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圈有句俗話:「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也就是說人們習以為常的不是新聞,違反常態的才是新聞。
可是,當人們習以為常的事戳中社會痛點時,無論是「狗咬人」還是「人咬狗」,關於狗的問題,已經成為不得不提的熱點話題。
最近,一則事發江蘇無錫的「流浪犬被棍打」的視頻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據報導,被棒打的黑色流浪犬曾經多次在小區內追咬路人,群眾也多次要求搜捕,消除安全隱患。
一邊是「被棍打」的流浪犬,一邊是曾多次被追咬的路人,孰是孰非? 網絡上愛狗人士和厭狗人士持續發生著激烈爭論,有人反對虐待流浪狗,有人支持清理流浪狗,社會輿論呈現「高度關注、觀點分歧」的局面。
但說到底,有些事不是光動動嘴皮子就行的。
近年來,隨意棄養犬只的行為屢見不鮮,多地頻曝流浪犬傷人事件。以無錫為例,今年以來,無錫市由犬類引起的擾民、傷人、交通事故、汙染環境等方面的警情就多達17000餘起,其中70%與流浪犬相關。除此之外,流浪犬沒有打疫苗,平日以撿食垃圾為主,很容易將病菌攜帶至身上,隨處傳播。
是狗患還是人禍?不妨先來思考一下為什麼會有流浪犬存在。對於養犬人士來說,雖然很多人做到了養狗就負責它一輩子,但總有一些不負責任的人,想養就養,不想養了就隨手丟棄。有人一時心血來潮選擇餵養,後又嫌麻煩棄之;有人不願付出,狗生病了就想脫身;有人遛狗不拴鏈繩,任由其亂跑導致走失……
可以說,流浪犬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但不能最後把所有問題「甩鍋」給政府埋單。我們看到,為了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維護城市環境和社會公共秩序,不少地方都出臺了養犬管理規定或條例。但由於缺少線索和證據,對棄養者難以追責等原因,流浪犬不斷增多,政府收容、餵養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毋容置疑,流浪犬問題已經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塊頑疾,問題雖然難解,但並不意味著無解。很多城市已在積極想辦法應對,例如,無錫推廣智慧養犬管理系統;蘇州給登記辦證的犬只身體內嵌入晶片;安徽安慶為流浪狗免費接種狂犬疫苗等,通過探索規範有效的捕捉與救養相結合的模式,以立法的制度設計和現實的規範性行動來破題,在法治軌道內平衡各方利益訴求妥善應對。
在社會層面,一些民間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自發承擔流浪犬收容、餵養等工作,為它們治病,並尋找到熱愛動物的新主人。
在養犬行為逐步走上規範化道路的同時,對於個人來說,一旦養狗就必須盡到合理必要的義務,依法養犬、文明養犬,讓「狗可以養,但責必須擔」成為一種文明風尚和行為自覺。
同時,對於廣大網友,也要積極配合養犬管理整治行動,對於合理合法的捕狗行為,切勿高舉道德大棒,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心態參與進來,做只會動嘴皮的鍵盤俠。真正的愛狗,是將保護落到實處,避免犬類傷人事件的發生,如果為了愛動物而危害人類,無疑是本末倒置。
還是那句話,愛狗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行,需要全社會付諸於行動。畢竟,治犬重在治人。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