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丟下一句「我沒有義務給你帶孩子」,自己回了老家

2020-12-23 糰子的時光筆記

作者:糰子姐

母嬰群裡看到一個媽媽林陽傾訴:自己還沒出月子,婆婆就急著回了老家,臨走丟下一句「我沒有義務給你帶孩子」。

林陽不是獨生子女,家裡還有一個哥哥,哥哥家有兩個孩子,自己的父母在幫哥哥帶孩子,無暇顧及她。

本來想著老公家就老公一個,生完孩子自己上班之後,就把公公婆婆接過來,幫忙帶孩子。卻沒想到,老人家根本不願意。

因為生的是女兒,公公甚至都沒過來看孩子。婆婆倒是來了,照顧了20來天,然後就跟林陽說要回老家了。

林陽本來想跟婆婆商量,讓兩個老人在她產假結束之後,過來幫她帶孩子,並表示會出生活費,但是婆婆一口回絕了:「我們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還想趁著自己身體能走動的時候,四處走走看看。

林陽很委屈,覺得公公婆婆很自私,只顧自己享受生活,根本不管兒子兒媳婦的事情。

今天,也想接著林陽的事情,討論一下:公公婆婆,到底有沒有義務幫我們帶孩子呢?

01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從法律角度來講,公公婆婆,是沒有義務和責任幫年輕夫妻帶孩子的。養育孩子,肯定是我們自己的責任。

但是,法律層面是一回事,現實層面又是另外一回事。

大多數家庭,夫妻兩個都要上班,那麼有了孩子誰來帶,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足夠的經濟條件,讓女方全職在家帶孩子的。

另一方面來講,就算是家裡條件不錯,女方也未必就願意全職在家負責帶孩子啊。全職媽媽這份「工作」,辛苦操心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離開職場,還要面臨跟職場脫節、職業發展停滯等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權衡和考量的點。

請保姆,先拋開費用不談,你能真的放心把孩子交給一個陌生女人?

所以現實層面的問題是: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講,有了孩子確實需要父母幫一下,搭一下手。

不過其實理性思考一下,父母能做到的,也僅僅是幫忙照顧孩子衣食起居的層面,孩子很多習慣的培養、孩子的教育等,其實還是需要年輕夫婦自己來負責。畢竟,父母那一輩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跟我們現在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年輕夫妻還是自己教育孩子能夠更放心一些。

我們家的情況是,公公婆婆都退休了,兩個人很喜歡小孩子,所以很痛快地就答應過來幫我們帶孩子了。公公婆婆對孩子特別疼愛,兩個老人也非常細心,把孩子的生活照顧得很好,基本不用我們操心。但是孩子的學習、教育方面的事情,兩個老人很少插手,都是我們自己負責。

作為兒媳婦,我很感激公公婆婆的幫助,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平時我跟老公會每月給老人生活費,過年過節、兩個老人生日也都會送禮物、包紅包等。公公婆婆帶孩子真的很辛苦,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要記得老人的付出,記得他們對自己的好,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懷著感恩的心。所以我們這個家庭,整體氛圍還是很和諧的,孩子也一直在很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於我的小家庭來講,確實是很需要父母能幫著帶一下孩子的。我跟老公平時都很忙,也都想著工作上能夠再進步一些,儘量給孩子創造更好一些的條件。我們自己,確實是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帶孩子的。

不過一天忙完之後,尤其周末的時候,我們都會儘量自己多帶一帶孩子。一方面跟孩子增進感情,另一方面也給老人放放假,讓他們出去散散心,放鬆一下。

02

其實林陽這種情況,我覺得分這麼幾個點來看吧。

如果自己的公公婆婆,確實是身體條件不允許,或者有其他原因,無法幫小夫妻帶孩子,是要給以理解的,然後自己想辦法來解決問題。

但是如果公公婆婆沒有什麼事情,就是單純不想幫忙帶孩子,想過自己自由的生活,這理論上也無可厚非,但是兒子兒媳婦心理上,一定會有不舒服的,肯定會有意見的。

我老公小時候,爺爺奶奶從來就沒管過,說不喜歡小孩子。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婆婆心裡還是有些耿耿於懷,覺得老人狠心,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沒有搭一把手,孩子才21個月就送到了幼兒園。公公其實心裡也多少有些不舒服,不過自己的父母,他也從不說什麼。

倒是我老公,這麼多年來跟爺爺奶奶根本不親近——他從小就記得,爺爺奶奶不管自己,儘管爺爺奶奶家就在對面樓,可他幾乎一年也就去一兩次。倒是跟姥姥姥爺,感情特別深厚,因為從出生到去幼兒園,都是姥姥姥爺在帶他(姥姥姥爺還要幫其他兒女帶孩子,所以只能把老公帶到上幼兒園)。

所以公公婆婆也要做好心理預期:如果真的沒有幫兒子兒媳婦帶孩子,兒子先不說,兒媳婦和自己的孫子或者孫女,跟自己一定是不夠親近的,甚至可能會比較疏遠。不要說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完全不然。誰對他好,誰心疼他、照顧他,他都會記在心裡的。

另外還有一點:法律層面來講,兒媳婦也是沒有義務贍養公公婆婆的。如果兒媳婦不願意,公公婆婆老了,她也是可以不管的。我也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案例,老兩口都是離退休老幹部,退休金很高。退休之後,兩個人一直在全球到處旅遊,過得非常快樂和自由。然而,這麼過了十來年之後,身體漸漸不行了,需要人照顧了,可是兒子還好,兒媳婦和孫子都不怎麼過去看望他們,老兩口很傷心,無法接受。

其實,有什麼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呢?你們開開心心週遊世界,到處旅遊的時候,也沒太關心過兒媳婦帶孩子累不累啊?也沒多陪伴孫子,給以孩子更多的愛啊。

說這些倒不是要道德綁架老人,要求公公婆婆一定要幫著帶孩子什麼的。只是,人心換人心,大多數情況下,你怎麼對待別人,換來的就是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公平嗎?挺公平的。

所以,這事兒總結起來就是:

如果公公婆婆願意幫忙帶孩子,我們一定要心存感激,用一定的方式回饋和感謝老人。對老人多照顧、多關心,也多互相理解和包容,讓家庭和諧有愛。

如果公公婆婆明確表示不幫忙帶孩子,那就想辦法自己帶,咬咬牙一切都能扛過去的。如果真的自己心裡不舒服,覺得受傷,那日後跟他們保持距離,減少不必要的來往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的小家庭經營好,讓自己的小家庭幸福美滿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即使我不帶孩子,你也有義務養老,」兒媳一句話,婆婆啞口無言
    青青和老公肖坤結婚後,婆婆就一直催促兩個人要孩子,青青想著自己正是事業的上升期,想要過兩年再要孩子。可是,婆婆說,「你們只管生就行,生了什麼也不用你們管,我來帶。」有了婆婆這句話,青青也就放心了。可是當孩子出生兩個月,婆婆就對青青說,城裡的空氣太差了,自己待不習慣,想要回老家去養老,並且口出狂言對青青說,「我不給你們帶孩子了,也不用你們養老」於是,收拾東西回家了,完全不顧及孩子怎麼辦。就這樣,青青只得拿出自己大半的工資,請了一個保姆,平時自己上班,等到下班之後再讓保姆回家。
  • 六旬婆婆的真心話:幫你帶孩子是情分,不是義務,更不是我欠你的
    你說我來吧,就斷了經濟來源,老伴去世的早,一直都是我自己苦苦支撐,即便這樣,兒子買房子的時候,我還給借了五萬塊,至今還沒還上帳目;如果說我不來吧,也真說不過去,自己的親孫子,哪有不帶的道理。思來想去,我還是決定去幫忙帶孩子,等孩子上幼兒園了,我再回老家種地、養鵝、養鴨,那時候再考慮掙錢也不晚。
  • 「婆婆沒義務帶孩子!」老公理直氣壯說出這番話後,很快後悔了
    都說婆媳關係的真正深入相處是從孩子出生開始的,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並且很多人對此都深有體會。在結婚前,準婆婆和準兒媳相處時都比較客氣,儘量展現自己好的一面,讓對方感覺到自己好相處,並儘量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 獨家|婆婆騙我把孩子生下來後,我五年沒有去她家
    我認為自己已經打好了預防針,婆婆把各方面問題都考慮清楚之後還願意幫我帶孩子,那為什麼還要徒增殺戮呢?若不是實在沒有辦法,誰願意打掉前來投奔自己的孩子?因此我覺得可以把孩子生下來,也努力與婆婆處好關係。哪怕他們說上班遲到被扣了全勤獎,我都會羨慕他們還有全勤獎可以扣,然後痛哭。不敢回老家,我怕別人問我在哪上班,也怕看到父母臉上的落寞。不敢照鏡子,面部衰老身材走形讓我極度沒有自信。
  • 丈夫看到婆婆給媳婦做的月子餐後,很氣憤,讓婆婆回老家
    林女士結婚後,就沒有和婆婆一生生活過,生了孩子後,林女士的老公就把婆婆從老家接過來照顧林女士。這婆媳倆的「磨合」正式開始。林先生每天會查閱很多月子的書籍,尤其是食譜,每天早早去市場買好食材,方便婆婆每天給老婆做飯,然後再去上班。婆婆心疼兒子每天辛苦,就讓兒子帶她幾次去菜市場,熟悉後,就可以自己去,省的兒子每天跑來跑去。
  • 「我媽沒義務照顧你坐月子,但你有義務養老」好,我知道錯了
    小琪委屈得眼淚直掉,剛跟老公說了兩句,老公立即就煩了,一臉不耐煩地跟她說:「我媽本來就沒義務照顧你坐月子,你就知足吧。她一大把年紀了,走的路比我們過得橋還多,她說偶爾吃一次剩飯沒事,那就真的沒事,你怎麼那麼矯情呢。 以前的人都沒有坐過什麼月子,生完孩子沒幾天就下地幹活了,也沒見人家有什麼事,怎麼到了你這裡,就那麼矯情了呢。」
  • 「兩個孩子我真的帶不了」二胎媽媽準備工作,婆婆帶倆娃太辛苦
    生兩個孩子確實非常不容易,如果你是帶個倆娃的寶媽或婆婆,其中滋味與心酸,一定會歷歷在目。小珠同樣是一名二胎媽媽,她三年期間生了一兒一女,婆婆偶爾從外省趕過來幫忙帶一陣孩子,其餘時間都是她獨自帶娃。二寶出生後不久就累病了,最後不得請親戚幫忙暫帶孩子,獨自看醫生。
  • 「你是我老婆,跟我回婆家過年是你的義務。」
    朱韜的父親,也就是我公公,也是什麼都不幹的那種。只是坐在那裡看電視,任憑婆婆忙,他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我看不下去,就給婆婆幫忙,結果從此就把自己幫到坑裡了。第一天,我們到家晚,婆婆早就把飯菜準備好了,朱韜沒有說什麼。
  • 婆婆暈倒住院,繳費時看見檢查報告,我撒腿丟下婆婆不管她
    我和老公結婚已經有5年了,孩子現在也有三歲,老公對我特別好,我們一家人過得還不錯。老公在外創業,而我就在家附近的單位上班,婆婆就負責幫我帶孩子。
  • 老公住院我娘家給三萬,出院後老公回老家修養一個月,婆婆要三千
    在我身邊,絕大多數父母都會捨身處地的為兒女著想,想方設法的給兒女減輕負擔,可總有些父母一心想著自己,不管兒女是否過得辛苦。攤上這種自私自利的父母,真是做兒女的不幸。一個月前老公做手術,出院後老公回老家調養身體,我留在城裡守店。
  • 沒人幫忙帶孩子,老公只好做了全職奶爸,婆婆不幹了
    我開口問道。許是被我抓到了現行,婆婆臉上很不自然,她梗著脖子說:「老家有事,我們要回去一趟。你月子也坐得差不多了,可以自己帶孩子了。等你休完產假就把孩子送回來,我們在老家幫你帶。」說著她就要去開門,我一把撲上前,搶過公公手裡的行李,說什麼也不讓他們走。老公喬昀常年出差不在家,我又沒有娘家人幫襯,公婆走了,我和孩子怎麼辦?
  • 「為啥我媽帶娃是義務,你媽帶娃就得給錢?」寶媽回答讓人服氣
    原來表妹生下孩子後,婆婆照顧表妹坐完月子就回老家了,說身體不適。表妹身體還沒恢復好,沒辦法就請娘家媽過來幫忙帶娃。帶到上個月正好滿一年,表妹覺得自己媽出了不少力也吃了不少苦,希望老公能給她一些錢表示表示。結果表妹夫不肯,說別人家孩子奶奶帶娃都是義務勞動,為啥孩子外婆帶娃就得給錢?說話聲音太大,讓在另一房間的嶽母聽到了,當時場面十分尷尬。
  • 我與我的婆婆之間的婆媳大戰:當婆婆要跳舞,要你自己帶孩子
    拿我自己來說,沒結婚前對於這個話題不是很敏感,姐姐聊她與婆婆之間的摩擦,我的意見讓她不止一次懟我:「等你結婚後就知道了」!現在總算有所體會了,婆媳大戰,頭大!!!我現在已經有了小孩,日子瑣碎且心累。從剛結婚時的和平相處到現在的摩擦重重,我不止一次思考我該怎麼做?因為要改變婆婆很難,想要家庭和睦,得耍點心機,讓「敵人」投到你的陣營。
  • 兒媳生孩子當晚,婆婆裝病連夜買站票回家,兒媳:你就在老家待著
    如今兩人在本地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也沒有要回老家發展的準備,他們計劃要在當地紮根,一方面是為了兩人的前途,另一方面是為了他們倆孩子以後能有更高的起點。所以兩人結婚後的這幾年都是省吃儉用的,後來在兩家人共同的支持下,加上兩人一起的積蓄,終於湊夠了首付,買了房子,也順利結成了婚。
  • 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
    自從她從老家過來幫我帶孩子以後,我每天都被她氣得七竅生煙。寶寶八九個月大時,我給他買了嬰兒餐桌椅,到了飯點就給他一碗輔食一個調羹,好讓他學著自己吃飯。雖然我也能預想到沒那麼順利,可沒想到的是,寶寶才第一次坐上去,可能一時不適應,坐著左右扭動了幾下。
  • 「不幫你帶孩子,我也不用你養老」婆婆想要自由,最後卻失了幸福
    一方面,是因為婆婆並沒有義務幫兒子媳婦帶孩子,能幫是情分。而從另一方面來看,老一輩的育兒理念與年輕人有所出入,婆婆任勞任怨的帶了孩子之後,反而會遭到埋怨,吃力不討好。於是,許多婆婆也學聰明了,聲稱自己需要自由,不再願意為兒子媳婦無私奉獻。就像是知乎裡的一個問題:成為婆婆後,你願意為兒媳婦帶孩子嗎?在這個問題底下,有近一半的人都表示說,不願意。其實帶不帶孫子是婆婆自己的選擇,願意帶自然好,不願意帶也無可厚非。
  • 婆婆有義務帶孫子嗎?這位兒媳幾句話說出婆婆們的心聲,很難得
    婆婆有義務帶孫子嗎?有關這個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前不久和朋友聊天,朋友小年對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小年直言,要說義務,婆婆自然是沒有的。畢竟孩子有自己的爸爸和媽媽,真正有義務的也正是這兩位。
  • 「婆婆沒有喜歡兒媳的義務」,何炅一句話揭開了婆媳相處真相
    01 婆婆不是媽,認真你就輸了最近熱播的綜藝《朋友聽我說》中,有個女孩的電話傾訴引發熱議。她說:和婆婆因為育兒理念不合衝突不斷,每當我提出更為科學的建議時,婆婆總是十分固執地說:你懂什麼啊,你看看我兒子現在不是長得好好的。
  • 回老家吃飯,婆婆讓我吃它將就下,看到飯菜我不知道說啥好
    回老家吃飯,婆婆讓我吃它將就下,看到飯菜我不知道說啥好。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入伏後,高溫、高熱、高溼的 「桑拿天」將會頻繁出現,熱浪襲人。這不今天也是入伏了,天氣炎熱,正好孩子也放假了,所以我就帶著回來老家避暑,可是到了鄉下老家,婆婆讓我吃它將就下,看到飯菜我不知道說啥好……婚後我和婆婆是分開住的,我和老公還有還在在城裡,公婆一直在鄉下住的。雖然說距離遠,可是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我們就帶著孩子回鄉下看望公婆。
  • 「孩子是你生的,我媽沒義務照顧」月子裡結下的仇,啥時候才解開
    寶寶在旁邊玩,我們就在一邊聊天,寶媽說:這倆孩子都是我自己帶的,包括月子裡也是。接著寶媽說:反正我跟婆婆就這樣了,我需要的時候她不來幫我,以後有需要也別來找我。聊得多了,我才知道,原來寶媽在跟老公鬧彆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