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說到漫畫、影視、遊戲,三國志為何在日本成為大IP?

2020-12-14 澎湃新聞

三十年前東渡日本,參加出版業聚會,我是場內唯一的中國人,一位中年人特地走過來結識。原來他的公司叫「光榮」,把「三國志」製作成電子遊戲。我當然讀過《三國演義》,甚至也讀了些《三國志》,小人書(連環畫)更是小時候看了多少遍,還照著畫過戰馬戰將,卻不知電子遊戲為何物。不過,一年後回國探親,帶回來的「大件」就是電子遊戲機了,那時兒子正在讀小學五年級。

日本令我這「友邦人士,莫名驚詫」,其一是驚詫三國在日本的盛行及其讀法。

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三國志通俗演義》,我們通常就叫它《三國演義》,而日本略稱為《三國志》。中國說「三國」,日本說「三國志」,往往讓我們誤以為陳壽的史書《三國志》。中國有二十六史,對於日本來說,最重要的恐怕非這部《三國志》莫屬,因為陳壽在其中的《魏書·東夷傳》裡替倭人也就是後來的日本人記下了一段最古遠的歷史,「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為國邑,舊百餘國,漢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云云。《三國志》成書不晚於278年,而日本最初用文字記載自己的歷史是712年,叫《古事記》。720年編撰的日本第一部編年體正史《日本書紀》曾引用陳壽《三國志》,760年已有書籍把董卓認定為奸臣形象。日本人上溯歷史,大致說得清的,就是到三國時代,或許當作了本國的歷史才那麼喜愛「三國志」。

1689年至1692年,京都天龍寺僧人義轍、月堂兄弟以湖南文山的筆名用文言體日文譯成《通俗三國志》,刊行於世,先是在上層社會隨後在民眾間流傳開來。從此,無論兩國的關係友不友好,日本一直與中國共有這部古典文學作品。評論家桑原武夫說他反覆讀了二十多遍,這是讀其他書從未有過的。譯本有多種,如宮川尚志譯《三國志》(明德出版社1970年出版),立間祥介譯《三國志演義》(據毛宗崗本,平凡社1972年出版),村上知行譯《全譯三國志》(據毛宗崗本,社會思想社1980年出版),小川環樹、金田純一郎譯《全譯三國志》(以毛宗崗本為主,參照弘治本,巖波書店1982年出版),井波律子譯《完譯三國志演義》(築摩書房2002年出版),井波也與人合譯史書《三國志》。

不過,通常日本人所說三國志並非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更不是陳壽的《三國志》,而是指吉川英治的小說《三國志》。吉川「少年時熟讀久保天隨的演義三國志」(全稱是《新譯演義三國志》,至誠堂書店1912年出版),依據《通俗三國志》等譯本用現代感覺進行再創造,從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三年連載於《中外商業新報》,後由講談社出版單行本。自序道:「並不做略譯或摘抄,而是把它寫成報紙連載小說。劉玄德、曹操、關羽、張飛等主要人物都加上我的解釋和獨創來寫。隨處可見的原本上所沒有的詞句、會話等也是我的點描。」 吉川把中國的古典名著改寫成日本民眾喜聞樂見的大眾小說,從此他們讀三國志大抵是「這個國民文學」了。中國文學研究家立間祥介講過一則笑話:他翻譯了《三國志演義》,有讀者來信斥責他不忠實於原典,因為和吉川英治所譯完全不一樣。這位讀者很有點猛張飛,但由此可見,吉川的「翻譯」是和原典《三國志通俗演義》大不相同的。

某文學博士說:「三國志的世界是男人們的世界,但背後還有個女人的世界。」吉川《三國志》裡女人都跑到前臺來。全書分桃園、群星、草莽、臣道、空明、赤壁、望蜀、圖南、出師、五丈原十卷,最後還有一卷《篇外餘錄》。他寫道:「孔明一死,呵筆的興致和氣力頓時都淡弱了,無可奈何。」何止他,幾乎所有日制三國志都是到「星落秋風五丈原」戛然而止。起因是土井晚翠有一首詩,叫《星落秋風五丈原》,充滿了傷感,在明治時代大流行,構成日本人對諸葛亮的感情基調,仿佛把三國的歷史結束在五丈原。日本搞侵略戰爭的年代這首詩被唱成軍歌,「丞相病不起」也唱得鏗鏘有力,鼓吹為天皇盡忠。

吉川《三國志》以劉備為主人公,曹操也不取中國舞臺的白臉形象,更為人性化。日本人讀三國志,最喜歡的情節是三顧茅廬,最感動的場面是五丈原。中國文學研究家中野美代子說「中國人喜歡張飛而日本人喜歡孔明」。她還說,「近於妖」(魯迅語)的孔明更符合日本人避免明確性、有點喜歡神秘氣氛的特質。江戶年間爭論諸葛亮有無王佐之才,無論說有說無,都大讚關羽和諸葛亮是至忠的烈臣。長久以來諸葛亮的「智絕」和「萬古雲霄一羽毛」的人品讓日本人感動不已,對忠孝觀念、道德涵養有極大的影響,在高中生的心目中他是第五位備受敬重的中國歷史人物。

我們只有一部三國,而日本以陳壽《三國志》或者羅貫中《三國演義》為底本改寫而成的三國志不一而足。除了吉川英治,還有一些現當代作家創作了各種各樣的三國志小說。例如柴田煉三郎的《英雄三國志》,他在慶應大學讀過中國文學,和吉川英治同樣以《三國演義》為底本,又增添了劍豪小說的色彩;陳舜臣的《秘本三國志》以五鬥米道為中心大膽地改寫,他也寫過《諸葛孔明》《曹操》;北方謙三以史書《三國志》為原典,創作十三卷長篇小說《三國志》,分別用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曹丕、司馬懿、孫堅、孫策、孫權、周瑜等人物的第一人稱視點寫故事,也編造了一些人物,如張飛妻董香、諸葛亮妻陳倫、呂布妻瑤。和吉川英治一樣,北方也是寫到諸葛亮病故為止。三國志不斷地花樣翻新,但最為普及的是吉川英治《三國志》,人們今天仍然愛讀。

日本人動用各種媒介,三國志讀法之多,從讀到看到玩,大概也堪稱世界之最。讀的是小說,看的是漫畫和影視劇,玩的是模擬遊戲。一九八三年NHK電視臺播放偶人劇《三國志》, 是根據立間祥介翻譯的《三國志演義》改編的,由偶人美術家川本喜八郎創作了二百來個偶人,據說諸葛亮的頭做了四次才滿意。1992年上映費時十年製作的電影動畫片《三國志》, 共三部,編造了一個諸葛亮的女兒鳳姬。電子遊戲《三國志》上市,玩的人參與到三國志當中,但三國志戰鬥歷時二百年,人物超過三百多個,玩遊戲不易掌握,難以盡興,所以,尤其是大學生,很喜歡看漫畫三國志,不僅看起來津津有味,還可以收集遊戲攻略所需要的資料。橫山光輝是與手塚治虫、石之森太郎並駕齊驅的漫畫家,他的《三國志》是漫畫三國志的先驅之作。以吉川《三國志》為底本,又加上他獨自的見解,故事演義到蜀國滅亡。人物造型打破中國傳統的形象,例如以肥胖出名的董卓被畫成瘦子,呂布滿臉鬍髭。自1972年至1987年連載十五年,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獎。橫山光輝說過:「我的史傳作品說來是入門,《水滸傳》也好,《三國志》也好,但願能引發讀者的興趣,進而去讀小說或史書。」從1994年連載到2005年的漫畫《蒼天航路》以曹操的一生為主線描畫三國時代。60後漫畫家王欣太是大阪人,被約稿之前連曹操、劉備的名字都不知道,開始畫三國志起了這麼個筆名,是為了進入中國人角色。這部作品隨後改編為電視連續動畫片,並製作模擬遊戲。

率先製作三國志模擬遊戲的是光榮公司,自1985年以來持續三十多年,2016年發行「百花繚亂的英傑劇」《三國志13》,是日本最長壽的電子遊戲。在手機全盛的今天,三國志遊戲人氣更旺,簡直達到了飽和狀態。例如,遊戲被放置也繼續進行的《萌姬們的物語》、全世界下載三千萬次的戰略遊戲《三國天武》、據說全世界用戶多達二億以上的《你和我的三國志》、說大阪方言的《忒三國關西戰記》、2017年發行的動腦類型《亂世演武》, 等等。

世界文學史上恐怕再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像《三國演義》之於日本,被別國讀得如此長久、廣泛、深入,簡直讀成了奇蹟。但畢竟不是自家的東西,也就不那麼敬畏,不乏胡編亂造,好似郭德綱說相聲,隨意拿日本耍笑。我們對自己的古典,甚至對別人的古典,往往視若神聖不可侵犯。讀自家的文學,讀者都像是當事人,而翻閱外國小說可能有置身事外的清醒一面。況且翻譯的語言往往帶有解說性,古典被現代化,譬如日本人評價諸葛亮就會用能力主義、活用人才之類的流行話語,以致改變了讀者的讀法。有人這樣說:三國志的最大魅力是謀士的活躍,在今天的日本企業裡許多經理所苦惱的就是缺少這樣的謀士。決定重大方針之際,徵求幹部們意見,得到的往往是評論家式的答覆,什麼「我認為成功率約有百分之六十」之類,而三國志的謀士們積極地獻策、爭論、勸誘,掉腦袋也不悔,這正是今天日本所需要的。他們把三國志讀成人生訓、處世方、成功法、組織學、領導術、戰略論,千奇百怪,尤其被經營者奉為座右之書。當年覺得耳目一新,後來我們也學來了這種讀法。

起初模擬遊戲《三國志》時代背景和人物能力的設定以古典《三國演義》和吉川《三國志》為依據,後來逐漸地照準史書《三國志》。橫山光輝的漫畫三國志也是越畫越注重服飾、武器等的歷史考證,雖然是漫畫,是遊戲,娛樂之中也儘可能給人以正史乃至史實的知識。

正史未必徹頭徹尾是史實,《史記》的文學性即表明這一點。演義自古與正史並行,它更多地表達民間乃至民眾對歷史的見解和情感。演義與正史的區別無非在所含史實的多寡。歷史如故,「演義」方式則多變,隨時代的演進而演變。評書、小說、影視,現而今到了網絡時代,遊戲來演義歷史就當仁不讓了。不能指望遊戲去挖掘史實,那不是它的天賦與使命,它只是把歷史變得有趣,壯大著歷史愛好者的隊伍。即使引用古詩詞和戲詞,也只是增加知識含量,並非更走近正史。當史學家跟娛樂較真時,不是我們把歷史玩完了,而是史學家已變成呆雁,玩不動歷史。遊戲應該寓教,但沒有替代課堂的義務,不必當「東皇太一」。

中國的古典豐富了日本人的想像力,激發他們的創作力,從小說到漫畫、影視、遊戲。反而是我們本家背上了古典的包袱,以衛道者自居,不敢越雷池半步,有些人就像電視劇流行的狙擊手一樣,趴在見不得人的地方等著打出頭鳥。日本的漫畫、動畫片以及影視內裝了很多中國文化,特別是《三國演義》和《西遊記》兩部古典文學,這也是我們感到親切、易於接受的奧秘所在。他們的成功早已證明漫畫、遊戲等娛樂是引起別國民眾對日本的文化和歷史熱心與關注的最有效方式。把中國的歷史及文化更多地加以「現代化」,並使之走向世界,只能靠我們自己。最終,榮耀屬於王者。

《日本人的畫像》,李長聲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7月。

(本文摘自《日本人的畫像》一書,澎湃新聞經出版社授權刊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幻想三國志》將改編漫畫及小說 D51執筆
    (13)日宣布,旗下知名遊戲系列《幻想三國志》將與尖端出版跨界合作,在網絡上推出以《幻想三國志4》為基礎的改編小說與漫畫作品,並即日起在《幻想三國志》進行每周連載。在正式出道前,於2006年以ID「D51」於PTT的「sex」版發表小說《深藏在歡愉後的感傷》,其中《玲子》一書被臺灣高寶出版社出版,D51成為作家。   十年間,著有近五十本書,曾連續獲得金石堂、博客來暢銷總榜第一,並於漫畫博覽會舉辦籤名會,籤名資格半日內席捲一空。
  • 飛盧小說網:網絡文學IP孵化領航者
    經過十多年踏實的努力與探索,已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創作、銷售、培養、孵化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在優秀的內容壁壘下,無數的優質作品開創潮流、引領風向,一躍成為業界先鋒,漫畫,遊戲向ip孵化的高度契合,迅速佔領各大版權改編市場榜單。幽默輕鬆的風格、快刀直入的行文節奏、高度的劇情帶入感、獨具創新的表現手法、無限腦洞的新奇內容「飛盧風」早已深入人心,更是被無數90、00後津津樂道。
  • 此「三國志」不是彼「三國志」 日版三國題材電影有點搞笑
    日本人有很深的三國情結,吳宇森2008年和2009年上下部的《赤壁》是日本史上最賣座的華語電影,日本人也創作了不少三國題材的漫畫、動畫和遊戲。作為三國迷的導演福田雄一表示,自己要「拍攝一部迄今為止別人從沒有想像過的三國志新解」。
  • 知識挖掘機:中國最自豪的三國,被日本人做成遊戲火了20年,還賺了全...
    那麼到底日本為何對三國歷史情有獨鍾,今天小弟就跟大家聊聊日本與三國文化的關係。《三國志》漫畫共銷售7000萬冊,連續多年成為暢銷書。憑藉該漫畫三國文化在日本的流傳度進入了一個高峰。再後來三國文化逐漸滲入到日本的遊戲行業,1985年光榮發售策略類遊戲《三國志》。首發價高達14800日元,在當時差不多相當於一臺主機的價格。然而這「天價」遊戲依然得到大賣。在影視、漫畫的薰陶下,每一個日本玩家都想親自體驗率兵打仗,徵戰亂世的感覺。而三國題材的又天然的與策略類遊戲結合。
  • 日本電影《三國志新解》,200斤渡邊直美演貂蟬,最胖貂蟬誕生
    除了遊戲,就是動畫、影視劇,2009年中日合作的首部動畫就選擇了《三國演義》,也是大獲成功。如今日本再度翻拍三國,福田雄一執導,大泉洋主演的電影《三國志新解》近日官宣了一批新陣容。巖田剛典飾演趙雲,渡邊直美飾演貂蟬。
  • 影視、漫畫、遊戲……給你個機會,你會為哪部作品裝瓶威士忌?
    在威士忌領域裡,OB和IB品牌都有涉足影視、動漫、遊戲等IP的授權聯名,雖然目前案例不多,但質量普遍都在線。 萬…… 神一般表現背後,是《權力的遊戲》無疑成為最強的吸金IP之一,遊戲、電視劇、漫畫、衍生周邊等層出不窮,威士忌自然也不例外。
  • 光榮:日本遊戲公司的「三國」情懷
    湖南文山之後,其他日本學者也翻譯了不同的日文譯本,為三國文化的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二戰之後,日本的漫畫產業開始崛起,也正是這種以圖片插畫為主要載體的文化形式,讓三國成為日本大眾之間口耳相傳文化現象。三國時期那段歷史故事和風雲人物也深入到日本每一個百姓心中。
  • 漫威IP運營經驗分享:漫畫 影視與遊戲如何互相衍生
    【遊戲客棧原創內容 歡迎註明出處的各種形式轉載 文/遊戲客棧 字幕】1939年,漫威在美國成立,如今已有77個年頭。而在這77年裡,在國內風靡也不過十幾年間的事情。截止到2015年,漫威影業在國內共上映了24部電影,總票房已高達761500.9萬。由此可見,漫威在國內越來越受觀眾歡迎,其知名度也越來越廣。
  • 日本對《三國志》下手了,從日本角度看三國,是怎樣一段歷史?
    用荒謬喜劇來翻轉歷史事實在東漢末年與西晉之間的"三國時代"無疑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為人熟知的時期,從陳壽所著的斷代史《三國志》、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到後續許多進一步衍伸的漫畫、遊戲和影視作品。無論是近年來漫畫改編的真人電影《銀魂》、《齊木楠雄的災難》、《我是大哥大劇場版》,或者這次的《新解釋三國志》,都為整部電影創造出有如慶典般的熱鬧氛圍。正是如此,《新解釋三國志》延續導演於2014年拍攝的電視劇《新解釋日本史》,找來小慄旬、橋本環奈、大泉洋、賀來賢人、渡邊直美等知名演員出演。
  • 日本名將都喜歡用三國人物起綽號 三國演義在日本影響有多大?
    日本酷愛三國文化,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在眾多的日本動畫、漫畫、遊戲中都有大量題材是描寫三國時期的。而在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傳到日本後,也得到了很多日本觀眾的喜愛。那麼日本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三國演義》的呢?三國演義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種什麼地位?最近月半叔就帶著這兩個問題看了看相關的史料,發現了不少有趣的時期。
  • 日本終於到了《三國》!日本抓取中國歷史!射擊戰國!開槍三國!
    無論是動畫片遊戲還是電影,中國歷史元素的運用隨處可見,而這些中國歷史元素的運用往往讓作品賣得很好!壺滿了!請參閱日本人有多愛中國的歷史記錄。《王者天下》是基於日本排名第三的同名漫畫改編。漫畫完全依託中國戰國時代背景設計,採用中國歷史背景,中國歷史人物,只增加日本人獨特的理解和改編!變成「日本原創」!然後火爆日本市場。
  • 影視公司哄搶文學IP 小說作者美了文學產業傷了
    而半壁江中文網創始人董江波也說,該網站小說訂閱量呈明顯上升趨勢,版權銷售更是呈幾十倍增長——2014年,只賣出一部作品版權;而今年10月以來,賣出了28部。「如果說今年是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元年,那麼明年就是網絡文學之網絡劇和網絡大電影改編元年。」董江波說。   「我們能夠感受到影視公司和遊戲公司尋求優質IP的迫切心情。」
  • 玩家喜聞樂見《九州劫》日本戰國名將大戰三國群英
    在日本歷史中其實三國文化滲透的時間非常早。早在14世紀日本《太平記》這本軍記物語(一種歷史小說形式的文學作品)裡就有了"三顧草庵""死諸葛走生仲達"這些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而鎌倉時代非常著名的日本軍神"楠木正成"也常常被稱作"諸葛亮",可見在這個時期日本人就已經非常痴迷《三國演義》了。而這種痴迷到了日本戰國時期更加瘋狂。
  • 日本人為何如此熱愛三國|福岡《三國志展》觀後記(之一)
    《三國志展》是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籤署40周年的一次大展,7月9日至9月16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1日至明年1月5日在位於福岡的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在日本整個展期長達半年。展覽展出了220餘件(組)漢末、三國時期的文物,它們來自50家中國文博單位。是的,展出的全部都是中國博物館自己藏的文物,那我為什麼還要去日本看?
  • 日本長盛不衰的「三國熱」
    今天,我們打開日本任何一個網站的搜尋引擎,輸入「三國」二字,都可以看到日本國內幾十個研究三國文化的網站。某日本網站曾票選日本人最喜愛的中國歷史人物,關羽和曹操位居榜首。關於《三國志》流傳到日本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中國唐代。起初,《三國志》主要是在日本上層社會中流傳,當時日本朝廷內已經有人能夠使用三國人物作為典故,可見閱讀《三國志》在當時的朝廷蔚然成風。
  • 日本終於對《三國》下手!日本搶奪中國歷史!拍完戰國!拍三國!
    2019年,一部以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為背景的漫改熱血電影《王者天下》火爆日本。成為日本近年來票房最高的真人漫改電影。如若只看《王者天下》的畫面,你肯定會認為這是一部中國拍攝的古裝戰爭大片!但是,這卻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日本電影!
  • 中國IP的未來在何方?
    這個譯本既根據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又參考了陳壽的《三國志》,忠實古樸,在日本幾經翻刻傳抄,至今仍在流行。日本人腦洞很大,他們喜歡把三國轉化成各種類型的遊戲。遊戲和三國的第一次接觸,始於1985年(僅比經典遊戲俄羅斯方塊晚了一年)。
  • 小羊搜搜,小說、漫畫、影視、音樂四合一利器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款搜索工具,小羊搜搜,免費下載,可以幫你搜索到你想要的資源。小羊搜搜小羊搜搜主要特點:下面以iOS 版為例子給大家簡答介紹一下。2,小說在小羊搜搜首頁,選擇類別後,輸入關鍵詞,查看搜搜結果。
  • 打遊戲|光榮《三國志》的最強對手,終於來了
    1981年,公司的處女作誕生了,他們創造了日本歷史上第一款 SLG(回合制策略)電子遊戲《川中島合戰》正式發行,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銷售業績。1983年對年輕的光榮公司而言是個極富意義的時刻。這一年,光榮公司開發了後來成為公司兩大招牌遊戲之一的歷史策略遊戲《信長的野望》(第一代),這個遊戲曾經讓千萬玩家為之瘋狂,光榮公司由此當仁不讓地登上了SLG遊戲王者的寶座。
  • 《新解釋‧三國志》全員到齊,比曹操更顛覆的是200斤的貂蟬
    《新解釋‧三國志》全員到齊,比曹操更顛覆的是200斤的貂蟬金羊網  作者:  2020-09-16 文/金羊網綜合圖/海報此前曾多次曝光的改編自中國歷史名著的日本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