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不吐不快的直新聞
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發表了一通謬論
今日(14日),港媒《香港01》刊出了對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的專訪。戴在訪談中稱在任3年與北京關係「冰封」,對此感到「驚訝及遺憾」。他還稱「所以現在有人表示,我們過去20年對基本法的理解一直有錯誤,那就引申到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你們不早些說?」
戴啟思又稱得知「有不少人慾離開香港往英國重新執業(re-qualified),特別是剛開始執業的20至30歲年輕人,暫未聽過有人有興趣往大灣區執業」。
對於戴的這些奇葩言論,直新聞接下來逐條批駁。
首先,戴啟思無需對所謂與北京關係「冰封」感到驚訝,自己究竟幹了些什麼,自己清楚。
戴啟思從之前擔任香港大律師公會副主席開始,就一直與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唱反調,2018年擔任主席後更是表現極端,曾對全國人大釋法進行過惡毒攻擊,對所謂的「本土派」和「港獨」分子親切有加。2016年曾替公開鼓吹「港獨」的遊蕙禎、梁頌恆二人「宣誓案」做辯護人,也替「港獨」分子羅冠聰不符參選資格做過辯護人等等,是香港有名的反中亂港分子的「御用大律師」。
由戴啟思掌控的香港大律師公會,在過去一年多的「修例風波」中,利用法律專業知識和社會影響力,不遺餘力地參與禍中亂港活動,為暴徒「鳴不平」,為嫌犯找漏洞。1月13日,戴啟思在2020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稱連月來發起暴亂的香港暴徒「擁有良好品格」,還認為香港律政司「不一定需要作出檢控」。對於戴啟思這番言論,香港網友紛紛怒斥戴啟思「睜眼瞎」。
當今年中國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香港國安法的有關決定後,戴啟思又公然叫板全國人大,再次歇斯底裡地跳出來反對,妄稱將會削弱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獨立」。
11月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作出決定,特區政府隨即取消了(DQ)4名勾結外國勢力的亂港派議員資格。大律師公會12日又跳出來發聲明,指責人大常委會的決定。
處處與特區政府及中央作對,處處維護暴徒,戴啟思就不要揣著明白裝糊塗了。
搞笑的是,戴啟思還質問既然過去20年對基本法理解有錯誤,中央為何不早些說?在這篇專訪的評論區,香港網友已經出離憤怒了。有網友稱:「不早說?身為大律師公會主席,我哋點知你原來對基本法不清不楚咁奇怪,不清楚就要問, 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我闡釋,不知所謂!」還有網友稱,「誰知道你這麼愚蠢,不過,現在知道也不遲」。
對於戴啟思「暫未聽過有人有興趣往大灣區執業」的言論,有香港網友留言稱,「無人有興趣返大灣區?你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以我所知不少香港律師考慮或已經開拓大灣區市場。看來這個公會主席和香港部分高官一樣,想法都是離地。這種英國傳統的年代已經過去了,早走免得獻世丟臉。」
實際上,戴啟思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1984年在他31歲的時候,來港工作,入職律政司,1989年被港英政府委以重任,用時兩年參與起草《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在香港回歸前,他代表港英政府出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的英方代表的一員,於1991年任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之英方代表成員,協助《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於香港的實施。1997年初成為回歸前最後一批獲委任的御用大律師之一。
有評論指出,在香港回歸前,戴啟思在港英政府的領導下,加緊推動所謂「香港人權發展步伐」,以所謂的「西方民主自由」等隱蔽形式控制香港,更是在1997年年初香港回歸前成為最後一批獲委任的資深大律師。香港回歸後,其留在香港繼續在大律師界深耕,成為英國政府埋在香港法律界的一枚釘子。
今年7月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即將完結之際,原欲報名參選競逐連任法律界議員的郭榮鏗被取消參選資格,戴啟思藉機頂上。被《香港01》問及若明年選舉如期舉行,會否出戰?戴啟思答「這一刻我不能告訴你」。
戴啟思妄圖參選法律界議員繼續反中亂港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了。
梁振英:收受黎智英黑金的政治組織及個人須公開申報
亂港黑手、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涉嫌觸犯香港國安法的「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本月12日腰纏鐵鏈雙手被鎖,押解到庭審訊,成為全港被控此罪的第一人。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今日(14日)在社交平臺發文指出,香港民主黨、公民黨等政治組織,李柱銘、陳方安生、李卓人、朱耀明、梁國雄等反對派頭號人物,還有在計算機檔案中不提姓名的捐款對象,由美國人Mark Simon居中,經常性地收取和索取英國人黎智英的捐款、貸款和寫字樓裝修等利益,在「壹傳媒股民」2014年的大揭發中無所遁形。
梁振英表示,2014年至今,相信這些人和他們的組織仍然繼續收受黎智英的捐款,相信黎智英仍然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請他們為黎智英奔走幫腔之前,向香港人申報:你們從第一天開始,收了黎智英多少錢?自我引爆,總比被國安踢爆好,銀行戶口的記錄是不能毀滅的。」
梁振英強調,任何一個國家的安全部門對外國人經常性地大額、大比例捐錢給本國政黨,都會展開國家安全調查。
何栢良:內地疫苗技術領先全球 市民勿政治化對待
香港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持續,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14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截至今日凌晨零時,本港新增82宗確診個案,包括5宗輸入個案和77宗本地感染,涉及39男44女,年齡介乎2歲至90歲,當中18宗個案由社區檢測中心找出。本地個案中,37宗感染源頭不明。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日(14日)表示,最快下月開始有疫苗到港,肯定是好消息,市民應以科學態度考慮是否接種疫苗,不要將接種安排政治化。
何栢良又說,內地的滅活疫苗研發技術可以說是領先全球,預料首先供港的北京科興滅活疫苗,雖然暫時未有第三期臨床研究數據,但相信再過數星期會有相關數據。
政府昨日公布一名42歲沒有長期病患的女確診者死亡。被問到疫情有沒有年輕化跡象,何栢良說,11月出現「跳舞群組」個案後,40至59歲患者之中,有6%屬於嚴重、危殆或死亡等重症個案,重症比率與年初時相若。
香港海關與內地及澳門海關聯手打擊跨境轉運冒牌貨物活動
香港海關與內地及澳門海關從11月23日到昨天(12月13日)採取一連三星期的聯合執法行動,打擊三地跨境及轉口往海外國家的冒牌貨物活動。行動中,香港海關檢獲約一萬八千件懷疑冒牌貨物,估計市值約230萬元港幣。
三地海關於行動期間加強檢查三地跨境及轉口往海外國家的貨物,有效遏止跨境轉運冒牌貨物活動。當中,香港海關檢獲的懷疑冒牌貨物包括背包、手提電話及配件、皮具、衣物及鞋類。這是三地海關今年第三次聯合執法行動,連同於4月至5月及8月至9月的兩次行動,香港海關共檢獲約五萬八千件懷疑冒牌貨物,估計市值約九百三十萬元。根據香港《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進口或出口冒牌物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五年。
香港海關表示,將繼續與內地海關、澳門海關及海外執法機構保持緊密合作,透過情報交流及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跨境轉運冒牌物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