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聞網7月21日電(馬玥)7月16日,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在俄羅斯索契落下帷幕,西北工業大學學生合唱團在本次大賽中,共參加了有伴奏民謠組以及高校組兩個組別比賽,雙雙獲得銀獎。此次比賽是我校大學生藝術團首次赴國外參加的世界級比賽,創下了我校學生藝術類比賽的最佳成績,是我校藝術教育工作的突破。
世界合唱比賽也被稱為「合唱界的奧林匹克」,本屆比賽由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俄羅斯聯邦政府、俄羅斯聯邦文化部等共同主辦。在11天的時間裡,共有76個國家和地區的283支合唱團,超過1.2萬名合唱選手參賽。賽事平臺高,強手如林。我校從參賽曲目選定到實踐訓練,從整體到細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參賽曲目由任寶平教授精心設計,既有國際性的《THE SEAL LULLABY》,也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青春舞曲》,還有專門為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委約創作的《上去個高山望平川》《花花喜鵲連連叫》《月亮偏西了》,合唱團用優美的和聲完美詮釋了作品,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人、工大人的精神風貌,引起了在座觀眾的共鳴,贏得了陣陣掌聲。
與會期間,學校黨委常務副書記趙瑞君會見了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岡特·鐵馳,向他介紹了學校以及學校的育人理念,並表達了學校將積極參加世界級高水平藝術活動,進一步推進藝術人文教育工作。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藝術人文教育,自成立藝術教育中心以來,多措並舉,大力推進藝術教育教學與實踐。藝術教育中心針對我校藝術特長生門類及數量不足、師資嚴重匱乏、基礎薄弱的狀況,明確發展定位,科學設定目標,多方爭取資源,靈活用人機制,採取了外引大師,內強師資,校內外專兼職教師結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為了推進普及性廣、凝聚力強的合唱實踐,中心特別聘任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著名指揮家、合唱藝術家任寶平為我校兼職教授,同時聘請校外中青年骨幹教師任教,與我校教師相結合開展教學實踐。
此次參賽的大學生合唱團於2016年3月新建,全隊只有2名聲樂特長生,面臨大多數學生音樂基礎薄弱,訓練時間不足4個月的巨大壓力。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中心克服了學生排課時間分散,排練時間難以統一的困難,利用晚上、雙休日以及節假日刻苦訓練,提升專業水平,玉汝於成,終獲佳績。
此次參賽,我校師生不僅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了西工大的聲音,展現了西工大的風貌,捧回了沉甸甸的獎牌,也與各國師生互相交流、學習,學生們開闊了視野,增強了自信,提升了綜合素質和能力,增強了愛國愛校的榮譽感,以優異成績完成了首次世界級藝術賽事。
附:學生感想
索契之行,收穫了獎項,也讓我感受到了西方不同的文化氛圍,國外的同齡人熱情好客,積極主動得與人交流,勇於展現自己。這些氣質和我們從小處在的謙遜內斂的氛圍大不相同。而作為一個工科學校的學生,敢為人先的勇氣在求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可以明顯感受到這些天在這種氣氛感染下,我們少了一些木訥和靦腆。對我來說,參加大學生藝術團,平時的訓練不僅豐富了課餘生活,讓我積累了樂理知識,更提高了我的團隊協作與表達能力。假期的比賽和實踐,給我學習他人之長的機會。能成為西工大合唱團的一員,是我的幸運。
——郭浩坤(2015級 材料學院)
到達索契第一天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當遊行隊伍走在街道上,當地人民都熱情地揮動著雙手與我們進行互動,他們的熱情也深深感染了我,雖在異國他鄉,雖然語言不通,但是音樂卻成為連接我們每個人的紐帶。科學與藝術本就是殊途同歸的,我們作為工科生思維雖然嚴謹,但藝術卻為我們靈感的閃現起到了啟發的作用,也使我們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為生活帶來了樂趣。此次索契之行,似乎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大門,讓我學會用音樂與人交流,用熱情擁抱生活,用藝術激發靈感。I LOVE MUSIC. I LOVE CHOIR.
——張一帆(2015級 航空學院)
上了國際舞臺我們才發現,自己的實力還遠遠不夠,世界級的強者比比皆是,所以此次的演出給我們最難忘的應該就是,我們還不夠,我們需要更加的努力。 僅僅成立4個月的合唱團隊首次亮相就在世界級的比賽上獲得了兩個國際銀獎,這說明我們有潛力,有很大的潛力,我們應該自信,我們應該前進。
雖然我們閱歷淺,但每位同學們包括老師不會因為對手的強大而畏懼,我們給了我們自己很大的壓力,我們做到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光彩(雖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小插曲),所以,我們很棒,我們盡力了,我們應該自豪(僅僅是現在),將來的我們需要更加努力,盡心盡力。
——馬振宇(2015級 航天學院)
我記得豔陽高照下帶頭引路和指引殿後的志願者臉上流淌的汗滴和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的背影,從他們身上我認識到每個人只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讓自己閃閃發光。比賽教給我的不只是歌唱技巧方面的提升,它讓我在聲部排練磨合時,學會去襯託主要聲部,學會去成就他人,更好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進而成就了自己。索契之行如同一場夢,而正因為這場旅行使西工大在國際藝術的舞臺上有了一次閃亮的首秀,也讓我敢於做夢,擁有敢於為夢想去拼搏的信心。我們仍需努力,相信前途一定光明!
——範崢(2014級 動力與能源學院)
(審稿: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