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崑崙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母親河」黃河

2021-01-08 騰訊網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的這句詩把黃河寫的大氣磅礴,氣勢恢宏。實際上黃河本就如此霸氣。

它是中國的母親河,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幹流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約75.2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五,中國第二的長河,由於中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夾帶了大量泥沙,所以它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流入渤海。

對於黃河我們都不陌生,但描寫黃河最多的還是黃河之險,水流之急,泥沙之多,這也是黃河最主要的特色。

黃河橫亙千古,孕育了一代有一代的中華兒女,無論是古代詩詞,還是現代文學對黃河的描寫都像黃河水一般源源不絕,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各代詩人筆下的黃河,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渡黃河》

南北朝·范雲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餘故塍。

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黃河流水湍急而渾濁,其盛大的水勢不可阻擋,用檜木做成的槳都難以使用,唯有松木造成的堅船方可勝任,沒有多少人敢貿然渡河,問問河邊的老者,知不知道這濁水何時才能澄清啊?

《公無渡河》

唐·李白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

波滔天,堯諮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沙。

被發之叟狂而痴,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

箜篌所悲竟不還。

黃河之水從西而來,決開崑崙,咆哮萬裡,衝擊著龍門,堯帝曾為這滔天的洪水發出慨嘆,大禹為治理這泛濫百川的沮天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才治住了黃河的洪水,使天下人民太平。

《黃河》

宋·王安石

派出崑崙五色流,

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裡,

轉側屋閭無處求。

黃河自崑崙發軔,河水滾滾不曾停歇,夾雜泥沙奔走千裡,這湍流之水,被擊打的飛濺,連房屋都被衝毀了。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

元·元好問

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

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

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

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閒。

仰危巢,雙鵠過,杳難攀。

人間此險何用,萬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飛強射,有力障狂瀾。

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黃河之水似是從天而來,黃河之險人鬼都要俯瞰而欲過不敢,大風起時,波濤洶湧,怒浪滔天,河水所掀起的水浪比那呂梁山還高,聲勢浩大,衝斥萬象。

《渡黃河》

明·謝榛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

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在陽光下翻滾著的黃河浪濤把龍宮搖撼,狂風掃平了大雁棲息的沙灘。

《渡黃河》

清·宋琬

倒瀉銀河事有無,

掀天濁浪只須臾。

人間更有風濤險,

翻說黃河是畏途。

常聽說銀河倒瀉,這事真假難辨,如今見到的黃河,瞬間就能濁浪掀天,人世間的風波沒有比這更加險惡了,可人們反說,險途只在這黃河中間。

你還知道那些描寫黃河的詩詞,來評論區裡討論討論吧!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將黃河打造成為文脈河、觀光河、幸福河——訪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小萍 劉春香 龔鳴「派出崑崙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9月7日,參加2020黃河文化旅遊品牌推廣大會的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宋麗萍從自然文化、歷史文化等多維度講述河南黃河文化旅遊的發展實踐。
  • 搞笑:黃河是母親河,哪條母親河的河水男人不能喝?腦筋急轉彎
    黃河是母親河,哪條母親河的河水男人不能喝?---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母親河」在詞典裡的解釋:對與民族世代繁衍生息息息相關的河流的親切稱呼。在中國母親河指黃河,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那長江呢?嗯,長江也可以說是母親河,只是沒有黃河那麼親切就是了。當然,黃河和長江沒有流過全中國,有些地方的母親河也不一樣。例如:福建母親河是閩江。一般的母親河的河水,女人可以喝,男人也可以喝呀,那麼,哪條母親河的河水,只允許女人喝,男人卻不能喝呢?
  • 橫渡母親河
    萬裡黃河自雲端,穿峽破隘浪滔天;崑崙祁連壯我威,秀得九曲十八彎。財富寶藏藏山水,文化厚重德興焉;母親節渡母親河
  •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為什麼我們會把黃河稱為母親河?
    長江還有黃河都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河流,長江作為第一大河流,它的物產資源非常的豐富。而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流,它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氣勢磅礴,奔流不息的,但是現在的黃河河水發黃,裡面有很多泥沙,看上去沒有長江流域那麼環境優美,但是被稱為母親河的是黃河,而不是長江,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黃河不是中國第一長河,為什麼能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長江、黃河是我國境內兩條重要的河流,古代詩人遊歷長江、黃河都留下不少傳世佳作,上世紀一首《我的中國心》更是唱出了華夏兒女的家國情懷,可為什麼黃河被稱為母親河,而長江不是呢?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流域產生的文明處於古中國文明的核心地帶,黃河和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也說明了黃河的重要性,從大禹治水開始黃河成為中國母親河。古代的黃河,河面寬闊,水流清澈,再加上黃河流域氣候溫和,利於農作物生長,我們的先民決定定居於此。
  •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的「母親河」?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國人把黃河稱作是「母親河」。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但很多人對此的成因並不清楚。黃河,是上天賜給華夏民族的一塊福地。黃河流域有一種特殊的土質,地質學上稱為「黃土」。黃土是一種細沙塵土壤,是在冰川時代由北部沙漠吹來的風沙堆積而成。世界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黃土,但規模太小。黃土的土質肥沃,有利於農業墾殖。這就為中華民族最早的農耕發展奠定了環境條件。先人們早期在黃河流域就開始種植小麥。
  • 保衛母親河,中國鐵工勇做黃河生態保護的踐行者
    6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寧夏考察調研時專程到黃河吳忠濱河大道古城灣砌護段,現場察看黃河生態治理保護狀況。2020年6月8日,習近平在黃河吳忠濱河大道古城灣砌護段,察看黃河生態治理保護狀況(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中央主流媒體紛紛將鏡頭聚焦到這裡,而由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旗下中鐵水務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寧夏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工程,作為改善銀川及周邊地區飲水資源的重大民生工程,受到高度關注。
  • 尋源母親河—追尋黃河文化發源地(上遊)之旅
    黃河中上遊以山地為主,中下遊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遊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 水文化|黃河之水向西流
    黃河之水向西流秋日的風落在昏黃的河面上,那輪跌落水中的夕陽給河面鍍上一層金,波浪把圓日揉皺拉扁,日復一日,便是地老天荒。浪頭落到土岸邊,一陣響聲,一堆堆土被洶湧的浪頭捲走,向南流去。太陽像一輪巨大的火球,炙烤著大地,一群衣衫襤褸的人站在黃土塬上看著黃河水從塬下靜靜向南空流,忍不住吶喊:「老天吶,你睜睜眼,你要是能讓黃河水上塬,我給你修廟,蒸白饃,立金身……」當然,老天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人。
  • 「小浪底」杯「黃河故事」全國楹聯大賽揭曉
    「小浪底」杯「黃河故事」全國楹聯大賽獲獎作品展示一等獎(2名)題黃河自西來以出崑崙,漉古淘今,九曲涵容華夏史;向東去而歸渤海,濟人利物,千秋浩蕩母親河。——江西 鍾 宇【簡評】黃河之巨量內涵,令題寫難以把握尺度。此聯精到之處乃從黃河之源起著筆,終點收筆。
  • 心底奔騰著母親河
    奔騰不息的黃河被無數詩人濃墨重彩地描繪,她在我心中變得越發的神聖了。我激動得淚花盈目,此時此刻,黃河真正走進了我心裡!多想讓列車停下來,下去親吻一下讓我魂牽夢繞的母親河啊!而在我們的故鄉,大河安瀾,黃河依然靜靜蜿蜒。那一年,我們全師官兵為支援地方經濟建設,整建制地浩浩蕩蕩從塞北大同奔赴內蒙古大草原的黃河兩岸,參加熱火朝天的「呼西光纜」施工大會戰。我心中狂喜,總算有機會來到黃河邊親近她了,近距離地感受母親河的雄偉壯麗。
  • 走進黃河文化館傳 領略母親河的泱泱風採
    9月23日,2020年「暢遊齊魯·好客山東好時節」第四批次採風踩線團來到第三站-黃河文化館,了解黃河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致敬母親,致敬黃河。黃河文化館作為東營市的名片,是集藏書、閱覽、研究、展陳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館。
  • 十年之約,橫渡黃河
    2019年迎來了湘潭市冬泳協會「風裡浪裡我十年」的成立十周年;2019年也是三門峽每年舉行橫渡母親河黃河活動的第十屆;
  • 「小浪底」杯「黃河故事」全國楹聯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濟人利物,千秋浩蕩母親河。——福建  程伯敦 源從天上來,又朝天際流,一路鋪開生態畫;水任世間享,還靠世人愛,千秋守護母親河。——廣東  劉德榮 題青銅峽水利樞紐壁立中流,發九渠富水滔滔,潤滋寧夏千疇綠;珠明西部,聚十裡風光豔豔,擁抱賀蘭一峽青。
  • 葛劍雄:「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之水到底哪裡來?
    《北山經》認為黃河發源於崑崙山東北的敦薨山:「又北三百二十裡曰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出於崑崙之東北隅,實惟河源。」然後河水就潛入地下了,《西山經》說:「又西北三百七十裡曰不周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原渾渾泡泡。」又在積石山冒出:「又西三百裡曰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流。」
  • 播下片片綠涵養涓涓流 母親河換了「容顏」
    播下片片綠 涵養涓涓流母親河換了「容顏」本報記者 盧澤華 張 棖 李 棟 高 炳《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8月07日   第 04 版)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造成水土流失,這給了黃河兩副面孔——既是哺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又是製造貧窮苦難的「災害河」。  黃河清,鎖住蒼龍濟蒼生。變害為利,成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  這個夢想,正一步步變為現實。泥沙的減少,生態環境的改善,讓黃河水越來越清,一曲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越發嘹亮。
  • 在母親河的臂彎裡
    濟水源流充滿神奇。古代傳說濟水「三隱三現」。《水經》水出「王屋山為沇水,東至溫縣西北為濟水」。濟水發源於王屋山,據說源頭之水向東、南潛流,到濟瀆和龍潭湧出地面,匯流後向東形成沇水。這是濟水的第一隱第一現。清清細流一路向東,蜿蜒注入黃河。黃河水和濟水匯流之處在南岸形成了開闊的滎澤,水流變緩泥沙沉澱,水質變清而繼續東流,恰似是清澈的濟水潛黃河而出。
  • 甘肅白銀,黃河這一段,竟是一江春水向「西」流
    早上起來,我們開車去了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的南山廣場,據說站在南山廣場的瞭望臺和棧道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廣闊的黃河石林景觀中,黃河的水向西流,然後在馬殷峽谷口大轉彎,然後掉頭向東流,當然也可以看到「九彎十八彎」的美麗公路,以及黃河兩岸煙霧繚繞的家庭,黃河上漂浮的羊皮閥門。
  • 「小浪底」杯「黃河故事」全國楹聯大賽揭曉,所有獎項各得其主!
    題黃河自西來以出崑崙,漉古淘今,九曲涵容華夏史;向東去而歸渤海,濟人利物,千秋浩蕩母親河。——江西  鍾  宇【簡評】黃河之巨量內涵,令題寫難以把握尺度。此聯精到之處乃從黃河之源起著筆,終點收筆。宏觀地概述其容涵博大,以取「大氣勢、大格局」之效果,更將「華夏史」「母親河」放入聯中,使虛寫具體化,直切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