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劉詢大難不死之謎

2020-12-22 華夏學歷史

漢宣帝被稱為漢朝的中興之主,是漢朝第十位皇帝,因為受到衛太子巫蠱之禍的牽連,還在襁褓之間的小病已就被送進來監獄,可是幸運的是,他就在監獄裡面遇到了一個貴人,丙吉,正是在這個人保護下,他才得以倖存,才有機會走出監獄,最終坐上皇帝的寶座。那這個丙吉到底什麼人呢?

漢宣帝成為皇帝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根本不知道丙擊對自己有這麼大的幫助,這又是為什麼呢,這件事情就要從漢宣帝早年的經歷說起,他小時候名字叫劉病已,祖父就是太子劉據,被人栽贓陷害,起兵失敗被迫自殺,劉病已受到這個案子牽連,幾個月大也被一起逮到監獄裡去了,命運很是坎坷,而當小病已關進監獄裡去時,承辦這個案件的一個重要官員就是我們的主人公丙吉,他雖然是主辦這個案件的官員,但他卻是一個明白人,心裏面知道這個太子是冤死的,也更加知道這個小小的嬰兒更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宅心仁厚,非常有同情心,當這個嬰兒送進監獄以後,丙吉花了很大的心思來照顧這個孩子,他首先在監獄的女囚徒中挑選了兩個性格忠厚的哺乳期的女囚,一個叫郭徵卿,一個叫胡祖,讓她們兩個哺育劉病已。

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到了晚年,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想死,在人與神的界限邊緣,他判斷力下降了,所以經常被人騙的團團轉,他的太子之所以被人陷害,這些人也是利用漢武帝在這方面的弱點,而就在劉病已進監獄的時候,漢武帝依舊處在一種非常多慮的,非常多疑,非常焦躁的這樣一種狀態下面,然後有人就跟他說,長安監獄裡面有天子之氣,想要蠱惑漢武帝對劉據這一支的子孫趕盡殺絕,於是漢武帝就下了一道非常狠辣的命令,說監獄裡面凡事重大案件的囚犯,一律格殺,不要再問緣由。

其中就有一個使者,名字叫郭穰,可能是一個宦官,奉漢武帝的命令,連夜就趕到了長安監獄,要殺所有的人,當然也包括劉病已。這個使者到長安監獄門口的時候,正好丙吉在,丙吉把門一關,然後跟使者講了一句話,"皇曾孫在,他人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丙吉就在門裡面把使者堵在門外面整整堵了一宿,使者連夜趕到,一直等到天亮門還是沒有進去,所以也就沒有辦法對劉病已下毒手,到天亮,郭穰就趕回到漢武帝身邊去交差,並且還彈劾丙吉一次,說他阻擾使者執法,說了來奇怪,漢武帝聽了郭穰的匯報以後,他一想丙吉的話也沒有錯,也有點道理,於是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那回過頭看看,丙吉挺身而出保護劉病已應該說是冒了很大風險的,假設漢武帝沒有覺悟前非,還要固執其間,那後果不堪設想。那這個劉病已慢慢長大了,一直呆在監獄裡面應該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後來丙吉就打聽到了劉病已外婆家和舅舅的消息,於是聯繫到他們,把劉病已就交付給他們,請他們來扶養,這個外婆看到這個外孫當然可以想像,感慨萬千啊!所以就把他養在自己家裡,後來經過朝廷的幾次特赦,劉病已不是罪人之後了,畢竟劉病已是漢武帝的親曾孫,劉氏的族譜裡面就把劉病已的名字也就寫進去了,但是身份還是一個平民身份。

丙吉又一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丙吉把這個孩子送到宮裡面去的,更重要是霍光後來扶植劉賀,後來被廢以後,當時大臣就很為難,挑不出一個合適的皇位繼承人,因為丙吉長期關注漢宣帝的成長,丙吉知道還有這麼一個人選,就在這個當口上,丙吉出面就跟霍光去推薦,說這個是衛太子的親孫子,也是漢武帝的曾孫尚在人間,而且現在成長的非常好,他應該是皇位合適的繼承人,更何況時過境遷,大家都知道衛太子是被冤枉的,那就在各種勢力的推動下,劉病已才有機會成為漢朝的皇帝,這個過程裡,丙吉又起了關鍵作用,這裡就可以看出丙吉是一個既任厚且勇的這麼一個偉岸君子。

漢宣帝繼位以後,有一個女性,這個人名字叫 則,這個人早年在宮裡面做宮婢,這個人就跑了來邀功領賞,說自己當年曾經撫育過漢宣帝,那漢宣帝肯定要核實這件事情,這個宮婢就要引證人啊,所以她就說,這件事情當初的使者丙吉全部知道啊!那麼調查這件事情的官員就把早年的宮女帶到丙吉的前面,問,有沒有這回事情,然後丙吉一看,還真認識,當年的確有這麼一個人,但是丙吉又說了,當初你奉命照料皇曾孫的時候,沒有盡職盡責,還因為這個事情受到過責罰,這個劉病已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幫助過他,撫育過他,很多做得很好的人都沒有來邀功領賞,偏偏你來了。丙吉就把宮女批評了一頓,同時報了幾個人的名字說,這幾個人才是對漢宣帝成長的時候是有功的,就提到了兩個女囚徒,一個叫胡祖,一個叫郭徵卿,丙吉卻還是沒有提到自己。

這件事情匯報給皇帝以後,皇帝就派人去尋訪早年撫育過自己的兩個女人,結果這兩個人都已經去世了,所以皇帝就感謝了她們的後人。還有一件事情,漢宣帝就找丙吉過來問問,說,我小時候的事情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啊!一直到這個時候,丙吉就把事情原委講了出來,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確是一個知情人,沒有撒謊而已,所以原原本本漢宣帝幼年的成長經歷就講了一遍,漢宣帝聽完之後,這才知道丙吉才是他最大的恩人。千恩萬謝就是後話,丙吉的做法使得當時的人對他感嘆不已。

所以史書稱讚丙吉,為人深厚,不伐善。伐是不誇耀的意思。

相關焦點

  • 說說漢宣帝劉詢
    ,而是從監獄裡走出來的漢宣帝劉詢。漢宣帝劉詢登基之後,在政治上隱忍蓄勢,化解政治危機,整飭刑獄吏治,安民治安;在經濟上頗務於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整頓工商,設立常平倉,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在軍事上開疆拓土,徵服匈奴,恩服西域,大破西羌;在文化上致力於文化改革,整理經典,頒行《史記》等,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漢朝實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漢宣帝劉詢:歷史上唯一一位坐過牢的皇帝
    劉詢從出生到皇帝的經歷很傳奇,所以老百姓中間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說,記得孫耀威和曹穎在2002年的時候拍過一部電視劇叫《烏龍闖情關》,說的就是漢宣帝劉詢從一個市井小混混、到一代明君的故事。漢宣帝劉詢的故事開始於巫蠱之禍,當時江充聯合漢武帝親信太監蘇文、京城警察司令韓說逼太子謀反,太子劉據拿著皇后衛子夫的兵符起兵反抗。
  • 漢宣帝劉詢:幼年鋃鐺入獄卻成為大漢的中興之主
    而由階下囚成為皇帝的卻寥寥無幾,漢宣帝劉詢便是其一。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西漢第十位皇帝,漢武帝劉徹的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如此高貴的身份卻在出生沒幾個月便成為階下之囚,這一切都要從「巫蠱之禍」說起。
  • 漢宣帝劉詢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我,做個博古通今的美男(女)子↑↑↑漢宣帝劉詢  劉病已剛出生數月
  • 尋訪西漢帝王陵(七):漢宣帝劉詢杜陵
    從西安城驅車向東南方向行駛,用時不過半小時就到了漢宣帝劉詢的杜陵。漢杜陵是靠近西安城區最近的帝王陵,其所在區域古時稱為少陵原。
  • 盤點漢宣帝劉詢身邊的三位皇后誰得以善終?——劉氏文化之劉姓帝王故事
    漢宣帝的皇后: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己,生於漢武帝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他是漢武帝和衛子夫的曾孫,戾太子劉據和史良娣的孫子,史皇孫劉進和妾王翁須的兒子。兒子出生還不滿百日,命運便展示了它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魔力:劉詢被選中,成為大漢王朝的第十任皇帝。  劉詢成了皇帝,誰做皇后呢?按照正常人的想法,當然應該是在貧寒中對劉詢不離不棄的結髮之妻許平君,更何況她還生下了孩子。
  • 漢宣帝劉詢簡介 漢宣帝劉詢的皇后及兒子介紹——劉氏文化之劉姓帝王故事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後元二年),劉詢獲釋,被列入宗室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元平元年)七月,劉詢在以霍光為首的大臣擁立下登基。  公元前68年(地節二年),霍光病逝,劉詢開始著手鎮壓霍氏集團的叛亂,將大權收歸己有。
  • 漢宣帝與霍光博弈的最終結局:霍光家族徹底覆滅
    嚴延年上書漢宣帝,劾奏:「大將軍霍光擅行廢立,喪失人臣之理,應當以不道論罪!」在廢劉賀立劉詢這件事上提出異議,是在質疑霍光,也是在質疑劉詢。這就是嚴延年,他否定整件事的合理性,他不站在霍光一邊,也不站在劉詢一邊,甚至不站在劉賀一邊,他站在政治秩序一邊。但這件事,立刻被皇帝劉詢利用了。
  • 漢武帝曾孫劉詢,文治武功都超過了漢武帝,為什麼名氣卻不大
    孝宣之治」「故劍情深」、「南園遺愛」、「芒刺在背」,這好多個知名的歷史典故都源於漢宣帝劉詢。劉詢原名劉病已,是漢武帝劉徹的重孫,也是在歷史上知名的中興之君,親政二十五年間,他對內部整頓吏治,大力推廣農牧業,對外部使匈奴屈從,使西漢行將崩潰的局勢再次出現了回暖的景象。劉詢強盛時期的西漢,稱之為是西漢最光輝的階段,劉詢的雄才大略,顯而易見也比漢武帝更強。公元68年,劉詢總算熬死了霍光,將朝中支配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奮發圖強,完成了西漢中興。
  • 漢宣帝劉病已的傳奇人生,一出生就入獄,流落民間十多年終當上皇帝
    點擊上方「魚羊秘史」關注,每晚八點推送
  • 階下囚到殿上皇,「離經叛道」的漢宣帝,為什麼能稱王稱「霸」?
    劉詢「稱王稱霸」也不是說他胡作非為,為所欲為!相反,說的是他智慧地將「王道」與「霸道」一起並用,崇尚文武並舉、德刑融合。簡單來說,就是他主張儒家與法家同時使用,提倡儒法共治,而且還將道家,墨家等理念也融合其中?形成「霸王道雜之」的治國理念,所以說他「稱王稱霸」是從治理思維角度評價的。
  • 人們只知劉邦、劉徹,宣帝劉詢——我的江山也分外妖嬈
    漢宣帝劇照漢宣帝終年43歲,親政25年,是西漢四位擁有廟號的皇帝之一,廟號為中宗,其他三位分別是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可見在西漢皇帝裡他也是屈指可數的優秀帝王。劉賀被廢後,光祿大夫邴吉向霍光遞交了一份奏章:他讚揚劉詢「通經術,有美才,行安節和」,也就是劉病已無論是血緣,還是學識、人品,都可以繼位為新皇帝。霍光表示同意,於是眾大臣把劉病已接入宮中登基稱帝。
  • 正說漢朝二十四帝之——宣帝劉詢
    經過一系列人事調整,劉詢終於全面掌控國家政權。劉詢全面掌控國家政權之後,皇后許平君被霍光之妻霍顯毒害的事情真相逐漸浮出水面,這令霍氏集團更加惶恐不安,他們決定鋌而走險,先發制人,起兵謀反。此時劉詢實力已今非昔比,霍氏集團的叛亂還沒發動就迅速被平定。叛亂平定之後,首惡分子或是自殺,或是被誅殺,但是對於其他牽連人員則儘量免罪。
  •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看似是安慰,實則隱含客觀因果
    相信誰都聽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生活中誰出現了災禍時,就有人用這句話來安慰他。說者或許無心,聽者也未必有意,很多人單純只是把這句話,當成一句安慰別人的話,隨口一說,並不是真的認同這句話。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大難不死這是偶然的事情,必有後福這是必然。
  • 故劍情深:深情帝王劉詢,即便君臨天下,也不負糟糠之妻
    古語有云:「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可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同甘苦易共富貴難,許多男人在功成名就或發跡以後就會拋棄髮妻,另結新歡,這其中不乏著名的歷史人物,如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和漢武帝。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不棄糟糠之妻的漢宣帝劉詢,他登上皇位後,不忘結髮妻子許平君,下達了中國歷史上最深情的一道詔書。故劍情深漢昭帝駕崩後,因沒有子嗣,只能從宗室中挑選合適的人繼位,最終昌邑王劉賀登上了寶座。
  • 前74年:帝國的備胎-劉詢
    觀雲望氣之說,純屬無稽之談。其原因,巫蠱之亂後的情況,太子之位懸而未決,引來了李廣利、劉屈㲠支持的昌邑系,和蘇文等人支持的鉤弋系的覬覦。漢武帝嫡長子劉據賢明且在位多年,路人緣很好,有非常強的號召力,以至於可以發動百姓搞兵變,和漢武帝對著幹,可見其在國內有非常深厚的政治認同感。比如說,車騎將軍張安世的弟弟張賀,衛太子對他有恩,便想把女兒嫁給衛太子的孫子劉詢。
  • 漢宣帝為什麼能徹底打敗匈奴?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1992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西漢武帝文治武功多次打敗匈奴,但始終沒有徹底解決,而漢宣帝卻很快解決了匈奴之患西漢文景之治時代那種匈奴人動輒長驅入寇,輕鬆劫掠一片的「好日子」,徹底不復返了。所以,在公元前74年漢宣帝劉詢登基時,他面對的不再是當年漢武帝登基初時,那個雄霸草原的兇殘匈奴,而是一個內亂不休,乖乖衝著漢朝夾起尾巴的「老實」匈奴。解決匈奴問題的戰略主動權,已經牢牢在手。
  • 那些忠貞的古代帝王——劉詢篇
    當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時,許平君被推到了他面前。她父親受過宮刑,也算有罪之身。她許過人家,卻在出嫁前夕,未婚夫暴斃,實在不算祥瑞之人。而她亦無閉月羞花之貌,實在是再普通不過的平民女子,像原野上成片的小花,花開花落,都不會惹人駐足。若劉詢從小被宮娥環繞,有無數鶯鶯燕燕巧笑倩兮,怕是對許平君這般淡雅的女子,連多看一眼都不屑。
  • 漢宣帝為什麼能奪權成功?感謝霍光生了個沒用的兒子
    接著,霍光就找到了漢宣帝劉詢。宣帝是漢武帝的曾孫,祖父是在巫蠱之禍中因叛亂罪名被殺的戾太子。這次和霍家的交手很顯然讓宣帝對霍家的權勢之大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所以他在之後一直以隱忍為主,沒有再和霍家直接衝突。加上有漢昭帝年紀輕輕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和昌邑王立了又廢的前車之鑑,漢宣帝在皇后之爭之後就沒有再試圖反抗霍家了。但霍家很顯然也很清楚,霍光在世漢宣帝不會把霍家怎麼樣,可以繼續一手遮天,但霍光死後,漢宣帝是一定不會再對霍家有什麼好臉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