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數據統計表明,近些年我國痛風發病率在不斷上漲,而且痛風這種疾病沒有局限性,無論是老年人、中青年、甚至是兒童都有可能患病。
在痛風發作時,患者關節會有紅腫、疼痛表現,這種疼痛感來得十分強烈,即便是一個強壯男性,往往也難以忍受!
而痛風出現的根本原因,是起源於一種名為「高尿酸血症」的疾病。
由於體內血尿酸水平超標,而尿酸又會析出一種結晶體,它會不斷在關節處沉積,最終造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石的出現。
很多患者在痛風初次發作時,都是以大腳趾痛為主!
既然尿酸鹽結晶能在任何關節處堆積,為何大腳趾卻成為首發位置呢?
1、尿酸溶解度影響:根據實驗結果表明,尿酸鹽在37℃的生理鹽水中,溶解度在416μmol/L,與高尿酸血症的診斷值非常接近,而人體內除了有生理鹽水之外,還有其他很多物質,這也就導致了不同部位對尿酸鹽溶解度的不同。
從科學角度來看,離心臟最遠、皮膚最為薄弱的腳趾溫度較低,所以尿酸鹽不容易發生溶解,反而會形成結晶堆積;
2、血液循環差影響:除了腳趾溫度較低之外,由於其處於肢體的最末端,且皮下脂肪較少、血液循環比較差,尿酸更容易在此處沉積。
而相反的,軀幹部位的其他關節,都有肌肉、脂肪等層層包圍,溫度較高的同時,血液循環也較好,所以尿酸不容易在其他關節沉澱;
3、損傷影響:腳趾關節是身體較小的關節,但是日常走路、運動等都離不開這一關節的活動,而且單位面積受力相對較大,極容易出現損傷。
在損傷後,微小的尿酸鹽結晶可能發生脫落,進而引發急性痛風發作。
既然如此,血尿酸水平超標,該如何調整、才能降低痛風的發作率呢?
1、藥物治療:處於急性痛風發作階段的患者,可使用秋水仙鹼、非甾體消炎藥物、糖皮質激素等來進行緩解,能起到止痛、消除炎症、預防痛風再次發作的作用。
除此外,患者日常還可服用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將尿酸藥,從根本上降低尿酸水平;
2、遠離高嘌呤食物:除了體內生成的尿酸之外,更多情況下,尿酸值超標和攝入過多含嘌呤的食物有關。
這包括了動物內臟、海鮮、火鍋以及濃湯等,患者都應儘量避免。除此之外,酒也是抑制尿酸代謝、含嘌呤的種類,特別是啤酒含量超標,需嚴格禁止;
3、多吃提高代謝的食物:建議高尿酸患者日常和多吃一些冬瓜、芹菜、粗糧、水果等食物,這些食物既然含有較高的維生素、膳食纖維,能促進機體代謝。同時,冬瓜還有利尿、補水的效果,對尿酸代謝也有一定幫助;
4、保證飲水量:充足攝入水分,是代謝尿酸的基礎條件。因為尿酸代謝主要就是依靠腎臟來完成的,所以科學建議高尿酸患者,每天水分攝入應維持在2000-3000毫升左右。水分增加的同時,排尿量也會增加,有助於尿酸代謝。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高尿酸帶來的可不單單是痛風問題,同時還會對血管、腎臟等造成傷害。如果尿酸值一直都沒有控制得當,後期還可能造成腎實質損傷,甚至是發展成腎衰竭。所以,在平時應嚴格把控尿酸水平,做好以上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