讓觀眾看到文化演出行業復甦的努力」。在他看來,疫情下的演出將迎來「新常態」。在此形勢下,劇院能做的,只有竭盡全力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