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之 起勢

2021-02-18 陳氏太極拳小架拳

       莫海益,廣西河池人,現居深圳。

       2006年莫海益結識了啟蒙老師張來,隨其學習陳氏太極拳大架,開啟了陳氏太極拳的啟蒙之旅。

       2009年莫海益有緣認識陳淑麗老師,進而,有幸遇到陳氏太極拳小架拳。           

       2013年,莫海益有緣拜識戎燕彬老師,並跟隨其系統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拳械至今,自此,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便成為其一生的想往與追求。

       自2013,連年在深圳武術精英賽陳氏太極拳的比賽中摘金奪銀。

       其現為深圳市武術協會陳氏太極(小架)訓練基地寶安區體育館輔導站與西鄉體育館輔導站教練。

 

 

 

陳 氏 太 極 拳 小 架 拳 之 起 勢

 

對頂勁的要求:前頂和後頂輕輕向上領在百會穴上碰起,且保持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頂勁不可提得太過,提過則上重下輕,腳底不穩;也不可不及,不及則周身散漫渙散。

對肩肘的要求:肩關節要向下松沉並微微前合,肘關節要下垂並微向外撐,胳膊微屈,不要緊貼肋部,腋下留有一拳空位。

對胸腹的要求:胸腹要微微前合,以便於撐直脊椎,使脊椎各節關節能夠節節鬆開。

對腰襠的要求:腰椎關節要節節對準並向下松沉,命門穴微向後撐。襠部鬆開撐圓,會陰穴輕輕上提,臀部自然上泛。

對雙腳的要求:兩腳全腳掌著地,腳掌內側踏實,腳心湧泉穴要虛,腳尖朝正前方,不要內外撇。

對呼吸的要求:口唇輕閉用鼻自然呼吸,牙齒輕合,舌尖輕舐上顎;下頦微向內收.脖子自然豎直。

       陳氏太極拳小架拳起勢是整套拳勢的基礎,分為無極式和太極式兩部分。無極式是「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穆穆皇皇,渾然如大渾沌無極景象」。太極式是「手足雖未運動,而端然恭立之中,其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已俱寓於心腹之內」。請學者在習練陳氏太極拳小架拳時細細揣摩、認真體會。

猜您喜歡 

陳氏太極拳小架拳行拳的基本要求

陳氏太極推手簡介

陳氏太極拳小架拳的內轉與外展

相關焦點

  • 李樹才陳氏小架太極拳
    李樹才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小架太極拳李樹才,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人,1945年出生,現任鄭州市惠濟區武術協會副會長,太極拳大師。疫情期間李樹才推出系列教程教大家學習陳氏小架太極,增強體質李樹才習拳及器械數十載,偶有心得,值此多事之秋,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李樹才願將數十年習練太極秘傳心法,以《陳氏太極拳圖說》六十四式為藍本,公諸於世。
  • 陳紹衝演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初層架第七式摟膝拗步、第八式初收
    (圈)代表人物陳伯祥先生習練小架拳至今。歷經幾十年的勤學苦練和陳伯祥先生的悉心傳授,對家傳小架太極拳領悟頗深,深得小架拳精妙,受到陳伯祥先生的認可和讚許。曾多次應邀赴北京、四川、安徽、湖南、江西等地教拳,現為陳氏太極拳小架陳伯祥拳術研究會副會長。陳紹衝老師太極拳傳承關係譜:陳王庭—陳所樂—陳正如—陳節—陳功兆—陳有本—陳仲甡—陳鑫—陳克忠—陳伯祥—陳紹衝。
  • 陳氏太極拳小架宗師陳克忠,身世坎坷!
    陳克忠自幼隨陳鑫習練陳式太極拳小架,他賦性耿直,勤奮好學, 深得陳鑫厚愛和器重。在陳鑫臨去世彌留之際,將有關太極拳文稿及《三三六拳譜》授以陳克忠,囑其嚴守箴規,寧缺毋濫。陳克忠太極拳技術很全面,深得太極拳、械精髓,各種單、雙器械,以及推手、散打、點穴、擒拿無不精熟。
  • 陳氏太極拳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究竟學習哪種更好呢?陳沛林...
    很多拳友問,陳氏太極拳老架、新架、大架、小架到底有什麼區別?又究竟學習哪種更好呢? 為了幫拳友們解決內心的疑問,盛世太極一行特意拜訪了陳家溝陳氏第二十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優秀(非遺)傳承人陳沛林老師。
  • 陳氏小架太極拳大師李樹才近鄭州薛崗社區教太極拳
    夏日涼涼,鄭州市惠濟區武術協會李樹才老師來到鄭州薛崗社區李樹才老師教薛崗社區居民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老師示範了陳氏太極拳小架的基本動作,行雲流水的動作將太極拳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李樹才,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人,1945年出生,現任鄭州市惠濟區武術協會副會長,陳氏太極拳小架大師。
  • 陳紹衝演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初層架第61式高探馬、第62式十字腳、第63式指襠錘
    (圈)代表人物陳伯祥先生習練小架拳至今。歷經幾十年的勤學苦練和陳伯祥先生的悉心傳授,對家傳小架太極拳領悟頗深,深得小架拳精妙,受到陳伯祥先生的認可和讚許。曾多次應邀赴北京、四川、安徽、湖南、江西等地教拳,現為陳氏太極拳小架陳伯祥拳術研究會副會長。陳紹衝老師太極拳傳承關係譜:陳王庭—陳所樂—陳正如—陳節—陳功兆—陳有本—陳仲甡—陳鑫—陳克忠—陳伯祥—陳紹衝。
  • 太極拳小架的 "勁"
    陳氏小架的身法最講究「規矩」,不得越規矩,手不能越過身體前方的中線,也就是左手不能跑到身體右邊,右手不能跑到身體左邊。所以小架陳鑫的圖說裡的套路才有64式之說,就像一個勁打不了一個人,一個動作都是3個勁組成。這個學者不可不知。比如,你打一個捋勁,必然有採,按。才能把對方打到,這三個勁捋,採,按,就組成一個動作。這樣也才有64卦的產生,也才有拳架64式的產生。
  • 在陳全忠大師九十華誕暨陳氏太極拳西安傳播百年紀念會上的發言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我爺爺九十華誕暨陳氏太極拳西安地區傳播百年紀念活動,作為爺爺的嫡孫,我感到十分的榮幸。陳氏太極拳自明朝創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薪火相傳,綿延不絕,如今已匯入中華文化的滾滾長河,滋潤著祖國的大地和五洲四海,為中華兒女增添了無限的自豪。
  • 楊露禪所學太極拳為何與陳家溝太極拳有所差異?
    這就回答了為什麼近代陳溝太極拳與楊露禪的拳架動作及動作名稱不一樣的原因了。 很顯然,長興公傳楊露禪的拳架是其九世祖陳王廷得自道家的原傳太極十三勢,而陳有本、陳耕耘改創的陳溝太極拳,已是更改了的太極拳十三勢,是結合了通背拳,並可能參照了戚繼光編的「三十二勢長拳」而改創的,已非純道家原傳太極拳了。
  • 從《家傳陳氏太極拳功夫架第一路拳架運動軌跡圖示》《陳氏太極拳第一路拳架動作名稱參照對比表》教學版淺析陳氏太極拳傳承發展的同一性
    參閱陳鑫所著《陳氏太極拳圖說》的四個版本,陳立清著《陳氏太極拳小架》及陳立憲存「陳氏太極拳講義手抄本」,陳績甫(陳照丕)著《陳氏太極拳匯宗》,陳照奎、陳瑜著《家傳陳氏太極拳功夫架》等。詳細列出了四列陳氏太極拳一路拳架的動作名稱,綜合分析比對,確認習練這些拳架的傳承體系:層次有序、脈絡清晰、套路動作名稱具有同一性。這套資料設計精細,意義深遠。
  • 探源陳氏太極拳與洪洞通背拳
    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至今尚無確切定論,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的淵源關係也眾說不一,其中洪洞通背拳始祖郭永福與陳家溝陳氏家族第十四世陳有孚為同一人的說法,更給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可見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也強調纏法。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均突出一個「纏」字,洪洞通背拳之「纏」法與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練習方法具異曲同工之妙,表明了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在拳法內在規律思維認識上的一致性,這也表明了二者技法、技理之間的內在聯繫。
  • 趙堡忽雷架太極拳大師王晉讓先生1985年演練的小架太極拳及推手,非常珍貴!
    【名家簡介】王晉讓(1905年-1996年),字遜甫,河南省沁陽徐堡鎮人,臺灣著名武術家,將趙堡忽雷架傳至臺灣,是臺灣陳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之一
  • 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大師淺論傳統武術的勁力氣
    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大師淺論傳統武術的勁力氣,中國傳統武術的勁、力、氣雖然練法不同,但武者追求的目的卻是三者結合,練勁、發勁,速度是首位,力量可以用器械輔助增加身體的耐受度。氣的練習法門就更多了,吐納、呼吸、吞津、咽沫、靜動轉換等等。
  • 【視頻】陳立清、陳永福陳氏小架套路
    1992年至2007年在歷屆全國太極拳邀請賽上,作為太極拳名人名家,為來自全國和海外的太極拳習練者表演太極拳小架,得到廣泛的讚譽。1994年被列入《中國民間武術名家典》。1995年應邀參加北京第二屆國際太極拳養生修煉大會並傳拳,同年評為國際太極拳年會名師;1996年被列入《陳氏太極拳志》;2000年被聘為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首屆年會副秘書長;2002年被邀請拍攝了中華武術展現工程《陳氏太極拳小架》系列和108式長拳;2003年被國際太極拳年會評為太極拳大師;2006年同陳小旺,陳正雷一起錄製由中國武術協會審定,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監製的世傳陳氏太極拳。
  • 陳氏小架拳論
    一、陳氏小架入門四要:真勤恆悟 1、首先是真。即入對門找個好師父,學到真東西。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關鍵就在一個真字。何為太極真諦?拳學根本歸根結蒂為踢打摔拿四字,太極裡面都有。但就省力和御眾目的而言,摔拿顯然費時費力多了,如面對眾人抑或力不從心,顧此失彼,關鍵還在於速度和效率。相比摔拿而言,踢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 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談太極論養生與練拳
    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談太極論養生與練拳>習練太極拳,不要洗味加大運動量,所謂慢練養身,快練傷身,練拳如抽絲,細品慢嘗,仔細體會,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務令順暢。習拳亦是如此,太極拳理包涵了大智慧、拋開攻擊性動作,大部分動作都可以按樁法來做,動中有靜,靜裡有動,中正祥和,天人合一。
  • 陳氏小架拳論[五千言]
    陳氏小架運動就是一個以丹田為中心的圓球立轉式行功過程,四肢只不過是這個球體的外延。在運動過程中手腳實際上是不動的,都是丹田運轉帶動手足運轉,只需要按陰陽虛實變化,天地人高中低三才盤架,四象正斜奇偶照應,進退顧盼定五行斂開步子,內外六合身法心法,七星勁道,八卦八個基本用法及九宮方位轉換要求,稍節領勁,四肢展開,肌肉關節意念放鬆運轉行功就行了。
  • 陳氏小架有五層功夫?(二)
    陳氏小架有五層功夫? 太極茹小胖 小架的呼吸,「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遍身軀不少滯」打開內功的鑰匙就必須掌握「逆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氣時腹部自然內收,呼氣時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學上稱為變容呼吸。
  • 2019太極網傳播盛典年度表彰人物十大「太極拳傑出青年」之毛振修
    大學期間曾學習過楊式24式和42式太極拳競賽套路。2015年在東武太極研修院南環站學習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刀、劍。於2017年有緣遇到恩師王建華,並拜在其門下,成為陳式太極拳小架傳人,並跟隨師父認真系統地學習陳式太極拳小架一路和太極推手。
  • 在陳家溝素來有小架不出門,迷陣之外就這一招不外傳
    學習太極拳的愛好者們,關於陳家溝自然是不陌生,早在九十年代隨著太極拳被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陳家溝就被譽為太極第一村。追溯歷史,陳家溝也算是實至名歸,四百年前陳家溝的陳王廷開始鑽研長拳,後來改名為陳氏太極拳,此後的歷史中先後有很多知名的太極拳大家出現。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更是因為陳氏的推廣有了後來的楊露禪,創立了楊氏太極拳,此後隨著拳迷們的需求陸續產生了很多的門派,到現在常見的有孫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