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一個人的層次,聽起來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從物質層面看,有富和窮;從外表層面看,有美和醜;
從年齡層面看,有老、少、中、青。
以上這些皆是我們肉眼直接可見的外在層次,而一個人內在層次的高低,則需要我們認真觀察,用心判斷,特別是留意以下這三個地方是否乾淨。
01、
辦公環境是否乾淨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辦公環境可以說是一個人住所環境的縮影,並且相較於自己的住所,辦公環境更容易被他人觀察到。
某種意義上說,環境和心境是同步的。
一個善於打掃、整理的人,也是一個頭腦清晰、做事果斷、認真細緻的人。
老方的辦公室是單位上下出了名的乾淨、整潔,「人如其屋」,老方為人清楚周到,從不做任何讓人尷尬的事情,反而常常急人所需,解人之難。
老方的工作效率也極高,總是能快速抓住重點,果斷行事,而且鮮少出錯。
我們找他取經,他說,這就和打掃屋子一樣,用不上的東西就果斷丟掉,不要留著指望哪天會用上,這樣就騰出空間給有用的東西,你再分門別類整理好,就非常容易找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工作也是一樣。
大家應該普遍都有過這種感覺,在整理完雜亂的環境後,會突然感覺心情大好,甚至理清多日來煩亂的思緒,這就是因為在打掃的過程中,我們潛意識裡跟著外物的去留、歸位而同步給自己的心靈做了一番清潔。
所以,學會及時與不合適的人、事、物斷、舍、離,丟棄「雞肋」,輕裝啟程;
學會及時理清煩亂的心緒,卸下「包袱」,勇往向前;
學會及時清除心裡的負能量,揮散「陰霾」,擁抱陽光。
做人有溫度、做事有高度,這樣的人必定擁有非一般的境界。
02、
語言是否乾淨
「出口成章」是人人都豔羨的才華,而「出口成髒」是人人都厭惡的品性。
有的人是怒火中燒中無法抑制地爆粗口,但有的人是已經將粗話變為了口頭禪,幾乎句句不離「三字經」,讓與之談話的人十分尷尬。
小於還是業務骨幹的時候,經常跟著上司外出談項目,其中有個客戶便是如此,不論說什麼,開頭必加上幾個髒字,倒不是說對他們有什麼意見,習慣使然而已。
但是對小於他們來說就比較痛苦了,不僅是耳朵,就連精神也被強行「洗禮」了一番,導致接下去的兩三天,也會不自覺地話中帶髒。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口耳相傳的時代,我們用語言來傳遞文明,接續歷史。
文明、乾淨的語言,給人以享受與啟迪。
粗魯、汙穢的語言,只能給人折磨與痛苦。
在現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語言在網絡上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滌蕩風氣,也可以成為「鍵盤俠」的武器。
語言是一個人內心思想的表達。
一個高層次的人,他的思想透徹清晰、內心平和坦然,他的語言自然親切和善,讓交談者感覺如沐春風。這也就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文明用語」的原因。
人人都在追求高層次的境界,那何不就從語言這個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工具入手?讓語言乾淨,讓心靈明淨,讓精神潔淨。
03、
行為是否乾淨
保持行為乾淨,一是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二是不做違反道德常規的事情,意即行為文明。行為是否乾淨,通常在越小的事情上越能看得出來。
我有一個姐妹到醫院做術前檢查,好不容易排隊快排到她了,一個老人家健步如飛地硬是從她前面擠進了科室就診。——插隊。
清晨,一個清潔工人在堆掃路邊的垃圾,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遠遠地投射了一個塑料空瓶過來,砸在清潔工人旁邊的樹上。——亂扔垃圾。
晚高峰,下班路上,看著對街的紅燈,一個中年男子騎著電動車在車水馬龍中僥倖到達了對街。——闖紅燈
這些都是社會上難以根除的「毒瘤」現象,雖然近年來通過各種措施加以防治,以上現象已經有所減少,但是依然常見。
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大眾的素質、層次有待提高。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這句話幾乎人人都會說,但是能真正做到的人卻沒有那麼多。
真正高層次的人,往往注重做好每一件小事。
「合抱之樹生於毫末,九層高塔起於累土。」高層次不是說說就有的,而是要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品性和境界。
乾淨的行為來自對於道德的認知、良知的遵從、秩序的維護和法律的遵守,做好了這些,我們才有提升個人層次的基礎。
04、
一個人的層次高低,與他的外貌、年齡以及是否富有這些外在因素都沒有太大關係。
人的層次,指的是一個人的內在。
如果我們行為友善、言語有禮、又善於整理情緒,充盈心靈,那麼我們自然會讓自身變得卓越、優秀,層次必然隨之而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