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漢字,幾千年來演變了無數個版本,從甲骨文到繁體字再到簡體字,漢字雖然越來越好記,但其中還是有很多生僻字,但是很多年輕人已經不太認識這些生僻字了,大家傾向於去記更簡單的文字,所以現在國內很多地名都簡化了,但是有一個地方正好相反。
中國的地名一般以兩個字為主,基本省會都是兩個字,畢竟好記,但是有一個城市卻是例外,名字長達10個字,一口氣都讀不完,不僅繞口還非常難記,很多人剛開始都聽不懂,還要聽好幾遍才能聽懂。這個地方就是位於中國甘肅,與蒙古交界的那然色布斯臺音布拉格,雖然每個字都不難,但連在一起就讓很多人都念不對。
甘肅、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城市名稱原本就與華東、華南地區的城市名稱不同,通常都比較長,但像甘肅這個城市的地名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有時候都不知道怎麼分段才是正確的,不過仔細看這個地名,感覺和歐洲很像,因為裡面還包含了歐洲城市布拉格的名字,所以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個地名是從國外音譯過來的嗎?
事實的確如此,這個地名是由一位瑞典探險家命名的,在探險家發現這個地方之前,它只是一片不毛之地,並沒有名字,當地人就用泉水的名字「謝別斯廷」來稱呼它。當這位瑞典探險家帶著他的團隊來到這裡進行調查時,由於突發情況,不得不在這裡等待救援,這也給探險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他們給這個地方起了一個英文名NORIN---SEBESTEI,前綴是探險家的名字,後綴是泉水的名字,後來翻譯成中文後又加了布拉格三個字,不要以為這是指捷克首都,其實這三個字在蒙古語裡代表泉水,所以甘肅這個名字是外國人起的,後來才翻譯成那然色布斯臺音布拉格這個名字。
這個城市是我國的邊境城市,離蒙古一步之遙,邊境有一個非常壯觀的國門,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來這裡旅遊的人也很少。而且這座城市也是人煙稀少,泉水現在也逐漸乾涸,更像是一片不毛之地。當地缺乏合適的旅遊資源,很難利用其特殊的地名發展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