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親自把脈定向、賦予湛江的重大使命。「十三五」時期,湛江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聚焦「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總目標總任務,取得了振奮人心的成績。
湛江灣畔,氣象萬千。 記者 張鋒鋒 攝 (資料圖)
站上新起點、開啟新徵程,「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依然是擺在湛江振興發展面前的一份時代考卷。唯有認真作答,方能回報關懷厚愛。為此,本報今起推出《牢記囑託 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系列報導,進一步堅定開好局、起好步、答好卷的必勝信心。敬請垂閱!
這是一座依港而興的城市。
這是一個港口業、糖業、漁鹽業、飼養業、種植業全面發展的地方,從現在開始,這裡還要添上鋼鐵產業、石化產業、造紙產業、優勢傳統產業蓬勃發展的新標籤。
以寶鋼湛江鋼鐵為龍頭,一個世界級大型精品鋼和綠色碳鋼生產基地正在形成;以中科煉化、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為龍頭,一個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基地正在加快打造;以晨鳴紙業、中國紙業、冠豪高新等骨幹企業為基礎,多元森工關聯產業鏈條正在形成;家電製造產業、農海產品加工產業、家具製造產業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正在積極推進……奮鬥不息、開放進取的湛江,不僅有皎潔的「月亮」,還有璀璨的「群星」,「星月同輝」的大工業藍圖不斷變為現實。
這裡,將崛起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成為現代化臨港重大產業集聚地。
湛江鋼鐵基地生產區俯瞰圖。 記者 劉冀城 通訊員 林江海 梁清松 攝
打造千億級鋼鐵產業集群
建設綠色碳鋼生產基地
深冬裡的東海島,寒風凜冽,而寶鋼湛江鋼鐵生產車間內依然熱氣騰騰,一爐爐鐵水奔騰不息,絢爛的鋼花綻放。
寶鋼湛江鋼鐵原料碼頭和成品碼頭上貨輪排隊等待進出港,一斗斗紅色的「食材」通過緊張而有序的運輸進廠,等待「千錘百鍊」;一卷卷冷軋卷、熱軋卷和寬厚板等鋼製品被裝船出廠,走向世界各地,即將「變身」為家電、汽車。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心生感慨,一片灘涂,竟能成為一個鋼鐵產業集群的原點。
寶鋼湛江鋼鐵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時間指針回到五年前。
2015年9月25日上午,一百多米高的一號高爐高聳入雲,俯瞰著湛江灣。從上海寶山的寶鋼股份煉鐵廠四號高爐取來的火種投入到湛江鋼鐵一號高爐風口內,一號高爐燃起了希望之火,一座世界級綠色「鋼鐵夢工廠」正式面世。2017年實現了達產、達標、達效、達耗,創造了國內千萬噸級大型鋼廠從投產到年度「四達」的最快紀錄,尤其是生產製造成本表現出極強的競爭力,產品質量獲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201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88.93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17.04%;工業增加值97.41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13.39%。截至2020年8月底,湛江鋼鐵已累計產鐵3694萬噸、產鋼3811萬噸、優質鋼鐵3313萬噸,累計實現利潤109億元,真正創造了項目持續贏利的業界奇蹟。
在創造金山銀山的同時,湛江鋼鐵也在用心用情保護著綠水青山,貫徹落實中國寶武提出的「三治四化」理念,採用了行業領先的節能環保技術116項,噸鋼環保投資達720元。通過不斷自主升級改造,湛江鋼鐵已經實現「廢水零排放」、「固廢不出廠」,計劃在2021年底前全面達到國家最新超低排放要求。
湛江鋼鐵環保業績廣受好評,是全國首個全工序達到鋼鐵行業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工廠,是鋼鐵行業首家實現「廢水零排放」企業,2020年還獲評國家工信部「全國鋼鐵行業水效領跑者」稱號等。
如今的湛江鋼鐵,已不是一座單純的鋼鐵廠,而是一個綠色鋼鐵生態圈。名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環境要求苛刻的「中國最美小鳥」慄喉蜂虎鳥,每年初夏都呼朋引伴如約飛臨湛江鋼鐵,這裡已成為它們溫暖的家。湛江鋼鐵與自然環境共生共融,打造「會呼吸的鋼鐵」。
湛江鋼鐵基地熱軋廠。記者 劉冀城 攝
智慧製造,智慧工廠 處處閃現智慧之光
為順應智能化、數位化新趨勢,湛江鋼鐵積極以智能工廠為載體推進智慧製造,推動管理變革與流程再造,建立鋼鐵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高質量發展。現今,坐落在南海之濱的12.58平方公裡的「花園式」鋼城內,處處閃現著「智慧之光」,一爐爐鐵水、一卷卷鋼卷均在「全面自動化」的廠區內有序運行。
2019年12月27日,全球首套智慧鐵水無人運輸系統在寶鋼湛江鋼鐵上線聯調。到2020年7月,實現了8臺機車、28臺魚雷罐車全系統無人化運行。
同年6月10日,湛江鋼鐵全國首家5G獨立核心網組網成功,賦能3大類工業應用場景,實現工廠5大核心要素的效能提升,為樹立智慧鋼廠建設新標杆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摘得全省首批「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示範園區」牌匾。
11月30日,全球首臺3600噸/小時智能化連續卸船機順利「落戶」寶鋼湛江鋼鐵主原料碼頭,這臺兼具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優勢的「大傢伙」,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實現散貨碼頭連續卸船機的智能化取料,填補了國際市場的空白,樹立了行業高端裝備智能互聯新標杆,為寶鋼湛江鋼鐵三高爐系統項目智能裝備新添重要成員。
對於智慧製造,湛江鋼鐵還懷有遠大的理想:2021年,高質量建成三高爐系統智慧產線;2022年,初步建成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下的智慧工廠,致力於解放人、提升人、服務人,真正實現「有閒、有錢、有趣」,讓員工共享美好生活。
成品鋼轉運車間。記者 郎樹臣 攝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鋼鐵配套產業紛至沓來
五年來,湛江鋼鐵堅定扛起開啟湛江大工業時代、加快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步伐、優化我國鋼鐵工業產業布局的歷史使命,創造了一個個行業內奇蹟,獲得被譽為世界工程界「諾貝爾獎」的「菲迪克獎」,成為湛江市臨港重大產業集群發展的一張「金名片」,成為國內現代化全流程綠色鋼鐵企業的標杆。
從這裡產生的熱軋板、冷軋薄板、冷軋超高強鋼、熱鍍鋅板、電工鋼及寬厚板源源不斷走向世界,滿足「一帶一路」新興經濟體對中高端鋼鐵產品的需求。
今年以來,湛江鋼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強力有序組織旱季施工模式,通過加大設計力量,確保施工發圖滿足現場要求,並動態跟蹤設備信息,及時解決設備製造交付及外方專家派遣等問題,快速推進三高爐系統項目建設。
截至12月初,湛江鋼鐵三高爐系統項目鋼結構安裝進入高峰期,全面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安全、質量受控,整體施工進度略有提前。湛江鋼鐵正朝著2021年6月底三高爐系統項目全線投運的目標飛奔。
騰飛需要龍頭,但是光有「龍頭」還不夠,還要帶起「龍身」。湛江鋼鐵並沒有獨自美麗,而是將其「磁吸」效應發揮到極致,吸引了眾多上中下遊企業前來搶灘。
為此,湛江在東海島這片投資沃土上建起了鋼鐵產業園區。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自湛江鋼鐵落戶以來,鋼鐵配套產業就紛至沓來,在湛江灣「美美與共」。
目前,24.5平方公裡的鋼鐵產業園區已有51個項目入園。湛江鋼鐵、盛寶科技、申瀚科技、申港鋼鐵等27個項目已建成投產;湛江鋼鐵三高爐系統、寶悅包裝材料、申渝煉鋼等17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同時,湛江氣墊船、登峰工業氣體等8個項目也已被納入了項目儲備庫。而鋼鐵配套產業園建成投產項目11個,在建項目6個,在談項目25個。
湛江鋼鐵基地。湛江鋼鐵供圖
未來,我市將全力打造以寶鋼湛江鋼鐵為龍頭的超1800萬噸世界級大型精品鋼和綠色碳鋼生產基地,力爭到2025年鋼鐵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湛江經開區牢牢抓住「項目引進」這條生命線,突出發展「經濟」和「技術」這個主業,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產業發展為指引,當好「保姆」與「保安」的角色,以打造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為目標,全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
2017年以來,湛江經開區形成了以全民招商、精準服務、協同推進、鏈條構建、集群發展為特色的招商工作模式。全區新籤約項目68個,投資總額約1150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8個,世界500強企業3個(巴斯夫、法液空、招商局集團),外資項目5個(巴斯夫、法液空、凱博資源、利柏特、薩姆森),在談外資項目2個(陶氏化學、威立雅),在東海島初步形成了以鋼鐵、石化為龍頭的產業體系集聚。
該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將繼續聚焦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依託寶鋼、中科、巴斯夫等「龍頭」,加大先進位造、精細化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招商力度,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湛江經濟發展提供堅強有力支撐。
打造千億級石化產業集群
助推湛江高質量發展
石化業屬於典型的重化工業,臨海和港口是發展石化工業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此在地緣上湛江有著打造千億級高端石化產業集群的獨特優勢。
「十三五」期間,為了在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一輪競跑中搶得先機、拔得頭籌,推動千億級石化產業集群加速成型,湛江以中科煉化為龍頭,巴斯夫廣東一體化項目為動力,加快石化產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建設,發展清潔油品、基礎化工材料、合成材料、精細化工產品,形成比較完整的石化產業鏈,按規範化、集聚化、循環化、智能化標準建好石化基地,促進煉油結構優化調整,做強高端石化產業。
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管控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監控設備運行情況。記者張鋒鋒 攝
中科煉化:
努力打造行業標杆 掀開石化產業發展升級新篇章
作為新時代中國石化標誌性煉化工程,同時也是中國石化在建的最大煉化一體化項目,中科煉化項目從一開始便吸引著業界無數的目光。
該項目一期投資400多億元,投產後年產值將超過600億元,可實現年利稅260多億元,建設1000萬噸/年煉油、80萬噸/年乙烯項目及相關輔助配套工程。自9月30日煉油化工裝置投產打通全流程以來,截至11月,中科煉化已累計加工原油232.10萬噸,生產乙烯7.75萬噸,實現營業收入73.08億元,11月份實現了投產後首月盈利。
近年來,中科煉化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項目國產化率超過95%,是目前國內國產化率最高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其中有不少核心設備和工藝技術屬於首次應用,應用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程度出現了加速發展的勢頭,進入前所未有的新發展階段。
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記者 張鋒鋒 攝
2000噸級SE-東方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噴嘴粉煤爐;35萬噸/年聚丙烯裝置的工藝及催化劑均由中國石化自主研發,規模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擠出造粒機組更是國內首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雙螺杆擠壓機,被譽為「國之重器」;25萬噸/年環氧乙烷40萬噸/年乙二醇裝置採用的是國產高選擇性YS-9010K型催化劑,而這些都是中國石化「十條龍」攻關項目之一。從工藝技術到核心設備完全國產化,中科煉化項目煉油關鍵裝置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成功打破了歐美公司的技術壟斷。
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及能源化工發展戰略的重要支點,中科煉化項目還將發揮「榕樹效應」,拉動湛江市和粵西地區下遊產業的發展路線,延長產業鏈條,形成具有發展前景的石油化工優勢產業鏈,其延伸產品的開發將使新型材料、輕工、汽車等行業受益,且新增投資達2000多億元將帶來大量就業崗位,增強產業基地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為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新引擎」。
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工地。記者 劉冀城 通訊員 聶冬生 李文超
巴斯夫:
壯大石化產業規模 為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2019年11月23日,作為能源密集型產業的化工行業巨頭巴斯夫,也選擇來到東海島工業新城,該項目屬於國家級重大外資項目之一。
巴斯夫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的建設自然也就成為打造千億級高端石化產業集群必不可少的一環。
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投資額高達100億美元,項目首批裝置於2020年5月開始打樁建設,現已進入土建階段。首批裝置生產工程塑料及熱塑性聚氨酯(TPU),首個裝置預計於2022年投產。目前項目正在如期穩步推進中,整個一體化項目預計於2030年建成。
據悉,該一體化基地將包括一個可年產100萬噸乙烯的蒸汽裂解裝置以及多個面向消費市場的下遊產品生產裝置。通過採用尖端技術,全面落實智慧生產理念並遵循最高安全標準,該基地將成為智能化與可持續生產的典範,從而滿足華南地區及整個亞洲市場多個增長行業的客戶需求。
今年5月30日,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首批裝置打樁開建。記者 劉冀城 攝
東海島石化產業園:
聚焦園區發展優勢 千億級石化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當前,除了中科煉化、巴斯夫,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區還有實華化工、新粵華等14個項目入園,總投資約為1342.8億元,用地面積共計17.6平方公裡。接下來,為進一步拓寬產業園發展空間,推動石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該石化產業園還將擴園至28.2平方公裡。
未來,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將被打造成為建設高端塗料、車用材料、包裝材料、集成電路化學品、高性能與特殊功能材料等精細化工與新材料產業園,發揮著強大的成本優勢、市場優勢、創新優勢、擴張優勢,成為具有強大的競爭力的石化工業園。
至此,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三大「巨頭」齊聚東海島。
三方將打造一個鋼鐵、化工類的全產業鏈,各方互補性發展,通過循環經濟形成優勢互補態勢,合理利用公用物料的互供、互備,減少工程投資和企業運營成本,築牢了高質量發展根基。
「總之,湛江經開區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湛江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認為,「預計5至10年,經開區工業增加值達1500億元,工業總產值可達5000億元,其中寶鋼增加值達250億元,總產值達1000億元;中科煉化增加值達600億元,總產值達2000億元;巴斯夫增加值達600億元,總產值達1500億元。湛江市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將來源於經開區,努力實現打造湛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對外開放的『新高地』、財稅來源的『主渠道』的目標。」
打造造紙和優勢傳統產業集群
龍頭帶動百花齊放
俯瞰湛江,海岸綿長,林木蔥鬱,房屋錯落有致,這裡擁有豐富的港口、木材、勞動力資源,造紙業和優勢傳統產業在湛江崛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湛江晨鳴漿紙生產基地生產線。 記者 張鋒鋒 攝
龍頭引領 造紙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湛江積極推動造紙工業綠色化、精品化發展,支持湛江晨鳴林漿紙一體化、冠豪高新紙業等骨幹企業發展壯大,加快建設森工產業園,打造國際一流、全國最大的現代化造紙產業基地。
行業發展看龍頭。提起造紙業,就不得不提「冠豪」「晨鳴」兩朵金花。
成立於1993年的冠豪高新是湛江的本土造紙企業。27年篳路藍縷,它從湛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產品直接銷售到全國各地,並遠銷美洲、歐洲、澳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
2014年,是冠豪高新發展的新起點。從湛江經開區建成區到東海島,變的是地點,不變的是為湛江高質量發展盡一份力量的初心。
目前,冠豪高新1100畝的東海島特種紙塗布生產基地所生產出來的無碳複寫紙、熱敏記錄材料、熱升華轉印紙、不乾膠標籤材料等產品和服務現已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把視線移到麻章區,總投資額達265億的湛江晨鳴也是造紙業翹楚。這個年漿紙產能380多萬噸的項目已徹底打通了林漿紙上下遊產業鏈,建成了世界先進的文化紙、白卡紙生產線之一,擁有林地200多萬畝、年產化學木漿100萬噸、年產高檔文化紙110萬噸、年產白卡紙120萬噸。
而湛江晨鳴所在地——麻章森工產業園,也被越來越多的造紙企業視為企業做大做強的「夢工廠」。
目前,進駐產業園的12家企業3300人開始了追夢之旅。這其中,既有紙業公司,又有燃氣、建材等多類相關產業公司。
從麻章區有關方面提供的數據來看,2020年1—11月,森工產業園規上工業總產值89.75億元。截至11月,園區稅收總額約4.22億元,其中有3.92億元來自於湛江晨鳴,預計該公司2020年成品紙產量完成180萬噸,產值150億元。
森工產業園的目標遠不止於此。
據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將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整合本地及周邊資源,實行林木資源種、產、銷功能配套,形成多元森工關聯產業鏈條,推動全市造紙企業集聚發展、綠色發展,建成粵西地區一流的現代林業綜合產業園,促進本地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力爭打造成現代林業的「先行區」和「示範區」。
未來,我市將以晨鳴紙業、中國紙業、冠豪高新等骨幹企業為基礎,形成多元森工關聯產業鏈條,推動全市造紙企業集聚發展、綠色發展,打造全國最大的漿紙產業基地。
同時,在汽車產業,依託鋼鐵、石化、能源的產業優勢,規劃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大型園區,加大產業鏈配套,瞄準百萬輛產量的目標,共同打造千億元級的產業集群。
湛江晨鳴漿紙生產基地生產線。 記者 張鋒鋒 攝
百花齊放 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效果顯著
湛江作為國家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上世紀80、90年代,船舶製造、糖酒機械、家用電器、製糖食品、建材包裝、輕工紡織、化肥農藥等製造業就已蓬勃發展,湛江成為全國產業體系最健全的地區之一。
如今,經過多輪轉型升級,注入新鮮血液的傳統優勢產業「百花齊放」,成為湛江經濟發展一股強勁動力。
小家電產業是我市傳統優勢產業典型,近年來經過技改逐漸突除「瓶頸」,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家電產業形成了從產品研發——模具製作——配件生產——成品總裝——質量檢測——物流配送和內外貿易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產品逐漸從單一電飯鍋產品向電飯鍋、電熱水壺、電冰箱、電磁爐、高端音響、電子菸等多品種轉變。
與此同時,其他傳統產業也在加快提質增效。家具產業積極探索建設集家具產業創新平臺、產學研孵化平臺、產業整合平臺、供應鏈服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等「五位一體」的家具產業創新中心,向「高精尖」邁進;水產品加工企業積極開展生產線智能化自動化改造,利用信息化技術及物聯網技術建設食品可追溯體系,使用新技術新工藝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推動水產業向「精深細」加工轉變;羽絨行業從傳統的羽絨原料生產、加工、產品製造等勞動密集型模式向羽絨研發、產品展示、電子商務服務等領域延伸,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羽絨產業鏈向高端延伸……
展望未來,湛江將繼續聚焦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入實施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計劃,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結合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推進生產智慧化升級,引進新技術、改造舊工藝,實現製造業向「智造業」轉型,轉型發展智能家電產業,建設出口型綠色家電基地。優化發展綠色家具建材產業,打造家具建材產業集群。升級發展農海產品加工產業,促進農海產品加工精深發展,鼓勵企業向消費終端延伸、提升產業價值鏈,建設一批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特色優勢農業生產基地……
同時,奮力打造千億級優勢傳統產業、海洋產業集群。積極推進包含家電製造產業、農海產品加工產業、家具製造產業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繼續對傳統產業實施技術提升,培育打造一批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優勢傳統產業集群,同時大力發展海洋裝備、海上油氣田開發、深海養殖等新興海洋產業,力爭到2025年三大傳統產業和新興海洋產業集群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