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是唐末五代時期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在唐朝末年,羅隱和許多人一樣,也想藉助科舉考試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他雖然名聲很大,卻六次沒有考中,於是改名為羅隱。
原文: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蜂》是羅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詠物詩。「不論平地與山間,無限風光盡被佔」,寫蜜蜂不論飛到平原或是山野,經歷了無限美麗的風光,不辭勞苦,不畏艱險。越是春光明媚,鮮花盛開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語氣十分肯定,盛讚蜜蜂盡佔美好的春光。「不論」「無限」「盡」,運用極度的副詞,稱讚蜜蜂「佔盡風光」。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兩句急轉直下,由前面盛讚蜜蜂「佔盡風光」轉而詠嘆它終生勞苦,所獲甚少,採花、釀蜜、供人享受,為人辛苦,給人甜蜜!但又說蜜蜂採花成蜜不知究竟屬於誰,看似矛盾,實則表達的效果更強。「為誰辛苦為誰甜」亦反覆而不重複,使人覺得感慨無窮,詩人的憐惜之意可掬。
詩人以反詰的語氣控訴那些沉迷利祿之人,對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現實加以嘲諷和鞭笞,表達了對唐末朋黨侵軋、宦官專權、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社會現象的痛恨之情。而其中的一句「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因為有了讚美老師的意思而廣為流傳。
如今這首詩已用來作為讚美老師的佳作。蜜蜂的辛勤勞動,它付出的時間和汗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正如老師一般嗎?帶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付出了滿滿的心血和愛意,而學生們在學有所成、功成名就之後,又有多少人還能想起當初如蜜蜂般辛勤勞作的老師呢?你有沒有在雨後的某個黃昏,在月光如水的某個夜晚,偶爾想起曾經的哪位老師,想起曾經的那些美麗的故事?
值此教師節之際,讓我們共同致敬曾經在人生道路上給予我們鼓勵和關愛的老師吧!
鄭板橋說全憑老乾為扶持 不但畫竹還贊竹 他到底為誰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