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裡面重點提出促進汽車消費。
大致內容,小編簡單羅列下,並加以分析,這樣看起來更加方便易懂:
1.鼓勵有關城市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
這讓那些對於一塊藍牌望眼欲穿的持幣待購消費者們無疑是一大利好。比如小編就認識很多上海的朋友,拍了多次始終和那一張鐵牌無緣,這一次,他們的汽車夢又有了盼頭。
這樣的刺激是乾脆直接地,對車市的銷量肯定有正面的拉動,只是限購的城市就那幾個,量級不會太大。
2.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農村居民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給予補貼。
這一策略影響看似更甚,畢竟農村市場潛力巨大。2009年第一次汽車下鄉活動就帶動了車市銷量大幅度增長。2009年,國內汽車市場的銷量為1364.48萬輛,同比增長45.46%,並憑此銷量成績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銷售市場。2010年,國內汽車市場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全年累計為1806.19萬輛,同比增長32.37%。
只是這次的補貼力度還未知,而且農村市場還有多少潛力可挖也是一個未知數。
3.對居民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併購買新車,給予補貼。
一邊是汽車不再強制報廢,一邊是鼓勵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淘汰,看似挺擰巴,不過毫無疑問,正向作用肯定有,如今汽車價格越來越便宜,對於那些早就想換車的消費者來說是個好時機。
4.改善汽車使用條件,加強停車場、充電樁等設施建設,鼓勵充電樁運營企業適當下調充電服務費。
這條舉措更多的是刺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停車場多少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不再那麼重要,面對高額的停車費和擁堵的道路,更多人選擇公共運輸方式出行。不過充電樁的完善會正面刺激電動汽車的發展這是肯定的。
5.優化汽車管理和服務,優化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鼓勵具備條件的加油站發展非油品業務,鼓勵高速公路服務區豐富商業業態、打造交通出行消費集聚區。
說白了就是服務好車主,車主們也會帶動更多的汽車周邊市場。
----
咱們國家的車市經歷了十多年的飛速發展,年銷量已經突破2000萬臺,基數已經足夠龐大,人均保有量已經達到了20%多,也就是說5個人裡就有一人有車。和發達國家還有差距,但是已經是個不錯的水平了,要知道中國已經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所以未來的增長只會越來越慢。
所以,對於這輪汽車下鄉,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當前的中國汽車市場環境與2009年時有所不同,本次汽車下鄉政策的提振作用難以達到當年水平。下鄉政策理論上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動作用,不過,效應不會太大。」
還是以小編所處環境為例。我是地處華東三線城市,從小在農村長大,因為做著汽車自媒體,所以對農村市場的汽車環境有著深刻的了解。
首先,農村結婚,汽車是標配,這也是很多家庭購買汽車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需要的時候才買,也用不著政策鼓勵,這一臺車算是預定了的。
再者,家裡有青壯年的家庭,百分之八十都已經購入車輛,而且國產車佔一大半,小排量佔八成。畢竟農村出行各種不便,車子可以不好,但是不可以沒有。所以,從這方面看,農村市場的潛力已經不大。
當然,僅僅是我們這裡,不能代表全國,但是也可以做個參考。
還有,有大約百分之三十的車子被買回來後一年累計公裡數不超過一萬,甚至達不到五千公裡。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肯定是不會願意去再更新車輛,即便有什麼報廢補貼。
最後,大批的農村年輕人都有著相同的壓力,房貸、教育等支出已經佔去了大半,車子有輛開就可以了,如果不是必須,沒車的或許也不會想著去買輛車吧。
一邊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一邊是促進汽車消費,新一輪的汽車下鄉,我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