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謀發展 助力經濟新格局——2020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於2020年12月19日在深圳舉行。和訊期貨作為媒體支持,全程參與並做圖文直播。
會上,第二個圓桌論壇「金融機構高層論壇」由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主持,出席論壇的嘉賓有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中信期貨董事長張皓、宏源期貨董事長王化棟、永安期貨總經理葛國棟、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吧)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楊越以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農業保險部副總經理王建國,六位嘉賓就期貨金融機構如何與金融機構深化合作以及服務實體經濟展開探討交流。
馬文勝在論壇上表示,今年中國期貨市場在疫情下仍能平穩渡過,並且實現快速增長主要來源於三個層面:第一,來自於中國期貨市場供給側改革。當前期貨市場供給側改革在證監會以及交易所推動下,品種以及工具不斷增加,這些供給側使得整個市場的功能作用得到極大的發揮,對疫情期間價格的波動為產業提供了很好保護作用。第二,來自於需求側。產業正在積極進入期貨市場,同時機構投資者對市場的需求也快速增長。第三,期貨公司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當前金融機構金融能力的增強,也改變了期貨市場整體業態。
張皓在論壇上指出,我國在金融機構體系中,銀行是最重要的一類機構主體,無論是從資產負債表規模、收入利潤規模還是客戶的規模來看都是最大的。近幾年來,期貨公司已經實現了銀行在某些點上的業務合作,雖規模不大,但探索十分有價值。從實踐的角度來看,期貨行業和銀行可以合作的點有:一、客戶共享角度;二、銀行的大交易板塊,如國債期貨以及委外業務;三、銀行的資產管理。
王化棟認為,期貨公司在服務上市公司的過程中,思維應隨著上市公司經營的變化而變化,同時期貨市場金融工具、衍生品工具、產品工具還要進一步提升;另外要用投行的思維配置不同的資源和綜合的能力來為上市公司提供服務,才能服務上市企業進行高質量的發展。
葛國棟表示,永安期貨作為金融的服務機構,走出去中有幾個積累,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實力、人才隊伍以及很好的貿易模式。通過跟境外子公司相互之間的合作,境外子公司與國內子公司之間的合作,實現了非常好的業務之間的交流和業務之間的融通。把國內大宗商品的價格真正走向世界,做了非常好的引領作用。未來相信通過更多子公司的參與,能夠把期貨的價格、特定品種的價格真正服務到境內外的企業裡去,真正把大宗商品的價格真正建立起來。
楊越談到,從去年的統計來看,全行業財富管理資管100萬億,銀行資管約20萬億,相對期貨公司銀行的優勢主要來源於渠道客戶。業務上來講,信貸業務是傳統業務,固收、債券投資是銀行的強項,但隨著投資者需求不斷變化以及下一步監管政策的變化,銀行傳統的非標業務將不斷下降,同時將提倡淨值化產品。下一步資產端如何細分以及一些策略的運用,為投資者怎麼提供更好的財富管理方面的服務,銀行還是有很多弱項,而針對我們的弱項,一定還是要找專業投資機構去合作,去共同服務我們的客戶。在這方面,我覺得期貨公司在大宗商品方面深耕了那麼多年,構建了一套比較完備的風控管理體系。
對於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未來的合作前景,王建國認為,今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八年的艱苦奮鬥,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的目標,對於脫貧攻堅的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這是十四五對話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農村、農民、農業需要一攬子的金融服務支持,「保險+期貨」擁有著廣闊的空間。
以下為文字實錄:
圓桌主持-羅旭峰:感謝洪會長,把主持權交給我。
今天最後一個環節討論的是期貨金融機構和金融機構如何深化合作,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
剛才方主席在講話中提到要以創新作為動力,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一個目標。我想這正是大家作為金融機構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接下來有請參加今天論壇的各位嘉賓,他們是:
新湖期貨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馬文勝;
中信期貨有限公司 董事長 張皓;
宏源期貨有限公司 董事長 王化棟;
永安期貨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葛國棟;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場部總經理 楊越;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農業保險部/保險扶貧部副總經理 王建國;
有請各位入席。
今天我們和各位金融機構的老總以及專家們一起探討的是關於期貨金融機構如何和金融機構深化合作,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我們各自關心的內容,助力構建雙循環。2020年對中國期貨市場來講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從年初的油價、新冠疫情到年尾的美國大選,整個市場出現了波瀾壯闊的行情,整體的大宗商品一浪更比一浪高。
另一方面,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規避風險的功能日益凸現,我們各個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三農、「保險+期貨」這塊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期貨和衍生品交易成為相關企業規避風險的手段。截止到目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當中大概有400多家企業在開展相關的避險工作。同時,我們今年看到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要使用衍生工具,通過期貨來規避風險。
從這些角度看,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在最近幾年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充分的說明咱們這個市場被實體經濟所接受和認同。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在內的一些大型金融機構一直是中國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如何進一步深化期貨金融機構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成為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第一個提問,請問新湖期貨的馬董。
剛才方主席也講了,今年整個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保證金總量達到8559億,跟去年相比幾乎翻一番。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又是疫情又是中美摩擦,又是美國大選,這麼多不確定性。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金融期貨公司怎麼樣服務於實體經濟的避險需求以及我們怎麼樣來看未來的發展前景?
馬文勝:今年雖然疫情,市場的波動也非常大,但整個中國期貨市場還是平穩的渡過,並且有了一個快速的增長。我覺得這個快速的增長應該是來自於三個層面。
第一,來自於中國期貨市場供給側改革。
中國期貨市場供給側特別是在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的推動下,我們品種的增加,現在有80多個品種;工具的增加,從場內的期貨、期權到場外的互換、場外的期權,從國內到國際市場,我們的特定品種國際化包括結合QFII。這些供給側使得整個市場的功能作用得到極大的發揮。涉及到中國大致1000億以上的現貨貿易量的大宗商品產業,只要能標準化的大宗商品,我們在期貨市場都能找到。這為今天的疫情期間價格的波動提供了很好的對產業的保護作用。現在每上一個大宗商品,大概半年時間產業鏈就會出現變化,以期貨做基準價,基差交易成為產業主要的貿易方式。
第二,來自於需求側。
現在產業積極進入期貨市場,在每一個產業鏈都快速的發生。今年疫情剛開始時,大宗商品的波動下跌30%的品種超過30%。今年下半年由於中國疫情的好轉,全球買中國。現在出口的貨櫃一箱難求,也使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開始上漲,下半年上漲30%的品種超過60%。這來自於價格的波動,使得風險管理的需求劇增,特別是很多產業鏈現在貿易模式的改良,使得衍生品工具的使用形成對產業鏈整體的貿易模式、經營方式的轉變。
我們今年3月份做了一個研究,上市公司中把衍生品用得好的企業(3月份很低迷)盈利沒有下降反而增長,這說明衍生品的作用。
另外一個需求端的變化,機構投資者對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以前機構投資者對衍生品的應用只是在對衝或者對現貨的替代。但現在我感覺有一個新的需求,就是期貨作為資產配置的標的物,開始有這樣的策略大量在期貨市場使用。這就使得期貨投資者快速進入期貨市場,把衍生品作為一個資產配置的方向來大量使用。
第三,來自於期貨公司服務能力的增強。金融機構金融能力的增強,也改變了我們市場整體業態。
期貨公司從傳統的業務轉向綜合衍生品機構服務商或者衍生品投行來發展。我們通過經紀業務、諮詢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場外業務、做市商業務、國際業務,多途徑的為產業鏈服務。
有這三個層面的變化,也使得今年中國的市場出現了質變。在這種質變的環境下,才有了今年非常大的增長。
圓桌主持-羅旭峰:馬總剛才講今年的期貨市場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顯著的標誌是在座的各個金融機構已經開始體會到商品,不僅僅是期貨的純通道,還在中間扮演了很大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客戶一起轉移或者對衝化解風險,不僅是在期貨端,還包括在現貨端。
今年整個市場的快速增長,也導致黃金總量出現了井噴,可能存量最大的一塊在中信銀行(601998,股吧)。我聽說中信期貨的管理總量超過600億。我們想採訪一下張皓總,你是怎麼樣來讓自己保證金總量快速增長的,特別是在服務產業、服務金融機構這塊是怎麼讓大家都對中信感到很認同很滿意?
張皓:羅總給我的題目變了,昨天好像不是這個,那就簡單給羅總做一個匯報。
中信期貨也是一個力求於客群的整體頂層設計做比較多的客群服務體系構建,無論是個人客群、產業客群還有機構客群,幾年來的摸索,建立了我們認為有一定效果的服務體系和客群覆蓋服務的一點經驗和取得的一定成績,也感謝各位同行的支持。
本來羅總給我的題目是期貨行業跟銀行的合作有哪些點。我就繼續昨天的題目。
我國在金融機構體系中,銀行是最重要的一類機構主體,無論是從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收入利潤規模還是擁有客戶的規模,都是最大的。
央行的報告,銀行的總資產大概在200多億到300多億(音)之間。國內其他的金融機構,無論是保險、證券、基金都與銀行建立了比較全面而且有相當深度的合作。這幾年期貨公司已經實現了銀行在某些點上的業務合作,雖然規模不大,探索還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從我們一些實踐的角度談期貨行業和銀行有哪些可以合作的點。
一、客戶共享角度。
銀行的對公客戶中相當一部分是大宗商品上中下遊企業,多年來與銀行一起為這些產業提供風險管理方面的服務,無論是幫助企業做一些制度設計、品種基本面供需研究、套保方案的制定、結算交割服務、風險管理子公司在基差報表和倉單服務方面的合作。還有一類客戶共享,這幾年有些頭部公司期貨資管在有專業優勢的品種,比如CTA、量化、FOF,與銀行也建立這方面的合作,為銀行的高淨值客戶提供期貨資管有特色的產品。這和證券、基金公司在這方面合作的規模相比差距還很大,期貨同仁還要再接再勵。
二、銀行的大交易板塊。
很多銀行在金融市場委、貴金屬,這一類我們感覺有兩方面:一是國債期貨,今年銀行保險國債期貨,未來幾年我們預測有更多銀行主體參與國債期貨,參與的深度也將更加深,銀行是我國債券市場最大的承銷、交易和持有方。在國債期貨領域管理好固收這塊的利率風險,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和應用場景,金融公司可以發揮在國債期貨方面的一些專業優勢,為銀行提供好這方面的服務還是大有可為的。
二是銀行大交易板塊中很多年來一直有一塊委外業務,委外業務和證券、基金有比較多的合作,很多年了,規模也非常大。這幾年有些頭部期貨公司和銀行嘗試做了一部分委外業務,有的以投顧身份參與,規模還蠻大,期貨公司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發揮好自己的優勢,跟銀行在委外這塊領域怎麼把規模做大,把管理能力提高,還有一定的空間。
三、銀行的資產管理。
這兩年銀行的資產管理都在向理財轉。從監管部門的要求看,銀行的理財產品有監管要求,銀行的客群風險偏好是中等和中低風險。淨值曲線的有效管理是重要課題,運用好衍生品工具,尤其是國債期貨、股指期貨,對於有效的平滑淨值曲線的波動是非常有效的。對銀行的客戶包括對銀行來講,淨值曲線的大幅波動,大家心裡都不踏實,衍生品工具有很好的應用空間。
銀行理財產品中還有一塊,這幾年銀行發行了一個結構化產品,化工服務。這個產品的標的主要是指數、大宗商品、貴金屬、原油、鐵礦石。目前看,銀行化工的理財產品主要是通過期權。從合作方講,銀行和證券公司合作的規模非常大,有些銀行跟頭部的幾家期貨公司也建立了交易對手方的合作關係。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和加強和銀行的合作,在產品設計、結構設計方面做很多工作。如何建立常態化的交易合作對手方的關係,擴大我們和銀行在這方面合作的規模還是大有可為的。
圓桌主持-羅旭峰:謝謝張皓總,銀行從來就是所有金融服務主要的渠道。剛才張皓總介紹了這幾方面,不管是從銀行的資產管理還是從銀行的委外,包括銀行後續的商品相關場外和服務方面,介紹了很好的經驗,相信對大家也很有啟發。
我開篇時已經提到,今年上市企業參與到期貨市場日漸增多,現在已經有四五百家了。我想把這個問題提給宏源期貨的王化棟總,金融機構、期貨機構怎麼樣服務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這塊可能是作為期貨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當中一張非常重要的名片。
王化棟:服務實體經濟是我們期貨市場的初心和使命。上市公司是我們優質企業的代表,而上市公司的年報都是公開的,上市公司可能需要怎麼樣更好的平穩的運營。這可能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們期貨市場在今年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機構投資者的成交持倉佔比大幅提升,從上市公司的公告看,公告了582家上市公司開始參與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我看有的企業公告的資金額度都是幾十億。國內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及衍生品市場,一方面可能是來自於企業自身經營的需要,整個市場。今年的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市場經營的風險巨大,需要期貨和衍生品風險管理的工具。
另外,上市公司普遍的市場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強,他們就積極的投入到這個市場當中。同時站在機構行業的角度看,期貨市場的機制和功能在完善。尤其是今年市場交易持倉的深度和廣度在增強,我們品種工具在豐富。現在不僅有了期貨,還有了期權,不僅僅有了場內的期貨和期權工具,也有了場外一系列工具。
我們整個市場的工具和手段上大了很多,對上市公司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需求。市場的工具本身為我們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支持,同時我們作為風險管理職能的期貨公司,作為一個專業的金融機構,自己的實力也在增強。不僅專業能力上提升,各個公司無論是研究、IT都在提升。這幾年來我們綜合服務的能力在提升,剛才聽了方主席的講話,也在提這個問題。期貨公司這幾年與風險管理子公司以及資產管理業務、投資諮詢業務,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期貨公司現在的經營不僅是簡單的通道經營,經營工具不僅只是場內期貨,可能還有場內的期權、場外的期權,包括風險管理子公司把期貨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工具和價值鏈做了大大的延伸,從期貨走向現貨,從場內走向了場外,甚至有很多公司還架起了國際市場的橋梁,使我們為上市公司服務的能力大幅增強。
正因為如此,今年上市公司參與市場的力量越來越強,這是為什麼今年上市公司在融資市場當中成交和持倉大幅增加的邏輯。同時期貨公司在實踐當中也看到上市公司通過利用期貨和衍生工具在不斷的改變自己的經營。一方面從過去簡單的風險管理僅僅套保的需求,到現在是綜合經營。無論是我們為它提供價格、信息包括資金。在這方面都看到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的身影。對上市公司的經營,大家可以看恆力,看石化企業是怎麼經營的,它把期貨工具不是簡單純粹的投機性套保工具,變成了一個綜合金融工具,期貨、現貨,保證它的經營是穩定的,在今年這種原材料和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情況下,這些企業都實現了規模的擴張。
另外,上市公司在運用工具過程中,不僅僅規模擴大,而且利潤的平滑,實現了經營模式的深化、經營理念的深化。包括有些上市公司通過衍生工具來進行市值管理,保證它的價值優化。
期貨公司在服務上市公司的過程中,我們自己的思維也隨著上市公司經營的變化給我們很多觸動。今年同行提出要做大宗商品的投行。投行思維當中很重要的一個是資產配置、資源配置。我們怎麼樣用風險管理這個工具去做配置,在服務上市公司過程中我們感覺到很多不足和無奈。今年我們感覺跟上市公司交流中,上市公司有一塊需求很大,就是今年外匯價格波動比較大,很多上市公司提出我們能不能做外匯方面的方案,但我們現在的期貨市場,國內這幾家交易所還沒有場內的外匯期貨交易。我們金融工具、衍生品工具、產品工具可能還要進一步提升。
在服務過程中我們感覺到光有期貨公司的專業能力,還比較有銀行、保險、券商一體的匹配,大家綜合一攬子的各做各的事,但是一個team。上市公司我們給予的是一個綜合的,我們要用投行的思維配置不同的資源和綜合的能力,來為上市公司提供服務,我們也感覺到金融公司在科技、研究方面都要提升。在我們接觸過程中也看到有些國有企業對衍生品認識的理念包括體制機制的障礙方面也需要做工作。
只要大家一心努力的去付出,我們踏踏實實紮根於實體,在專業衍生工具的基礎上,通過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我們一定為上市公司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期貨公司應該獲得高質量的發展。
圓桌主持-羅旭峰:謝謝,近年來圍繞著王化棟總講的服務手段多樣化、商品投行概念。最近一段時期中國的期貨公司不僅是純粹的作為一個中介,已經從期貨走向現貨,從場內走向場外,同樣也從私募走向了公募。
作為一個期貨中介機構,我們在服務整個實體經濟的主體手段方面越來越豐富,我們也和銀行、保險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一塊兒共同組成一個方隊,一起去做這項工作。所謂的商品投行在我理解就是要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接下來請教葛總,永安期貨不僅業務規模大,收益高,同時在境外業務的服務方面也很有特色,也是第一批走到境外去的期貨公司,永安期貨目前在海外的資本金規模應該是最大的。請教一下葛總,如何發揮期貨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在提升國際化品種、全球定價力影響力的經驗?未來我們怎麼樣能利用海外分支機構服務於境內企業?
葛國棟:我們期貨公司從2006年開始走出去,永安期貨也是首批去香港設立分支機構的公司,多年來慢慢從金融機構走向了綜合類的金融機構。
剛才羅總講了,我們的資產規模在境外通過香港新永安金控,通過永安資本在新加坡的貿易公司,淨資產接近17個億的規模。
我們作為金融的服務機構,走出去中有幾個積累,我們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實力、人才隊伍和很好的貿易模式。我們通過跟境外子公司相互之間的合作,境外子公司與國內子公司之間的合作,實現了非常好的業務之間的交流和業務之間的融通。把國內大宗商品的價格真正走向世界,做了非常好的引領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香港新永安金控實現了資管牌照、證券牌照、期貨牌照,並且在新加坡也有一個期貨牌照,香港這個平臺主要是做期貨、經紀和資產管理,把國內優質的私募機構帶到境外資產管理過程中去。新加坡平臺,把國內大宗商品的價格真正境內境外相連通,把棕櫚油、棉花、原油、燃料油、橡膠都通過境內境外聯動模式實現了價格貿易模式的突破。
剛才方主席講到,我們在新加坡現貨貿易平臺和新加坡期貨公司相結合,為橡膠價格走出去做了一定的工作。我們在新加坡這個平臺為國際上十多家橡膠公司提供了價格風險管理功能,涵蓋了亞洲、歐洲和北美地區,把上海交易所的橡膠價格真正的帶到國際市場上去,而且是服務於國際上一些生產商。
永安新加坡公司跟永安在舟山自貿區的公司結合,為原油進口轉出口貿易做了非常好的鋪墊。截止到今天為止,今年做了290萬的原油出口,出口到韓國。整個佔上海期貨交易所能源中心總規模20%,真正的把上海原油期貨價格推向了國際市場,推向了東北亞地區,真正的把大宗商品的價格服務到國際市場。
從永安這幾年時間看,特別是原油,對於期貨公司子公司,這個門檻是很高的。無論是到海關、倉儲、現貨能力,很難與原來傳統的產業鏈像中石化、中石油競爭,但我們通過期貨市場能力的建設、平臺的建設、人才的儲備、資金的儲備,可以為商品期貨的價格做貢獻,這是期貨行業非常自豪的事情。
相信通過更多子公司的參與,能夠把期貨的價格、特定品種的價格真正服務到境內外的企業裡去,真正把大宗商品的價格真正建立起來。我們也看到了非常好的曙光,而且這些實體服務過程中,我們有這個能力服務這些實體企業,真正把我們中國期貨市場的能力建設起來。這也是我們這一代期貨人的使命和職責。我相信在未來通過市場不斷開放,市場能力不斷建設,人才不斷儲備,期貨市場的能力包括跟各金融機構的資本能力也能夠大幅提升,相信我們的期貨市場未來可期。
圓桌主持-羅旭峰:謝謝葛總。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一方面包括我們的投資者走出去,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讓中國的市場價格走出去,成為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市場定價的中心。可能除了正常的交易所積極向外推廣之外,我們在開外的分支機構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價格的宣傳者以及海外的投資者走進來的重要渠道和媒介,相信只要是我們中國的機構不斷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價格將成為中國宣傳市場非常重要的名片。
講到服務實體經濟商業銀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民生銀行又是在期貨市場深耕服務起到非常好的表率作用。楊越總作為銀行業非常資深的從業人員,應該說在銀行業已經有三十餘年的經驗,作為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的總經理,我想請教楊總,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的經驗以及和期貨經營機構合作方面的模式創新,以及民生銀行是怎樣利用衍生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這個方向和角度請楊總介紹一下經驗。
楊越:民生銀行從2006年參與期貨業務,這麼多年,我非常珍惜銀期的合作,在此也特別感謝各位朋友對民生銀行的支持。銀期的合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此我也想跟大家報告一下,12月10號銀保監會已經給我們批覆子公司籌建,下一步我們會加快做這個業務。
從去年的統計來看,全行業財富管理資管有100萬億,銀行資管大概20萬億,銀行的優勢主要是渠道客戶。業務上來講,信貸業務是傳統業務,固收、債券投資是我們的強項。但是隨著投資者需求不斷變化,下一步隨著監管的政策出來,銀行原來傳統的非標業務都在不斷下降,提倡淨值化產品。
下一步資產端如何細分以及一些策略的運用,為投資者怎麼提供更好的財富管理方面的服務,銀行還是有很多弱項,尤其像權益類的市場、大宗商品、專業化的運作,針對我們的弱項,一定還是要找專業投資機構去合作,去共同服務我們的客戶。
在這方面,我覺得期貨公司在大宗商品方面深耕了那麼多年,構建了一套比較完備的風控管理體系。
像商品的期貨、金融期貨、期權方面,經驗都非常豐富,你們對大宗商品的投研方面,培養了一批投研人才隊伍,這方面應該是非常強的。
像對私募的支持和服務方面,尤其是你們這麼多年如何去跟蹤他們,評價他們。這方面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銀行都是優勢互補,你們的優勢都是銀期資管業務合作的源泉,下一步我相信像在自主管理、私募評價以及投研支持,以及境內外經紀業務方面,理財子公司跟期貨公司展開合作應該可以更進一步,更深入。
剛才羅總提的第二個問題,這方面我們在不斷探索,也在不斷做許多工作,民生銀行自從1996年成立,它是民營股份的商業銀行,我們一直把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作為戰略,重要的服務對象。這麼多年我們主要在金融市場避險方面、財富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今年的疫情,對廣大民營和中小企業影響非常大。今年匯率的變化、人民幣的升值、利率的波動,也是巨大的,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也是巨大的。民營企業不像國有的一些大企業,財務部門有很多力量做很多這方面的投入。但大部分中小民營企業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尤其是一些製造業,他的收益率,銷售利潤率估計也就6%、7%、8%,高的就10%。這種波動對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作為金融機構,我是金融市場部,在金融市場業務方面是我們的職責,如何服務實體,真正圍繞客戶為中心去對他們的財務痛點、經營痛點,解決他們的問題。傳統上我們的匯率、利率避險,確實是強項,在這方面培養了一批人,也有一支還算能力比較強,市場敏感度比較高的投研和交易隊伍。但這幾年,我們跟期貨業的合作,尤其是參與交易所的場外業務,跟保險公司等合作,我們為客戶解決一些痛點,也取得了一些成績。雖然做得還很不夠,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改進,需要創新,但下一步這方面尤其是加強跟其他金融機構、保險、期貨行業的合作,也是提升我們客戶怎麼樣抗擊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方面。剛才張皓先生說得很對,這方面確實是我們面臨的很重要的課題。
除了避險業務,這兩年我們也打造了一個結構性存款業務,我們前期在這方面做得還算可能,尤其是我們打造了一個民生全球輪動指數掛鈎的產品,也受到業界的歡迎。
我們跟期貨合作,三個交易所的產品,可能有十多個掛鈎標的,我們都覆蓋了。給客戶帶來的收益還不錯。這是財富管理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再進一步深耕細作,給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
不管怎麼樣,最終金融機構的合作目的都是為了企業,無論是零售客戶還是公司客戶,都是解決他們在一些財務管理方面的痛點,只要是本著這個初心做,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和收益,謝謝!
圓桌主持-羅旭峰:謝謝楊越總,首先恭喜民生銀行取得理財子的牌照。楊越總介紹了民生銀行在期貨服務的歷史上已經長達14年時間,非常長的周期了。未來銀行理財子在其他的服務小微方面,期貨公司可以和民生銀行共同來做更多更具體的工作,謝謝楊越總。
講到保險加期貨,肯定要提到人保,中國人保(601319,股吧)在保險加期貨的市場當中應該是主力軍。接下來請教一下人保財險的王總,王總是保險行業的專家,每年「保險+期貨」都屬於農業課題,到目前為止好像在工業品或者其他的領域還沒有。「保險+期貨」模式對於服務三農和脫貧攻堅產生積極的影響,想請王總介紹一下人保在參與「保險+期貨」這塊,未來的前景,你們是怎麼考慮的,特別是在強調國內大循環為主的大背景下,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合作有什麼新的思考、新的模式?
王建國:非常榮幸作為保險公司的代表來參加中國國際期貨(博客,微博)大會,來談「保險+期貨」。
先把人保財險的農業保險結合起來,近年來人保財險是緊密圍繞農業發展的主線,緊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堅持服務一線,堅持創新驅動,來推動農險的高質量發展。每年我們為8000萬農戶提供商萬億的風險保障,今年業務規模,農業保險要超過350億元,佔保險行業的市場份額達到45%以上。其中農產品(000061,股吧)的價格保險將近20億元,為233萬戶農戶提供的風險保障是288億元。
「保險+期貨」作為人保財險與大商所的首創模式,到了2020年,我們已經覆蓋了玉米、大豆、雞蛋、棉花、白糖、天然橡膠、蘋果、紅棗等10個期貨品種。我們與43家期貨公司都有良好的合作,可以說是保險業與期貨業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
保險公司從保險端發起,對接農戶需求,設計保險產品。期貨端,期貨公司作為支撐,設計期權的方案,來對衝價格的風險。近幾年保險業和期貨業共同探索了「價格保險+期貨」、「收入保險+期貨」、「保險+期貨+信貸+倉儲」、「保險+期貨+精準扶貧」等多個模式。從「收入保險+期貨」的模式看,從2017年人保財險就開展了多個收入保險的項目,以收入保險的預期收入作為目標價格,當農民的實際收入低於預期收入時,由保險公司賠付價差差額,收入保險是價格風險和產量風險的兩個核心要素,在我們的操作過程中,在期貨端有對衝價格風險的基礎,還有兩個變量都有對衝的小幅的試點。收入保險帶來的效果比價格保險提供的保險保障更全面,更能夠滿足農戶多層次的風險管理需求。體現的效果,在2019年作為大商所縣域覆蓋的項目,人保財險與期貨公司在黑龍江樺川做的全縣保險項目,整體保費收入2800萬,賠付金額8900萬。
從「保險+期貨+精準扶貧」模式看,我們連續三年在廣西羅城做白糖項目,為十三萬噸甘蔗提供了近六萬的額度保障,三年來為羅城縣脫貧攻堅起到很好的作用,今年羅城縣也按期完成了。
第二個問題,對於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未來的合作前景看,今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八年的艱苦奮鬥,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的目標,對於脫貧攻堅的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這是十四五對話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農村、農民、農業需要一攬子的金融服務支持,「保險+期貨」就擁有了廣闊的空間。
第二,從發展的環境看,保險業和期貨業通過「保險+期貨」就形成了互補和延展。保險業打開了更廣領域、更大規模、更多層次的風險承包。精準的對接了我國農業生產不斷湧現的規模性的風險管理需求,期貨也了市場的流動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但實際運作過程中,兩個行業間的基本原理有差異、監管政策有差異,在「保險+期貨」兩端對接中,要平衡這種差異,既符合監管要求,又能滿足廣大農戶的需求,實際上給我們提出了課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尤其在2021年的工作中找到它的結合點。使保險業和期貨業共享雙贏。
從創新的方向看,財政部、農業部等四部委發布了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可以說把收入保險作為今後工作的主要方向和未來重要的險種。對於保險行業來說,它的期貨價格作為公允的價格,是可以成為收入保險中價格確定的重要參考。收入保險中的產量風險和價格風險,如何有效的在期貨市場中作出對衝方案,也是我們要做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從保險業的判斷,收入保險將是一個近千億保費規模的市場,充滿了無限地想像空間。
第三,從我們合作的基礎看,近幾年我們通過三個商品交易所的大力推動,整個業務和市場,從保險公司承保價格保險到期貨業通過保險公司後期保單的需求做對衝方案,都有非常大的進步。
一要感謝交易所推動相關政策並提供保費的補貼,同時我也想跟三個主要交易所的領導匯報一下。通過近幾年交易所的補貼,保險公司不僅完全按照交易所的要求完成了既定的工作,同時在保險公司這邊按照「保險+期貨」的需求,我們放大的倍數至少兩倍。
跟魯所長匯報,我們在整體棉花保險中,去年以棉花期貨價格為公允價格做了棉花價格保險3億保費收入。這3億元我們也一直在探討如何通過跟期貨公司的合作到場內或者場外去買套期保。
與上海期貨交易所,我們用橡膠的價格也做了3個億收入保保險。這3個億收入保險的保費我們和企業之間共同承擔了風險,僅僅是藉助了期貨的價格,並沒有與企業公司合作三方打通。我們保險公司和企業現在也迫切需求,也在跟主要的期貨公司(永安期貨、新湖期貨、中信期貨)探討如何通過三方合力,降低交易成本,使客戶少交保費,使保險公司能夠合理的控制風險,使期貨公司有他的利潤增長點。
這兩個品種我們人保財險每年7個億的保費收入,不算跟交易所合作的規模。通過交易所近幾年對「保險+期貨」保費補貼的支持,使保險業和期貨業找到了下一步工作的重心和方向。
通過交易所來推動現在的保險業和期貨業的,我們有了一支「保險+期貨」的專業機構,有了一定的「保險+期貨」的專業人才,它在逐步的形成。可以說有了小成,也建議商品交易所再繼續的推動和扶持保險公司和期貨業再往前走一步,使我們有專業機構和專業能力,能夠真正的走到市場經濟上來。
保險也希望與期貨業的朋友共同開展相關課題和相關項目的研究,研發更加有效的收入保險的產品,能夠讓期貨業更好的支持中國農業保險實現高質量的發展,謝謝!
圓桌主持-羅旭峰:謝謝王總,王總剛才的發言當中多次提到了收入險。做收入險,目前期貨公司能夠提供的是價格的風險管理,要涉及到收入險可能還需要加入一個產量。產量這個事情就是跟天氣、自然災害有關。在座的魯總、交易所領導能不能考慮做一個天氣期貨或者天氣期權,這樣可能在未來考慮跟保險公司一起合作,服務農業時更有保障,減少變量。
剛才很多嘉賓在討論過程中提到一個外匯,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匯率風險的穩定和保障,我們也期盼外匯期貨儘早推出。
由於時間關係,請在座各位最後用一句話對2021年中國期貨市場的未來提出一句話的期望。
馬文勝:昨天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會,裡面有一個很大的轉變,沒有再提經濟的困難,說明中國的經濟要進入新的階段了,在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大的變化下,中國期貨市場明年一定會更好,同時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明天我們在很多大宗商品領域通過期貨載體促進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在全球的釋放。
張皓:希望明年的期貨市場蓬勃發展,也希望明年期貨行業蒸蒸日上。
王化棟:明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開始之年,祝願期貨市場在新的階段進入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而且要以百億、萬億,爭取明年做萬億的資產規模,場內品種過百的品種工具,為我們建黨100周年獻禮,助力經濟新格局。
葛國棟:剛剛大家都講了明年市場可能規模會很大,但我覺得從期貨市場經營風險的角度講,我們也希望市場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穩固的向前發展,祝願期貨市場越來越好。
楊越:這幾年每年參加期貨大會,每年都有新的收穫。民生銀行一如既往跟期貨業的朋友合作,在合作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助力中國經濟的騰飛。
王建國:祝願中國國際期貨大會越辦越好,祝願保險業和期貨業的合作不斷深入,共創未來。
圓桌主持-羅旭峰:謝謝各位嘉賓,時間把握得非常好,現在離結束還有3分鐘。
首先感謝各位嘉賓就剛才的提問充分發表了意見,也感謝洪會長在上一個論壇為我們卡時間,為我們的發言提供了充分的時間,也感謝在場各位有耐心聽到現在。
經過在場金融機構相互間的討論,相信在明年一定會更加加深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通過共同的努力,更好的服務於實體經濟,也相信通過我們深化的服務,能夠助力我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能夠順利進行。
感謝大家的蒞臨,本次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陳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