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盛唐時期的最具有天才氣質的詩人,可謂是才華橫溢,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那也是別具一格充滿了詩情畫意。雖然李白在現實生活中活得很灑脫,可是他依舊不如意,一直是鬱郁不得志。不過他不像別的詩人一直描寫內心的悲痛之苦,更多的還是以一種樂觀的心態來面對人生,所以我們從他的作品,其實是難以發現他描寫孤獨的作品。不過有一些詩,卻又是不一樣,寫得同樣很孤獨,也就是這首《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六》,這首詩描寫得極為傷感。
那麼在這一組詩中,更多的還是描寫了現實生活中的無奈,而其中的這第十六首,也是廣為流傳,整首詩意境悽美。李白寫這首詩時正是離開了長安,開始到各處遊山玩水,不過對於他來說,內心其實是很傷感。畢竟他有著遠大人的理想,希望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是顯得很無奈,這也使得他是很孤獨。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六》唐朝:李白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唐詩裡其實是有很多描寫孤獨的作品,但是大部分都落入了俗套,只是平鋪直敘,讀來顯然有些寡淡,不過李白這首詩卻又是不一樣,他更多的還是深入地描寫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顯得更加深刻,也更加的孤獨。而我們從這首詩中,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悲情。
前面說了李白是一位很灑脫的詩人,充滿了陽光,好像他不可能會孤獨,但是我們從這首詩中,還是能夠感受到李白來自內心世界的無奈。他並不是無病呻吟,更多的還是表達出了一種人生的感慨。而他寫得也是極為細膩,雖然通篇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可是字裡行間卻是充滿了憂愁,也使得此詩有著一種孤獨之感。
孤獨有的時候最令人傷感,一個人獨自漂泊在外,那麼一定是會感動孤獨,這種來自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感知,也把這種孤獨體現的淋漓盡致。而李白正是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無論是對於故鄉的思念,還是現實生活中最真切的感受,那都令他感傷不已。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開篇的兩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寫得也是極為孤獨,在這裡李白僅僅以「白髮」、「三千丈」、「緣愁」、「長」,這些名詞,通過那麼一組合,便是立馬使得此詩充滿了無限的憂愁。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而這兩句也是比較好理解,人們一讀就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我現在正是由於太過憂愁了,而這種憂愁,正是白髮三千丈,但是不知道是什麼讓我如此地憂愁?
李白在第一二句中先是拋出了一個觀點,於是到了下面的兩句,又是點明了主題,描寫了內心為什麼憂愁,「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正是由於照了鏡子,看到許多的白髮,那鏡中像是染上了秋霜。最後這兩句不僅憂愁,同時也營造出一種孤獨之感,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李白的很多詩都是膾炙人口,那這首《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六》同樣也是難得的經典之作,通篇描寫得極為悽美,也無比的傷感。所以也就說明了李白的內心當時是很孤獨,也很是憂愁。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感,才令他在這首詩中把這種孤獨和憂愁描寫得感人肺腑,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