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蘋果和微信「離婚」,你跟著誰?
2020-08-10 09:43 蘋果 微信
來源丨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 | 園長 編輯 | 楊晶
賈伯斯的棺材板要壓不住了。
8月7日,關鍵詞「微信」在微博熱搜榜第一的位置呆了整整小半天。另一條關於騰訊的壞消息,也在熱搜榜緊隨其後——「騰訊暴跌,市值蒸發5000億港元。」
圖源:雲合數據
這一切,源於美國總統川普在當地時間8月6日發布的一道命令。
據《人民日報》報導,45天之後,美國政府將禁止美國居民和微信海外版WeChat及其母公司騰訊,進行任何生意往來。和WeChat一起被列入禁止名單的,還有最近飽受美國政府限制的海外版抖音TikTok。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大公司身上也是一座山。
當那一天真的來臨
《人民日報》在報導中引用相關法律人士的觀點,稱根據川普的這一命令,美國政府將可以命令蘋果、谷歌等美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商店,下架有關公司旗下的所有產品。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命令範圍甚至可以涵蓋到中國市場的App Store。」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發現心愛的iPhone手機上,再也不能運行包括微信在內的產品了;我們在國外工作學習的朋友、同學們,甚至可能在所有手機應用商店中都不能下載到微信。
在國內,很早就有人擔心「如果App Store不讓用微信,我該選擇能運行微信的手機,還是放棄微信、繼續使用蘋果設備?」
為了保證作業系統的安全,只有通過App Store蘋果官方應用商店審核的App,才能在iOS平臺上「合法」運行(除非刷機變成「黑蘋果」,但隨著iOS的更新變得越來越困難了)。蘋果的軟體生態相對封閉,硬體製造者把軟體生態入口卡得死死的。
這也是iOS系統一直被人詬病的原因之一,經常引來不少「蘋果與某App只能二選一」的杞人憂天式疑問。
在魔幻的2020,這個「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已經成為了所有用著微信的「果粉」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對於超過10億的微信國內微信用戶來說,答案是肯定的。
圖源:微博
雪球在微博上就這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94%的人選擇了「換一個手機繼續使用微信」。雖然這項調查並不嚴謹,但也不難看出,微信這個唯一的十億級社交產品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幾乎每一個國內網際網路用戶的主要關係網都在上面。微信,幾乎是中國人網際網路上的第二張臉。
能不要臉嗎?
如果一定要人們做出選擇的話,在微信面前,再好的iOS作業系統也只能被放棄,或者淪為備份機。賈伯斯泉下有知,一定會對此情此景感慨不已;面對國內暴增的安卓備份機消費需求,雷軍、餘承東和劉作虎們多半會半夜笑醒。
但對於微信海外版WeChat的用戶來說,情況可能正好相反。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發現,幾個在北美工作的朋友,紛紛在朋友圈掛出了Line等海外社交產品的二維碼,「有需要的趕緊加一下,防失聯。」距離WeChat的禁止令生效日期還有一個半月,也未必真的會遭到封禁,不少人還是未雨綢繆先行動了起來。
對於他們來說,WeChat也只是Line、WhatsApp和Telegram等諸多同類社交產品中的一個選項,只是一些國內朋友的關係網很難遷移,只好多買一個手機來使用WeChat。至於WeChat的其他海外用戶,則很有可能被迫就此放棄。
騰訊不怕「穿鞋的」
和TikTok在海外短視頻領域的絕對統治地位不同,微信海外版WeChat表現遠沒有那麼亮眼,不論是用戶還是營收,相比國內,美國市場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騰訊受到的「打擊」,似乎有些「不痛不癢」。
至於美國政府發出禁止令的原因,華泰證券分析認為,主要是為了防止海外版WeChat通過轉換母公司躲避禁令,以及禁止騰訊在美國進行更多投資。
這也能夠解釋騰訊在一天之內的股價表現。
美國政府宣布了針對WeChat的禁令後,騰訊股價應聲大跌,但市場情緒的悲觀並沒有持續太久,到下午收盤的時候,跌幅已經收窄了一半。人們開始意識到,騰訊的「內循環」能力更強,不像字節跳動那樣,砍掉TikTok業務如同被斬斷一條手臂。
特別是禁令發出後不久,洛杉磯時報記者Sam Dean援引美國政府官員的消息,表示禁令只限於WeChat的相關公司,騰訊的遊戲業務(比如LOL,其出品方拳頭公司由騰訊全資控股)將「all are safe」(不受影響)。
這一明顯「雙標」的決定,也讓很多關注騰訊的投資者長長鬆了一口氣。華泰證券的預估顯示,騰訊在美國市場的遊戲營收,僅佔整體遊戲營收的不足5%。就算美國將禁止範圍擴大化,損失也遠不到傷筋動骨的程度。
騰訊雖然不是「光腳的」,但很明顯也不怕「穿鞋的」美國政府。
目前,對於騰訊來說,最壞的結果就是微信的海外業務遭受沉重打擊,比如App Store等應用商店禁止WeChat,甚至在App Store中國區也將微信下架。
但也有人認為,蘋果和微信的全面脫鉤,對於騰訊和微信生態中的電商、內容創業者而言,並不是一件完全的壞事。
其中的原因,歸根結底是iOS一直以來的「蘋果稅」:針對App內的虛擬商品,蘋果會向開發者抽成約30%。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App在iOS端收費高於安卓的原因之一。微信也多次因此調整iOS端付費規則,甚至影響了小程序和公眾號支付渠道的發展。
一旦和iOS脫鉤,「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微信在虛擬內容和服務上的付費也將更為自如。比如,微信可以把受iOS限制的支付體系在安卓系統上搭建起來,為小程序和公眾號創業者提供更多的變現渠道和營收空間。
但綜合來看,如果用戶真的要面對iOS和微信的「二選一」,微信在用戶上的損失將是直接可見的。能否獲得更大程序的「支付體系自由」,也要看後續的發展。在短期內,這將是微信和騰訊都要面臨的「十年未有之大變局」。
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8月7日晚間,騰訊在港交所發布澄清公告,表示「正在審閱行政命令的潛在後果,以便更全面理解其對本集團的影響。」並且,「將在適當的時候發布進一步的公告」。
儘管騰訊受到的影響可能相對有限,但引起人們廣泛討論和關心的,並不是WeChat和TikTok這兩款受到限制的產品本身,而是中國產品的出海之路,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來自政府層面的「降維打擊」,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當地時間8月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重提所謂「清潔5G網絡計劃」。這一計劃分為五個部分,全部瞄準了中國的網際網路和高新技術行業:針對「不受信任的」中國電信運營商、手機應用商店、手機應用程式、雲服務和海底光纜網際網路相關業務,進行全面的封鎖和限制。
8月5日,蓬佩奧召開記者發布會
圖源:路透社
「按照蓬佩奧的設想,未來在美國的手機應用商店裡看不到中國APP,沒有美國數據存儲於中國企業的雲服務中......」對此,《人民日報》旗下公眾號「俠客島」發出了這樣的評論,這無異於「一刀切」,幾乎斷絕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可能。
但美國政府的命令能否在一個半月後得到徹底執行,目前也是一個未知數。
「如果美國政府不能給予我們公正的對待,我們將訴諸美國法院。」
8月7日午間,字節跳動發布聲明,舉起了用法律反抗不公正待遇的大旗;騰訊是否會跟進採取類似的措施,也將在不久後變得越發明朗。
有在美國工作的華人律師稱,一旦中國公司對美國政府的抗爭正式進入司法程序,僅走完一套司法流程的時間,可能就會有「一兩年」。在此期間,美國政府可能將很難加碼對這些中國企業的限制措施。
等到司法流程完成後,「美國大選肯定早就結束了。」這位律師認為,隨著大選的落幕,川普執政團隊也將減少對中國公司的限制,或者乾脆敗選出局,政策難以為繼。
也有網際網路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政府針對TikTok和WeChat的「45天限制令」,是一種「要挾」式的談判策略,比如對於微信的限制,就顯得相對模糊、界限不清,也並未限制騰訊的其他產品,特別是現金流的重頭遊戲。「如果中國公司可以就此做出重大讓步,美國政府的目的就達到了。」
但不論中國企業抗爭的司法流程能否走完、川普能否贏得大選,或者禁令本身是否只是一種談判策略,對於中國的出海產品來說,世界都和以前變得不一樣了。
類似的國家直接幹預、列入禁止名單的做法,在未來隨時可能上演。在「螺旋上升」的歷史觀中,最近的種種「魔幻現實」,也許只是全球化的進程在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彎,全球化依然是不可阻擋的大勢。
不過,歷史河流的一道彎,對於再強大、優秀的企業而言,都可能是一片風高浪急的洶湧之海。
[本文作者刺蝟公社,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ciweigongshe)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