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茹金
《知否》中最讓人心疼的角色,莫不過於小公爺齊衡:痴心明蘭一生,盡心竭力,重金千諾,最終還是緣木求魚,與明蘭失之交臂。
初時,經常網羅奇珍異物,只為討明蘭的一個笑臉;對其他女子視而不見,一心只念著如何才能讓明蘭開心。
馬球場上,急明蘭之所急,不顧自己的尊貴身份,願與五品官的庶女一起對戰顧二這樣的強手,只因為是明蘭想為姐妹出頭——為餘嫣然爭生母遺物;
為求娶明蘭,三番兩次頂撞平寧郡主,直抒愛意,懇求母親去替自己求親,可惜反被母親將了一軍。
在明蘭面前,齊衡再不是高高在上的小公爺,只是一心繫著中意女子的痴情人,滿眼滿心都是心愛之人的一顰一笑。
說來,小公爺為了與明蘭在一起,也算是苦心經營,可為什麼,最後明蘭沒有選他呢?
第一,齊衡不懂明蘭生活之艱辛。
齊衡是齊國公獨子,自出生起就深受全家愛護,錦衣玉食供出的玉人兒,並不知道一個庶女的日子有多艱難。他遇見明蘭時,只顧自地表達自己的喜愛,從未設身處地想過明蘭將會處於何境何地。
在他看來,只要自己是真心地對明蘭好,明蘭也喜歡自己就可以了。
所以,他肆意讓自己的喜愛露形於表,送金筆,送物件,送書信,馬球場上的挺身而出,都是在大聲向明蘭告白,不曾想到,自己這樣身份的青睞,會帶給明蘭多少苦難爭執。
其他世家女子的妒忌,自己姐妹的猜忌,還有來自盛家老爹的訓斥,這些還都是不足為道的小委屈;更有於古代女子最重要的一節——名節,齊衡也不懂得替明蘭維護。
明蘭去廟裡為生母拜祭,齊衡卻買通小桃,貿然上前表白,豈不知孤男寡女處於一世,就是在害明蘭,實是讓明蘭聲名狼藉之舉。
多次私下引明蘭會面,私相收受物品,也是將明蘭置於火尖上烘烤,凡一處洩露,就是毀了明蘭一生。
其次,齊衡被保護得太好,不懂世情。
齊衡為二人愛情做過的最大努力,怕就是求平寧郡主到盛家提親了。齊衡是個坦蕩男兒,沒想過自己的母親會敷衍自己。
當他看到說好的「提親」變成「認親」時,心中怕也是刺激不小,真真是全無算計,太過天真,怎生沒有想到過他和明蘭之間的差距——不是明蘭是否喜歡他,而是兩個人的身世之差,還有那個心高氣傲的親生母親。
被邕王家逼婚時,齊衡以性命相要,卻還是被邕王妃幾句,以其父母性命威脅之語掣肘,徹底放棄所有抵抗,束手求全。
想起明蘭在盛老太太被毒害時,誓要找出兇手時說的話:
「這世上人與人之間,往往是看,誰比誰豁得出去。康家、王家,他們誰都不敢豁出去,可是我敢!」
齊衡就不敢!他覺得自己是真的走投無路了,只能救範。其實他不知,那邕王妃也是以此來嚇唬他而已,就算權力傾天,終有可制衡之處,況且,顧廷燁也願為其挺身而出,是他自己的單純讓了步。
第三,齊衡的心性太軟,不堅毅、不果決。
當平寧郡主發現齊衡與明蘭的事兒後,責打齊衡貼身小斯不為時,齊衡只會哭泣求饒,生生挨到不為被打死。如蘭私會文炎敬被發現時,尚可以身阻擋貼身侍女喜鵲身上的板子,才保下喜鵲一命 ,為什麼齊衡不能?
只因齊衡的心性太軟,他自小生長於母親的威壓下,不敢有半分忤逆;所以他的生命裡,只有」求「,沒有」爭「。即使是自己視如兄弟的貼身小廝,也保護不了,又談什麼保護自己的愛情呢?
顧二叔願意為其出頭,想辦法解決邕王之威脅時,也是齊衡自己認了慫,他左右為難,覺得是時勢將自己逼到這個份上,是老天的不成全,不敢以全家榮譽生命去賭。
以顧二的背景,還有齊國公的勢力,其實這事也未必不可成,只是齊衡軟弱不堪其重罷了。
其實,成為鰥夫的齊衡是有第二次求娶明蘭的機會。
如果當時,他可以強硬一些,當其母親帶回明蘭許賀家之約的消息時,就攜母鄭重下聘;或是親自登門拜訪,表達自己的求娶之心,以盛泓的脾性,想來也會答應這門親, 明蘭也會為其誠心所感,終能有情人成眷屬的。
可惜,這個玲瓏小公爺,只會自怨自艾,對月傷懷。
是的,明蘭是愛過齊衡的,也曾想著為他們的愛情拼上一拼,可惜,齊衡終是個玻璃人兒,不堪家族重擔,終於明蘭成了「嫂侄」。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不奮不爭,豈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