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就是「壞孩子」?如何幫孩子渡過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2020-12-26 獨自帶娃的80後辣媽

俗話說得好,2、3歲的孩子討狗嫌,作為一名飽受摧殘的老母親來講,真的是深有體會。

隨著娃日漸長大,老母親卻明顯感覺精力不夠用。每天陪娃一天下來渾身上下腦袋疼。你已累得筋疲力盡了,孩子卻依然樂此不疲。

這狀態,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句oppo手機的廣告詞「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那麼多的精力。

本來計劃好的三歲過後就送幼兒園,卻因疫情的原因無限期順延,至今見不到曙光。萌娃變成熊孩子,小編的心情很無奈。只盼疫情早散去,早送神獸「歸山林」。

可是,畢竟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含著淚也要把他帶大。所以,小編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調整心態,準備利用疫情期間好好的教育一下自己家的熊孩子。

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如何整治家裡愛打人的熊孩子。

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很多家長都表示有這樣的疑惑,自從孩子進入了2歲後,從前的那個軟萌、任我擺布的乖寶寶就不見了。

孩子突然就開始喜歡亂扔東西、而且每天high到半夜不睡覺,甚至還會發脾氣、鬧小情緒了……

這是因為,孩子到了1歲半~3歲這段時間,他的認知、情感和身體都在發生改變。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從一出生認為自己很媽媽是一體的,到後來隨著孩子的長大,漸漸的有了「自我」的概念。並開始學會以自我為中心,即使在面對父母時也不例外。

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在這個時候不要過分的強求孩子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而是學會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在面對孩子出現了打人、發脾氣等情況時,平復心態,冷眼旁觀。等到孩子冷靜下來時,在考慮與孩子溝通。

當孩子開始打人

對於2歲的孩子來講,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完善。在面對自己遇到的很多問題時,不會運用合適的言語去表述。

當孩子想要表達一種情感或者是情緒時,很多時候就會採取他們較為熟悉的肢體語言。而面對孩子的打人行人,他的本意也並不是傷害。更多的情緒家長可以理解為孩子是在發洩自己的情感。

所以,當孩子出現了不適當的打人行為時,父母不要一味的指責他是不對的。這樣不僅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還會讓孩子產生焦慮的情緒。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首先就是要制止孩子的打人行為,但是注意父母不要指責或者打罵孩子,只要單存的制止就可以了;

2、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讓孩子冷靜下來。父母此時只要陪伴在孩子身邊就好;

3、當孩子情緒冷靜下來時,父母可以先詢問孩子的感受,為什麼要動手打人。父母此時只需要安靜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就好,不要做任何評價或者打斷孩子。也就是共情。

等孩子說明原因後,父母再去詢問孩子:你認為打人的行為好不好,讓孩子自己去做判斷。然後,再去擁抱孩子,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媽媽很愛你,但是媽媽不喜歡你的這種行為」。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打人並不是「壞孩子」,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父母要學會探尋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和心理需求。

當孩子發脾氣時,他更希望的可能只是父母的關心與關注。所以,做父母的,別總抱著手機打遊戲,回家後多陪陪孩子。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不會重來。

陪伴孩子成長,也是父母的一次自我修行。

當孩子情緒發作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最為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辨識情緒。

在這裡也可以藉助一些繪本故事,例如《我的情緒小怪獸》、《大衛不可以》、《情緒大冒險》、《手不是用來打人的》等。

家長在講繪本的同時跟孩子解釋什麼是情緒反應,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內心的情緒起伏。鼓勵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

隨著孩子的成長,一些「壞毛病」層出不窮、屢教不改:

孩子喜歡吃零食,挑食怎麼辦?孩子不喜歡刷牙?叫他不動、玩具不收,做事拖拉……

要怎麼改掉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呢,關注小編,教你如何制服家裡熊孩子。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張萌談2歲女兒叛逆期,面對孩子第一個叛逆期,這樣做比打罵管用
    其實2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在面對孩子第一個叛逆期的時候,不少父母會選擇打罵的方式,但其實並沒有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既要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同時也要掌握好分寸。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很重要第一個叛逆期對孩子來說也是其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不能正確處理好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那麼將會對孩子的人生發展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 2-3歲,寶寶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聰明媽媽這樣應對
    其實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隨著寶貝的成長,原來軟萌聽話的小可愛,有時會化身「小魔王」,動不動就罵粗口、發脾氣,這時很正常的現象,就看父母是怎樣應對的。二、面對叛逆期的寶寶,聰明父母這樣做 讓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其實並不難,我們要接受他們的這種行為。並且採用科學的教育方式。
  •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教養不是套路,而是父母的修行
    作者丨壹心大哥編輯丨笨拙的老狼關於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的問題,很多家長問到:「遇到孩子某某情況,我該怎麼辦」。這些父母以為溝通是更好地講道理,是未知的一套方法。今天,我就自己的家庭教育實踐與指導經驗,淺談《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教養不是套路,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01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
  •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有多嚴重?(笑了)
    作者:科長來源:微信公眾號:百科育兒經(zdploverw)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叛逆期,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父母說啥他都能抬槓,甚至父母都會甘拜下風。那麼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有多嚴重?你家孩子叛逆期有啥表現呢?
  • 從學生離家出走,說說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怎麼教育
    她的媽媽很著急,在夜裡十一點了還給我打電話,叫我幫勸勸她女兒。我很驚訝,如果不是她媽媽親自跟我說,我都不會相信這個女生會離家出走。因為這個女生是我的課代表,長得白淨,高挑,很開朗,一頭長長的黑髮,在別人眼裡就是個乖乖女,做課代表也很負責,我對她很滿意。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叛逆期的三歲」的現象呢?叛逆期原因孩子2-3歲的時候各項身體機能逐漸成熟,自我意識開始加強。父母卻覺得孩子還小,想幫孩子料理好所有的一切。孩子想做的,家長常常阻攔,孩子便有了反抗的情緒。在父母看來,這便是孩子的叛逆期來了,殊不知這是孩子開始成長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性格培養過程中,幼兒時期尤為重要。那我們如何在孩子的3歲叛逆期時正確的疏導呢?
  • 孩子處於叛逆期,我們怎麼辦?
    叛逆期中的孩子第二種是父母將子女看成實現自我理想的工具叛逆期中的孩子,也就是那個笑話: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這種往往忽略孩子心裡想要的東西。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強加給孩子,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結果造成孩子對抗情緒。如何做才能順利度過叛逆期的三個關鍵:第一、要肯定孩子的成長中的表現,但遇到孩子不聽話,叛逆不溝通,不配合的時候,一定不要認為孩子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
  • 「Terrible Two」不只是2歲,是孩子第一個叛逆期,3個方法可應對
    文丨阿月寶寶趣事(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會經常聽到兩歲的寶寶說非常執拗的話,動不動就哭了起來,不聽你說話,不管不顧的要自己玩等等的「叛逆行為」,這個時期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terrible two」。
  • 碰上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怎麼教育?4招「套路」讓娃乖乖配合
    01碰上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兩歲的娃該怎麼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裡程碑,其中「可怕的兩歲」是父母的一大劫難。除此之外,孩子還會出現和夥伴爭執的情況,認為只要是玩過一會的玩具,就是自己的一部分,這就是物權意識,畢竟此時孩子還不能明確分清「你我他」。父母也會經常稱呼孩子寶寶,告訴他這個玩具是「寶寶」的,並不會說,這是你的,這是他的,於是造成了混淆。
  • 娃第一個叛逆期很恐怖?父母巧妙「懲罰」孩子,輕鬆解決問題
    在英文裡有一個單詞叫做「terrible two」,翻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或者是可怕的兩歲,它指的是兩歲的孩子很讓父母頭疼。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娃的第一個叛逆期就是在2-3歲左右,也就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讓父母覺得很「恐怖」!
  • 孩子打架如何處理?無論打人還是被打,這3招能輕鬆解決
    導語: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孩子要糙養,有人認為孩子應該細養;就算是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家長也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 ,那就是誰也不願意自家孩子受欺負,但是同時也不希望他們欺負別人。
  • 孩子2歲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家長找準年齡段特點,比打罵見效更快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父母可能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孩子出現叛逆僅僅是在青春期,所以他們總是把叛逆期和青春期劃上等號。但其實如果真正有一定育兒知識的父母,可能都會發現,孩子的叛逆期早在2歲時就已經產生了。
  • 寶寶2歲就到了叛逆期,別再發脾氣打罵他了,聰明媽媽會用這兩招
    對於初為人母的寶媽來說,剛享受一兩年多的親子時光,很難想像到寶寶才2歲的年齡就要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光聽別人說不管用,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愧是可怕的兩歲。最近一位寶媽在媽媽群裡倒苦水:我家小不點是個男孩兒,別看才2歲2個月的年齡就知道打人,不是打奶奶就是打孩他爸,我看見後讓他對著牆罰站。也是心疼孩子讓他站了5分鐘後,就問他知不知道錯了,他剛開始很聽話說錯了還反省說不能打奶奶打爸爸,可讓他道歉卻怎麼說都不去。
  • 如何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家長不妨適當放手,給他們自由
    而當你們開始玩遊戲時,他又想吃飯了,或者說當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孩子裝作聽不見的樣子。這種事情往往數不勝數,尤其表現在孩子三歲之後,這也給很多的新手父母帶來了很多的苦惱,甚至可以說,一個小不點兒孩子把父母「耍」的團團轉!其實,這都是孩子的「叛逆期」在搗亂。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面對並且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在三歲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這時你會發現孩子可能變了個人一樣,做出了各種大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可能原本很乖巧的孩子,一下子不聽話了。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孩子愛打人,家長不要急著教訓,了解孩子的「領地意識」是關鍵
    但還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打人,不分青紅皂白就覺得是自己孩子的錯,沒有弄清孩子打人的緣由就打罵教訓孩子。這兩類父母的做法都是典型的錯誤案例。父母看到孩子打人的時候,不要急於訓斥,要先了解一個概念"領地意識"。"領地意識"指的是孩子對於自己的所屬物和歸屬地的佔有欲。
  • 幼兒打人罵人有攻擊性,不一定是叛逆,可能是缺乏「社交力」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三歲,長得非常可愛,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很愛打人。有一次我和他媽媽一起陪著他玩,他很開心,可是之後,他媽媽因為公司有點事情,需要回去處理一下,就把孩子交給我幫忙看。可是孩子一聽到這個消息,小嘴一癟,拉著媽媽不讓去,媽媽很著急,也沒有什麼耐心哄娃,就直接拉開孩子的手,說自己等會就回來。
  • 孩子的2歲叛逆期,究竟有多難搞?教你幾招,輕鬆搞定熊孩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叛逆期個不可避免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喜歡乖乖聽父母的話,還總喜歡和父母對著幹。很多家長都覺得這是孩子還小,不懂得怎麼表達和溝通導致的,而這些不就是叛逆期的根本原因所在?不少家長都知道叛逆期的存在,但他們認為青春期時候的叛逆才是孩子的叛逆期。其實不然,因為在你發現「小天使」變成了「小惡魔」,怎麼講道理都不聽,還分分鐘就能把你氣到「原地爆炸」的時候,那就恭喜你,你家孩子已經進入了出生後的第一個叛逆期——難搞的2歲!
  • 3歲的孩子情緒無常,總愛發脾氣?很可能是到了第一個叛逆期
    一、孩子情緒無常、愛說「不要」?可能是到了叛逆期最近,群裡有人吐槽:「我們家孩子也不知道怎麼了,動不動就發脾氣,不管是什麼事情都要跟你反著來。」我問:「你家孩子幾歲啊?是不是到叛逆期了?」對方回答:「才3歲啊,叛逆期不是要到青春期嗎?」
  • 孩子愛打人臉,不代表是「壞孩子」,背後暗藏父母不知道的心理學
    面對孩子打人的情況,要不要「打回去」?很多家長表示會打回去,要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其人之道還知其人之身。但是,家長發現沒什麼效果,孩子還是照打不誤,這次嘴裡說「不了,不敢了!」下次還是照打不誤。如果一直慣著孩子,孩子肯定打人成性,那該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改掉這個毛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