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時間,城市上空最溫暖的聲音。
「天寒似冰,白畫如線,終藏之氣,至此而極。」
今天,我們迎來了2020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今夜,冬已至,萬物在寂靜中沉澱,在一年中最漫長的暗夜,靜靜等待著黎明,和春天。
請聆聽發表在《天水晚報·麥積山文化周刊》的文章《冬至陽生春又來》,作者:張輝祥。
冬至陽生春又來
□張輝祥
歲末年底,天寒地凍,冬至到來。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常說的「進九」,人們開始添衣禦寒,冬眠的動物開始養精蓄銳。
冬至大如年,民間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冬至以後,白天漸長,陽氣回升,節氣開始輪換,它是個吉日,應該慶賀。因而,冬至日要吃湯圓求團圓,要祭祖思親祈平安。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中寫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表達了濃濃的思親之情。宋代詩人陸遊在《辛酉冬至》中吟道:「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冬至之際,多少人在祈盼添福增壽啊!
中醫學認為,冬至是個進補的節氣,人們要調養身體,孕育精力,以便用良好的狀態去迎接新春的生機與活力。我很喜歡這種說法,我渴望嚴寒,因為,只有在經歷了寒霜的考驗與磨礪之後,生命才能從一片蒼茫蕭瑟中復甦,才能夠獲得勃發的力量,那是一種深沉激越的美麗。
冬至是寒冷的,也是溫暖的。每到冬至,母親都會用新鮮的羊腿肉與白嫩的蘿蔔等菜品煲湯。湯煲好了,盛入白淨的瓷碗中,蒜泥、香菜、蔥段是不能少的,均勻地撒在色澤鮮亮的湯麵上,低眉之間,那濃鬱悠遠的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脾。有這麼味美的東西享用,冬至實在是個想起來就讓人覺得溫暖的日子。
冬至以它特有的方式和言語,釋放著它的韻味。冬至,寒冷之極,每個心靈都想尋找一處溫暖的所在。這個時候,因為寒冷,人們會聚集在一起噓寒問暖;因為寒冷,人們會少出門,盡情享受家庭的溫馨;因為寒冷,人們更渴望接受和付出熱乎乎的感情。冬至讓人們相互靠得近些,更近些,更溫暖些……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新春不遠,所有的世間萬物亦會隨之熱情奔放開來,新的希望和收穫也就越來越近了。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這一天,人們早早歸家,賀冬節,祭祖先,包湯圓、煮餃子,圍爐煮茶話家常,歡喜圓滿。
無論南方的湯圓,還是北方的餃子,亦或西北人最鍾情的鮮美羊湯,都在冬至這一天將中國人順應四時的哲學觀和合家團圓的親情觀圓融於熱氣騰騰的飲食中,以最直接的方式,撫慰你的腸胃和心神。
請聆聽發表在《天水晚報·麥積山文化周刊》的文章《冬至那碗羊肉湯》,作者:廖華玲。
冬至那碗羊肉湯
□廖華玲
提起冬至,我便會想起那碗飄香的羊肉湯。
記得兒時,每到冬至,家鄉的簡陽羊肉湯便紅火起來,其味古樸、濃烈,肉質細嫩。南京求學時,不惜在冬至曠課一天,跑到蘇州的藏書鎮,就為了一碗姑蘇羊肉湯,湯白、肉嫩、無羶味。工作後,一年冬至,我去山東,一碗單縣羊肉湯,用它色澤光鮮、香醇不膩的湯汁撫慰著我的鄉思之情……
臨近冬至,我備好羊肉、羊雜、羊骨頭,熬上一鍋鮮美的羊肉湯,把冷颼颼的冬天熬成暖洋洋的春天。
羊肉湯,熬法簡單,但需要時間和耐性。將羊骨頭、羊肉、羊雜放入鍋中,湯沸後,用文火慢慢熬製。這個時候,我便捧本書,懶散地躺在沙發上品讀起來。幾個小時過去,房間充溢的羊肉湯味漸漸濃鬱起來,甩開書本,衝進廚房,揭開鍋蓋,雪白的羊肉湯熱氣騰騰,香氣四溢。
一碗配上各種調料的羊肉湯端上來,不僅聞起來香,而且頗有點詩意,雪白如凝脂的湯是冬天的色彩,湯麵上點綴的碧綠蔥花是春天的意象,這不就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美食版表述。喝一口鮮濃的湯,不帶一點羶腥,沒有羹湯凝稠的厚重,又比稀薄的高湯溫厚;嚼一塊羊肉,肉質柔和細嫩,爽口不膩。另外,依據各人喜好,羊肉可以伴著放有小米辣的蘸醬吃,吃進嘴裡是鮮香麻辣。如果在羊肉湯中加入燒餅,即是陝西有名的「羊肉泡饃」了。飽餐後,你是否會發出「秦烹惟羊羹」的讚嘆呢?
冬至喝碗羊肉湯,就像蓋上一條厚實的羊毛毯,溫胃暖心,使冬日的心情變得陽光明媚。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聆聽。
明日天水城區陰轉多雲,
氣溫5℃到-7℃,
有微風,注意保暖。
天水時間,城市上空最溫暖的聲音。
主播:麥冬;後期:麥冬。
天水日報社曉宜工作室出品。
長夜好夢。
【來源:新天水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