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點督導、分片推進,長安沙頭社區打造特色基層雨汙分流模式

2020-12-26 東莞時間網


▲沙頭社區曾經黑臭的東引河水質明顯改善

近日,在長安鎮沙頭社區濱海路百盛佳超市附近,記者看到沿街商鋪門口比以前多了幾個「井蓋」,「井蓋」下面是為汙水接駁新建的隔油和隔渣池。

沙頭社區將轄區分為15個片區,通過現場駐點督導、建立臺帳、一對一指導等制度,對工廠、公共建築、住宅小區不同類型的排水戶因地制宜開展雨汙分流改造,已基本完成8100多家排水戶雨汙分流,打造了具有特色的基層社區雨汙分流模式。

社區

來了雨汙分流駐點團隊

在我市打響茅洲河治理攻堅戰後,經過市、鎮兩級攻堅,沙頭社區初步建成市政道路汙水收集管網。但是,由於沒有開展源頭雨汙分流,汛期汙水溢流河湧,河湧水質並不穩定。在市茅洲河治理現場指揮部的統籌下,從去年年底開始,沙頭社區以「雨汙分流」改造為主要路徑,儘可能減少汙水直排河湧。

為雨汙分流工作機制上,沙頭社區將轄區劃分為15個片區,由社區幹部牽頭成立11個工作組,長安鎮也專門派出駐沙頭社區幹部團隊,駐點幹部加入沙頭社區工作小組,協助做好雨汙分流改造過程中的溝通協調,技術指導等工作。

「駐點團隊提高了工作執行力。」長安鎮茅洲河流域綜合整治現場指揮部副指揮莫柏成介紹,由於駐點成員、社區幹部對大型排水戶進行點對點督導,小組成員深入工廠,幫助企業審核施工圖紙、開展技術培訓、制定施工流程等,確保了雨汙分流按時按質完成。

▲核查人員現場核查雨汙分流管網效果,中間黃色衣服者為莫柏成

沙頭社區採用「每日一報」制度,小組長每天在微信群中填報工作進度,鎮駐點團隊成員填報當日督導情況,社區則每周向鎮指揮部匯報一次工作進展及存在問題。

「源頭分流涉及排水戶,所以難度大。」沙頭社區建設辦主任介紹,資金來源是頭號難題,很多排水戶由於出資問題對雨汙分流積極性不高。為此,沙頭社區曾多次召開動員會,現場協調,現場說服引導。由於措施得力,沙頭社區雨汙分流工作進度較快,於今年9月份基本完成了雨汙分流改造。

工廠

雨汙分流成效明顯

沙頭社區總共有8100棟排水戶,其中有398家(間)是工廠類排水戶,由於工廠汙水排放量大,完成工廠的雨汙分流至關重要。

為有效調動工廠對雨汙分流工作的積極性,沙頭社區制定集體物業汙水管網接駁「三年合同」出資方案,租期剩餘3年以上(含3年)由租戶自行承擔;租期剩餘3年以下由租戶和社區或小組按比例分攤費用。私人出租物業可以參考社區方案,自行制定合理的費用分攤方案。該方案有效解決了雨汙分流資金難題。

在同裕路7號的一家工廠內,記者看到,廚房外洗手臺的汙水,通過一條直徑約10釐米的白色塑料管一直接進地下的汙水管網。「整個食堂、衛生間、浴室的汙水全部進行了改造,汙水進入汙水管網,雨水進入雨水管網。」企業負責人介紹道。

沙頭社區雨汙分流核查人員拿出工廠的管網的平面圖,上面標註了雨、汙水管網的走向,汙水接駁點等一清二楚。核查人員只要按照圖開展核查,很容易就會找到廠區內對應的管網線路。

記者獲悉,在初步完成雨汙分流工作後,由於小部分排水戶依然存在錯混接等問題,沙頭社區按照茅洲河流域雨汙分流效果覆核工作的各項要求,從今年9月底開始,對社區的雨汙分流改造效果進行了全面的核查。

餐飲、洗車、理髮行業

基本完成汙水接駁

「核查小組如果發現有排水戶存在雨汙分流不徹底或錯混接情況,會下發整改通知書,要求排水戶在20天內完成整改。」12月2日上午,在沙頭社區濱海路,社區核查人員正在對該片區排水戶的雨汙分流效果進行核查。

莫柏成介紹,在排水戶整改完畢後,核查小組會對整改情況進行覆核,如果整改合格的,就進行銷案,不合格的要繼續整改。

在濱海路,一家正在開展雨汙分流改造的餐廳由於在改造中挖開了一條立管,存在汙水滲漏情況。核查人員當場要求餐廳負責人及時整改汙水滲漏問題。

沙頭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沙頭社區要求每家每戶餐廳都要有隔油、隔渣池,汙水在經過隔油隔渣後才能接入市政道路汙水管網,防止堵塞管網。

在沙頭社區靖海中路一家名為啟航快修保養的洗車店,工作人員介紹,以前該洗車店在店外洗車,產生的廢水同雨水進入馬路上市政管網,造成汙水進入河湧。在雨汙分流改造後,只能在店內洗車,汙水通過隔油沉砂池沉澱後進入汙水管網,實現了雨汙分流。

沙頭社區將餐飲、洗車、理髮等3類行業作為雨汙分流的一項重點工作,通過改造原有的排水系統,基本完成了社區3類行業的汙水接駁。記者獲悉,在雨汙分流改造之後,不僅沙頭社區,整個長安鎮的洗車店都要求只能在店內洗車。

在經過效果核查後,截至12月1日,沙頭社區8100棟排水戶建築物,已完成汙水接駁5682棟建築物,完成源頭雨汙分流改造2418棟建築物。

雨汙分流的效果也逐步顯現,去年年底,沙頭社區東引河還處於黑臭狀態,如今隨著兩岸汙水的收集處理,河湧水質得到明顯改善。12月2日,站在沙頭社區東引河岸邊,已聞不到河水有臭味。

■人物特寫

莫柏成

雨汙分流的一線「勤務兵」

茅洲河流域綜合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長安鎮茅洲河流域綜合整治現場指揮部副指揮莫柏成就一直負責汙水治理工作,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從一個「門外漢」變成「治水專家」,是名副其實的雨汙分流「勤務兵」。

開展汙水接駁工作以來,莫柏成和同事們監督完成長安鎮內所有企業類、公共建築類、居民住宅滿足條件實施雨汙分流接入排水戶底數核查工作,摸清茅洲河流域10個社區(集團公司)41076棟排水戶。

莫柏成還參與制定了《長安鎮城鎮汙水「最後一米」接入工作方案》,通過明確雨汙分流工作目標、組織領導、職能職責、排水戶分類、出資原則、工作規範、考核驗收標準,為雨汙分流工作的全面展開提供保障。

為打開長安雨汙分流工作的「口子」, 該鎮將沙頭社區作為試點社區。莫柏成接到任務後,積極開展雨汙分流培訓,手把手地指點,通過不同形式的溝通交流,消除部分人員對雨汙分流工作難度的疑慮,完成各排水戶工作,最終使沙頭社區順利完成雨汙分流試點工作。

莫柏成可以說是長安鎮雨汙分流工作的「專家」,在今年9月長安鎮開展雨汙分流效果核查工作後,莫柏成連續加班幾天,終於完成核查指引。打開這本厚80頁的核查指引,裡面對所有排水戶存在的各種問題,整改方法都做了詳細的說明。

「雨汙分流工作比較雜,有很多問題要培訓,要現場指導各社區工作人員和排水戶,工作量很大。」莫柏成表示,自己雖然累一點,但看到河湧水質改善,仍然很欣慰。

文字:範德全

攝影:範德全

編輯:鍾彥亮

相關焦點

  • 南山街道黨建引領攻堅克難打造基層治理「南光樣板」
    因歷史原因,社區公共設施配套不足,公共活動空間狹小,消防安全設施陳舊缺損,視頻監控不到位,雨汙不分流,衛生環境、安全隱患和治安狀況較突出,居民怨氣大。如今,站在南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口,乾淨暢通的巷道、粉刷一新的外牆;雨汙分流全覆蓋、各種網線都落地;管道燃氣均入家、視頻門禁戶戶裝。很難想像僅一年多時間,這個昔日有名的髒亂差老舊小區發生脫胎換骨的「蝶變」。
  • 福清音西街道多措並舉推進雨汙分流工作
    音西街道工作人員在現場敦促施工,不時還回頭解答村民關於實施雨汙分流的疑惑。村民們表示,雖然開挖村路,造成出行不便,但一想到今後生活環境變好,村莊顏值提升,都理解和支持相關工作。「從規劃到施工,將近半年了,我們進行非常詳盡的工作安排,包括入戶調查、雨汙分流、汙水走向調查等。」
  • 南聯社區麻嶺小區雨汙分流見成效
    5月25日上午,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麻嶺小區黎先生代表全體居民將一面帶有「造福市民好工程,雨汙分流益萬家」字樣的錦旗,交到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龍崗項目龍崗工區(一)(水電八局)南聯片區現場施工負責人的手中,向施工方龍崗工區(一)以及支持麻嶺小區雨汙分流建設的業主、設計、監理等單位表示感謝。
  • 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東莞長安兩個「訴源治理示範社區」揭牌成立
    在揭牌儀式上,葉絢麗表示,構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積極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長安人民法庭在訴源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以探索創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為抓手,充分發揮法庭在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及解決社會矛盾工作中的優勢作用
  • 讓老舊小區更加宜居 安居苑裡看雨汙分流改造
    主要圍繞水電氣、道路、停車、出入口、照明、智能設施、安防、管網、加裝電梯、集中充電、文體休閒等內容開展;拆除私搭亂建,清理亂堆亂放,清除亂貼亂畫,治理亂潑亂倒,規範車輛停放秩序,努力打造「設施功能完善、街區容貌美觀、環境整潔舒適、管理規範有序」的居住環境。【現場見聞】「安居苑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現有39幢住宅2000多戶,還有一所幼兒園。」
  • 南頭街道 全力打造歷史文化活力街區全市示範
    提出「人文南頭,活力街區」的口號,以南頭古城文化為主線,打造「古城文化節」特色品牌,繼續開展基層治理的古城論壇、展現民俗文化的古城廟會、講述古城故事的攝影展覽和歌舞快閃,以及以古城為背景的MINI馬拉松、音樂會等系列主題活動,提升城區活力,擦亮南頭文化名片。
  • 長安治理磨碟河:劃分126個排水地塊,推進「最後1米」接入
    當前,磨碟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正在有序推進。磨碟河片區汙水管網工程,主要有水生態五期工程和磨碟河片區雨汙管網及配套工程(長安一期)項目。其中,水生態五期工程已在2019年全面完工,完成次支管網鋪設約31公裡,並己預驗收、達到通水條件。
  • 雨水收集再利用、雨汙分流……學校節水有妙招
    5月10日至16日,是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淮安市圍繞「養成節水好習慣,樹立綠色新風尚」宣傳主題,開展了節水宣傳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據了解,在節水方面,淮安市各單位、企業、學校各有妙招。
  • 聚焦「四個先行」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
    此外,會議還提出九江要堅持既定規劃藍圖,緊盯「濱江新城」,全力打造「一個核心產業社區、一個特色小鎮、一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即打造臨港國際產業社區、南國酒鎮、西江沿岸鄉村振興示範帶。 徐永強介紹,九江將通過規劃先行,引導產業用地向臨港國際產業社區、沙頭工業園等重要產業園區騰挪集聚,形成具備實力的連片開發的綜合性主題產業社區,實現生活、生產、生態的空間再造,促進城鎮空間集聚更為緊湊,構建城鄉空間集聚新格局。 產業先行 打造城鄉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產業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石。
  • 大進鎮大力開展河堤整治,實施雨汙分流改造:一河碧水穿鎮過,兩岸...
    去年以來,大進鎮在區水利局的幫助下,啟動了巴渠河綜合治理工程,近期納入規劃治理的河道共有8.4公裡,總投資6735萬元,主要涉及紫金村、群和村、雲鳳村、紅旗村以及場鎮社區的臨河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河堤整治、道路連通、河道疏浚、人居環境提升。
  • 企業雨汙分流的「急先鋒」 陳志強:這三件小事告訴我必須做
    根據義烏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陳鎮高度重視工業企業雨汙合流整治工作,並作為本年度「五水共治」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大陳鎮在推進過程中發現,不少企業內部雨汙管網錯接亂接現象仍有存在、原管網建設標準低、工作人員業務不熟悉等也是工業企業雨汙合流整治的難點。
  • 深圳市福田區沙頭街道:以「對標管理」推進社區治理
    主要包括《社區黨建標準化體系》、《社區居務標準化體系》、《社區政務標準化體系》和《金地社區治理報告》四部分。 (二)實施標杆管理。即參照企業「標杆管理」模式,在試點社區實施社區標杆管理,以實現社區治理從立標、對標、達標到創標的循環過程;並通過「網際網路+社區治理標準化」,線上線下相結合,探索創建「智慧社區」。
  • 案例分析|潔夫森雨汙分流井,維護寶華鎮「血脈」暢通
    寶華鎮吹響雨汙分流「集結號」近年來,寶華鎮憑藉著良好的交通及地區位置優勢,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寶華鎮政府立志打造「長三角最令人嚮往的山水田園福地」、「最美生態環境的養生養老名城」。但城市中管網建設不完善,無法實現生活汙水和雨水分流處理,直接排放於河中,導致城市河湖生態功能喪失,汙染嚴重,形成諸多黑臭水體,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成為城市發展的突出短板。因此推進雨汙分流改造,是完善城市基礎建設的治本之策,也是發展所需,民生所求。
  • 書記市長籤署總河長令,廣州將對443條地下河實施雨汙分流改造
    都和合流渠箱有關按照廣州市第9號總河長令要求,廣州計劃在2023年年底前,對全市443條合流渠箱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工作。與合流渠箱相關聯的水體截汙閘可在改造完成後開啟,使相關水體實現疏通水脈作用,是第9號總河長令的實施完成目的。
  • 「訴源治理示範社區」分別在長安霄邊、新安揭牌 促進矛盾糾紛源頭...
    據介紹,示範社區由市第二人民法院與長安鎮政府共同打造,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維護當地社會穩定和諧。市第二人民法院副院長葉絢麗、市第二人民法院訴調對接中心主任劉伍雄、鎮委副書記陳敬林出席活動,共同為示範社區揭牌。
  • 信宜市北界鎮以黨建為引領,立足區域特色 統籌推進「五個振興」
    茂名網訊 近年來,信宜市北界鎮黨委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發展」的工作思想,把基層黨建放在鄉村發展規劃的大局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紅色引擎」作用,按照「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總體要求,立足區域特色,整合區域資源優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特色農業種植基地建設,
  • 「基層自治」白田社區:創新管理模式 探索基層自治 打造「多彩」社區
    點擊「藍字」 了解北塔新鮮事融媒體中心消息 多年來,白田社區一直在積極探索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在街道、聯建單位區統計局的指導、幫助下,自去年開始,創新了積分制管理模式,提出了將社區打造成「美麗庭院」的口號,動員全體居民參與其中。
  • 李鵬帶隊調研督導派出所基層基礎建設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杜靜 通訊員張建國李昊哲 高唐報導6月15日下午,聊城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高唐縣公安局長李鵬帶隊到部分派出所調研督導基層基礎建設工作。一行人先後到人和、楊屯、魚邱湖、梁村派出所和魚邱湖派出所團結社區警務室,聽取了派出所負責人關於基層基礎建設工作情況的匯報,實地察看了派出所勤務指揮室、戶籍室、調解室、警務室等基層基礎建設情況,圍繞「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智慧安防社區建設、警務機制重塑、社區警務建設等重點觀摩項目,與民警進行深入交流,提出具體要求。
  • 成都高新中和街道:「包片駐點」進社區「流動接訪」聽民聲
    近日,高新區、街道和社區三級紀檢監察組織深入社區院落,以壩壩會、流動接訪、座談會、入戶走訪等多種形式服務群眾,傾聽民聲,變「被動接訪」為「主動下訪」,著力打通黨風廉政建設「最後一公裡」。再安排,再部署,高效推進「包片駐點」。
  • 黃石:黨建引領「紅色物業」 推進基層社區治理
    劉奶奶所說的方便,源於小區「紅色物業」的「吹哨式」服務,也是高新區開展物業管理清零行動、推進「紅色物業」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作為城市社區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業管理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是群眾關注的焦點,更是基層治理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