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李白此詩作於公元753-754年間。此時李白被排擠出長安,四處漂泊,兩次來到宣城,此詩大約寫於其中一年的中秋節之後。在一個晴朗的秋天傍晚,詩人獨自登上謝公樓,寫下了這首懷古詩。謝朓北樓:是南朝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謝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山水田園詩人。
開頭兩句,詩人似乎脫口而出,把宣城的美麗總括地寫出來。李白的詩一開頭往往出人意料、開門見山。
這四句是李白站在樓上,「望」見的景色,具體寫了如畫的江城和山晚的秋色。
「兩水」指宛溪和句溪。兩溪在宣城東北相合,繞城而流。秋天河水分外澄澈,如明鏡似地靜靜流淌,匯合而清澄如鏡所以叫「兩水夾明鏡」。
「雙橋」指兩溪上的兩座橋:上橋叫鳳凰橋,下橋叫濟川橋,是隋文帝時的建築。雙橋靜臥江波,在夕陽斜照下,就像兩條彩虹倒映明鏡之中。詩人將目光投向更遠,遠處的原野上升起些許炊煙,已是深秋時節,橘子、柚子已經成熟,梧桐的葉子飄落所剩無幾。詩人用「寒橘柚」,「老梧桐」來比喻深秋。雖是滿眼秋色、秋意,但秋天也是成熟和收穫的時節。
雖是滿眼秋色、秋意,但秋天也是成熟和收穫的時節。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憂鬱的,但看到眼前的美景,仍有開朗之意。李白感嘆:誰還會想到登臨謝公樓?只有我在懷念謝公啊。
念:想念。臨風:迎著蕭颯的秋風。
謝朓也是被貶到宣城做太守的,李白此詩心情與謝朓相似,不僅懷古,而且感慨自己也和謝朓一樣,不能實現政治抱負。這兩句詩不僅僅字面上那麼簡單,而應該理解為兩位詩人的心靈相通。
我臺首檔詩詞鑑賞類節目
《唐詩來了》正在熱播!
集詩、書、畫為一體
每期時長5分鐘
首播:每天18:00
鎖定電視公共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