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鈴聲,陪伴孩子們在校的每一天。昨日,成都紅牌樓小學的鈴聲卻有了不同尋常的變化——以往大家熟悉的「叮鈴鈴」聲或純音樂鈴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伴隨著音樂的國學誦讀。此舉在成都乃至四川的小學開了先河。
古詩詞經典改成上課鈴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上午8點,要上課了,在《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陽關三疊》等古典音樂的伴奏下,《論語》、《弟子規》、古詩詞中的經典論述,在學生們清脆稚嫩的朗讀聲裡傳遍校園每個角落。
「哇,這個聲音是我們班同學的。」紅牌樓小學四年級學生悅悅說起鈴聲的變化,很激動,「好熟悉的聲音啊,我都忍不住跟著讀。」華西都市報記者看到,小學生們聽到鈴聲後,就會情不自禁地一起誦讀,原本喧鬧的校園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
紅牌樓小學校長黃成鳳介紹,該校成為成都市國學經典誦讀示範學校以來,為了以更加豐富的形式開展國學經典的誦讀活動,學校先根據學生的年齡
特點,將學生的經典誦讀篇目編輯成冊,然後大膽嘗試,把《論語》、《弟子規》、古詩詞中的經典改成了上課鈴聲。
鈴聲的朗誦都由學生代表完成,很容易就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並把他們引到課堂上來。
鈴聲改革創造誦讀好氛圍
華西都市報記者了解到,紅牌樓小學作為全國特色語文示範學校、成都市國學經典誦讀示範學校和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每年都開展「經典誦讀月」活動,今年第三屆的「經典誦讀月」圍繞「禮」主題,在年級誦讀節目中集中展示孩子們習禮儀、守規範的誦讀成果,並穿插班級誦讀遊園活動,目的是「以讀促行、以行促思、以思促化」。此次鈴聲改革就是該校第三屆「經典誦讀月」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們為了爭當鈴聲誦讀員,更加積極地學習國學。
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局長雷福民認為,校園鈴聲陪伴著孩子們吟誦經典,創造了和諧的誦讀氛圍。這次校園鈴聲的打造和改革,是經典誦讀滲透於教學管理各環節的大膽嘗試,也是成都教育經典誦讀特色的又一體現。
華西都市報記者塗詩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