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的這句詩把黃河寫的大氣磅礴,氣勢恢宏。實際上黃河本就如此霸氣。
它是中國的母親河,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幹流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約75.2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五,中國第二的長河,由於中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夾帶了大量泥沙,所以它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流入渤海。
對於黃河我們都不陌生,但描寫黃河最多的還是黃河之險,水流之急,泥沙之多,這也是黃河最主要的特色。
黃河橫亙千古,孕育了一代有一代的中華兒女,無論是古代詩詞,還是現代文學對黃河的描寫都像黃河水一般源源不絕,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各代詩人筆下的黃河,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渡黃河》
南北朝·范雲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餘故塍。
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黃河流水湍急而渾濁,其盛大的水勢不可阻擋,用檜木做成的槳都難以使用,唯有松木造成的堅船方可勝任,沒有多少人敢貿然渡河,問問河邊的老者,知不知道這濁水何時才能澄清啊?
《公無渡河》
唐·李白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
波滔天,堯諮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沙。
被發之叟狂而痴,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
箜篌所悲竟不還。
黃河之水從西而來,決開崑崙,咆哮萬裡,衝擊著龍門,堯帝曾為這滔天的洪水發出慨嘆,大禹為治理這泛濫百川的沮天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才治住了黃河的洪水,使天下人民太平。
《黃河》
宋·王安石
派出崑崙五色流,
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裡,
轉側屋閭無處求。
黃河自崑崙發軔,河水滾滾不曾停歇,夾雜泥沙奔走千裡,這湍流之水,被擊打的飛濺,連房屋都被衝毀了。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
元·元好問
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
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
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
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閒。
仰危巢,雙鵠過,杳難攀。
人間此險何用,萬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飛強射,有力障狂瀾。
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黃河之水似是從天而來,黃河之險人鬼都要俯瞰而欲過不敢,大風起時,波濤洶湧,怒浪滔天,河水所掀起的水浪比那呂梁山還高,聲勢浩大,衝斥萬象。
《渡黃河》
明·謝榛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
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在陽光下翻滾著的黃河浪濤把龍宮搖撼,狂風掃平了大雁棲息的沙灘。
《渡黃河》
清·宋琬
倒瀉銀河事有無,
掀天濁浪只須臾。
人間更有風濤險,
翻說黃河是畏途。
常聽說銀河倒瀉,這事真假難辨,如今見到的黃河,瞬間就能濁浪掀天,人世間的風波沒有比這更加險惡了,可人們反說,險途只在這黃河中間。
你還知道那些描寫黃河的詩詞,來評論區裡討論討論吧!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