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間,意甲聯賽從空場、改期到徹底停擺,漢諾瓦球員許布斯成為了五大聯賽所在國首位被確診的職業球員。
一天之間,義大利球星魯加尼和加比亞迪尼確診,阿森納主帥阿爾特塔感染,切爾西球員奧多伊確診,萊斯特城三名球員出現疑似症狀,西甲葡超荷甲全面停擺,歐戰部分賽事延期,也傳出了歐洲杯即將改到明年的消息。
一個月以前,任何球迷都無法想像新冠病毒會以這樣的速度侵襲歐洲足球。而整個歐洲足壇,在疫情面前暴露出的遲鈍與固執,同樣也超出了我們的理解。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歐洲足球停擺這麼難?停擺之後會造成什麼影響?積分和排名究竟怎麼算?本文由羽則和內德合作完成,與大家共同探討以上問題。
經濟利益,讓足球成為無法停擺的鐘
過去這二十多年,歐洲足球發展得太快了。
商業化迅猛發展,轉播權和贊助費水漲船高,中東和北美資本殺入戰局,球員工資和轉會費瘋狂攀升。幾年之前,每個三千萬身價的球員都是資深球迷熟悉的名字。而現在,自帶五六千萬歐元身價出現在新聞裡的那些人,你甚至需要藉助搜尋引擎才能認全。
整個足壇如今龐大的行業規模,上世紀的從業者更是連想都不敢想。
——英超聯賽就超過了英國整體GDP的1%,每年交的稅可以養活全國半數的警察。
——西甲和西乙帶來的直接、間接與牽引經濟效應達到了西班牙GDP的1.37%,差不多等於全國航空業的1.5倍。
在這股商業化狂潮裡,所有人都在瘋狂擴張。各支球隊和賽事官方的轉播權、贊助協議都是三五年起步,七八年也不罕見。長時間的贊助合同給了球隊規劃未來和寅吃卯糧的能力,很多球隊都是按照這些可以預估的收入做出的預算,然後去完善基礎設施,去轉會市場買人,以及,給球員開工資。
在這種情況下,收入出現大幅縮水往往就會帶來嚴重的虧損。預算已經做了,錢已經花了,一旦虧損這錢誰來補?只有靠老闆。老闆的損失又沒人補,不願投錢的話球隊怎麼辦?往好了說至少節衣縮食好幾年,往壞了考慮說不定就瀕臨破產。
有這麼嚴重嗎?
當然。
縱觀全歐主要聯賽的俱樂部,球員工資基本上佔到了年收入的50%-80%,甚至動不動單賽季超過100%。而對於豪門球隊來說,每年開出兩三億歐元的工資更是最低標配。雖然也許可以利用球員合同裡的「不可抗力」免除部分負擔,但法律上能不能說通是一回事,球員工會能不能接受還有另一回事。
所以一旦球隊收入鏈條斷裂,工資就可能開不起,球員就可能跑路,球隊就可能一蹶不振,降級,破產,託管……這些後果,都足以讓俱樂部整晚整晚睡不著覺。
因此,各國聯賽對於這次疫情的防控措施主要分三步。
Step1. 聯賽照樣踢,錢繼續賺。
Step2. 空場比賽,放棄在收入裡佔比較低的門票,保住轉播和贊助合約。
Step3. 暫時停擺,延期進行。
不到萬不得已,各國聯賽和歐戰都不會選擇徹底取消,因為那種經濟損失單靠俱樂部是根本承擔不起的。僅德甲一家,賽季取消的直接損失就將達到7億歐元。所以現在各大聯賽的停擺公告都沒有把話說死,就是盼著疫情緩解後哪怕空場也要踢完這個賽季。
然而,由於申根區的無邊境政策、歐盟的人員自由流動、歐洲各發達國家早已習慣的醫療慢節奏,我們很懷疑疫情能不能在短短的一兩個月內及時控制住。
於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停擺的空窗階段要用什麼時間來補課呢?
寒假已經過去了,暑假補的話又熱又影響下賽季備戰,於是俱樂部理論上最好的選擇就是在歐洲杯期間補課,而歐洲杯推遲或者停辦。
昨天法國《隊報》表示,歐足聯在會在下周二宣布歐洲杯推遲至2021年進行。
瓦特?都火燒眉毛了為啥還要等到下周二才官宣?為什麼不能給各國聯賽吃個定心丸讓他們放心停擺?
歐足聯內心os:「emmm……我這麼猶豫……也是因為錢。」
歐洲杯,照樣停不起
——2016年的法國歐洲杯,歐足聯的收入高達約20億歐元,比2012年增長了大約三分之一。
——2018-19賽季,由於歐國聯的舉辦,歐足聯的國家隊比賽收入增長了4億歐元,達到6.04億歐元,創下非歐洲杯年國家隊比賽收入的新高。
——在上賽季歐足聯的收入中,媒體轉播收入佔比高達33億歐元,佔總收入的86%,其中歐冠聯賽就獲得了近20億歐元的媒體版權收入。
所以,從歐洲杯擴軍到增加歐國聯,再到遲遲不肯宣布歐洲杯延期,以及堅持要求狼隊和老闆已經確診的奧林匹亞科斯踢完歐聯本質上都是同一原因:錢!
於是大家可能要說了,「停辦不就行了,咋還掉到錢眼兒裡了?」但問題並不這麼簡單。因為歐足聯已經收了轉播方和贊助商的錢。拿了錢得按照合同辦事兒,違約的話不僅要吐出一大筆錢而且還可能支付違約金,這個損失歐足聯承擔不起。而且歐足聯已經為先期籌備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直接打水漂也會對歐足聯造成暴擊。
於是大家可能又要說了,「延期不就行了,廣告商重新談,這錢還不是一樣賺?」然而,問題也不這麼簡單。
其一,如果延期幾個月,那麼整個歐洲的職業聯賽和俱樂部都要在賽程上做出統一步調的調整,歐洲職業足球早已形成的生態規律將被完全打破,而且可能造成各國聯賽沒時間去打剩下的賽季。
其二,歐洲杯許多贊助合同都是提前多年就已經談好的,大眾對2020年歐洲杯的贊助合同是2017年籤的;支付寶對2020年歐洲杯的贊助合同是2018年籤的;可口可樂對2020年歐洲杯的贊助合同是2019年籤的……且不說歐足聯來不來得及重新拉來這麼多贊助,即便來得及談,在今年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贊助商砍價也會是一陣血雨腥風。
其三,明年夏天國際足聯籌備已久的新世俱杯即將在中國上線,他們也已經投了錢、收了錢,歐洲杯延期到明年,那新世俱杯豈不是變成了「新世界俱樂部及歐洲青年俱樂部杯」?國際足聯和歐足聯這些年在爭奪商業利益上的爭奪幾乎就要撕破臉了,誰願意給誰讓步?這種不受任何一國政府管轄的跨國組織,根本沒有人能從中權衡。
於是歐足聯撓頭了:「要不等等看吧,如果舉辦國控制住了,歐洲杯說不定還能辦。」
很遺憾,為了慶祝歐洲杯60周年,今年的歐洲杯首次沒有設置主辦國而是選擇了在11個國家的12個城市舉行,舉辦城市包括:倫敦、慕尼黑、巴庫、聖彼得堡、羅馬、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都柏林、畢爾巴鄂、布達佩斯、布加勒斯特、格拉斯哥……一家控制住了根本沒用。
總之,延期deadline已至,但後續的麻煩會有一大堆。雖然大家都不願意動自己的蛋糕,但大敵當前各家聯賽都在催著歐足聯做決定——3月12日歐洲五大聯賽的代表和歐足聯的秘書長喬爾吉奧-馬爾凱蒂進行了一次視頻會議,除了英超以外,其餘四個聯賽都希望2020年歐洲杯推遲幾周甚至是到明年進行。
嗯……英超不同意。
嗯……英超今天確認本周末的所有賽事都將正常進行。
嗯……「正常進行」的公告發出一小時後,阿爾特塔確認感染。
不過,PFA(英格蘭職業球員工會)副執行官巴恩斯在接受《電訊報》採訪時說:「英超聯賽的球員已經不想繼續參加比賽了,因為他們擔心哪怕就是空場踢球也會有感染病毒的風險。」巴恩斯還表示「PFA方面會儘快就此事表明自己的立場,足球比賽必須給公關健康讓路。」
所以,英超停擺也就在眼前了。
停擺之後,各國聯賽如何處理?
縱觀世界體壇,不是沒有出現過停擺。總結下來,大概有這麼幾種停擺原因和處理方法。
A.因為勞資糾紛停擺。NBA歷史上的前五次停擺,全部都是源於勞資糾紛。等到比賽重新開打之時,勞資雙方已經坐在談判桌上籤好協議商量好一切對策,所以大家都會直接縮短賽季,2011-12賽季的NBA只打了66場常規賽。
B.因為戰爭停擺。意甲聯賽在1915年一戰時期有過1次停擺,當時的意甲聯賽分為北區和中南區兩個聯賽,兩個聯賽的分區冠軍進行決賽,拉齊奧當時已經獲得中區冠軍,距離最後的總冠軍只差和南區冠軍以及北區冠軍的兩場對決。但是一戰之後義大利足協把當年的意甲冠軍頒給了北區榜首熱那亞,這也引起了拉齊奧的不滿。1939-40賽季英國聯賽曾經因為二戰停擺,但當時只打了3輪,所以聯賽直接取消沒有頒發冠軍獎盃。
C.因為不可抗力停擺。2003年的甲A聯賽,曾經因為非典的影響中斷了三個月的賽程。這一變故導致聯賽重開之後大家集中補作業,在不到一個月裡就踢了7場比賽,幾乎周周都是雙賽。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嘯同樣導致了J聯賽暫時停擺,恢復後也在短期內打了大量比賽,這才補完了賽程。
雖然以前已經有各種處理方式,但上述方式放在這個已經打了接近30輪的賽季中都很難實行。因為像NBA只是一個國家的比賽,每年打來打去終究還是那些球隊。但在足球世界,各國聯賽有升降級,還有洲際賽事和名額分配,更有世界盃、歐洲杯等足以和奧運會匹敵的國家隊賽事。停擺牽扯到的錯綜複雜,對足球不夠了解的路人根本就無法想像。
——如果以停擺前的排名直接決定最後成績,那麼還有奪冠/爭四/保級希望的球隊不會答應。每支球隊的賽程各有不同,有些已經打完了強隊,就等著後半程衝刺逆襲。直接被宣告出局,對他們來說公不公平?
——如果取消成績這一年直接白打,那麼已經大幅身位領先、但理論上終究還沒有奪冠的球隊不會答應,比如已經等了整整30年的利物浦。更何況,歐戰名額怎麼分?升降級又怎麼辦?
——如果把冠軍、歐戰席位、降級區全都改成附加賽,也只是理論上會稍微好一點。利物浦奪冠還好,要是帶著二十大幾分的優勢輸在附加賽,找誰說理去?甚至咱先不提結果,參賽資格到底怎麼定?很多聯賽理論上還有奪冠和降級可能的球隊那麼多,光是定個數就能吵翻天。
——如果取消升降級,那麼次級聯賽的領先者又怎麼看?英冠的利茲聯和西布朗已經衝超在望,升級後靠著一年的轉播分成和接下來幾年的團結獎金保底也有1.5億英鎊。意乙的貝內文託已經在積分榜領先第二名整整20個積分,老闆已經公開放話,停擺可以但如果取消升降級,他100%撤資讓球隊去喝西北風。
雖然每種情況都會導致各國要各種擦屁股,但是沒辦法,停擺之後的處理無非也就這幾種方式。
延期方案:歐洲杯延期一年去搶新世俱杯檔期,各國聯賽佔用原有的歐洲杯時間打完。
極簡方案:整個賽季成績作廢。不確定排名,也不頒發冠軍獎盃,在溝通後向歐足協通報下賽季參加歐戰的各支球隊。
休克方案:以停擺時的排名為準,確定本賽季最終排名。
爭議方案:用季後賽的形式來安排冠軍、降級球隊。前四名參加冠軍附加賽、後四名參加降級附加賽。
沒有一種方案是十全十美的,必須有人做出犧牲,很大的犧牲。
但這種犧牲顯然是必須的。
尾聲:沒有什麼能夠高於生命
中國在抗疫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和教訓表明:要想及時控制住疫情,只能暫時拋棄一些經濟利益。說到底,在這麼多生命面前,各方權衡和經濟損失根本就不算什麼。命都要沒了,還踢什麼足球?
只可惜,人類從歷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根本就不會吸取教訓。無論前人的經驗多麼慘痛,人類還是會宿命般的掉進同一條河裡。
或者說——對於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永遠心存僥倖,才是人類共性。
能入場的比賽,看臺仍然爆滿。必須空場的比賽,場外人山人海。不到最後關頭就宣布停擺,球迷的抗議比俱樂部還要激烈。這是我們曾經羨慕的足球環境,這次卻並不值得驕傲。
義大利政府強制要求全國體育比賽空場進行之前,很多小俱樂部仍然在意甲聯盟會議裡反對空場,因為門票收入對於他們來說比大俱樂部重要得多。等到全國確診接近萬例時,意甲才全面停擺,同樣還是來自政府而非聯賽組織和參與者的決定。
其他各國此前看似政策不同,其實也只是處於不同的疫情階段。他們當時的樂觀,和半個月之前的義大利並沒有什麼區別。直到過去驚心動魄的24小時內危險來到自家球員或者身邊,反應這才快了起來。西甲如此NBA也如此,英超甚至還在玩命掙扎。
可即便這樣,歐足聯仍然只是推遲了部分歐戰,歐聯杯昨晚還在繼續比賽。哪怕歐洲俱樂部協會已經表態希望立刻結束聯賽並且推遲歐洲杯,歐足聯仍然要等到17日的視頻會議後再作出最終決定。
5天的時間間隔,不知道各國又要多出多少新增病例,又會有多少球員加入確診名單。
——新冠肺炎一旦轉為重症,對肺部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幾乎能毀掉任何球員的職業生涯。
——球場內外人頭攢動的球迷,讓身在遙遠東方的我們看著都提心弔膽。少一些冷嘲熱諷吧,過去兩個月發生的事情已經告訴我們,全世界在疫情面前早就成了命運共同體。
無論停擺有多麼艱難多麼不情願,也真的到了使用這一最終手段的時候。無論誰來為損失買單,都好過疫情擴散到根本無法再衡量的地步。
冠軍、榮譽和金錢……無論什麼,都不能凌駕於生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