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Talk(地球村)國際青少年雙語演講大會開始於2009年,一年一屆的活動在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丹麥等世界多個國家舉辦。旨在通過不同國家的青少年使用第二語言演講交流,推進中英雙語在全世界的普及、加深各國青少年對彼此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以及選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青少年外交人才。
可以像比爾蓋茨一樣,根據自己的演講內容設計相應的道具,從而吸引觀眾注意力。
根據需要播放輔助演講的視頻或圖片,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演講效果。
偶爾換畫面,可以讓觀眾耳目一新,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比如羅永浩的演講,往往都是利用PPT放一幅圖片,然後圍繞這個小主題展開演講,這能起到吸引觀眾的目的,提升演講信息傳遞。
演講中通過幽默的方式和觀眾互動、打成一片。
林語堂有一次在臺灣演講,因為前面的幾位演講者超時較多,輪到他壓軸上場時,已經快到吃飯時間了,他開場便用一個比喻說明演講越短越好,現場觀眾短暫反應後,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開懷大笑。
提問是最簡單實用的互動方式,如果希望在演講中和觀眾多一些互動,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
J·K·羅琳2008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提到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導致世界的改變,例如濫用塑膠袋,因其難降解導致陸地上、海洋中的塑料製品越來越多,她提出「喪鐘為誰而鳴?」的問題,與觀眾互動,強調主題。
號召觀眾配合做一些動作。
比如向觀眾索要掌聲:「感謝大家稀稀拉拉的掌聲」,「大家想知道這個秘訣嗎?那就來點掌聲!」,「掌聲鼓勵一下」,「要想欣賞,請先鼓掌」。
在演講中加入遊戲的元素,會極大地提升觀眾的參與度,帶動現場的氣氛。
遊戲包括帶領觀眾做一些動作,也包括出腦筋急轉彎之類的題目請觀眾回答。
總之,設計的遊戲要有趣味性和互動性。
比如講「時間管理」這個主題時,可以給觀眾都發一張紙條,上面畫滿85個小格子,告訴觀眾一個格子代表一年,假如能活85歲,那麼把自己走過的歲月撕下來,剩下的就是能握在手裡的時間。
以這種小互動的形式能引起在場觀眾的深思,印象會更加深刻。
如果演講是為了教會觀眾一些實用的技能,那麼在講授完技能部分後,最好安排現場演練,讓觀眾體會更深,更容易掌握。
分組這種互動形式,可以結合遊戲和獎勵。演講者可根據需要,將觀眾提前分組,或者現場臨時分組,再安排觀眾分組討論、搶答、PK、演練等。
演講時為了鼓勵觀眾進行互動,參與到演講中來,可以給予小獎勵。
演講中如果有問答環節,為了鼓勵提問,也可以給提問者一定獎勵。
演講中不能為了互動而互動,不要忘記互動的初衷和目的,一切方式、方法以達到演講目標、增強演講效果為出發點。
演講者的身體語言變化會引起觀眾的注意,在思維或身體層面進行互動。
聲音變化,也會引起觀眾的注意和互動。比如聲音突然上揚,觀眾可能會鼓掌。
演講中儘可能將觀點列為三點進行表達,讓演講結構圍繞三部分內容進行闡述,會讓觀眾記憶更深刻。
有關「三的法則」享有盛名的就是邱吉爾的「血、汗和淚水」的演講,他圍繞「我能奉獻的唯有血、汗、辛勞和淚水」,利用「三的法則」,讓觀眾記住了血、汗和淚水。
GoodTalk(地球村)國際青少年雙語演講大會是一年一度的華語與英語共同綻放光彩的盛會,是中國學生與國際學生用雙語演繹共同夢想的舞臺。第12屆大會正在進行中,誠邀熱愛演講的學生參與!
大會統一諮詢熱線
400 622 6202
大會官網
www.goodtalk.com