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無數個瞬間覺得自己被監視了,而我們自己也束手無策。
尤其是當我打開某一個 App 時,在使用之前,它總會彈出這樣一個隱私協議:「是否同意獲取你的隱私權限」?
而當我勾選了「我已閱讀並同意上述條款」,才能進行下一步。
但我們都知道,你其實並沒有讀,也不知道你究竟同意了什麼條款。
理論上,只要你同意,你在 App 裡填寫的住址、電話號碼、聊天記錄、手機裡的通訊錄、照片、簡訊、通話記錄都可以被 App 們自由地採集和分析。
不過,現在對於蘋果用戶來說,App 們不能再如此「耍流氓」了。
蘋果最新更新的隱私政策給 App 們立了新規矩。
你的數據去哪了,App 們得先告訴你
今年 6 月份的 WWDC 20 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提出了一項新的隱私政策,即用戶可以直接在 App Store 中的 App 的產品頁面看到「隱私」信息。
現在它來了。
12 月 15 日消息,今天蘋果發布了 iOS/ iPad OS 14.3 和 macOS Big Sur 11.1,在 App Store 中引入了 App「隱私」信息 ,要求開發者提供隱私慣例摘要。
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對於用戶來說,我們不用費勁的自己去讀隱私協議中的關鍵點了。
現在,蘋果要求開發者們主動向用戶說明他們會閱讀用戶的哪些權限,而這些權限又打算用來幹什麼。
蘋果系統 「全家桶」——iOS、iPadOS、macOS、watchOS 和 tvOS,都將上線這個隱私信息頁面。
網友們聽聞也表示很開心,這個舉動真的很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公司更新了官網隱私頁面,詳細介紹了自己在保護隱私方面所做的更新,包括教導用戶如何管理自己的隱私。
開發者們要主動告訴你哪些信息
在 App Store 中的 App 產品頁面,App 「隱私」信息分為三類:「用於追蹤您的數據」、「關聯到您的數據」與「不會與您關聯的數據」。
另外,每個模塊會分別列出,哪些數據將會被 App 追蹤;哪些數據可能會被收集並連結到用戶的帳戶、設備或身份;亦或是哪些數據會被收集但不會關聯到用戶。
具體來看:
「用於追蹤您的數據」是指 App 會收集的用戶或設備數據用於定向廣告或廣告評估。
比如今天你搜索了 「口紅」,第三方商城 App 就給你推送 「口紅」廣告,這是因為你搜索的數據被追蹤了;
「關聯到您的數據」是指通過 App 上的用戶帳戶、設備或其他詳情與用戶的身份關聯的數據。
而 「不會與您關聯的數據」指的是這些數據會被收集,但不會關聯到用戶身份。
在 App Store「隱私」信息摘要功能推出之後,用戶在決定下載某個 App 時,能夠全面的了解開發者可能會收集到自己的哪些類型的隱私數據。
配合 iOS 已經推出的其他隱私管控措施,用戶能更細緻的管控下載 App 到設備後哪些類型的隱私數據可以讓 App 訪問。
此前,iOS 用戶在使用 App 時會得到彈窗提示,例如是否提供麥克風、攝像頭等訪問權限。另外,用戶也可以對 App 的定位信息進行模糊。這些都是蘋果之前就為設備註入的功能,以便用戶更好地控制個人隱私信息。
很顯然,蘋果有意讓 App 在收集用戶數據時,儘可能變得透明。用戶有權知道什麼時候 App 在收集自己的數據,以及為什麼要收集這些數據。
當然,在 App Store 的產品介紹段有了這樣的簡介後,你下載 App 後,App 如果需要調用一些數據或者權限,依然是需要彈窗來獲得用戶許可的。
按照蘋果的說法:
App Store 對於讓開發者提交隱私信息,其實是一個創新項目的開始,這樣的工作能夠協助用戶擁有更高的透明度,並更了解 App 可能會收集關於用戶的哪些數據。我們堅信,所有開發者的數據收集與使用慣例都應該公開透明,用戶才能做出知情決定。
雖然不能完全阻止用戶信息被洩露,但至少讓用戶對自己的信息被拿來幹了什麼有了知情權,從這一點上來說,蘋果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讚的。
除此之外,App Store 在其他方面蘋果也做了調整和增強,例如在 Safari 瀏覽器中加入隱私報告和密碼安全檢測功能,甚至控制瀏覽器擴展,防止它們亂用你的信息。
蘋果和開發者的雙向隱私保護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蘋果更新的隱私政策將隱私保護的責任主體也擴大了。
一方面,開發者需要自覺明確隱私保護的重要性。
蘋果提到,將給開發者留出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隱私權限說明的填寫。在下一次更新時,必須填寫這些問題,否則將不能提交 App 更新。
對於開發者而言,他們不需要對自己的 App 或商業模式進行更改。蘋果會提供相關的資源列表,開發者只需要如實填寫、勾選相關信息即可。
之所以讓開發者自行填寫,而不是蘋果代勞,是因為蘋果認為,有些數據的調用,從系統層面不一定看得清楚,而開發者顯然是最了解自己的 App。
同時,蘋果也註明滿足以下所有條件的數據類型是可選的公開類型:
該數據不用於跟蹤目的,這意味著該數據未與第三方數據連結以進行廣告或廣告評估,也未與數據代理共享。該數據不用於第三方廣告,您的廣告或營銷目的或用於其他目的,因為這些術語在「跟蹤」部分中定義。數據收集僅在少數情況下發生,這些情況不是應用程式主要功能的一部分,並且對於用戶是可選的。數據是由用戶在您的應用程式界面中提供的,用戶可以清楚地知道要收集什麼數據,用戶名或帳戶名將在提交表單中與其他提交的數據元素一起顯眼地顯示出來,並且用戶肯定選擇每次提供收集數據。另一方面,則是來自蘋果系統層面的控制,即 App 在調用用戶數據時,必須先詢問用戶,並且請求權限。
當然,蘋果也會進行不定期的審查,如果有 App 沒有遵守規則或沒有如實填寫,蘋果會跟開發者溝通,幫助其對申報進行調整;如果溝通之後,開發者還沒有進行改進,蘋果會下架相關 App,嚴重的情況將會註銷開發者的帳戶。
不得不說,蘋果在隱私保護方面值得所有廠商學習。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參考資料:
【1】https://techcrunch.com/2020/12/14/apple-launches-its-new-app-privacy-labels-across-all-its-app-stores/
【2】https://www.huxiu.com/article/399964.html
【3】https://www.zhihu.com/search?type=content&q=%E8%8B%B9%E6%9E%9C%E6%96%B0%E7%9A%84%E9%9A%90%E7%A7%81%E6%94%BF%E7%AD%96
【4】https://mp.weixin.qq.com/s/qZgFOCfC-YDrEFxN6QxJxw
【5】https://www.wired.com/story/apple-app-privacy-labels/
【6】https://developer.apple.com/app-store/app-privacy-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