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理想國: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2020-12-23 騰訊網

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作為明式家具研究的執牛耳者,當代文人王世襄的書房為何模樣?

讓我們一起跟隨前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策展人莎拉·韓蕙(Sarah Handler)女士重憶往事,從那件著名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談起,共敘文房清樂。

文人的理想國

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1984 年,受知名學者王世襄(1914~2009 年)先生之邀,我前往北京,將其著作《明式家具珍賞》(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一書翻譯成英文。

王世襄的家在北京胡同的四合院,他與家人曾住在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

其中的三間房裡,屋內放滿其所藏的中國古典家具。

我們共事一年,在他那張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畫案前完成書稿。

王世襄還是一位美食家,擅長廚藝且待客周到,在他家品嘗的精緻時令點心與茶,至今仍回味無窮。

王世襄於其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前伏案寫作

他坐在畫案前,每日醉心於研究中國古典家具,將所思所想注之於墨,再以實物驗證所寫是否妥當。

院內常有鴿哨伴耳,若隱若現,如笛聲般清遠,時至隆冬,仍可聽到蟈蟈在葫蘆中吟唱。

20 世紀末,這座王世襄幾乎住了一輩子的四合院被推倒,其所藏家具被一位香港藏家悉數買走,後捐贈予上海博物館。

那張與他朝夕相處的畫案被置於博物館展廳正中的展臺上。

現陳列於上海博物館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高度上光的表面仿佛拒人於千裡之外,全無私人物品的痕跡,於我而言既陌生又頗感不安。

但這是對王世襄恰如其分的紀念,對博物館的古典家具收藏來說亦增添了一件重要藏品。

大樹圖袁荃猷公元1996 年剪紙

王世襄妻子袁荃猷(1920~2003年)的剪紙作品《大樹圖》象徵了他的一生,而這張畫案正處於畫面的中心。

畫案之上是其部分著作與最愛的植物,他在這裡著書立說,揮墨吟詩,醉心學術,研究他鍾愛的家具、漆器與竹雕,養鴿子、鬥蟈蟈、玩葫蘆。

在中國,如此之大的桌子被稱為「畫案」。

無論男女,但凡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擅長書畫,這是其修養與社會地位的象徵。

無論是用絹或紙,都需要大畫案及寬敞的空間以便於創作,並放置文房四寶與文人清玩。

蘇州博物館書房陳設

畫案是文人的珍貴之物,時有如書畫鈐印一般於畫案上鐫刻銘文。

此類銘文在家具中甚為少見,通常僅見於畫案之上。

清宗室溥侗得到這件紫檀畫案後,於1907 年題識鐫刻,述其來歷。

此畫案曾為明末河南商丘望族宋犖(1634~1713年)家傳之物,後被人賣至北京,又為溥侗所藏,其上銘文為:

昔張叔未藏有項墨林棐幾、周公瑕紫檀坐具,制銘賦詩鍥其上,備載《清儀閣集》中。此畫案得之商丘宋氏,蓋西陂舊物也。囊哲留遺,精雅完好。與墨林棐幾、公瑕坐具,並堪珍重。摩挲拂拭,私幸於吾有夙緣。用題數語,以志景仰。丁未秋日,西園嬾侗識。

畫案牙條上溥侗題識的拓本

此案由珍貴的紫檀製成,木質堅實厚重,體量寬大,用料闊綽,線條簡雅,牙子、腿足邊緣有飽滿陽線,雲紋牙頭承上啟下,足端稍作雕飾。

角牙的榫法巧用一對卷草紋作裝飾,而非僅以單調的線條過渡,給人輕快簡約之感。

至20世紀,這件線條流暢、紋飾精美、用料考究的家具被公認為「中國古典家具」或言「明式家具」的典範之作。

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細部

這類木家具採用榫卯結構,不用釘子與黏合劑,各部分可輕易拆卸。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王世襄意識到這件珍寶可能會毀於紅衛兵之手,便將各部件拆下,再用繩索緊緊綁牢。

王氏夫婦都在博物館與藝術研究所工作,紅衛兵抄家時找到這張畫案,將其扣至孔廟。

文革之後,王世襄從鄉下返京,所有物件得以收回。

王世襄與祖連朋師傅

在木藝大師的協助下,他復原了這張畫案。

畫案位於書房窗邊,窗外有四時景致,王世襄坐於紫檀座椅上伏案寫作,踏在一張長足踏上。

畫案沒有抽屜,所以他將一些小物件放置在窗邊的木盒及書櫃的小盒中。

其身後是一件宋代的銅菩薩頭像,文房清玩置於桌面,古香爐裡時有香氣縈繞,這便是王世襄的書房。

王世襄先生書房

書房作為文人的棲息之所,是其私密的理想國。

書房是文人修養的象徵,他們在這讀書、著述、繪畫、彈琴,盡享文人雅事,沉醉於古今藝術。

這亦是與友人相交之地,可邀三五知己到此吟詩唱和。

若不想與妻妾同房,還可在此獨處休憩。

在中國,除在戲劇與小說插圖和春宮圖中有所表現外,私人的居住空間很少被描繪。

然而,書房在文人心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常出現於描繪山水、庭院、莊園的畫作之中,即使有時只是露出可窺見的一角。

唐寅(1470—1523 )的《守耕圖卷》中〔下圖〕,描繪了山腳河畔的莊園景致,書房是畫中唯一可見細節的房間。

(明)唐寅《守耕圖卷》細部

手卷,紙本水墨 縱32.2 釐米*橫99.2 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繪畫中,書房多隱於幽靜庭院一隅或藏於深山之中,位於整個院落布局前部的情況甚是少見。

(清)楊晉《史文靖公下直讀書圖》細部

手卷,絹本設色 縱45.4 釐米*橫224.5 釐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這幅《史文靖公下直讀書圖》為楊晉(1644 —1728年)所繪〔下圖〕。

坐在院內書房的書桌前,庭院滿目青蔥,明顯是一處達官顯貴的豪宅深院。

畫軸右側為一條溪畔小徑,石橋跨於溪上,沿著小路可步入庭院之中,畫面最左側為一扇滿月形門,可通往另一處院落。

書房前植芭蕉、松樹,枝葉環茂,怪石嶙峋,整個院落看似自然,實則獨運匠心,無一不彰顯主人的品位與意趣。

院內所種植物也寓意深遠,以物託志:松堅韌高潔,竹正直謙遜,以喻君子,雨打芭蕉,更顯清幽僻靜,梧桐引鳳來,可激勵求取功名之心。

圓形門後通往一處道家思想裡的極樂之地,那裡有理想中的生活。

石頭飾以藍色,象徵道家的永生之地,佇思凝神,可進入精神的極地之境。

在實際建造中,大多書房所在的位置都可俯瞰整個庭院。

文人坐於山間的書房,周遭皆為可喚醒其靈感之物,植物、奇石、書畫、古籍、書桌、文房用具,莫不如是。

文人的畫案歷來是備受器重之物,也是極具價值的古董。

文人在書作中也會對此類器物傾注更多的關注。

與家具不同,有些畫案甚至可知為何人所制。

(明)張希黃 竹雕筆筒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在書房中,文房清玩必不可少,明末竹雕大師張希黃(活躍於公元17 世紀早期)以擅長「留青竹刻」而揚名於世,在他所制的這件竹雕筆筒上,可見人物漫步於山間〔上圖〕。

另一紫砂筆架亦值得玩味〔下圖〕,為宜興紫砂名家陳鳴遠(活躍於公元1573 ~1620年)所作,形似梅枝,點以朱色花蕾,渾然天成,形狀宜放毛筆,似園林奇石,有巧奪天工之妙。

陳鳴遠 紫砂筆架

高5.7 釐米,長10.8 釐米

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藏

隱於山林的書房無疑令人神往,然而事實上,大多文人書房都處於都市之中。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是。

20世紀文人王世襄的書房隱於偌大北京城中一座四合院的一隅,他坐在那張古雅的大畫案前,著書立說,伴鴿哨入耳,以筆墨為夢。

如古代文人一般,王世襄的書房裡案頭雅玩俯拾皆是,遁隱於此,可遠離俗塵煩擾,享受藝術之樂。

熱門文章

*文章來源明清家具研習社,侵權請告知!任何涉及版權權益問題請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們第一時間說明或刪除並賠付版權費!

全 國

紅木從業者 | 紅木愛好者

都關注:紅木家具廠

正心、近心、方匠心...

相關焦點

  • 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文人的理想國: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原文載ORIENTATIONS2017, vol5-6,秦苓育譯成中文,刊《美成在久》2018年第9期。 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作為明式家具研究的執牛耳者,當代文人王世襄的書房為何模樣? 讓我們一起跟隨Sarah Handler女士重憶往事,從那件著名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談起,共敘文房清樂。
  • 明式家具第一人王世襄:家具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終於要寫到王世襄先生了,動筆的時候既興奮又忐忑。開始面對這位傳奇人物,似乎有大量的內容可以書寫;而面對文化巨擘,明式家具第一人,又真不知從何談起。一起筆,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李輝先生在「大象人物聚焦書系」中《王世襄:找一片自己的天地》的開篇:「每次走進上海博物館新館,我都要在明清家具展館駐足再三,細細打量那些由王世襄收藏過的家具。
  • 明式家具之簡素空靈
    一句簡素空靈,把明式家具的最高審美指向表達的淋漓盡致。體現簡素空靈之美的家具被推為上乘之品,是有其藝術淵源和文化背景的,它直接受明清以來文人畫的影響,兩者在審美旨趣上一脈相通。從魏晉玄學開始,一直有著一個哲學命題:有和無。王弼在他的《論語釋疑》中提出:「道者,無之稱也,無不通也,無不由也,況之曰道。寂然無體,不可為象。」
  • 田家青:「世好妍華,我耽拙樸」——記大玩兒家王世襄
    黃苗子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講:「一九五八年,暢安(王世襄號)慷慨地讓我搬進芳嘉園他家院子的東屋『結孟氏之芳鄰』,確是平生一快。論歷代書畫著述和參考書,他比我多,論書畫著作的鑽研,他比我深。論探索學問的廣度,他遠勝於我,論刻苦用功,他也在我之上。那時我一般早上五點就起床讀書寫字,但四點多,暢安書房的檯燈就已透出亮光來了。」
  • 王世襄與故宮之間有怎樣的恩怨情仇?
    黃苗子先生說他是「玩物成家」,啟功先生則稱讚他是「玩物壯志」。馬未都先生說他:「王世襄的獨特性就在於,他出身上層社會,卻關注社會底層的樂趣,這在中國文人裡是不多見的。」正是這個「自覺行動」挽救了他的絕大部分收藏,使大批寶物得以整體保存下來。在他下放湖北改造之時,被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文人雅士雅集之地芳嘉園,一下子擁進了八戶人家,私家小院頓時成了一座大雜院。改革開放以後,他用十年時間跑房管所和「落實政策」辦公室,讓小院裡住戶減少到三家人,但最後還是因為不堪其他住戶敲鐵皮噪音之苦,被迫搬離。
  • 曾焱憶王世襄:「不冤不樂」
    (王世襄在芳嘉園書房)這本油印冊,王世襄在他人生最灰暗的時段勉力完成,更不知道有無正式出版之日,即便如此,他對朱啟鈐先生的交付也儘可能隆重相待。朱家溍生前回憶裡說,「記得那天他把書送到我家,線裝一厚冊,瓷青紙書衣,宣紙木刻水印題籤。全書寫刻小楷,秀勁醒目,據說是請一位高手烏先生寫刻的。」
  • 收藏知識●王世襄評明式家具特點
    關注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字樣…………【宣和畫舘】…………… 收藏知識●王世襄評明式家具特點 嘉德秋拍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中,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稱的王世襄老先生舊藏屢屢拍出高價那麼對於中國古代家具鍾愛有加的他,又是如何理解明式家具的呢?
  • 明式家具發展史全解
    ▲黃花梨月洞式門罩架子床明式家具的魅力明式家具,特徵鮮明,魅力無窮,體現在以下幾點:1、文人參與設計,極具意匠美。明式家具的設計者大多是文化氣息甚濃的文人雅士,由他們設計出家具圖樣後,再交由出色的木工製作而成。在家具設計之時,設計者往往會將自己的奇思妙想融於設計之中,使家具的造型優美、穩重、簡樸,各組件的比例講求實用與審美的一致,裝飾講究少而精,淡而雅。
  • 明式家具,傳統家具巔峰之作!
    ▲黃花梨月洞式門罩架子床明式家具的魅力明式家具,特徵鮮明,魅力無窮,體現在以下幾點:1、文人參與設計,極具意匠美。明式家具的設計者大多是文化氣息甚濃的文人雅士,由他們設計出家具圖樣後,再交由出色的木工製作而成。在家具設計之時,設計者往往會將自己的奇思妙想融於設計之中,使家具的造型優美、穩重、簡樸,各組件的比例講求實用與審美的一致,裝飾講究少而精,淡而雅。
  • 王世襄評明式家具特點,紅木人必須轉發~
    嘉德秋拍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中,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稱的王世襄老先生舊藏屢屢拍出高價。     王世襄先生對明式家具主要是以點評論,也就是說評論的産品在一個非常明確的特點,並不是說好的東西就完美無缺,被批判的産品就一無是處,大家不要以偏概全;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家具十六品是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沈穆、濃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瑣、贅複、臃腫、滯鬱、纖巧、悖謬、失位、俚俗。
  • 陳夢家論明式家具藝術
    明黃花梨燈掛椅(陳夢家舊藏)而因為「明式家具」,兩個性格有別的人,終因一個共同志趣而開始切磋琢磨,成為摯友。明鐵力四出頭官帽椅(王世襄舊藏)王世襄曾經在《懷念夢家》一文中寫到二人的收藏趣事:例如那對明紫檀直欞架格,在魯班館南口路東的家具店裡擺了一兩年,我去看過多次,力不能致,終為夢家所得。
  • 王世襄 「糟香思故鄉」
    王老在美食領域的名氣和他在明式家具、鴿哨、竹刻、蛐蛐兒罐等各種民俗領域的名氣一樣為世間稱道,被稱為近代的曠世奇才。▲_______王世襄是最後一位離世的民國美食元老,被稱為當代京城著名的學者型烹壇聖手。王世襄,字暢安,1914年生於北京,祖籍是福州,2009年去世時享年九十六歲。
  •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一千個王思聰,也玩不過一個王世襄
    王世襄的前半生可以說和許多不學無術的官後代一樣,對於學習不感冒,就喜歡放縱天性。其實,讓王世襄性情轉變的原因,還是因為他曾有過一個好學懂事的哥哥,不過卻早早地夭折,這讓全家的愛都瞬間集中在他的身上,在這種溺愛下,性格的變化也實屬正常。王世襄從十歲開始養鴿子起,就迷上了各種有趣的玩意。
  • 王世襄說,這叫生死永相匹
    這是世事滄桑對王世襄的第一次心靈衝擊,已步入風華青年的他,深悔於以往的縱性貪玩。於是,他驅散了鴿群,送走大鷹和獾狗,將蛐蛐、葫蘆、鴿哨,統統束之高閣,從此躲進書齋成一統,埋首苦心學問。收斂玩心的王世襄很快顯露出其一流學者的底質,一系列彰顯其治學功底和眼界高度的文章陸續發表。而佳緣自天成,也恰在這期間。
  • 中國第一玩家 著名文物專家 鑑賞家 收藏家——王世襄
    王世襄一家合影 右一王世襄 中間王世襄父親 王繼曾 左一王世襄母親 金章幼年王世襄王世襄和哥哥(左)左邊是哥哥王世容,在巴黎出生,後來哥哥不幸染病身亡。王世襄玩鷹 王世襄養鷹的愛好一直持續到年老北京觀復博物館馬未都老師和王世襄:馬未都抱貓照片和王世襄抱貓照片。
  • 陳夢家:世人皆知馬未都,卻不曉他才是中國家具收藏首席「男神」
    在明式家具的收藏與研究方面,他在國內也是先行者。後來在這個領域堪稱巨擘的王世襄先生,也是在他的影響下得以成就的。所以,王世襄一生感念陳夢家的深情厚誼,敬稱他為「啟蒙老師」。客觀地說,沒有陳夢家這位亦師亦友之人提攜指點,王世襄連是否會和家具結緣,都亦未可知。
  • 中國最會玩的男人王世襄:為「熬鷹」6天不睡覺,揣著蟈蟈上大學
    他想都沒想,脫口而出答到:王世襄。要說到王世襄這個人,一個「玩」字便可以總結他的一生了。他,放鴿、鬥蟲、馴鷹、養狗、摔跤、葫蘆、烹飪、美食、書法,每一項都玩到了極致。因為王世襄實在是個「不讓人省心的孩子」。王世襄從小就喜歡養鴿子,為了訓練鴿子的反應能力,他經常拿個大杆子在房頂上跑,有一次,他一下從房頂直接竄到了隔壁房頂,這一幕恰巧被他母親看到,母親一下子臉都嚇白了。
  • 看懂這把交椅,才明白王世襄多牛!
    明 黃花梨木圓後背交椅 座面:長70cm 寬46.5cm 高58cm 通高109cm上海博物館這件交椅出身名門,原為王世襄先生舊藏,上過王世襄著作《明式家具珍賞》。在明式家具交椅品類中,很多行家把它作為標準器來研究和學習。交椅的得名,來源於其形制上的腿足交叉,也叫摺疊椅。它不僅是老百姓居家使用的日常用具,也是上層貴族們外出遊玩時,必備的用具。交椅出現在兩宋時期,它的下半部分,與之前出現的坐具交杌基本重合,都是由八根直材組成的摺疊結構。可以推測出兩者之間的傳承關係。
  • 小葉紫檀【六螭捧壽紋玫瑰椅】,無拼無補,王世襄書本款
    印度小葉紫檀拆房老料【六螭捧壽紋玫瑰椅】 經典器型,著錄於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 正宗明式家具工藝結構,側腳、收分造法,「四腿八挓」。(腿足向前左、後左、前右、後右"側腳",北方稱"四腿八",又叫作"四腿八叉"。)
  • 經典款,明式翹頭小香案,紅木家具
    品香是高雅的活動,是文人生活的縮影。香案或香幾是古代書房家具,格調高雅,傳世量極小。造型緊湊而不拘謹,用料雖少而皆選精良,其藝術震撼力不亞於大型條案。專用的香具更增添品香的情趣和格調。這張香桌專為品香而制,造型輕巧,細節處考究的做工,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