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美人》:一個明星的誕生,一個明星的消逝

2020-12-14 宿夜花

文:宿夜花

當文娛消費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後,關於「星海沉浮」的討論就未曾停止,好萊塢就此為主題拍攝的電影數不勝數,單是四個版本《一個明星的誕生》就足以串聯起近百年來的電影史,但此類題材也時常淪入一種模式化的套路。

究其本質,「花無百日紅」的道理足夠平白淺顯,對於觀眾而言「明星」很多時候是一種談資,具有大眾娛樂性,通過對明星的崇拜、觀賞、討論,使得平白的生活充滿樂趣;而對於演員明星而言,星運起伏、事業危機又是嚴肅沉重的話題,很多時候是被掩飾與迴避的。

因此,能夠講清楚這個主題而被奉為經典的,可謂少之又少。由約瑟夫·L·曼凱維奇執導、貝蒂·戴維斯主演的《彗星美人》獲得了第23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導演、編劇等重要獎項,正是對這一主題的完美詮釋。

由編劇入行、繼而兼任導演工作的約瑟夫·L·曼凱維奇,並非一個以風格化的視聽特色與作者式的影像手段見長;與「用鏡頭語言講故事」不同的是,他十分注重對文本、臺詞、語言以及演員的表演、念白、互動,這在《凱撒大帝》、《夏日痴魂》等影片中有著明顯的體現。因此,《彗星美人》之於好萊塢電影發展史的意義,主要在於其文本對整個戲劇界、電影業、娛樂圈乃至整個泛文娛產業生態的諷刺性

好萊塢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製造夢想」的基地,「自我審視」精神是一直貫穿在電影人的創作態度中的。從《日落大道》到《紅磨坊》、《芝加哥》,好萊塢踐行著造夢主題,同時也在告知觀眾:金錢、名利構建的虛華之夢,扼殺了多少理想主義者,摧毀了多少正直與良善

而電影《彗星美人》於奧斯卡上的奪魁,有著更為具體的時代因素。

其一,電影技術的發展與變革,有聲電影取締了默片,淘汰了部分工作者、衍生了新的電影工種部門;

其二,電影產業生態圈的成熟宣發、上映、評論,創作者(影人)、消費者(觀眾)、傳播者(媒介)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制動,完備、系統的泛電影業「生態鏈」形成,電影人共同追求商業(票房)、藝術(獎項)兩個方面的成就

其三,從經濟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再到戰後的相對平穩,經濟環境的變化所帶來的審美潮流與觀眾心理的改變後浪推前浪,新人換舊人。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觀眾,終究是偏愛更現代、新銳、時尚的文娛產品,那些特定時代的產物終究免不了被遺忘、置之檔案館的命運。

在大眾的記憶裡,大多數的平庸之作在「汰舊立新」的過程中被遺忘,而大浪淘沙、歲月打磨後的「黃金」,卻是鳳毛麟角。如此這些,更讓好萊塢電影人感覺到殘酷性。而影片《彗星美人》既以電影人的身份審視娛樂圈,具有十足的自審、自嘲精神;與此同時,因懼怕默默無聞、追求成功而不可避免地被世俗大染缸同化,這種人生蛻變於各行各業的普遍性,使得影片獲取廣泛共鳴。

01

電影《彗星美人》通過具體的、個性化的、明確的人物形象與之間關係的刻畫,去隱喻一個抽象的、典型的、廣泛又普遍的電影行業的浮世繪與眾生相

影片採取了「互為鏡像」的雙女主(瑪戈-伊芙)結構,這也是片名「All About Eve」的真正含義

瑪戈(Margo),是處於事業巔峰期的女明星,一個才華橫溢、備受愛戴的女演員。她象徵著好萊塢大製片廠時期的造星產物,代表著黃金時代的「偶像神話」。那些聚光燈下風光無限、魅力四射的大明星,他們成了觀眾崇拜的對象,大眾視角下的明星,集美好、神秘於一體。她既自信、幹練、率直、凌厲,又驕縱、跋扈、張揚、狂傲

伊芙(Eve),是渴望成為明星的眾多平凡者中的一員,而不同於其他人的是,她具有成為下一個「瑪戈」的野心並將其付諸行動,她將瑪戈作為成功藍本鑽研、揣摩,通過模仿她的言行試圖取代她成為巨星。於是,她開始編造謊言來博取同情,通過手腕獲取機會。口蜜腹劍、老於世故的伊芙,終於通過各種手段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明星夢。

關於伊芙的一切,從最直接的故事來看,是關於伊芙的蛻變史,從懷揣夢想的追夢者成長為真正的明星;而從「鏡像結構」的引申義來看:伊芙與瑪戈比起兩個具體的人,更像是一個明星、一個女演員的兩個人生階段——關於伊芙的一切,就是關於瑪戈的一切,就是關於一個巨星起步興盛-走向巔峰-沉寂沒落的一切

一個明星的誕生,對應的是,一個明星的消逝

因此,瑪戈與伊芙二者之間的鏡像關係,透射出的是任何明星的事業、人生規律。影片中,曾經擔任劇場巨星十多年的伯蒂已經成為瑪戈的管家,這便是明日黃花的處境;而瑪麗蓮·夢露飾演的冉冉升起的新星,更是「明星神話」在不斷延續的隱喻

艾迪森(Addison),作為劇評人與「專欄作家」,類同於好萊塢的影評人、評論家。作為劇評家,在導演、編劇、演員與觀眾之間的傳播鏈條上,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所謂的「權威」劇評人,他對大眾輿論的引導、操控能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年輕的演員與劇場的新生代便通過拉攏、巴結、奉承、諂媚劇評人,來獲得觀眾的口碑。

而劇評人艾迪森周旋於不同演員、劇作家之間的結果就是,練就了舞文弄墨、搬弄是非、巧舌如簧、煽動情緒的本領,靠著投機鑽營、渾水摸魚的伎倆,行八面玲瓏之事

02

借「戲劇界」暗喻「電影圈」是好萊塢導演的一種常用手段,而電影《彗星美人》的精彩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對電影行業「內幕」的一次鏡像式呈現,更是展現出「女演員」面臨的多重困境

首先,「明星」作為大眾娛樂消費產品觀眾追求時效與潮流,因此,明星需要嚴格控制形體、規劃形象、駐留容顏,來留住觀眾的喜愛

誠然,女明星在大眾視角下是帶有女神光環的,是被崇拜、被仰慕的對象,但當「女明星」成為一種談資被用以娛樂、消遣、解悶之時「女明星」成了一種「被觀看」、「被審視」的的對象

其次,女演員比之佔據主導地位的男性導演、製作人,自身是男性話語權力控制的性別秩序下的弱勢者

這種「不公平」與「不對等」體現在對女性角色的創作上。一方面,好萊塢流行的「蛇蠍女性」、「拜金女」、「金髮女郎」等類型化、概念化、扁平化的女性角色,暗含著男性創作者的「厭女症」(misogyny)——通過矮化、壓抑、貶低等手段來消解內心對女性體位提升、女性覺醒後的憂慮

另一方面,男性編劇、電影人中的女性角色經常被禁錮在家庭主婦、母親、妻子的身份桎梏之中,她們的價值以養育兒女、回歸家庭、救贖男性為終點,而女性的自我需求在男性話語權之下處於一種「失語」的狀態

無論是在世界上的任何語言、文化環境內,中老年女演員總是面臨著比同齡男演員更嚴峻的考驗,這其中有角色分配的問題:僅以經典好萊塢時代為例,中年男演員可以自由遊走在各種類型片之中,既可以做西部片、黑幫片的英雄,也可以飾演愛情片、情節劇中的翩翩公子;而提供給中年女演員的角色無外乎母親與家庭主婦。

女主角瑪戈對年齡增長的恐慌、對容顏衰老的無奈、對戀人的難以把控,正是女演員多重「失語」的體現。而貝蒂·戴維斯詮釋瑪戈,正是對女演員所面臨困境的一種諷刺與反抗

作為AFI(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年百大明星女演員中的第二名,她自身形象即是對女演員被物化困境的一種反叛與抗爭

不同於瓊·克勞馥那般以精緻華麗、飽經修飾的明星形象示人,貝蒂·戴維斯自身形象一反制式化的甜美、嬌柔,而是一直用深廣的角色塑造能力、優秀的業務素養,為好萊塢樹立了女演員標杆

更為關鍵的是,貝蒂·戴維斯從自我個性到電影形象,均是對獨立女性價值觀的彰顯。早在1940年威廉·惠勒導演的《香箋淚》,貝蒂·戴維斯飾演的女主角槍殺了背信棄義的戀人。而縱觀其銀幕生涯,反抗男性權利對女性的扭曲與異化、追求女性自我表達與精神自由

貝蒂·戴維斯的表演更是跳脫了同時代的概念化、扁平化,其塑造的形象接近現代表演審美中的自然平實、立體豐富。瑪戈的張揚、狂妄、驕縱,瑪戈的脆弱、焦慮、孤獨,交織在一起,顯出多面的人格魅力。

03

結尾多稜鏡映射出的萬花筒般的景象,是對影片結構的一個強化。伊芙與瑪戈之間構成了明星的誕生與消逝的更替,而多稜鏡所映射出的則是千千萬萬個做著「明星夢」的芸芸眾生在「伊芙-瑪戈」的明星沉浮軌跡中行走、樂此不疲

是為了功成名就、鮮花掌聲的光鮮亮麗,不擇手段、不惜一切地去獲取?

還是按部就班、恪守常規,安穩地選擇成為庸庸碌碌、平平淡淡的「大多數」?

電影《彗星美人》沒有試圖去做出評判、給出選擇,既沒有淪為抨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淪喪的單純控訴,也沒有刻意標榜復刻傳統、尊崇古典價值中的忠懇、勤儉、良善。

世俗層面的成功,需要付出代價;走出象牙塔、融入大染缸、邁上「成功之道」後,曾經的單純與初心,慢慢發生改變

無論是隨波逐流、為功名利祿所累,還是忠於內心、堅守自我、不為世俗折腰,抑或是用玩世不恭、遊戲人間的方式與嘲諷、戲謔的口吻對抗文明的腐化與人性的墮落,都需要為相關的人生選擇付出代價並承擔責任

電影《彗星美人》對整個好萊塢電影的審視意義是影片最值得深思的地方,與其說是諷刺與批判了好萊塢的幕後種種,倒不如說是對創作者作為電影人身份所肩負的藝術創作、文化傳播的職能的反思與批判

理想與現實間的調和、藝術與娛樂間的妥協世俗物慾對藝術初心的吞噬,這些主題永遠在好萊塢上演。當外在的浮華與光鮮遮蔽了創造的熱情與夢想的赤誠,又要如何實現電影人的價值呢?這是思考不盡的。

相關焦點

  • 被名字毀掉的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一個明星的誕生,披著華麗外衣的悲劇洛杉磯時間2月10日,第61屆葛萊美獎頒獎典禮在美國斯臺普斯中心舉行。Lady Gaga斬獲最佳流行歌手、最佳流行合作、最佳影視歌曲三項大獎,成為格萊美歷史上第一個流行分類大滿貫的歌手。
  • 《一個明星的誕生》:附魅和祛魅
    正在北美熱映的《一個明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註定要入選奧斯卡,不僅僅是Lady Gaga的青澀演出+成熟歌喉,也不僅是布萊德利·庫珀(Bradley Cooper)導演首秀的功力,最關鍵的是好萊塢自我指涉、自我褒獎的本質。「王婆的瓜」必須自誇。
  • 克林特執導《一個明星的誕生》 男主或定阿湯哥
    Mtime時光網4月3日報導  華納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新片《一個明星的誕生》已進入計劃日程。  《一個明星的誕生》有過三個大銀幕版本,分別是1937年珍妮·蓋諾版的、1954年朱迪·加蘭版的和1976年芭芭拉·史翠珊版的。其中第二個版本《一個明星的誕生》被公認成就最高。碧昂絲的第四版,將不會像第一版和第二個版那樣,把女主角設定成好萊塢演員,而是像第三版一樣,設定成歌手,故事也將圍繞一個年輕的女歌手和一個曾經的搖滾明星的職業生涯而展開。
  • 《彗星美人》:心機上位,鳩佔鵲巢是對人性黑暗面的揭露
    1997年,《鐵達尼號》獲得奧斯卡14項提名,轟動一時,而這個記錄還要追溯到46年前的同樣受到好評如潮的影片,這部影片是由約瑟夫·曼凱維奇執導的《彗星美人》(1950)。影片斬獲6個獎項,其中包括最佳影片和約瑟夫·曼凱維奇的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獎。
  • Lady Gaga:一個明星的誕生
    昨天,第92屆奧斯卡落下帷幕,網絡上鋪天蓋地地開始了一波奧斯卡刷劇潮,不出所料某影視平臺就給推薦了如下---歷屆佳片巡禮:順著推介的順序,一個醒目的文案映入眼帘:Lady Gaga銀幕首秀。(一)回到影片本身,Lady Gaga飾演的女主角艾莉是一個默默無聞、懷揣著音樂夢想的小鎮女服務生,在邂逅自己真愛的同時也走上了追夢的道路。事業開始蒸蒸日上,可浮誇的造型、商業化的包裝開始讓她迷失自己,此時的男主角傑克也因為長期酗酒等等日漸消沉,兩個人的距離在不斷拉大。
  • 如果不了解美國名利場,你就看不懂《一個明星的誕生》的悲劇內核
    這IP或許大家很陌生,但是對於美國人來說這是一部跨越幾代人的熱門傳奇故事,它就是《一個明星的誕生》。《一個明星的誕生》是華納的珍寶之一,早在1937年,就已經有了第一代作品,到了1954年出了第二代,1976年第三代,到今年是第四代。
  • 一個明星的誕生——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她
    《一個明星的誕生》主線劇情很直白,男主傑克是鄉村搖滾當紅卻日漸衰落的歌手,有藥癮和酗酒的陋習,在演唱時候長期不戴耳塞導致聽力受損,不聽哥哥的勸說,總是很固執,但是他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他不沒有進入娛樂圈,沒有被人約束,在開完演唱會後,傑克去一個同性戀的小酒吧酗酒,意外發現了一位很有音樂天賦的女歌手愛麗
  • 個人意見|《朱迪》:一個明星的誕生與消逝
    朱迪則憑藉《綠野仙蹤》一舉成名,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雙棲明星。但誰更幸運、更成功,此時誰也沒法給出答案。《綠野仙蹤》裡的朱迪·嘉蘭電影《朱迪》講述的就是朱迪·嘉蘭演藝事業最後一個冬天的故事。因為事業低迷、債務纏身,46歲的她和兩個孩子四處奔波演出,艱難時期甚至要到前夫家投宿。這時,她接到了倫敦的演出邀請。
  • 主演《一個明星的誕生》 Lady Gaga衝刺奧斯卡影后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歷來是奧斯卡的風向標,近日第76屆金球獎公布了各大獎項提名名單,電影類克裡斯蒂安·貝爾的《副總統》提名6項領跑,而緊隨其後的則是Lady Gaga主演的《一個明星的誕生》。《綠皮書》獲最佳影片,維果·莫滕森和Lady Gaga分別憑藉《綠皮書》和《一個明星的誕生》獲得最佳男女主角,布萊德利·庫珀依靠歌舞片《一個明星的誕生》榮獲最佳導演,Lady Gaga和《一個明星的誕生》立時成為好萊塢的現象級話題。  《一個明星的誕生》翻拍自美國1937年版同名電影,講述了日漸過氣的鄉村樂明星傑克幫助一個有著明星夢的年輕女孩艾莉實現音樂夢想的故事。
  • 郭敬明導演致敬Lady Gaga,翻拍《一個明星的誕生》
    而這一期的內容是郭敬明導演攜手晏紫東,李溪芮,孟子義將帶來劇目《一個明星的誕生》。 這大概是中國電視節目史上第一次致敬《一個明星的誕生》,此前曾打算院線上映引進這部電影,後來由於內容問題沒有獲得許可,就此作罷,也讓這部電影跟中國市場徹底無緣,不少小怪獸覺得很遺憾
  • 《一個明星的誕生》與歐美天后Ladygaga的涅槃歸來
    Ladygaga毫無疑問是歐美天后級明星,無論是唱功,舞蹈,嗓音都有著獨特的吸引力。但她的巨星之路走得其實並不順利。直到2019年,她參演了《一個明星的誕生》《一個明星的誕生》所講述的故事並不新奇,但卻因它的真實打動人心。Gaga在其中扮演的創作型歌手在一位鄉村男歌手的幫助下逐漸走上明星之路,並與之相愛。對於她在影片中的表現,最能讓人感受到的就是「自然」。
  • 《一個明星的誕生》:那些淚水灑在心頭的時刻
    2019年4月2日晚,一個人在寂靜的教學樓看完了《一個明星的誕生》,提筆的瞬間,我能想到的就是電影裡面無數個讓人心頭積滿了淚水的瞬間。沒有對和錯這件事,只有獨一無二這件事。——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我想我們還是先說說電影本身吧。2018版《一個明星的誕生》是第四次翻拍,導演由布萊德利.庫伯擔任,同時他也是這部劇中讓人唏噓的男主,這部電影也是他作為導演的處女作。
  • 《一個明星的誕生》:雖然結局是悲傷的,但一路溫情滿滿
    這就是《一個明星的誕生》中所表述的故事,還有印象嗎?一起跟隨小編來去回憶一下吧!整個電影裡,傑森似乎一直都是醉醺醺的,鏡頭搖搖晃晃,他對著周圍的人輕聲細語而又無限溫和,像極了每一個曾經用喝酒逃避的我們,酒精上頭,煩惱都忘記了,飄飄欲仙,以至於可以暫時寬容這個世界,而變得無比溫柔起來。一個明星的誕生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簡單到內核只一個男孩遇到了一個對他來說閃閃發光的女孩。
  • 《一個明星的誕生》首曝預告 Lady Gaga深情開唱
    網易娛樂6月7日報導 好萊塢浪漫巨製《一個明星的誕生》今日曝光全球首款預告片及電影海報,深情詮釋唯美音樂愛情故事。影片講述了一個漸趨過氣的男明星幫助一個有著明星夢的女孩實現夢想的故事,璀璨經典風靡世界,曾三次被搬上大銀幕,各個版本更先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提名、最佳原創音樂等多項殊榮。
  • 布萊德利·庫珀導演處女作《一個明星的誕生》拒絕參加坎城電影節
    事實上,坎城的影響力和明星影迷的激情近幾年已經降溫。為了把導演和明星請來這座地中海小鎮,電影公司得花上幾千萬美元,數量越來越少的獨立電影製片方更是難以承受。華納兄弟出品、布萊德利·庫珀(Bradley Cooper)導演的《一個明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和亞馬遜出品盧卡·古達尼諾(Luca Guadagnino)導演的《陰風陣陣》(Suspiria),都拒絕了坎城電影節的邀請。
  • 《一個明星的誕生》Lady Gaga從迷失到堅持自我之路
    音樂電影,除了之前和大家說過的《海上鋼琴師》《波西米亞狂想曲》《馬戲之王》,最近又看了一部由Lady Gaga主演的《一個明星的誕生》,它是享受音樂狂歡與安靜思考人生的結合,也是一部悲劇電影……鄉村明星傑克遜因為漸漸弱化的聽力不聽經紀人勸告整日酗酒
  • 《一個明星的誕生》:一段愛情最純粹、堅貞與永恆的樣貌
    《一個明星的誕生》海報一個明星的誕生,一個明星的隕落,一消一長串起了真實與奇幻的交會點,兩樣從未結合過的事物結合在一起,世界就會因此產生變化,朱利安·巴恩斯筆下的愛情在回憶裡閃耀的熠熠生輝,猶如普契尼《託斯卡》歌劇中那曲詠嘆調
  • 彗星美人,名利場上稍縱即逝的耀眼光芒,跨越半個世紀的經典力作
    1946年,《Cosmopolitan》雜誌上刊登了影片《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的原著故事短篇小說《夏娃的智慧》(The Wisdom of Eve)。福克斯公司以3500美元的價格購得了原著的改編權。之後,約瑟夫·L·曼凱維奇把原著故事同自己創作的獲獎女演員的回憶相結合創作了《彗星美人》的劇本。
  • LadyGaga《一個明星的誕生》獲最佳影視原聲專輯
    恭喜Lady Gaga和布萊德利·庫珀獻唱《一個明星的誕生》獲得第62屆格萊美最佳影視原聲專輯!而且I'll Never Love Again (Film Version)獲得最佳影視歌曲!Gaga已經收穫了11座格萊美留聲機!
  • 《演員請就位2》之《一個明星的誕生》——奧斯卡電影的淺顯解讀
    四位導演執導的第二個作品依次進行了放映,這次郭敬明導演帶來的作品是《一個明星的誕生》。這個作品是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郭敬明導演憑藉自己對作品和故事的認知,進行了改編,卻完成了一次對原作的淺顯解讀。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