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日本國家隊公布了新一期的國家隊大名單,讓人驚奇的入選這一期國家隊的球員全是日本的旅遊球員,想想看,我們還只能守著武磊這一根獨苗,而隔壁的日本已經可以派出清一色的旅遊球員參賽了,恐怖不恐怖。當然,日本隊選出這批球員並不是在炫耀他們足球的強盛,而是迫於無奈,因為日本安排的熱身賽都是在歐洲進行,如果選擇國內的球員參賽,將會面臨一系列的海關、隔離等問題,直接派出一支全部球員在歐洲的球員參賽,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不管這件事是怎麼樣的,關鍵問題是日本足球已經強大到讓我們吃不到尾氣了。
日本足球已經發展成什麼樣了呢,除了這一期國家隊全是旅遊球員,另還有一些數據可以證明他們的強大。有媒體對日本的青少年做過調研,大概40%的小孩長大後想成為足球運動員,40%的小孩長大後想像成為棒球運動員,另外20%的小孩長大後想從事諸如漫畫家、AV男優等日本特色職業。其他的不說,單看日本國內,足球基本已經是和棒球並駕齊驅的姿態,想想看棒球在日本是一種什麼樣的地位,是日本的國球,連綿一百多年的傳統運動,毫無疑問的霸主。而足球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普及發展,也就二三十年的時間,日本足球已經在社會地位上追趕上了棒球,這樣的發展速度和效果,不由得不讓我們深思。
可能有同學會有疑問,代表日本足球根基的日本高中足球全國大賽也已經快100屆了,和日本高中傳統賽事夏季甲子園的舉辦屆數也差不太多。確實,從舉辦次數來說確實是相差不多,但論及關注度,以前的高中足球和高中棒球那就不是一個檔次的,要知道,在日本高中不光棒球和足球的全國大賽每年都有,幾乎所有的運動在日本都有全國大賽,而且歷史都非常久遠,只是從關注度上來說,早年間是棒球一枝獨秀,現在是冬之國立夏之甲子,足球和棒球並駕齊驅。如果細論足球和棒球哪項運動在日本更受歡迎,就要看那一年的高中全國大賽誰更精彩,比如18年甲子園吉田輝星率領金足農創造的草根奇蹟,讓棒球熱度遙遙領先,而足球方面的千葉怪獸關川鬱萬連續倒在決賽之中未能奪冠,也讓人唏噓不已。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日本足球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就已經追趕上了棒球,對於想要大力發展足球的我們,是否應該好好學學習一下呢。
日本足球的崛起有一個人是必須要提的,那就是被譽為日本足球教父的川淵三郎。川淵三郎擔任日本足球掌門人時期,為日本足球進行了三項大大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聯賽,讓聯賽更具競爭力,二是確定了學習巴西走技術流的路線,三是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為日本足球造血。看看這三項措施,如果我們要推行的話, 很難嗎?看起來不難,但實際是非常難,改革聯賽那就是在得罪人動別人的蛋糕,路線問題則有南派北派之分如何調和的問題,發展校園足球是在為後人栽樹,對自己的仕途沒一點幫助,也沒人願意幹。從這也不難看出,中國足球為什麼一直要死不活的了, 不過,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中國足球缺少川源三郎這樣的人物。《奪冠》大家應該都看過吧,郎平力排眾議為中國女排改革創新,才有了後來的成績,改革中的各種阻力郎平能靠自己的聲望頂過去,而中國足球呢?好像沒有這樣的人物吧。那麼問題就很簡單了,大家都知道癥結所在,但沒人敢去治。
看著隔壁鄰居日本隊能夠排出全歐班的陣容,我們羨慕嗎?毫無疑問相當羨慕,但是問題就是中國足球這一攤爛泥沒人敢去動,只能任由其繼續爛下去,毫無辦法。中國籃球也爛了,但好歹還有姚明姚主席在,而中國足球就難受了。所以對於我們這些喜歡足球的人來說,只能做好自己埋頭青訓,期待能有開花結果的一天,除了這些我們也做不了其他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