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保守的科學家,卻革了物理學的命,普朗克是怎麼做到的?

2020-12-12 科學塢

在我昨天的文章《一文讀懂熵的物理意義,物理小白進階,請收好》中提到了普朗克,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和思想,用一個數學公式把熵清晰地表達了出來。普朗克的這個公式其實都是玻爾茲曼的思想,他的一輩子都是一個保守的物理學家,只是他在不經意間,把物理學帶進了量子力學的港灣。本文就與您談談,這段有趣的科學歷程。

一、緣起大煉鋼鐵

19、20世紀之交那個年代的德國,正處在一場工業化的革命當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鋼鐵工業的快速崛起,在鋼鐵冶煉過程中很自然會提出一個生產技術性問題——如何測量鐵水或者是鋼水的溫度?

關於爐火的溫度我也曾經在文章《成語「爐火純青」中蘊含的科學原理》中提到過。跟我們的老祖先們的方法是一樣的,也是看鐵水的顏色來判斷,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開看一看。

只不過,經典物理學在20世紀初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甚至開爾文爵士聲稱,物理學的大廈已經修建完畢了,剩下的就是一些裝修的活了。所以人們當然不能滿足於粗略的判斷,這就產生了,對鐵水溫度進行精確測量的需求。

二、經典物理學的解決方案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讓物理學家們研究如何測量溫度的話方法其實很簡單,這個時候物理學家已經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不同顏色的光對應不同的波長,所以只要測定鐵水發出光的波長就可以得到對應的溫度

當時德國的物理學家維恩認為,決定鐵水顏色的最主要的光的波長與鐵水的溫度成反比,他在此基礎上得到了一個經驗公式,即維恩位移定理。只不過,維恩當時並不知道這個公式背後的物理意義。

有很多物理學家參與到了這項工作中來,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普朗克的老師玻爾茲曼。這個時候物理學家門給鋼水建立了一個稱作「黑體」的物理模型。

高溫鋼水發出的光被稱為黑體輻射,這個輻射有一個總功率,玻爾茲曼通過實驗發現,這個總功率與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這個叫做斯特藩——玻爾茲曼定理。

三、普朗克能量量子化假說

由於跟隨著自己的老師玻爾茲曼,所以普朗克也加入到黑體輻射的研究隊伍中來。只不過,跟其他的物理學家們不同,普朗克是以熵的公式起家的,所以他思考物理問題的時候,不僅僅從能量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也會從熵的角度進行分析。

維恩近似在短波範圍內和實驗數據相當符合,但在長波範圍內偏差較大;而瑞利-金斯公式則正好相反,在長波處於試驗數據相符合,而短波處偏差較大。

普朗克看到這個情況,決定對這兩個公式做一下整合。這種方法其實我們一般人也都會,就是「內插法」。比如我們要計算一個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可以分別計算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然後整合起來得到一個新的平均數。

普朗克就是利用這個純數學的方法,得到了一個簡單的微分方程,積分後得到的就是普朗克黑體輻射方程。跟普朗克的前輩們一樣,這個方程發表的時候,他同樣不曉得這個方程的物理意義。實驗物理學家們發現,普朗克得到的公式在全波段範圍內都和實驗結果符合得相當好。

在推導過程中,普朗克考慮將電磁場的能量按照物質中帶電振子的不同振動模式分布。得到普朗克公式的前提假設是這些振子的能量只能取某些基本能量單位的整數倍,這些基本能量單位只與電磁波的頻率有關,並且和頻率成正比。

——這即是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說。

結束語

對於普朗克來說,雖然他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但他認為,這種量子化只是原子內的微小振子來說的,用半經典的語言來說就是束縛態必然導出量子化。直到5年之後,愛因斯坦為了解釋光電效應,提出了光子的概念。這使得普朗克的量子假說與愛因斯坦的光子假說一道成為了量子力學的基石。

而一生都保守的物理學革命者——普朗克,則成為了那個將經典物理的航船帶入量子力學港灣的英雄船長。

相關焦點

  • 普朗克人物簡介
    雖然家庭條件優越,但是普朗克學習還是十分刻苦。1867年全家搬去了慕尼黑,普朗克在馬克西米利安文理中學讀書,並在那裡他受到數學家奧斯卡·馮·米勒的啟發,發現自己對數理方面的興趣。從米勒那普朗克學到了生平第一個物理學原理——能量守恆。在這段期間,普朗克第一次接觸了物理學這個領域。換個角度說,米勒應該是普朗克的物理啟蒙老師。
  • 量子理論的偉大奠基者——普朗克
    為了求知 選定物理 普朗克 1858 年 4 月 23 日出生於德國的基爾城, 他的祖上有一些是牧師、法學家和教授。他的曾祖父是萊布尼茨的再傳弟子,在哥廷根任神學教授, 他的祖父也是哥廷根的神學教授,而他的父親是法 學教授,在基爾大學和慕尼黑大學任教數十年,母親出身於一個牧師家庭,普朗克有三個哥哥,兩個 姐姐和一個弟弟。
  • 普朗克,一位為物理和生活奉獻自己顏值的人
    然而就是這樣集才華和顏值為一體的偉大人物,而我們在教材書上看到的卻是一個「邋遢老頭」,一副科學怪人的形象,很符合大家心目中的科學家的形象,畢竟搞物理和數學的,頭禿了很正常。
  • 「諸葛大力」的偶像普朗克是什麼身份?一位改變物理發展的大咖
    《愛情公寓5》火了,諸葛大力火了,普朗克也火了。劇中諸葛大力作為「狂霸酷炫拽」型的學霸,時常提及一大串物理科學家,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其中更是多次強調,她的偶像是普朗克。那麼普朗克究竟是什麼身份,會讓一個學霸為之痴迷。
  • 精選一組關於物理學家普朗克、霍金的軼事
    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普朗克與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大學時代的普朗克,是一個翩翩少年,多才多藝;具有極高的音樂天賦、會鋼琴、管風琴和大提琴,還有作曲天賦,曾在慕尼黑學生學者歌唱協會為多首歌曲和一部輕歌劇(1876年)作曲。
  • 「歷史人物」普朗克,宣告牛頓時代終結的使者
    慕尼黑的物理學教授菲利普·馮·約利曾勸說普朗克不要學習物理,他認為「這門科學中的一切都已經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補」,這也是當時許多物理學家所堅持的觀點,但是普朗克回復道:「我並不期望發現新大陸,只希望理解已經存在的物理學基礎,或許能將其加深。」普朗克於1874年在慕尼黑開始了他的物理學學業。
  • 他的靈光一現,重塑了現代物理學
    青年普朗克(1878)[1]早年生活普朗克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他的父親是德國基爾大學有名的法學教授和法學家,家庭教育中對教會和國家的忠誠、保守可靠、理想主義、慷慨大氣的特質深深地融入到了普朗克的生活和工作當中
  • 普朗克常數與一系列普朗克常量分別是什麼?它們支配著這個世界!
    要說普朗克常數就首先要說普朗克這個人,普朗克可以說是量子力學之父,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愛因斯坦並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物理學家。他是最先提出能量子這個概念的物理學大牛,在「紫外災難」中,普朗克利用量子力學的思想完美地解決了「黑體輻射」的問題,提出了普朗克輻射定律。
  • 近代物理學都是什麼奇葩玩意兒?
    所謂民科,便是自稱民間科學愛好者的一類群體的簡稱,但又區別於廣義上的科學愛好者和非官方科學家,本質是夢想著不需要學習,只憑藉胡思亂想就推翻科學大廈的「妄人科學家」。自我標榜「民間」是他們認為「官方」都是錯的,只有他們才是真正熱愛科學的。
  • 普朗克是誰?在科學上有什麼貢獻?專家一席話讓人心驚!
    1900年,德國柏林大學教授普朗克首先提出了「量子論」。1906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柏林的物理學會上發表了題為《論正常光譜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的論文,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這一天被普遍地認為是量子物理學誕生的日子。 普朗克出身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年少的他就十分具有音樂天賦,他會鋼琴、管風琴和大提琴,還上過演唱課,關鍵還帥的不行(圖三)。但是普朗克並沒有選擇音樂作為他的大學專業,而是決定學習物理。
  • 量子力學的核心,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常數定義了我們宏觀實在物理學的尺寸級別,指引了通向奇異量子世界之路。而且微觀世界的量子表現能在宇宙的各種尺度觀測到。實際上,只需要測量陽光的顏色,就能觀測到這種量子表現的效果。甚至還能藉此測量普朗克常數。
  • 科學家給出肯定的答案
    在物理學的長期發展中人們將所研究的客觀物質世界按其大小分成兩個範圍,一個是宏觀世界,一個是微觀世界01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首先,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話的原文是「遇事不決,可問春風」,一句唯美的句子被網友魔改成為一句調侃人類物理學基石的段子,可謂充滿了濃鬱的後現代魔幻主義色彩。和相對論不同,量子力學是眾多物理學大師共同努力研究的產物,由普朗克關於黑體輻射的研究引力出最基礎的概念後,普朗克隨後提出了「普朗克常數」以及「普朗克長度」,普朗克長度是物理學中的最小單位。
  • 楊振寧:物理學盛宴已過。中國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哪裡?
    普朗克骨子裡是一個保守而且中規中矩的人,他完全沒有意識到他的理論所帶來革命性影響,他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純公式的假說,我其實並沒有為此思考很多。」他還是一個勁兒地希望把他的理論塞進經典物理學的框框之中去。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史演義(十一)——維恩研究黑體開量學
    通過對黑體的研究,他歸納出熱輻射的基本定律,推動了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眾說紛紜論黑體物體是如何散發熱量的,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研究了很多年。現在可用普朗克定律來描述,是因為有量子論作為基礎。一百多年前量子論還沒誕生之時,科學家們又如何描述呢?
  • 《愛5》中諸葛大力的偶像普朗克到底是怎樣的人?
    普朗克年輕時的照片 普朗克出生在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傳統家庭,他的曾祖父戈特利布·雅各布·普朗克(Gottlieb Jakob Planck
  • 普朗克長度是什麼?為什麼它是空間的最小單位,而不可再分?
    普朗克是舊量子論的創始人,1900年,他為了解釋黑體輻射的問題,提出了能量量子化概念。第一次用量子的概念驅散了物理學的一朵烏雲。隨後,許多物理單位以他的名字命名。比如普朗克長度,普朗克時間。人們聽到這些物理術語也深感困惑,按照樸素的思想觀,任何物體都可以無限細分,沒有最小的長度,只有更短的長度。
  • 一秒鐘包含1000萬億飛秒,然而相對於普朗克時間,飛秒又極為漫長
    而在體育比賽中,比如百米賽跑所用的時間精確到1%秒,另外還有毫秒、微秒、飛秒、納秒等,一般在微觀物理學上才會用到,毫秒是千分之一秒,微秒是百萬分之一秒、納秒是十億分之一秒,飛秒則是一千萬億秒。將一秒鐘的時間拆分到1000萬億份,這個時間可是相當的短了,然而飛秒卻還遠遠不是最小的時間單位,在量子力學的範疇中飛秒這個時間單位是相當巨大的,因為量子學中的基本時間單位是普朗克時間,這個時間單位到底有多小?下面我們來講一講。
  • 神奇黑洞,跟「上帝粒子」、引力波、量子光學終於圍成諾貝爾物理學...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1931年出生於英國埃塞克斯州的一個醫生家庭。彭羅斯對數學物理的貢獻集中在和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相關的問題上,而這些問題都和幾何有關。彭羅斯證明了,在大質量天體塌縮成黑洞的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個點,所有的塌縮物質在這個點之後不再存在路徑。
  • 從普朗克到海森堡,從薛丁格的貓,再到保險界的「量子糾纏」
    1906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柏林的物理學會上發表了題為《論正常光譜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的論文,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量子理論的誕生,正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它不僅僅只是物理學的一個理論,更是改變了人類的觀念和思維方式。
  • 物理極限:普朗克尺度
    #普朗克尺度是我們這個宇宙中存在的最小尺度,有普朗克長度,普朗克時間,以及普朗克溫度等等。普朗克長度約等於1.6x10^-35米,是有意義的最小可測長度,這也是當前物理學中的長度最小極限,比普朗克長度更小的尺度在現在的科學理論下沒有意義。普朗克時間約為5.38x10^-44s,這是宇宙中最短的時間,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