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中國山水畫?

2021-02-07 廈門鳴藝


一:山水畫的形成

中國山水畫的形成,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而後歷代文人墨客在以文言志的同時,也都會藉助繪畫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表露情意。可以說,中國山水畫是國人情思最為厚重的積澱。早在戰國時期,山水畫就已出現在了壁畫和絲織品上。經東晉顧愷之發展,歷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漸擺脫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而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科。傳隋·展子虔的《遊春圖》是現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畫真跡。畫中人物只不過是點景而已。它一變六朝墨勾色暈法為勾線填色、重彩青綠法,開青綠山水之先河。它標誌著中國山水畫的形成和進步。

展子虔:《遊春圖》

二、山水畫走向繁盛

到了唐代,由於經濟的發達,社會的安定,以及宗教繪畫的世俗化,中國山水畫走向成熟並進入了繁榮昌盛的時期,因而有各種風格競相出現的局面。總的說來,唐代山水畫開創了兩大流派:一派是青綠山水,它繼承了隋代展子虔的傳統表現技法,發展成為工細巧整、金碧輝映的風格,此即後世所稱的「北宗山水」。一派是以王維為代表,風格飄灑,重渲染,畫得比較精簡,把線擴展到面,以墨代彩,突出了墨色的作用,使表現空間等方法有了進展,行筆也有了新的變化,大大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這一流派,後世稱為「南宗山水」,王維則被奉為南宗畫的始祖。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王維《江幹雪霽圖》(局部)

三、山水畫技法的重大變革

荊浩是五代山水畫的代表畫家,他第一個將勾填、勾染法變成了「皴法」,這是中國山水畫技法的重大變革。他的《匡廬圖》是一幅大型全景式構圖的山水畫,層次分明,皴染兼備,氣勢雄渾。滕固在《唐宋繪畫史》中說道:「盛唐以後山水畫上長時期的努力與醞釀,它的成果終於在荊浩的作品中顯現了。他是集了眾長,他是誘起宋代山水畫特別發達者之中的一人。」

荊浩《匡廬圖》

四、山水畫的完全成熟

至宋代,山水畫已達到完全的成熟,是空前興旺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山水畫壇名家輩出,燦若群星,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首推董源、巨然、李成、範寬與郭熙。在風格上,形成「北方派」和「南方派」。北方派雄強挺拔,得秦隴山水之骨法,以李成、範寬、郭熙為代表。南方派「淡墨輕嵐」,得江南山水之神氣,以董源、巨然為領袖,後世認為是南宗山水之正傳。董源、李成、範寬被歷史上並稱為「北宋三大家」。

董源 《瀟湘圖》

巨然《秋山問道圖》

範寬《雪景寒林圖》

郭熙《關山春雪圖》

到了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崛起,號稱「南宋四家」,創水墨蒼勁的新畫風,把北派雄強挺拔的筆法與南派清潤渾厚的墨法融為一體。兩宋的山水畫猶如山花怒放,絢麗多彩,表現出畫家們極大的創造才能。山水畫的許多表現方法都創始於宋代。以皴法而言,董、巨創披麻皴,範寬創雨點皴,米芾創米點皴,李唐創大斧劈皴,均為後世所習用;以筆墨言,則幹筆、溼筆、破墨、積墨、潑墨,諸法俱備;以布局言,則全景、邊角都用。所以湯垕在《畫筌》中說:「唐畫山水,至宋始備。」山水畫的理論在宋代也十分發達。荊浩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總結前人的理論,寫了《筆法記》,為水墨山水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郭熙的《林泉高致》、劉道醇的《山水純》,補充了荊浩理論,使之日臻完備。

李唐《萬壑松風圖》

劉松年 冬景-四景山水圖

宋 馬遠 踏歌圖

宋 夏圭 山莊暮雪圖 

米芾《春山瑞松圖》

五:山水畫的重大轉變

元代,是山水畫的重大轉變期。從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來看,表現形式由五代以前色彩為主,經過兩宋色彩、水墨交相輝映時期,至元代則水墨佔了畫壇的統治地位。元初的趙孟頫強調書法入畫,趨向於以單純的墨色體現色彩的效果。這一提倡,大大豐富了山水畫的筆意,使山水畫向文人畫的方向更前進了一步。代表元代山水畫的「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從實踐中體現和發展了當時文人中普遍出現的重法輕意的美學思想,提倡作畫以意為上、形為次,輕視理法,重視意趣,強調借繪畫抒發個人的情懷,從師造化到法心源,這樣就從思想理論上衝擊了兩宋以來相沿成風的舊畫壇。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元 王蒙 《春山讀書圖軸》

倪瓚《幽澗寒松圖》

元 吳鎮 漁隱圖

六:趨向摹古

明代,山水畫從形式上看風格多樣,出現複雜紛繁的流派,顯示出山水畫壇的興旺;但從內容上看,卻日益空泛,畫家趨向於摹仿古人筆墨,因襲成風,有創造性的不多。明代前期,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勢力最大,繼承的是南宋馬遠、夏珪畫風而無所創新;明代中期,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明四家」為代表的吳門畫派統領山水畫壇,上師董源、巨然,下接「元四家」的衣缽,所畫姑蘇山水,一派古風,特別到了明代晚期,經董其昌等人從理論到實踐系統地提倡復古,以臨摹前人為能事,中國山水畫藝術陷入步履古人的圈子而少有創造。

沈周《廬山高圖》

明 文徵明 《千嶽競秀圖》

明 唐寅 《滄浪圖 》

明 仇英 《程門立雪圖》

影響所及,直到清初的四王(王翬、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在摹古之中,畫家也總結了前人在筆墨方面的不少經驗心得,對於繪畫遺產的整理與研究,不能說是毫無貢獻。

王翬 《溪堂詩思圖》

清 王時敏 《仙山樓閣圖》

清 王鑑 《臨溪山居圖》

清 王原祁《秋林遠黛圖》

七、新的高峰與走向近代

清初以「四畫僧」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為代表的在野派畫家。他們以新安江流域和黃山為根據地,一掃臨古之風,而開創寫生之新徑。他們不拘一格的畫風使清代山水又出現新的高峰.他們強烈的個性及其精深理論,對近代畫壇影響極大。特別是石濤,既採前人之長,又寫生活之真,畫了許多與眾不同的山水畫。他在所著的《石濤畫語錄》中,提出「太古無法」、「筆墨當隨時代」、「借古開今」、「一畫」說、「搜盡奇峰打草稿」等一系列創見,有力地衝擊了幾百年山水畫壇的沉悶氣氛,別開一條新路。

髡殘 《層巒疊翠》

清 八大山人 《溪山獨釣圖》

清 石濤 《橫塘漁艇圖》

時至今日,山水風景仍然是中國畫的主要表現對象。山水畫在中國藝術中依然佔據著重要地位。

康明義 《萬裡雄風千山青》

長城意味龍脈,掛在客廳沙發後邊或辦公桌背後意味有靠山,根基深,基業永固,也有巨龍之守護,人坐在前邊有氣勢,品味十足,穩固子孫運勢!魯迅說畫長城山水畫用筆要遒勁,墨色清雅,畫面中長城、雲層和山脈的細節刻畫及構圖布局,青蔥的長城山水畫要張顯生命力,要具朝氣和活力!,掛在家中能鎮宅安神,大山靠,祥雲繞,水為財,迎客不老松為長壽及生命力,是旺事業運的好風水,能夠讓自己長運永固,基業永存。——康明義隨解

所謂山水畫,有濃淡、深淺、遠近、高低、起伏、明暗等種種的色調與伏筆;透過色彩濃淡的鋪陳,才能盡得出山水畫的意境:有時千山萬水,層巒疊翠;有時風強雨急,枯枝敗葉,這不都像是人生的寫照嗎?

一幅山水畫,有時候看去:春暖花開,萬紫千紅;畫中鳥語花香,鶯飛草長的美感,躍然紙上。讓人看了這一幅山水畫,意氣飛揚,歡欣鼓舞,這樣的人生,美不勝收!

但也有的山水畫,景致疏淡,荒煙蔓草,小屋炊煙,雞鴨數隻,顯得家貧無物。好一幕平淡蕭颯的景象,這也意味著一些升鬥小民,村夫百姓,不勝負荷的人生。

山水畫裡,有時候看去:斷崖絕壁,千山萬壑,山峰高聳,插入雲宵,猶如人生身居高位,遠於顛峰,卻又不免令人興起高處不勝寒的唏噓!

也有的山水畫裡,峭壁小徑,前途無路,就好像人生的艱辛,找不到出路。有時,山光雲影,水天一色,雲淡風輕,碧波萬頃,浩浩蕩蕩,又感到人生的前途遠大,還是可以奮發飛揚,勇往前進。

有的時候,山水畫裡,枝葉扶疏,茅屋數椽,老圃黃花,秋山紅葉,又像隱士,逍遙自在的安渡人生!

有的山水畫,環山抱水,波光粼粼,金碧耀眼,就像是浮宦世家,豪門貴府,好一幅氣象萬千,氣勢磅礴的豪邁景象。 

有的人生來一路順暢,就像色彩鮮明的山水畫;也有的人生不逢時,一生當中,這裡挫折,那裡阻撓,就像山水畫裡的「山窮水盡」。

但是,有的人雖然遇到橫逆阻絕,但卻越發激勵鬥志,他相信人生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所以山水畫裡,雖是高山峻巔,坎坷崎嶇,他也能翻越飛騰,勇猛前進。

人生,生活在山水之間,有的時候感到水送山迎,天地有情;有時候高山阻斷去路,水波茫茫,不知前途何在?

一幅山水畫,是藝術家的創作!

畫中的布局,是近是遠?是山是水?是曲折是平直?都在於我們自己的執筆。我們如何來彩繪我們人生的山水畫呢?就看各人的人生取向而定了!

古人有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禪意·山水」康明義書畫作品世界巡展之一花絮

「禪意·山水」康明義書畫作品世界巡展之一花絮

「禪意·山水」康明義書畫作品世界巡展之一花絮

「禪意·山水」康明義書畫作品世界巡展之一花絮

「禪意·山水」康明義書畫作品世界巡展之一花絮

「禪意·山水」康明義書畫作品世界巡展之一花絮

家中有字畫,才叫有文化!

興趣是書畫收藏的原動力。在六千萬收藏的大軍中,除極少數的投資者,大多數的人玩收藏,都是源於自己興趣愛好。興趣使他們犧牲了休息時間,整天泡在書畫藏市四處尋寶;興趣使他們不辭辛苦,上山下鄉到處去淘寶;興趣使他們去省吃儉用,卻為了自己的心愛的藏品一擲千金無怨無悔。

現實生活壓力,使大多數的人必須面對職場的浮沉,人事的交際。工作外,找些自己感興趣事情,緩解工作的壓力,又磨練下心智,洗盡鉛華,開闊視野,修身養性。收藏,究其本源,是古往今來人們的一種心靈活動,有人快樂似仙,有人被執念所困,有人成名致富,有人傾家蕩產。"物因人貴,人因物雅",下面談談為什麼手裡一定要有幾幅字畫?

一、字畫收藏自古就是高雅盛事

字畫收藏是高雅的一項收藏藝術,通常比較文藝的人才會去收藏字畫。

收藏市場中的每一個分類都有很大的收藏群體,當然出於熱愛會主動去收藏字畫,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字畫收藏的價值高才去收藏,還有極少一部分人是附庸風雅。

書畫作品的價值在鑑賞家的眼裡,是取決於畫家的思想境界與人生境界的,因為他們認為,書畫是內外兼修的,透過字畫,可以觀其性,觀其行,還能了解他在文學上的修養。當然這些都是比較高深的東西,需要的鑑賞力不是一般的高,感覺通過這幅畫,鑑賞家可以和畫的作者進行對話。

二、襯託主人的優雅與內涵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怎麼才能讓"室"雅起來呢?在牆上掛幅字畫,主人在欣賞並享受藝術美的同時以求修身明理。

例如山水畫,忙碌心靈的棲息地,經常閱讀,不僅可以參悟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而且可以提高家中主人的人生品味和自身修養。山,高大厚重、胸懷寬廣,滋生並包容了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仰望高山,人何其渺小!水,柔韌低調、化育萬物,處眾人之所惡而不爭,靜觀澗水,人何其醜陋!山水畫是自然美景的藝術寫照,是高與低、大與小、剛與柔等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組合體,人僅僅只是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的一個小點點,所以,人要融入自然,敬畏自然。

比如花鳥畫,所具有的"怡人"特質、純情氛圍與浪漫情懷,會讓人滌蕩心靈,忘卻凡俗,還原天真與樂觀。

又比如一幅漂亮的毛筆書法作品,會給人一種古樸、典雅、端莊的感覺,古典詩詞、中外名篇有的催人奮進,有的教人廉潔。閒暇時坐下來細細欣賞,無不令人心曠神怡。

三、提振家居氣色,調節家庭風水

其實看似無生命力的書畫,同樣具有五行之氣,是有一定氣場的,更能起到一定的風水補償作用。比如山水畫五行屬水,五行缺水之人在家裡掛一幅山水畫,定是不錯的選擇。古人云山管人丁水管財;又雲仁者愛山智者樂水;大山有靠,流水進財。這些在冥冥中也會發揮助推福運、改善風水的作用。

比如將寓意吉祥與美好祝願的書法,以及象徵榮華富貴的牡丹花畫作為家裡的中堂,懸掛於客廳,以求錦上添花,旺上加旺,是良好家居的布局方法之一。例:家居南方擺放牡丹圖,此布局在近二十年中會催旺風水上的九紫財星。

四、送字畫,送文化

經調查顯示,在過年過節送禮不知道送什麼合適的人數超過8成以上,在過節過年走親訪友或拜訪領導,送一幅禮物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過節送禮送什麼好呢?沒錯,送禮,送字畫,送文化。

字畫,從古至今,受到人的追捧,不僅有很好地裝飾作用,還有著收藏的價值。既飽含文化修養又顯品位高雅,既容易讓受禮者接受,又不像物質禮品般世俗老套。朋友結婚可以送字畫,過壽過節可以送字畫,送領導、客戶等等都可以送字畫,平常見的東西多了,送字畫不僅覺得新鮮,最重要的是可以同時表現出生活的品位。

如何欣賞中國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的欣賞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的過程,是一個人的文化藝術素養與生活閱歷的集中體現。以下從欣賞山水畫的幾個要點來分別闡述。


一、山水畫的文化背景

山水畫就是中國的風景畫,但又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的風光,而是畫家的精神的訴求與流露,是畫家人生態度的表達,是畫家人生追求的體現。山水畫的產生與中國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自然無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觀天地,府萬物」「能勝物而不傷」。道家思想追求素樸自然,簡淡肅靜的藝術精神,所以山水畫多以水墨表現為主,以色為輔。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玄學興盛的時期,玄學的代表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這一時期政治動蕩,民不聊生,許多文人名士為了躲避政治上的傾軋選擇歸隱,像陶淵明、嵇康、阮籍等,他們隱居山林,吟詩作賦,山水詩於是大盛,山水畫也應運而生。這都與道家思想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密不可分。儒家思想對繪畫的影響多體現在早期的人物畫上,明勸戒,著沉浮,建立社會禮教,所以儒家思想是以入世為主的,而山水畫多體現出世,禪宗思想對繪畫的影響也比較深,但不如儒家、道家來得分明,影響更多的是後來的花鳥畫。當然這樣絕對的劃分是不嚴謹的,沒有這樣的必然,只能說是大致如此。儒、道、釋思想後來逐漸融合,共同作用於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山水畫的發展也受到其他思想的影響,但總的看來主要的還是道家思想。


二、山水畫的意境

山水畫的意境就是山水畫所創造的境界,主張以意為主,強調表現,意造境生,營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畫創造的意境不光是優美的景色、山川的風光,更多的是畫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脫於煩瑣與庸俗社會的心靈居所,山水畫的境界給人的是可觀、可行、可遊、可居的神遊場所,不論是北宗山水還是南宗山水,所表現的意境與功能無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縹緲神奇,或是悠閒農夫漁樵的隱居之所。文人山水畫多表現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樸自然的水墨風光;宮廷畫家的界畫多表現樓宇宮殿是人間的繁華,也是超脫於人間的世外桃源。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靈居所。這也是畫家與觀者的心靈溝通。


三、山水畫的章法

章法就是畫面的布局,即構圖法,顧愷之稱作置陳布勢,謝赫稱作經營位置。中國畫講究立意定景,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並巧妙地運用畫面的空白,使無畫處皆成妙境。中國畫有著「細細看,面面觀,看地透,窺其穿」的要求,即能從山前看到山後,從山下看到山上,從房內看到房外,這種要求是為了滿足「飽覽臥遊」的需要,使咫尺千裡的美景盡在眼前。山水畫的構圖法,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了「三遠法」,即康明義所謂的平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而謂之,如康明義的《萬裡雄風千裡青》;高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如《看泉聽風圖》;深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如《松山煙嵐》。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山水畫的透視法也不同於西洋繪畫的定點透視法,而是無焦點的無點透視,但山水畫的視點推移的法則正好能滿足中國人欣賞山水畫的需求。


四、山水畫的筆墨

中國畫筆墨是重要的審美要素之一,用筆用墨是自然融注在繪畫當中的,一幅好的繪畫不光題材、內容、型、構圖等要好,用筆用墨的功夫也是極其重要的,若筆墨不佳,則此畫必不佳,但筆墨是為繪畫服務的,不能為了筆墨而筆墨,不顧一切的追求筆墨只會脫離實際,從而成為玩弄筆墨的形式主義。筆墨的問題,歷來論述較多,用筆講究點,勾、皴、擦之法和下筆的輕重、疾徐、偏正、曲直,側筆、圓筆、中鋒、偏鋒、逆鋒等。用墨講究淡墨,濃墨、潑墨、積墨、焦墨以及破墨、飛墨諸法,此外還有「五墨」「六彩」之說。用筆與用墨的變化既是不同繪畫的需求,也是不同畫家的修養與繪畫風格的體現,最高的境界應是心手合一,筆隨心運,水墨淋漓,自然天成,而不是矯情做作,故弄玄虛。對山水畫筆墨的欣賞,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也是書畫鑑定的一個重要方面。


五、山水畫的設色

中國畫又叫丹青,可見色彩在中國畫中的運用較為廣泛,像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早期的墓室壁畫及敦煌的壁畫,康明義的青綠山水,黃筌父子的花鳥,都是鮮豔奪目,重色而不重墨的。但隨著道家思想的影響逐漸加深,崇尚素樸自然的追求影響著色與墨的運用,特別是山水畫,更是道家思想的最好體現,用墨也就逐漸超過並取代用色,特別是文人畫更是極少用色。山水畫的設色是「隨類賦彩」「以色貌色」的,強調對象的固有顏色,但也並不是很客觀地描摹自然,主觀的賦色的情況也很多,像金碧山水、青綠山水。淺絳山水的設色也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可見山水畫的設色是很慎重的,好的設色能更好地體現畫面效果,但更多的還是在墨色上來體現。當代有些畫家在創作雪景山水中,常以紅色的春聯燈籠、紅衣人物作點景之物,冷暖對比鮮明,點點紅暖烘託畫幅白雪皚皚冬景的清寒蕭瑟,可謂匠心獨運。


六、山水畫的詩畫、書畫、題款及印章

詩與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蘇軾稱王維的畫與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張舜民則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與畫既有表面的結合,又有內在的結合,表面的結合體現在依詩作畫與為畫題詩上,內在的結合體現在詩畫意境上的結合,結合得好,相得益彰。書法與繪畫的關係則更為密切,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以書法入畫,以書意入畫則更常見,一幅畫的題詩,題字與落款的好壞也絕好地體現了書法與繪畫的關係,題得好,就有畫龍點睛之妙,題得不好,免不了有佛頭著糞的缺點。落款的形式多種多樣,也是畫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可以抒發情感,又可以增加山水畫的形式美感。印章也和題跋一樣是書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印章能為畫面添色不少。



相關焦點

  • 長安老年大學山水畫老師齊繼民山水畫欣賞
    長安老年大學山水畫老師齊繼民山水畫欣賞說實話,我不認識齊繼民老師。儘管我認識一些書畫界的朋友,也給一些書畫家朋友寫過一些文章。趙娟發來一個介紹長安老年大學山水畫老師齊繼民創作的美篇。我仔細看了,說一句外行話,第六感覺不錯,笑容可掬的齊繼民老師和他氣象萬千的山水畫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浩蕩的春風吹過四月的田野,奔騰的河流衝出六月的山川,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氣息撲面而來。我不是一個書畫評論家,我只是一個網絡寫手。
  • 鴻運當頭山水畫精品欣賞,每一幅都蘊含著一種人文情懷
    鴻運當頭山水畫中的紅色在古代又稱作赤、朱、丹。中國自古以來紅色都象徵著高貴,吉利。而鴻運當頭山水畫作為當代極為吉利的風水畫之一,除了本身視覺上的美好享受外,更具有不俗的風水內涵。因此,鴻運當頭山水畫在家居裝飾中一直備受青睞。下面就帶你一起走近這些精美的鴻運當頭山水畫,來感受這種唯美又吉祥的山水畫藝術表達形式吧。
  • 瀑布飛流直下,雲氣繚繞瀰漫---瀑布山水畫欣賞
    在山水畫中,山為骨架,水為血脈,有山有水則畫面豐富生動。水的種類很多,有江、河、湖、海、塘、泉、溪澗、飛瀑等。瀑布在中國畫論中稱為泉,瀑布的功能宛如血脈般的貫穿山水全局,山水畫中有了瀑布,有了水的潤澤,才更具靈性。瀑布山水畫是我國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意境或壯闊或悠遠,令人見之忘俗,恨不能身在其中。下面易從網小編就用幾幅有代表性的作品來賞析瀑布山水畫。
  • 吳東洲,中國山水畫創作畫院畫家藝術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 吳東洲,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家,中國山水畫學會會員。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中國山水畫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委員會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委員會研究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政協詩書畫之友社會員。
  • 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夏同俊山水畫作品欣賞
    夏同俊,字空谷,號逍遙齋主,1955年8月出生,安徽肥東人,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東方詩書畫研究院院士,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詩書畫研究會理事,安徽當代書畫院書畫交流中心藝術總監,合肥晚報書畫院特聘畫家。
  • 山水畫中如何表現山勢與龍脈
    古代山水畫的構圖常以風水中的龍勢、生氣為神韻指導,如山脈的急緩、山水的迂直,村落、民居的位置,均參照風水之法來處理。山水畫中的山勢與龍脈,同樣是一門玄妙高深的學問。中國山水畫以表達思想感情為最高境界,主張以形寫神,神的表達又以取勢為基礎。取勢,顧名思義就是要利用精妙的筆法將山川、水流的綿延不絕的氣勢取為己用,表現在畫紙上。
  • 樊明龍國畫山水畫作品欣賞
    出版《中國新銳水墨——樊明龍》作品集,2009年應邀在美國丹佛大學、楊百翰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舉辦畫展及藝術講座。2014年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播出《執著與堅守-畫家樊明龍》專題片,2017年在上海舉辦「溪山無盡」——樊明龍山水畫作品展。部分作品被澳洲中國美術館、美國丹佛大學、楊百翰大學、美國中華藝術學會、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寧夏美術館、王學仲藝術館等藝術專業機構和國內外藏家收藏。
  • 著名焦墨山水畫家林曉麗——水墨淡彩風景山水畫欣賞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鼻煙壺研究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華夏萬裡行書畫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林曉麗非常的崇尚中國傳統文人畫,黑與白的主觀色彩,經過刻苦探索和研究,不斷的錘鍊從中獲取了獨特的語言體系,是大山淨化了她的靈魂,是雨後煙雲賜予了她智慧,並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黑白灰焦墨山水,和積墨山水,水墨淡彩風景山水畫。
  • 【明末清初】「四王」的高清山水畫欣賞
    清初時候,「四王」的山水畫是勢力最大的,影響了將近兩個世紀。「四王」就是王時敏、王翬、王鑑、王原祁四人,他們當中,是以王時敏為首的。他們交遊非常廣泛,而且徒弟也很多。「四王」派的山水畫,又分為婁東派和虞山派,兩派平分秋色,主要盛行在清三代年間,即康熙、雍正、乾隆。「四王」勢力大人多到清朝末年都有繼承人,但是嘉慶以後,明顯有了衰落。四王的山水畫總體傾向是摹古的,他們對模仿前人的畫風真的是下了十足的功夫。這一派的山水畫十分保守,但在當時卻被看作是「正統派」。
  • 中國山水畫的古今之變
    在繼往開來、辭舊迎新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上海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薛永年對中國山水畫的古今之變、尤其是近百年來的變革做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關於中國山水畫的構成,其一為意境,包括情景交融、象外意與意外妙等;其二為丘壑與位置,如一樹一石的造型、三遠中的空間關係、書法式的空間關係;其三是筆墨與設色,包括骨法用筆、書畫同法、筆精墨妙、隨類賦彩等。古代山水畫之變中國山水畫發端於六朝,成熟於唐五代,此後成為捲軸畫的大宗。
  • 周廣中在山水畫領域聲名鵲起,成為金陵畫壇的後起之秀
    2019年山水畫獲獎第二屆「悲鴻精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最高獎(中國美協主辦)2018年12月入展「雲山得意丹青妙」-第二屆全國皖南寫生書畫作品展(主辦:南京經貿學院)2018年12月青綠山水畫入展-承古鑄今-全國青綠山水名家邀請展;(主辦:南京郵電大學李味青藝術館)2018年9月山水畫《錦繡家園》入選國展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工筆)作品展(主辦:中國美協);2017年9月山水畫作品入圍第二屆江蘇美術獎
  • 談談中國山水畫意境的表達
    由此可見古人思想中,月與酒的密切聯繫,山水畫作品中以月下飲酒創造清冷灑脫的繪畫意境就成為典型的繪畫意境表達方式。 山水畫作品注重的是通過畫家所描繪山水物象形式,傳達其對自然世界山水精神的認識情感,具體的時間與絢麗色彩都不是影響山水畫藝術創作的主要因素。
  • 傅抱石:山水畫可以使人胸襟寬廣,山水畫是品格和精神的融合
    我們說到山水畫往往會想到張大千,其實在山水畫上還有一個人可以與張大千齊名,那就是傅抱石。傅抱石的山水畫大氣磅礴,意境深遠,在蒼茫朦朧的氛圍中有一種獨特的美感,當在遠處欣賞他的山水畫會發現物象皆備,近處欣賞的時候又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
  • 大氣宏闊|孫小東山水畫
    孫小東的山水畫,師承著名山水畫家賈又福先生。其山水畫布局大氣宏闊,於構圖、用色、光感、筆觸上皆有獨到的理解。繪畫是從內心流露出來的藝術表現,藝術家將本心自性作為人生及藝術的出發點和精神歸宿,以深情凝思感悟天地之浩渺,以會通大道為生命之極致,是中國山水畫法則成立的根本,也是中國山水畫優勢與獨特魅力的來源。孫小東在中國山水中踏莎修行,在深厚的筆墨裡不斷探索,在平遠的藝境中不斷追尋,借古而開今,借象而塑裡,他的藝術求索之道沒有終點。
  • 「藝術中國」——覃雄山水畫鑑賞
    廣西美術出版社2009年和2014年分別出版發行《中國西部實力派藝術家叢書--覃雄作品集》,《中國當代精英畫家系列--覃雄作品集》 等兩部作品專集;近年來致力於家鄉山水畫創作和研究工作,其作品構圖嚴謹,有很強的地域特徵,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鑑於他在藝術創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先後被中共崇左市委員會,崇左市人民政府,中共大新縣委員會,大新縣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鋒」和「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
  • 精品鬥方山水畫,妙趣勢不可擋
    這些都是因為,這家麵館老闆使用的裝飾精品是鬥方山水畫。在牆的四壁,略比頭頂高出二十公分處,展示了的不僅是山水畫,也是一方世界。老闆告訴我他之所以選擇這樣的裝飾風格,是因為租賃的店面小,沒有什麼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沒有太大的空間。他說這些也都是鬥方山水畫的特點,結構簡單,小巧而精緻,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魅力,且不局限於空間大小和位置,適用於任何場所,更為精妙的鬥方山水畫,妙趣勢不可擋!
  • 「林泉高致」,著名書畫家熊曦講授中國山水畫之美
    「林泉高致」,著名書畫家熊曦講授中國山水畫之美「東莞文聯」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第二期圓滿舉辦」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12月14日,著名書畫家熊曦在東莞理工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講授中國山水畫之美時,引用趙孟《秀石疏林圖》中的題詩來闡述書法與中國畫的藝術關聯。熊曦以講課與現場揮毫示範相結合的方式,講述」林泉高致——中國山水畫之美「。
  • 山水畫的意境特點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和色調。山水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歷代的畫家對山水畫意境形成了獨特的表現方式。
  • 「津門網」上海山水畫壇三傑之俞子才山水畫欣賞
    二十世紀中後期,俞子才與山水畫大師陸儼少、應野平一起並稱上海山水"畫壇三傑"。俞子才專攻山水,師法北宋董源、郭熙、巨然及元、明、清諸大家,尤擅長金碧青綠山水。書法不拘一格,傳統深厚。1937年曾參加全國美展。1938年起以賣畫為生。新中國建立後,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
  •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新加盟畫家:陳正義
    2011年7月分別被中國廣播網、人民網、新華網以「情系天山塞外行吟――記中國西部山水國畫家陳正義」為題進行了專版報導。 2012年油畫《冬窩子》和《關懷》入選四師美協主辦「迎接十八大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 2012年4月14日,中國畫作品《天山雨濛濛》在香港參加「草原耀香江」中國書畫交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