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電站看護員,每年有1萬多塊錢穩妥妥地進口袋。還可以在國家電網資助的瓜蔞產業合作社幹活,這是原來想都不敢想的事啊!」1月12日,湖北宜昌長陽多寶寺村陽光晴好,光伏電站看護員楊明浩在電站內巡視、清理光伏板。
楊明浩曾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因腰椎做過手術,不能負力乾重活,光伏電站讓他有了穩定的收益。
2017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國家電網主動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為定點幫扶的宜昌長陽、秭歸縣捐建3個集中式電站和101座村級光伏電站,徹底解決了重點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大難題,真正提升貧困村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內生驅動力。
光伏電站收益分配處於光伏扶貧項目管理業務鏈條末端,是貧困戶關注的核心,收益分配情況直接體現陽光扶貧工作成效。疫情期間,為促進務工增收,國網宜昌供電公司紀委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會同縣扶貧辦,調整貧困村收益分配方向,開展光伏收益分配監督,推動光伏扶貧80%發電收益用於貧困人口就業保障,讓更多貧困戶像楊明浩一樣享受到國家改革發展成果,走上幸福之路。
「光伏電站可以說是國家電網送給我們村的一張收益穩定的存摺,有陽光就有收入。誰家要是遇到特殊困難,都能從這筆錢裡獲得幫助。」多寶寺村黨支部書記覃啟豔介紹,該村堅持產權到村、收益到戶,從電站收入結算、收益使用範圍、收益分配程序、財務管理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規範,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機制。
據了解,自建站以來,累計發電1.24億千瓦時,為貧困村及貧困人口創造光伏扶貧收益1.1億元。(通訊員 龔細雨 李治飛)
【糾錯】編輯: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