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和白居易並稱為「元白」。他們兩人年齡雖然相差七歲,卻不妨彼此之間的友情的發展。他們之間的友情,不僅是詩壇的一段美談,更是令人羨慕的關係。他們在詩壇上留下的字字蹤跡,無不在詮釋著生死知音!
有人說,元稹在女人面前就是大豬蹄子,殊不知,他把真情都給了白居易。元稹和白居易,他倆一見如故,從此便開始了至死不渝的「友情」。
認識不久後,白居易就給元稹寫了一首詩,表示:「紅葉飄落、涼風暮雨,兄弟,我想你了!」
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莫怪獨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唐·白居易《秋雨中贈元九》
你看這青苔地上落滿紅葉,秋天的悲涼氣氛,實令人不堪忍受,何況又是涼風勁吹,晚間落雨的天候。在這蕭瑟的情景中,不禁讓我想起了你,元稹。
不久,白居易被調往外地,元稹甚是思念,為此作了一首詩:
放鶴在深水,置魚在高枝。升沉或異勢,同謂非所宜。君為邑中吏,皎皎鸞鳳姿。顧我何為者,翻侍白玉墀。昔作芸香侶,三載不暫離。逮茲忽相失,旦夕夢魂思。崔嵬驪山頂,宮樹遙參差。只得兩相望,不得長相隨。多君歲寒意,裁作秋興詩。上言風塵苦,下言時節移。官家事拘束,安得攜手期。願為雲與雨,會合天之垂。——唐·元稹《酬樂天》
元稹說:「雖然咱們分隔兩地,但我日夜想念著你,願我們能夠化為雲雨,交匯在天際。」怎麼說呢,讀之讓人覺得是非常肉麻了,可他們卻樂在其中。
好不容易,白居易被調回長安,元稹又被調往外地。如此,白居易感嘆到:「你一走,我發現整個長安都空了。」
零落桐葉雨,蕭條槿花風。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閒中。況與故人別,中懷正無悰。勿雲不相送,心到青門東。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唐·白居易《別元九後詠所懷》
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三月,在長安的白居易與弟弟白行簡及好友李杓直等人,遊玩了大雁、塔下的慈恩寺後,一起飲酒敘談。 席間,白居易題詩一首於壁上: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唐·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殊不知,元稹因為辦案,剛好途徑梁州,而且還夢到與白居易暢遊曲江: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唐·元稹《梁州夢》
這是多麼大的機緣,才能讓彼此在不覺間,走到一起!更「過分」的是,白居易跟別人同遊,腦子裡想的卻全是元稹!
當然,元稹也是如此。在旅館看到桐花,他的腦子也自然而然就想起白居易,隨即寫詩:
夜久春恨多,風清暗香薄。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唐·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
白居易很感動,回詩說「我也很想你啊~」
人亦有相愛,我爾殊眾人。朝朝寧不食,日日願見君。一日不得見,愁腸坐氛氳。如何遠相失,各作萬裡雲。——唐·白居易《酬樂天赴江州路上見寄》
有一次,白居易給元稹寄衣服,貼心提醒:「別嫌薄,我怕熱壞你!」
淺色縠衫輕似霧,紡花紗袴薄於雲。莫嫌輕薄但知著,猶恐通州熱殺君。——唐·白居易《寄生衣與微之,因題封上》
元稹馬上回贈紵絲布。
白居易把它做成衣服後,說:「顏色好看,但是我老了,駕馭不了呀!」
袴花白似秋去薄,衫色青於春草濃。欲著卻休知不稱,折腰無復舊形容。——唐·白居易《元九以綠絲布白輕褣見寄製成衣服以詩報知》
明明是調侃,元稹卻誠懇回信:「不老不老,我都想像到你穿上它騎馬的樣子,一定很帥氣!」
春草綠茸雲色白,想君騎馬好儀容。——唐·元稹《酬樂天得稹所寄紵絲布白輕庸製成衣服以詩報之》
後來,白居易母親去世,他請求回家守喪,條件十分艱苦。元稹知道後,是又寄衣服又寄吃的,還「轉帳」二十萬白銀接濟他,幫他度過最難熬的日子。這讓白居易在喪母之際,也能感受到一絲溫暖。
憐君為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唐·白居易《寄元九》
後來元稹被貶江陵,白居易也全力接濟。這些都被他們寫進了詩裡,滿滿的全是牽掛啊!
事實上,他們兩位往來的詩句遠不止這些。在你來我往間,他們的這份情誼也愈來愈深厚。
都說朋友,是自己選的親人。因為真正的朋友,就是無論你落魄時,還是騰飛時,都會給你一如既往的支持,他會一直默默地守護著你,與你共進退,同分享。元稹和白居易的友情,就是如此,才會歷經千年,依舊讓人羨慕不已!
直至元稹抱病離世,白居易撫棺痛哭。八年後,年近七十的白居易在午夜夢回時,含淚寫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唐·白居易《夢微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讀著他們的詩,往往都是笑著笑著就哭了,不僅是為他們的友情流淚,更是為人間真情而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