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中新社·華輿訊 據德國生活報報導德國警察是否涉嫌種族歧視?有移民背景的年輕人是否遭受過不公正遭遇?警方內部人士又如何看待警察與種族主義的關係?這篇文章告訴你德國警察到底存不存在種族主義。
6月6日,因為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死,全德國一共有約15萬人,上街抗議種族歧視,反對警察暴力。
在漢堡,當天約有14000人參加了遊行,在受到德國警方的制止後,很快爆發了警民衝突,警察動用了水槍和胡椒噴霧驅散人群。
社交媒體上,所有人都在討論,德國警察是否也跟美國一樣涉嫌種族主義,帶有移民背景的德國的年輕人是否受到不公正遭遇,曾被警察無端逮捕過。
推特上出現了大量圖片和視頻,照片中警察讓一排年輕人靠牆站好,雙手抱頭。視頻中也出現了警察辱罵並威脅示威者的鏡頭。
漢堡警方很快拒絕了網絡上的指控:「鬧事者利用集會,意在攻擊警察人員。」警察工會Gewerkschaft der Polizei(GdP)認為反歧視遊行已經被左翼極端分子給「工具化」了。
在漢堡發生的事件,表明了眼下這種矛盾積重難返。此時,聯邦層面也在討論這個問題,一些政治家批評警察普遍涉嫌種族主義。另一些則呼籲設立獨立機構審查,表示只要看一眼案件的數量,調查涉事人和專家的對話,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社民黨SPD主席埃斯肯(Saskia Esken)公開表示德國的警察隊伍也存在潛在的種族主義,但受到激烈批評,一些批評甚至來自於SPD黨內。
警察工會副主席Dietmar Schilff則認為:「現在把整個警察隊伍都置於種族歧視的背景下討論對警察很不公平。當然會有個別案例,這些個別案例也當然會被調查清楚。但在公眾場合談論警察隊伍存在種族主義的人,必須得拿出確鑿的證據吧,從艾斯肯的指控裡我們什麼例子都沒聽到。
她甚至暗示德國警察和美國警察差不多。德國警察和美國警察完全不能比好吧,我們的警察在培訓期就每天接受反種族主義的教育了。」
下薩克森州內政部長也強調,德國警察緊緊紮根於憲法和法律之下,接受全面而傑出的培訓。這和美國警察的培訓和選拔截然不同,兩者的任何比較既無意義,也不合適。
甚至左翼黨黨團主席Dietmar Bartsch都出面表示不要一桿子打死一船人,不過他支持埃斯肯建立獨立調查機構的提議,審核那些還處在黑暗角落裡的案件。
照這樣說來德國警方嚴格遵守公序良俗,是我輩楷模了?反對者很快就提出了一籮筐的反面典型。
聯邦反歧視機構負責人弗蘭克Bernhard Franke在採訪中表示,自反歧視機構2006年成立以來,已經處理了約200起種族案件。這些案件的普遍特徵是警務人員只看外貌就定案,而沒有仔細調查。
但很多人認為,近年涉嫌種族歧視的案件遠遠不止這麼點。弗蘭克認為:「要麼涉案人聯繫了其他機構,要麼就是根本沒有向我們投訴。畢竟,對許多人來說,被歧視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聯邦內政部報告了自2012年起發生的25起警察歧視案件。對比49000名的警察人數,這一比例僅為0.05%。而且這些案件中,2起被告被釋放,8起被告被罰款,批評教育扣工資,1起審查程序被終止,甚至還有14起還沒結案。
內政部一名發言人表示,這些案件絕對是例外,他們給警察隊伍抹黑,這些少數的案件一定會被毫無情面地調查清楚。
非洲人在德國組織The African Network in Germany(TANG )主席南查(Sylvie Nantcha),同時也是CDU籍巴符州州議會議員認為內政部的這極個別案例完全不夠看:「我們每天都會收到投訴,誰誰誰又在街上被警察故意檢查了,我雖然也理解內政部不想把整個警察隊伍都弄的聲名狼藉。但是種族問題在德國是個普遍的問題。」南查認為歐盟公民基本權利委員會2017年的調查具有代表性:
在德國生活的有非洲移民背景的被調查者,有14%的人在過去5年內因為人種外貌原因被強制檢查過。
南查還舉了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那時,我剛從總理府回來,會談進行的很順利,我感覺很高興,直到在柏林回弗萊堡的火車上,兩名警察要求我出示身份證。滿滿一節車廂就查我一個人。我問他們,為什麼只查我一個人?我要求他們至少再查一個其他人。警察拒絕了我的要求,並執意要我出示身份證。最後我只能說,我是弗萊堡市的市議員,兩名警察才道歉離開。」
但許多聯邦州對於類似的案件記錄卻很少,石荷州內政部2018年僅記錄了3起警察歧視事件(敵視外國人,種族主義或右翼極端主義動因),其中2起事件的涉案警察被解僱。薩克森州2019年僅記錄了一起類似案件。
北威州,巴伐利亞州和下薩克森州雖然有多起警察投訴案件,但沒有進一步區分原因是否是警察歧視。
由於可靠的數據很少,TANG組織呼籲對問題進行科學調查。內政部表示已經計劃和司法部聯合著手進行一份調查。
德國人權研究所的克雷默(Hendrik Cremer)常年研究種族歧視問題,他認為問題不是出在某一個兩個警察身上,而是出在法律層面上。他的一份研究表明,某些法律允許警察在火車,汽車上無緣無故地檢查被懷疑者。但是根據基本法禁止種族歧視的條例,禁止只根據外貌就對其進行檢查。這顯然很矛盾。
「我希望,聯邦內政部的澤霍費爾部長能公開承認這個問題,然後我們可以共同解決這個問題。」TANG組織主席南查說道。我們需要針對黑人種族歧視的獨立調查處,也需要反歧視機構。
一名來自北威州的預備役警察則承認在訓練期間聽到了種族主義言論,一名警官曾把一名女士形容為「吉普賽人」。另一位講師在側寫課上用了「尼哥」這個詞。這名年輕警察(預備役)認為,雖然現在種族主義變成了一個大話題。但仍然存在著很多沉默的大多數。
心理學家曼蘇爾Ahmed Mansour常年來擔任柏林警察學校的跨文化課程客座教授,他也認為警察隊伍必須要與種族主義鬥爭。「雖然我也認為我們有著世界最好的警察隊伍,他們參加很久的培訓,學習很多的內容。」但曼蘇爾也呼籲警察隊伍要建立更好的自省文化,他強調:「警察要經常問問自己,到底是為什麼要盤查某人,是因為他的行為很奇怪,還是只是因為他的膚色?」(原標題:【歧視】德國大規模警察種族歧視討論,政界批評:別拿德國警察和美國警察比)
來源: 德國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