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發現一個地球2.0?編號TOI 700d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編號為TOI 700d,並宣稱這顆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消息一出,「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被發現」這一話題便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

一時間,行星TOI 700d佔盡了風頭。令人好奇的是,它究竟有哪些「資本」可與地球相提並論?

坐高鐵至少需要3億年

TOI 700d繞著恆星TOI 700轉,公轉周期為37天。「公轉周期會影響行星的環境。試想,地球一年365天如果變成37天,生物演化一定與現在的不同,因為地球生物成長節律與季節變化有關。」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周禮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根據NASA公布的數據,恆星TOI 700的質量和大小約是太陽的40%,表面溫度約為太陽表面溫度的一半。「由於宿主恆星TOI 700輻射能量比太陽少,它周圍的行星若要保持和地球相當的溫度,就得距離宿主恆星更近。」周禮勇說。

此外,恆星TOI 700是一顆紅矮星。「紅矮星紫外輻射很強,會使得行星大氣中的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發生光致離解,也有可能侵蝕和剝離行星大氣。紅矮星的壽命也很長,能長時間保持較強的活動性,因此並不利於生命的長期演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陳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被潮汐鎖定也是TOI 700d引人關注的又一個特徵,而這對行星的宜居性來說,似乎並無益處。首先,被潮汐鎖定後,行星只有一面對著宿主恆星,就像月亮永遠只有一面對著地球。「這意味著在TOI 700d上生活,就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周禮勇說。

「其次,被潮汐鎖定的行星可能沒有大氣循環,即便有,大氣活動也會比地球弱很多。」周禮勇強調,被潮汐鎖定後行星很難產生劇烈的內部活動,這會阻礙行星形成整體磁場。

這是因為,依據學界公認的「磁流體發電機」理論,行星磁場與行星內部活動有關。「而對行星環境來說,磁場的作用非同小可。磁場能避免太陽風直接打到行星表面,還能『鎖住』大氣和水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宗秋剛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

據悉,行星TOI 700d的體積比地球大20%左右,距離地球大約100光年。有人說,從天文學的尺度看,100光年並不遙遠。

但對人類來說是難以企及的目標。「100光年就是光走100年的距離,大約是9500千億公裡,若用350公裡時速的高鐵,大約要3億年才能到達。」陳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並非「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

這一次,把行星TOI 700d帶入大眾視野的是赫赫有名的「行星獵人」——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

「要注意,TOI-700d不是『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而是首個由TESS發現的位於宜居帶內的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許多媒體在報導時忽視了很重要的關鍵限定詞。」陳果直言。

有數據顯示,克卜勒望遠鏡已發現4000多顆候選行星,其中處於宜居帶的行星超過200顆,包括系外行星克卜勒(Kepler)-452b,以及去年9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宣布發現的K2-18b等。

「寬泛來說,與地球類似的宜居帶系外行星可能有十幾個。但嚴格來講,沒有一個真正與地球相似。」周禮勇告訴記者,此前甚至有人懷疑Kepler-452b這顆行星的存在。「因為恆星自身的活動會導致亮度變化,這一現象有時會與行星凌星時的現象類似,如果數據處理不好,就可能將二者混淆。」

陳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近期有研究對於發現Kepler-452b這顆行星的文章有所質疑,認為並不排除相關信號來自儀器效應。也就是說,很可能並不存在Kepler-452b。

一般來說,發現可能宜居的行星後,科學家接下來要做什麼呢?

陳果表示,做理論研究的科學家,會根據可能宜居的行星的物理參數進行建模,分析其氣候,給出更為具體的宜居性指標,預測可能觀測到的光譜特徵,研究其形成演化歷史等。

而做觀測研究的科學家,會嘗試通過凌星、視向速度、直接成像等手段,去獲取這顆行星的光譜,通過分析特定的光譜特徵,來判斷是否存在對應的原子、分子,並測量這些成分的豐度,綜合給出宜居性的觀測依據。「不過,現有的觀測設備仍難以開展針對宜居帶行星大氣的觀測研究。」陳果說。

如果真的發現宜居系外行星,人類會移居過去嗎?

「人類現有的科技是沒法實現的。」陳果解釋道,最近的比鄰星離我們也有4.22光年,以人造飛行器「帕克號」為例,若能一直保持其近日點時的最大速度(約70萬公裡每小時),那也要6500年才能到達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

相關焦點

  • 尋找宜居地球:不低於2.7%地球質量的較小行星,存在液態水可能大
    在科學家們認為的理想宜居地球中,需要有液態水。細胞是生命中最小的單元,需要水來幫助它們實現其功能。要使液態水存在,地球的溫度必須適宜。
  • 又發現一個地球2.0?它有哪些「資本」可與地球相提並論?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編號為TOI 700d,並宣稱這顆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消息一出,「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被發現」這一話題便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
  • 科學家剛剛發現地球2.0!距離我們300光年!
    一項觀測表明一顆新發現的外星行星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星球!堪稱地球2.0!據消息稱,這項發現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2018年11月退休的克卜勒(Kepler)所收集的數據,科學家們在分析這些數據時,剛剛發現了一顆隱藏的宜居星球:一個地球大小的世界,科學家猜測可能有能力支持我們所知的生命。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比地球稍大一點的世界,它圍繞著一顆距地球約31秒差距的明亮恆星旋轉。這顆被稱為TOI 700d的行星的軌道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液態水可能存在的區域。
  • 又一顆類地行星被發現,與地球極為相似,距離我們100光年
    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遍布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人類盡其所能的利用地球上的有限資源,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來供人類科研、發展和消遣娛樂。然而,畢竟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地球上的環境也在遭受不斷的破壞,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地球的環境被破壞的體無完膚,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又將何去何從呢?基於多種原因,人類開始衝出大氣層放眼宇宙,探索地球的起源,宇宙的奧秘和外星球生命的存在。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有水有磁場,比地球還大100000千萬年,可能存在生命
    近期,日本理工大學行星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克卜勒二期任務太空設備,發現一顆高度類似地球的類地行星,它與地球的距離大概201光年,位於一個紅矮星的恆星系中,通過天文望遠鏡初步觀察發現星球上含有大量的水。
  • 克卜勒數據發現宜居行星:大小、溫度與地球最相似 距離300光年
    這顆行星被命名為Kepler-1649c。它只比地球大1.06倍,接收到的光量大約是地球從太陽獲得的光量的75%,這表明這顆系外行星的表面溫度可能與地球相似。這顆行星也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內,距離適宜,液態水可以在其表面存在,這表明它可能支持生命。但是Kepler-1649c圍繞著一顆比太陽小得多、溫度也低得多的紅矮星運行。
  • 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早期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仿的可居住帶行星
    一支跨大西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重新分析數據,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可居住區域內運行,該區域位於恆星周圍,巖石行星可以在其中支撐液態水。科學家在查看克卜勒的舊觀測結果時發現了這個名為Kepler-1649c的行星,該機構於2018年退役。雖然先前使用計算機算法進行的搜索誤認了該行星,但研究克卜勒數據的研究人員再次查看了籤名並確認為一個星球。在克卜勒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這個距離地球300光年的遙遠世界與地球的大小和估計溫度最相似。
  • 直徑只有3100千米,液態水卻比地球多,太陽系這星球可能存在生命
    英國科學家曾經在南極冰下湖的泥漿裡發現了距今10萬年的生命跡象。這些證據表明在某種極端惡劣條件下,生命仍有存活的可能。而南極冰下湖封閉、營養貧乏的環境,亦幫助科學家們深入了解在地球及其他行星上最嚴酷的地方,生命形式是如何生存的。
  • 西班牙研究人員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地方發現一個有水存在的星球
    40光年的地方發現一個有水存在的星球。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18日報導,三年前,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一顆名為LHS 1140的小恆星的「宜居帶」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恆星距離我們只有40光年,而這個距離適合液態水的存在。這個太陽系外世界與我們的地球十分相似,但規模更大一些,當時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地方之一。
  • 研究人員發現有水存在的星球 距離地球僅40光年
    西媒稱,西班牙研究人員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地方發現一個有水存在的星球。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18日報導,三年前,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一顆名為LHS1140的小恆星的「宜居帶」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恆星距離我們只有40光年,而這個距離適合液態水的存在。
  • 科學家發現24個行星,比地球的生態環境還要好,或存在生命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走出了地球,終於看到了浩瀚的宇宙。這時,我們意識到地球是多麼小。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地球似乎很普通,沒什麼特別的。然而,隨著觀測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們發現了許多行星。相比之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是獨一無二的,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星球。也許這就是生命行星的特徵。人類見識了宇宙的浩瀚之後,自然對地外生命的存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大紅斑內發現了水,是否意味著生命可能存在?
    其半徑71450公裡左右,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是一個沒有固態外殼的氣體星球,其大氣層主要結構以氫和氦為主,其中氫的佔比最高,達到90%以上,另外還有少量的甲烷、氨氣、水蒸氣以及更加稀少的乙烷、硫化氫、氧等物質。在大氣層之下,科學家們推測,擁有著厚度3萬公裡左右的液態氫層,這裡的高壓環境使得氣體物質特別是氫以液態的形式存在。
  • 地球2.0:相似度達0.98的它到底啥樣?
    與地球相似指數0.98美國航天局(NASA)23日舉辦媒體電話會,介紹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最新觀測成果,「批發」了500多個新的太陽系外行星候選天體,天文學家根據它的數據,發現一個從尺寸到周邊星系環境都很類似於地球的行星,這意味著該行星表面有望存在液態水,這也是目前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的行星表面環境
  • 中國專家稱新發現的「另一個地球」不宜移居
    NASA說這個星球上可能有活火山,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行星應該有60億年歷史,地球為45億年。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 張素)美國航天局在北京時間24日零時宣布在宜居帶發現一顆與地球大小相似、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的太陽系外行星,引起廣泛熱議。
  • 胡永雲:地球之外的冰雪世界——行星冰凍圈研究綜述
    儘管一些地貌特徵和沉積物顯示,火星在 30 億年前可能曾經存在豐富的液態水甚至海洋,但現在,火星中低緯度地區表面沒有發現水冰,中低緯度地區的次表層是否存在凍土或水冰還不太清楚。火星南、北兩極的冰帽是火星冰凍圈的主體(圖 2)。
  • 人類發現類似地球行星,有望移民前往?專家:地表可能有水!
    據專家估計,地球距今已存在約46億多年。而且在太陽系中,地球是一個唯一可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開始慢慢的探索宇宙,除了太陽系之外,人們相信還有可能與地球環境差不多類似的星球,或者說是與人類一樣的地外文明與生物呢。
  • 頭條 我們在4光年外發現了一顆類地行星!
    它的名字是「Proxima b」,質量是地球的1.3倍(克卜勒452B約是地球質量的5倍),位於距離我們4.23光年之外,可能有液態水的存在。宇宙茫茫,區區4光年的距離,實在可以稱得上「天涯若比鄰」了。▲圖1: 新聞發布會現場巧合的是,正如同我們所居住的藍星圍繞太陽旋轉一樣,Proxima b繞轉的母星正是比鄰星。
  • 液態?金屬態氫可能存在嗎?
    金屬氫是可能實際存在的。事實上,木星和其它類似氣態巨行星固態內核被認為主要由它構成。能否利用現有技術在地球上製造金屬氫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這取決於你對金屬氫的定義。氫在大氣中通常以雙原子分子的形式(即H2,也稱分子氫)存在。當氫分子被壓縮時,它會在保持雙原子結構的情況下變成固態,再到金屬態,即金屬氫分子。
  • 地球的鑽石含量只有0.001%,我想去宇宙中的鑽石行星開採!
    地球的鑽石含量只有0.001%,我想去宇宙中的鑽石行星開採!隨著像哈勃太空望遠鏡、苔絲號衛星和克卜勒望遠鏡這樣的太空任務,繼續提供對系外行星屬性的洞察(圍繞其他恆星的行星),科學家們越來越有能力拼湊出這些行星的樣子,它們的組成,以及它們是否可以居住,甚至可以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