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網友都對彩禮無情嘲諷抨擊,根本原因是沒有看清楚彩禮的本質。彩禮本質是對女方權益最基本的保障。
大家都知道,法律是一條紅線,規定了人們所作所為的「最下限」:你的道德多麼高尚,行為多麼規範,我管不著;但是,一旦你踩著這條紅線,就觸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彩禮也是一個道理:你嫁出去以後生活多麼幸福、多麼美滿,開豪車、住別墅我管不著(作為父母當然希望這樣);但是如果你結婚以後遭遇出軌、家庭暴力、甚至家庭破產婚姻破裂,娘家兄弟、父母,永遠是女兒最後的保障。
與印度男女結婚,女方要準備嫁妝和巨額的彩禮相比,中國由男方付彩禮是巨大的智慧,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結晶。
早在西周之時期,就有婚禮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婚禮也。
結婚時男方出彩禮,顯示了對婚姻的重視,慎重,以及誠意。
《戰國策》有云: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長遠。而彩禮正是父母做長遠打算的結果。
兒女都是一樣的養,為什麼兩個人結婚,非要男方拿彩禮呢?
要客觀、合理回答這個問題,不能站在新婚小夫妻的角度,而應該站在婆家和娘家的角度。這樣才更加理性。
正如開頭所說,結婚由男方拿彩禮,這是對女方權益的基本保護,這個保護只是為了預防出現最壞的情況,跟法律存在的意義相似,它屬於一個「兜底條款」。
所以有部分結婚的時候,沒有要彩禮,生活也很幸福。這樣婚姻幸福的例子,就不在這個討論範圍之內,因為我們討論的只是屬於最壞的情況。
我們從婆家和娘家的角度,從收益、風險處理兩方面分析以後就會得出,結婚由男方拿彩禮的必要性和正當性。
1,首先,從收益上來講,女方出嫁以後,娘家少了一個勞動力,婆家多了一個勞動力。
對婆家來說,女方進門以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結婚以後,不管是出去上班,還是在家帶孩子做家務,所創造的實際收益,全部歸婆家一方。對娘家來說,嫁出去的女兒等於潑出去的水,二十幾年的養育之恩,在出嫁的那一天,也就到了分離的時刻,雖然不是生離死別,然而一旦嫁作他人婦,眼裡都是老公、小孩,公公婆婆,親生爹娘位置就要往後稍稍了。
即便法律規定 ,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然而這個義務對兒子和女兒卻不是完全一樣的。
贍養老人的義務絕大部分要落到兒子身上,而出嫁的女兒所分擔的,就要少得多。
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公公或者婆婆生了重病,兒子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往往會砸鍋賣鐵、不顧一切,兒媳即便不同意,也不可能違背丈夫的心願——自己爹娘病了都不管,那還是人嗎?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果女方的父母病了,這個時候女方如果想拿一筆錢出來,這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公婆和老公的意願。如果公婆和女婿都不同意,女兒是很難在財力上面給父母以支援的。
從毛主席時代,就有「女子能頂半邊天」的說法,然而我們受長達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傳統影響,不管是在社會生活,還是婚姻家庭中,女性都處於弱勢地位。
由此來看,有多少娘家父母,能夠盼著出嫁的女兒來給自己看病、養老呢?如果再加上二老年邁體弱,沒有兒子,沒有可靠生活來源,拿什麼來安享晚年?
2,從風險處理來看,女方出嫁以後,萬一遭遇出軌、家暴、或者婚變,能夠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只有自己的親生父母,丈夫和公公婆婆是靠不住的。
舉案齊眉,早生貴子,白頭到老是多少人結婚的心願?理想總是美好的,然而現實卻往往非常殘酷。婚姻生活不是只有詩和遠方,還充滿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以及「何事秋風悲畫扇」的悽涼。
俗話說得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然而現實生活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多少婚前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婚後不久,就變成了冷戰、家暴的負心漢?
女方遭遇家暴,她能找誰說理呢?公公婆婆會出面教訓自己的兒子嗎?顯然不可能。
我同學的小姑, 出嫁以後不久,就屢屢遭到丈夫的暴力毆打,好在婆家離娘家不遠。他小姑被打以後就回娘家訴苦,然後娘家的幾個兄弟就騎著摩託車趕到婆家,把他姑父暴打一頓。如此幾個往返,他姑父再也不敢打她姑姑了。
大家還記得,山東那個23歲兒媳因未孕遭嫌棄,被老公和公婆虐待致死的新聞嗎?
根據民政部官網數據,2018年,全國登記結婚1010.8萬對,離婚380.1萬對,離婚佔結婚比率為38%;
2019年全國登記結婚,947.1萬對,離婚415.4萬對,離婚佔結婚比例達到44%!
試想一下,當婚姻走到盡頭,夫妻分道揚鑣的時候,站在女方背後的是誰?誰會幫女方爭奪權益呢?
所有人都希望男女新婚之後,能夠婚姻和諧,一輩子美滿幸福。但是大家環顧環周鄉親街坊,有多少夫妻能夠真正白頭到老呢?
所以正是由於彩禮的存在,才不至於讓嫁出去的女兒,成為潑出去的水。不管任何時候,娘家的親生爹娘都會站在自己女兒這一邊,作為女兒的忠實後盾,女兒嫁入婆家以後,婚姻生活幸福,父母固然感到欣慰;如果遇人不淑或者說婚姻破裂,那么娘家就是她唯一的依靠。
即便同樣是離婚後再婚,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女性再婚的難度,也要比男性大很多。
舉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一臺機器設備出售以後,商家的「服務」並沒有終止——以後遇到不公正對待,被傷心或者被傷害,商家是不可能坐視不理的。
由此可見,男方出彩禮的習俗,能夠傳承幾千年,顯示了我們炎黃子孫的巨大智慧。彩禮不光是男方誠意和慎重的意思表示,更是對女方和女方父母的一種保障,而且還起著一定篩選的作用,讓女兒儘量嫁給一個一豐衣足食的好人家。
儘管現在的彩禮現象愈演愈烈,天價彩禮頻頻出現,各地也出現了相對的抑制措施,打擊彩禮過高,但是也並沒有取消彩麗禮,這難道不也說明了彩禮的必要性和正當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