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從2010年至今,李小加執掌港交所已超過10個年頭,幾乎港交所每個重要動作背後都有他的身影,堪稱港交所「靈魂人物」。
今年5月,李小加突然宣布將提前「交棒」。12月14日,李小加舉辦了一場告別式的媒體交流會。在這場交流會上,他表示,離開港交所後不會徹底退休。
首位內地背景總裁
李小加,港交所歷史上第一位非香港土生土長的行政總裁,來自內地的背景更是讓港媒的「聚光燈」頻頻對準他。在個人風格上,他風趣、幽默,善於將金融術語用形象的比喻展現出來。例如,他將資金流動比作「水」,而他自己就是「水利專家」。
李小加善言辭,更是實幹家。從2009年加入港交所至今,李小加與港交所一起不斷創造歷史:互聯互通取得顯著進展,2014年以來,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相繼開通;2012年,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2018年,迎來港股25年來最大變革,新上市制度生效,小米等「同股不同權」公司赴港上市;2019年,曾與港交所失之交臂的阿里巴巴再次回到港交所……
「李小加時代」的港交所是雄心勃勃的。2019年9月11日,港交所突然宣布將與倫交所合併,該事件以倫交所的強硬拒絕而告終。港交所這一舉動被不少人視為「魯莽」,但這也能從側面表現出,向全球擴張可能是港交所的重要選擇。
不會徹底退休
李小加的經歷可謂傳奇。早年,他只是一名石油鑽井工人。上世紀80年代,從廈門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媒體做記者,此後赴美國攻讀法學博士學位。1994年,加入美林證券。1999年,開始擔任美林證券中國區總裁。2003年,加入摩根大通任中國區主席。2009年加入港交所。在一次次華麗的身份轉換過程中,他完成了一個絕大部分打工人無法完成的目標。
「我們只是趕上了時代的大潮流,我不太想聚焦個人,應該聚焦時代。在這個時代裡,我們這代人都活得很精彩。」李小加說。
對於為何提前「交棒」,李小加表示,明年10月其任期結束,提前提出辭職原因有三:一是尋找接班人不易,需要給港交所更多時間;二是港交所多年播種、辛勤耕耘的結果已經出來,今年是豐收年,各方面都會更放鬆;三是今年港交所換將成本最低、機會最好。
李小加坦言,離開港交所後不會徹底退休,但可能不太想打工了。「這麼大年紀,是不是能自個兒幹點什麼事。」
港交所迎新起點
在媒體交流會上,李小加將其11年在港交所做的事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主要是「連水」(互聯互通)、「換魚」(上市改革)、跨界和體系現代化。
在李小加看來,在上述事件中,港交所做了大量工作,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以互聯互通為例,他表示,目前內地和香港在現貨市場已經連接起來,將來可以考慮衍生品市場以及一級市場的互聯互通;上市改革方面,港交所將傳統的魚換成了現代的魚,同時應該把池塘裡的魚(上市公司)換成世界大海裡的魚。
「香港有世界的水,現在又有了中國的水,但是在二級市場,我們有中國的魚,今後能不能把世界的魚也吸引來香港上市。這是『接棒者』要做的大事。這件事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但方向很明確,後邊的人一定能做,也會比我們前面的人做得更好。」
或許在李小加看來,他的離任將是港交所的新起點。
責任編輯: 楊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