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一向是小學生學習的難點,孩子們大多知道某個多音字有幾個讀音,它們分別是什麼。但是在不同的詞語中讀哪個拼音就特容易出錯。尤其是一些多音字行成的詞語跟我們平時的口語發音不同,真是繞暈了很多小學生和家長!
在二年級第二單元第四課《田家四季歌》中,有多音字「場」:秋季裡,稻上場。這句話中,「場」讀第二聲。老師課堂上講了不同讀音的不同意思,並列舉了一些詞語讀記。
但是,在近期我們的練習題中,有這樣一道選擇多音字讀音的題:一場雨把開會用的場地淹了。還是把許多孩子、家長、老師都給繞暈了。
「一場雨」中的「場」在這裡應該讀:cháng。是不是很意外?我們平時說話大多沒有注意到,也一直以為是第三聲。於是,很多孩子都答錯題選成了第三聲。
下面我們來看字典中的解釋!
當「場」讀cháng 時,主要字義及組詞如下:1.平坦的空地,指農民用來翻曬糧食、碾軋穀物的地方,比如:打場、起場。2.用於事情的經過,比如:一場雨。一場戰爭。
當「場」讀第三聲時,主要字義及組詞如下:1.適應某需要的、較大的地方,比如:操場、廣場。2.舞臺,比如:上場。3.指某種活動範圍,比如:商場。4.用於有場次或有場地的文娛體育活動,比如:一場球賽。
一場(cháng)雨!一場(chǎng)球賽!你就說你暈不暈吧!
查字典看字義的時候,我們二年級有幾個老師都聽暈了「太複雜了!太繞了!小孩子聽了更迷糊!」「字就是用的,大概區分一下就行了,搞這麼複雜,誰說話還得查查字典不行!」
類似的還有:這事有了結果(jié guǒ)。蘋果樹結果( jiē guǒ)了。也是難倒一片小學生。
我們都知道多音字區分不同讀音的方法就是:以字定音。
但實際上,很多像「場」這樣的多音字,我們生活中作用時候是有一定讀音習慣的。
比如「下載」的「載」應該讀「zài」,「調換」正確讀音是「diào huàn」……這都和我們平時口語中的讀音不太一致。很多是識記錯誤並口耳相傳行成語用習慣。
教語文久了,同事常常感嘆:感覺語文真難教啊!一大片,還都細碎、有講究的很!尤其是多音字讀音的區分和運用。連老師都吐槽了,家長和小學生多少次被繞暈更是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