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特展展廳 展櫃可防彈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6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在南院打造專屬書畫展廳,即日起盛大推出《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特展。為妥善保存珍貴文物,又能讓民眾近距離看文物,南院特製立軸櫃,大幅將畫作與觀眾間的距離從過去70公分以上縮短至20公分,且材質不但可讓櫃內維持一定溼度和溫度,還具防彈功能,號稱全臺唯一。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在南院打造專屬的書畫展廳。(呂妍庭攝)

隨疫情逐步解封,臺北故宮南院推出《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特展,院長吳密察10日下午親自到南院主持開展記者會,表示「臺灣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翻轉,南北院也一樣要翻轉」。他認為北院有的,南院一定會有,南院有的,北院不一定有,所以之前因為保存關係,書畫文物不太敢南下展出,他認為不行,所以去年底就規劃在南院設書畫展廳。

臺北故宮南院專屬的書畫展廳,不但材質可防彈,觀賞文物距離也縮短到20公分。(呂妍庭攝)

吳密察說,臺北故宮典藏6000多件傳統書畫,因材質關係,每次僅能展出3個月,展覽結束後必須靜置18個月,有的甚至到3年,所以未來南院的書畫展也會3個月換展一次。因有些已百年,甚至上千年,歡迎大家來南院走走,看看老祖宗的作品。

臺北故宮南院專屬的書畫展廳,特製的立軸櫃號稱全臺唯一。(呂妍庭攝)

南院首場書畫特展將展出46件展品,重要古物有12件,一般古物27件,系統性介紹繪畫與書法的發展脈絡,展現臺北故宮院藏書畫的多元風採,嘉義縣長翁章梁10日下午由吳密察和臺北故宮書畫處長劉芳如等人陪同,在南院一睹典藏丰采。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在南院盛大推出《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特展。(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翁章梁指出,這次展覽為南院開館近5年來首度的書畫特展,響應了許多南部朋友的期待,對中南部的書畫家和鄉親更是一件大事,很多書畫愛好者會臨摹字帖上的字體,在故宮南院看到真跡就更有感覺了,機會難得,請大家把握機會。(高楊)

相關焦點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故宮南院」;無獨有偶,面臨同樣問題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於2015年確定了「故宮北院」的設計方案。兩個故宮行動的一致性令人稱奇。以下為「南院」、「北院」的建築賞析,它們的同於不同,呈現出社會形態與文化深層結構的樣貌。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開館上「菜」 臺北故宮南院今日試運營
    ▲27日晚,臺北故宮南院點燈,環景燈光映照下,故宮南院璀璨耀眼彷如明珠。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換算,若要把臺北故宮館藏的69萬件藏品在現有的9500平方米的空間中逐一展示,至少需要28年才能展完。今日臺北故宮南院開門迎客,也成為故宮院慶90周年的最大"獻禮"。
  • 宋代郭熙《寒林圖》、黃庭堅尺牘現身臺北故宮南院
    澎湃新聞獲悉,「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於6月9日起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對外展出。展覽將以三個月為原則,分兩期展出。第一期展品囊括傳郭熙《寒林圖》、吳鎮 《篔簹清影圖》、文徵明《千巖競秀》軸等繪畫作品和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黃庭堅《致齊君尺牘》等書法作品。本展意在透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曆代書畫,系統性地介紹繪畫與書法的發展脈絡。
  • 臺北故宮《清明上河圖》今年將首度到南院展出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春伊始,臺北故宮今天公布2020南北院5大亮眼展覽,其中《清明上河圖》將首度到南院展出。另外,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宣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將由余佩瑾接任。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公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由資歷豐厚的餘佩瑾接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畢業的餘佩瑾,先前是臺北故宮器物處處長,研究領域含括中國陶瓷史、17至18世紀清宮與世界的交流,去年受到好評的「小時代的日常—一個17世紀的生活提案」則由她策劃。
  • 逛完東京「顏真卿特展」,這位臺北故宮深度導覽小哥要哭了
    這位臺北導覽小哥說,這次在東京的特展,完全對得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包括顏真卿《祭侄文稿》在內的四件國寶級展品。他在整個特展會一整天觀看下來,發現日本展方不僅非常用心細緻,而且也幾乎將自己珍藏的國寶級展品悉數展出。
  • 故宮文華殿變身書畫館 明朝時曾是皇太子東宮
    今天上午,故宮文華殿作為書畫館迎來了改陳之後的第一展。「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在此開展,百餘件吳昌碩繪畫、書法、篆刻作品亮相。據介紹,文華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即1420年。位於外朝協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
  • 臺北故宮文物南遷內幕遭爆料:徹底要拆「中國招牌」
    日前,臺北故宮北院被傳將進行整修,閉館三年。隨後,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緊急改口稱,傾向進行不閉館整修。
  • 韓國瑜盼文化再造城鎮 為臺北故宮南院衝人氣
    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候選人韓國瑜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韓國瑜競選辦公室提供/周毓翔臺北傳真)周功鑫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現在面臨的問題,及未來可參考的經營模式,分享給韓國瑜。韓國瑜在會後表示,大家都很擔心臺北故宮南院有參觀人數不夠的困境,因此特來向周功鑫請益,未來他打算用「文化再造城鎮」的方式,開發文化、教育、休閒等相關產業,讓臺北故宮南故宮重新衝刺起來,並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觀。
  • 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其中專題展覽包括「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中國古代書畫」「中國古代佛造像」「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等,臨時展覽有「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北16展廳)」等。
  • 故宮舉辦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與蘇軾來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9月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文華殿開展。展覽通過78件(套)文物精品,勾勒出一個生動而立體的蘇軾形象,帶領觀眾回到蘇軾所處的那個文化昌盛、群星璀璨的時代。  風流韻勝的書畫  作為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的重要展覽之一,此次蘇軾主題書畫展籌備時間長達一年多。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故宮舉辦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與蘇軾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9月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文華殿開展。展覽通過78件(套)文物精品,勾勒出一個生動而立體的蘇軾形象,帶領觀眾回到蘇軾所處的那個文化昌盛、群星璀璨的時代。 風流韻勝的書畫 作為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的重要展覽之一,此次蘇軾主題書畫展籌備時間長達一年多。
  • 臺北故宮南院400架無人機展演 8日晚8架不明原因「墜機」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結合文化藝術、無人機科技,首創400架無人機與舞者在水面上互動展演。(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提供)華夏經緯網8月1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結合文化藝術、無人機科技,首創400架無人機與舞者在水面上互動展演,孰料,8日晚7點半演出時,竟發生8架無人機墜落事件,觀眾原本以為是製造效果,後來才知道真的「墜機」。臺北故宮南院表示,執行團隊初步調查沒有人為幹擾,掉落飛機也已全數找回。
  • 《祭侄文稿》《五馬圖》亮相東京,臺北故宮稱借展合法合規
    一些文博界古書畫專家對澎湃新聞表示:博物館之間借展是正常的文化交流,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古書畫保護與展陳水平在全球也屬於前列。除了《祭侄文稿》,消失了近百年的北宋李公麟所畫《五馬圖》也在今天現身展廳。令人驚喜的是,《五馬圖》不僅人物有著色,而且第二、三匹馬也有著色。
  • 《清明上河圖》10年來首次全展 故宮博物院90周年大慶
    「為保證這些珍貴書畫健康穩定,在兩個月的展 期中安排了換展,一些重要的書畫藏品實際展期只有一個月。此外,這也讓觀眾能夠看到更多故宮博物院的書畫珍品。」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  其中在武英殿開展的「典藏篇」,包括皇室秘賞、重回石渠、考訂辨偽三部分,以《石渠寶笈》著錄書畫為主軸,注重揭示書畫收藏、流傳、辨偽的歷 史,展出82件(套)書畫藏品,大多是歷代書畫中的經典之作。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上海博物館除供石大展外,即將開幕的有「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浙江省博物館呈現的「徐謂禮文書」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世人開啟了一扇回望南宋的門扉;臺北故宮博物院「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則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
  • 臺北故宮今起換展:《西狹頌》《好太王碑》裡的筆墨見真章
    在中國大陸的博物館閉館2個月後相繼開館,香港地區的博物館則開館後又復閉館的形勢下,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沒有因為疫情而閉館的博物館。澎湃新聞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大專題陳列「筆墨見真章」和「巨幅書畫」今起(4月1日)將更換新的展品與觀眾見面。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