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今天上午,從大洋彼岸傳來噩耗,前NBA總裁大衛·斯特恩因病逝世,享年77歲。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國際籃壇震動,喬丹、韋德、加索爾等球星紛紛通過社交媒體悼念這位亦師亦友的老人,而國內網友更感嘆:「時間啊,請把青春還給我!」
圖說:大衛·斯特恩離世 圖TP
在大衛·斯特恩擔任總裁期間,他把NBA這個曾經在北美四大聯盟中處於絕對弱勢的聯賽,一步步打造成了全世界最著名、商業價值最高的體育聯盟。更加值得銘記的是,正式這個帶著眼鏡的智者,把NBA帶進了中國,從而開啟了聯盟全球化的步伐。
從「球盲」到掌門人
1978年,這位從哥倫比亞法學院走出來的律師正式加入NBA,擔任法律顧問。一段屬於籃球和商界傳奇故事就此開啟。
剛剛履新的斯特恩,是個不折不扣的「球盲」,甚至連場上球員的位置和具體規則也弄不清楚,他曾公開表示:「那時候除了法律,我什麼都不懂,所以只能不停學習。」從那時起,他的身影便經常出現在場館內,並尋找一切與NBA有關的資料。幾年後,球員和同事們驚奇地發現,這個曾經的籃球門外漢,已經熟練掌握了大部分籃球術語,甚至可以在閒暇時間談論戰術。「通過學習和觀摩,我對聯盟的情況更了解了。」
圖說:大衛·斯特恩 圖TP
多年的近距離接觸不僅讓斯特恩成了「技術流」,更讓他看清了聯盟的種種問題。因此在1984年擔任聯盟總裁後,這個戴著眼鏡的男人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設立技術犯規、季後賽及總決賽賽制改革等有效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同時,斯特恩推出」造星戰略」,喬丹、奧尼爾、科比、杜蘭特等一大批巨星在他的栽培下成為了聯盟的「金字招牌」,也讓無數球迷對NBA趨之若鶩。
在電視臺苦等2小時
在加入NBA聯盟的初期,斯特恩便展示出了國際化的眼光,除了經濟較為發達的歐洲地區,他更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他曾回憶道:「1984年和1985年,我曾兩度與中國籃協以及中國男籃有過交流,當時就下了決心,要將NBA帶到中國,並通過體育來增進兩國之間的理解。」
圖說:大衛·斯特恩2007年在上海 資料圖 周國強 攝
四年後,已經將NBA打理得井井有條的斯特恩帶著幾盤錄像帶,躊躇滿志地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在他看來,精彩的籃球賽事一定會吸引無數球迷的關注。然而當他來到電視臺時,卻因為沒有提前預約而只能呆在接待室。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廳裡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斯特恩卻依然在那裡等待。終於,一句帶著口音的英語響起:「請問哪位是斯特恩先生?」這位當時在中國名不見經傳的小個子聞聲一躍而起,帶著微笑走進了電視臺。據當時接待斯特恩的人員回憶,他只用了半個小時就談好了合作協議,埋下了NBA在華夏大地上的第一粒種子。
2002年選秀大會,當斯特恩宣布姚明成為狀元秀時,整個中國都在為之歡呼,嗅覺敏銳的他隨即推出了以NBA中國賽為首的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增加了聯盟在中國的影響力,隨後他更多次來到中國,傳播NBA的相關理念。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斯特恩,就沒有NBA全球化戰略的成功,廣大中國球迷便無法感受比賽和球星的魅力。
圖說:2012年,大衛·斯特恩和姚明參加NBA中國賽新聞發布會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
如今,這位中國球迷的老朋友駕鶴西去,也宣告NBA一個時代的結束。願這位為籃球奮鬥一生的智者,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快樂幸福。(新民晚報記者 陸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