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臺北男子網球多年來實力強大,在亞洲男子網球格局中長期佔據重要的一極。2010年廣州亞運會,中華臺北隊在決賽中戰勝了伊斯託明領銜的烏茲別克斯坦隊,獲得了男子網球團體賽冠軍。在這個棒球文化濃厚的地方,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網球選手,盧彥勳、莊吉生、楊宗樺等人承載著整個臺灣的網球期望。在世界前五百名中有四位中華臺北選手,而在今年直通米蘭的排名榜上,前六十名就有3位中華臺北球員,這是中華臺北男子網球實力的證明。
盧彥勳是這裡的網球偶像,他曾經連續出戰30屆大滿貫單打正賽,在2010年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擊敗了安迪·羅迪克闖入八強,也曾長時間擔任亞洲一哥的角色,是亞洲男子網球的代表人物。楊宗樺曾在2008年奪得法網青少年男子單打比賽的冠軍,在2008年青少年組年終排名中來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現在隨著盧彥勳的老去,臺灣男子網球較前些年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和這幾年世界男子網壇的主題一樣,新老更替也是臺灣男子網球近幾年的主旋律。
1、老將老去
作為臺灣男子網球的旗幟和臺灣民眾的網球偶像,盧彥勳已經來到了36歲的高齡。作為曾經亞洲男子網球的代表人物,盧彥勳世界最高排名來到過33名的位置。在不滿21歲的時候就闖進了溫網的正賽,並取得大滿貫單打首勝。截止到目前,盧彥勳一共出戰41屆大滿貫賽事,從2008年溫網到2015年美網,盧彥勳連續出戰30屆大滿貫單打正賽,期間從未缺席,並於2010年溫網第三輪戰勝羅迪克闖入八強。
如今盧彥勳已經即將年滿36周歲,自去年韓國釜山挑戰賽首輪出局之後再也沒有參加一場比賽,雖然還沒正式宣布退役,但基本已經成為了事實。這位昔日英雄在臺灣的影響力依然巨大,盧彥勳依舊是臺灣網球的名片擔當。
2、中生代依然在挑戰賽中掙扎,渴望闖進大滿貫正賽
截止到2019年4月12日,世界前五百名中有4位中華臺北選手,分別是莊吉生(133)、楊宗樺(278)、吳東霖(309)、曾俊欣(427)。作為中生代的代表人物,莊吉生和楊宗樺長時間在挑戰賽中苦苦掙扎,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世界排名,獲得直接進入大滿貫正賽的機會。但多年以來,這兩位球員從沒闖入世界前一百名,沒有獲得依靠排名進入大滿貫單打正賽的機會。在去年安迪·穆雷在溫網開始前因傷退賽後,莊吉生作為替補人選得以生涯第一次闖進大滿貫單打正賽。而另外一位昔日的天才少年,楊宗樺在步入職業網壇之後成績一直沒有大的提升,與青少年時期相比可謂有天壤之別。
3、新生代的成長
吳東霖和曾俊欣是臺灣男子網球新生代的佼佼者,目前他們都闖進了世界前五百名,正在朝著世界前一百名的目標努力前行。在今年通往米蘭的排名上,20歲的吳東霖處在第18名的位置,領先韓國的李德熙、鄭允成和大陸的吳易昺;尚不滿18歲的曾俊欣處在第39名,他在去年連拿法網和溫網青少年男子單打冠軍,比之前輩楊宗樺的青少年成績更加優異。在兩周之前的邁阿密公開賽,曾俊欣依靠外卡直接進入正賽,在首輪惜敗索薩。作為一名非美國本土球員,年僅十七歲就獲得邁阿密的外卡,這也證明了曾俊欣未來的光明前景和他在網球界的認可度;20歲的駱建勳處在第四十二名的位置,目前在ITF和挑戰賽中歷練自己,爭取獲得參加更高級別比賽的機會。
4、本地賽事等級不高,缺少大型比賽。
臺灣本地男子職業網球賽事等級不高,沒有ATP250及其以上級別的賽事,只有在臺北和高雄舉辦的挑戰賽,比賽影響力很小。近些年來只有孟菲爾斯和古爾比斯曾經來到臺北參加挑戰賽賺取積分,缺少大牌球星的比賽吸引力不強,無法最大程度調動本地球迷的熱情。(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