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詩詞就是其中的一種精粹。從剛會說話的時候我們便開始學習「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也在老師和課外書那裡得到了更多有關古詩詞的知識。如果細思的話你會發現,有很多很多有名的詩詞你只知半句卻對下一句十分的陌生,這其中就包括蘇軾的「春宵一刻值千金」,為什麼人們會忽視它的下半句呢,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呢?
聽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你,恐怕也曾傾情過「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夢幻場景吧?
「春宵一刻值千金」出自於蘇軾的《春宵》,完整的詩歌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前半句的意思是: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極短的時間也十分珍貴。花兒散發著絲絲縷縷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可能看到這個比較官方的解釋很多人都會比較懵,因為在很多人的眼裡一刻的春宵是一個比較情趣的詞語。
這首詩寫於蘇軾的晚年時期,一個年邁的偉大詩人,在詩中抒發那種別樣的情感,用來表達內心的寂寞,未免有些牽強、錯亂。晚年時期的蘇軾,仕途不順,沒有上升反而被貶了。實際上,這首《春宵》,全篇寫得明白如畫卻又立意深沉。春宵的春就是春天,一刻其實就是15分鐘,就是在指春天的時光非常的寶貴,後一句也是用優美的景色來告訴眾人春天的珍貴。後半段便轉身把目光放在了貪官汙吏的身上,既體現了蘇軾的憤懣不滿又表明了自己的不得志。
如今很多人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不假思索地驅離了這句話的本來意思,我想絕大多數人在聽到「春宵一刻值千金」便立馬就會同「男歡女愛」密切聯繫在一起吧!這個思維當然不能說錯,但未免確實有些理解狹隘了,尤其是將這句話放於古代社會的話,那麼如今人的思想恐怕則更為狹窄了。「金榜題名,洞房花燭」是古代男性所終身夢寐以求的兩件事情,這基本上就已經踏上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坦蕩大路之上了。
如果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話,那當然可以理解為男歡女愛之事,放眼於儒家思想為主流的古代社會,三綱五常等倫理觀念在古人腦海當中較為濃厚,或許男女之事待到洞房花燭夜的那一刻才能夠真正觸及得到,所以藉此來突出,「洞房花燭夜,男歡女愛時刻」的重要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其實和「春宵一刻值千金」有些類似的地方,都表明了時間就是金錢、時間珍貴賽過金錢的內涵。但其實除了以上一點,拓展延伸來看的話,「春宵一刻值千金」倒也可以突出和家人朋友團聚的重要時光以及自我消遣時刻的來之不易。
伴隨著時間的流淌,尤其是古代社會向近現代社會更迭的過程,「春宵一刻值千金」被越來越多的人捧上了飯桌茶杯之上,但此話的下半句理解起來卻更有意味,只不過如今已漸漸被人忘記……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如果說上半句體現了時間珍貴性的話,那麼下半句則蘊含的意味則更為悠長深遠了,所體現的人生哲理也強於上半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其實是理解「花有清香月有陰」的最貼切、最好的句子;除此之外,不管是散發著清香味道的花朵也好、或者是陰晴圓缺的月亮也罷,其實這都是和上半句「春宵」有所呼應,下半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如果理解得當的話,便會瞬間使我們不同身臨其境一般,這便是蘇軾這首詩的最高境界,「用花、月詮釋了一幅春宵的美好圖景」。
如果將先後兩句聯繫起來理解的話,那麼蘇軾所表達的含義便十分明顯,這便是在勸導人們一定要珍惜時光、珍惜當下,不要虛度韶華、虛度光陰。花開花落也好,喜怒憂思也罷,不要因為任何酸甜苦辣而放棄了自己的努力和珍惜,那樣絕對是不值當的;相反,如果堅持下去,那麼必然會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