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被稱為漢朝的中興之主,是漢朝第十位皇帝,因為受到衛太子巫蠱之禍的牽連,還在襁褓之間的小病已就被送進來監獄,可是幸運的是,他就在監獄裡面遇到了一個貴人,丙吉,正是在這個人保護下,他才得以倖存,才有機會走出監獄,最終坐上皇帝的寶座。那這個丙吉到底什麼人呢?
漢宣帝成為皇帝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根本不知道丙擊對自己有這麼大的幫助,這又是為什麼呢,這件事情就要從漢宣帝早年的經歷說起,他小時候名字叫劉病已,祖父就是太子劉據,被人栽贓陷害,起兵失敗被迫自殺,劉病已受到這個案子牽連,幾個月大也被一起逮到監獄裡去了,命運很是坎坷,而當小病已關進監獄裡去時,承辦這個案件的一個重要官員就是我們的主人公丙吉,他雖然是主辦這個案件的官員,但他卻是一個明白人,心裏面知道這個太子是冤死的,也更加知道這個小小的嬰兒更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宅心仁厚,非常有同情心,當這個嬰兒送進監獄以後,丙吉花了很大的心思來照顧這個孩子,他首先在監獄的女囚徒中挑選了兩個性格忠厚的哺乳期的女囚,一個叫郭徵卿,一個叫胡祖,讓她們兩個哺育劉病已。
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到了晚年,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想死,在人與神的界限邊緣,他判斷力下降了,所以經常被人騙的團團轉,他的太子之所以被人陷害,這些人也是利用漢武帝在這方面的弱點,而就在劉病已進監獄的時候,漢武帝依舊處在一種非常多慮的,非常多疑,非常焦躁的這樣一種狀態下面,然後有人就跟他說,長安監獄裡面有天子之氣,想要蠱惑漢武帝對劉據這一支的子孫趕盡殺絕,於是漢武帝就下了一道非常狠辣的命令,說監獄裡面凡事重大案件的囚犯,一律格殺,不要再問緣由。
其中就有一個使者,名字叫郭穰,可能是一個宦官,奉漢武帝的命令,連夜就趕到了長安監獄,要殺所有的人,當然也包括劉病已。這個使者到長安監獄門口的時候,正好丙吉在,丙吉把門一關,然後跟使者講了一句話,"皇曾孫在,他人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丙吉就在門裡面把使者堵在門外面整整堵了一宿,使者連夜趕到,一直等到天亮門還是沒有進去,所以也就沒有辦法對劉病已下毒手,到天亮,郭穰就趕回到漢武帝身邊去交差,並且還彈劾丙吉一次,說他阻擾使者執法,說了來奇怪,漢武帝聽了郭穰的匯報以後,他一想丙吉的話也沒有錯,也有點道理,於是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那回過頭看看,丙吉挺身而出保護劉病已應該說是冒了很大風險的,假設漢武帝沒有覺悟前非,還要固執其間,那後果不堪設想。那這個劉病已慢慢長大了,一直呆在監獄裡面應該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後來丙吉就打聽到了劉病已外婆家和舅舅的消息,於是聯繫到他們,把劉病已就交付給他們,請他們來扶養,這個外婆看到這個外孫當然可以想像,感慨萬千啊!所以就把他養在自己家裡,後來經過朝廷的幾次特赦,劉病已不是罪人之後了,畢竟劉病已是漢武帝的親曾孫,劉氏的族譜裡面就把劉病已的名字也就寫進去了,但是身份還是一個平民身份。
丙吉又一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丙吉把這個孩子送到宮裡面去的,更重要是霍光後來扶植劉賀,後來被廢以後,當時大臣就很為難,挑不出一個合適的皇位繼承人,因為丙吉長期關注漢宣帝的成長,丙吉知道還有這麼一個人選,就在這個當口上,丙吉出面就跟霍光去推薦,說這個是衛太子的親孫子,也是漢武帝的曾孫尚在人間,而且現在成長的非常好,他應該是皇位合適的繼承人,更何況時過境遷,大家都知道衛太子是被冤枉的,那就在各種勢力的推動下,劉病已才有機會成為漢朝的皇帝,這個過程裡,丙吉又起了關鍵作用,這裡就可以看出丙吉是一個既任厚且勇的這麼一個偉岸君子。
漢宣帝繼位以後,有一個女性,這個人名字叫 則,這個人早年在宮裡面做宮婢,這個人就跑了來邀功領賞,說自己當年曾經撫育過漢宣帝,那漢宣帝肯定要核實這件事情,這個宮婢就要引證人啊,所以她就說,這件事情當初的使者丙吉全部知道啊!那麼調查這件事情的官員就把早年的宮女帶到丙吉的前面,問,有沒有這回事情,然後丙吉一看,還真認識,當年的確有這麼一個人,但是丙吉又說了,當初你奉命照料皇曾孫的時候,沒有盡職盡責,還因為這個事情受到過責罰,這個劉病已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幫助過他,撫育過他,很多做得很好的人都沒有來邀功領賞,偏偏你來了。丙吉就把宮女批評了一頓,同時報了幾個人的名字說,這幾個人才是對漢宣帝成長的時候是有功的,就提到了兩個女囚徒,一個叫胡祖,一個叫郭徵卿,丙吉卻還是沒有提到自己。
這件事情匯報給皇帝以後,皇帝就派人去尋訪早年撫育過自己的兩個女人,結果這兩個人都已經去世了,所以皇帝就感謝了她們的後人。還有一件事情,漢宣帝就找丙吉過來問問,說,我小時候的事情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啊!一直到這個時候,丙吉就把事情原委講了出來,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確是一個知情人,沒有撒謊而已,所以原原本本漢宣帝幼年的成長經歷就講了一遍,漢宣帝聽完之後,這才知道丙吉才是他最大的恩人。千恩萬謝就是後話,丙吉的做法使得當時的人對他感嘆不已。
所以史書稱讚丙吉,為人深厚,不伐善。伐是不誇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